导读:本文包含了求助动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求偶动机,依赖定向帮助,自主定向帮助,传统女性角色认同
求助动机论文文献综述
许小倩,滕飞[1](2019)在《女性求偶动机对其求助类型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求偶动机是渴望同异性建立亲密关系的心理状态。先前的研究发现,求偶动机的启动将对人们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可以改变人们看待自我的方式。本篇研究重点关注在求偶动机启动的背景下,女性向男性寻求帮助类型上的差异,以及男性对女性不同类型求助行为背后浪漫兴趣的感知及其对请求不同类型帮助的女性的偏好选择。本研究具体将通过5个实验来验证:女性求偶动机水平与依赖定向的求助行为正相关(实验1);求偶动机启动将增加女性对依赖定向帮助的寻求的意愿,而不是女性寻求自主定向帮助的意愿(实验2);求偶动机启动下,相较于低善意性别歧视水平的男性,女性更愿意向善意性别歧视水平高的对象寻求依赖定向帮助(实验3);求偶动机启动下,相较于在一般领域中,女性在性别刻板印象(如理科学习)领域中更倾向于向异性寻求依赖定向帮助而非自主定向的求助(实验4)。求偶动机启动下,女性对不同求助类型的选择由感知到周围环境的性别歧视水平调节,即感知到周围性别歧视水平越高的女性越倾向于向男性寻求依赖定向的帮助。此外,求偶动机的启动对女性求助类型的影响,是由女性对传统女性角色的认同所中介的(实验2-4)。最后,相较于寻求自主定向帮助的女性,男性从寻求依赖定向帮助的女性身上能够感知到更高的浪漫兴趣,并且男性对寻求不同帮助类型的女性的偏好由其自身的善意性别歧视水平所调节(实验5)。(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周小兰,马文[2](2019)在《动机视角下大学英语评估模式对执行性求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厘清大学英语教学评估是否通过动机内因影响大学生的执行性求助行为,并探讨如何通过教学情境进行有效干预。研究基于640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样本数据。结果发现:1)形成性评估能够显着弱化执行性求助行为,总结性评估对执行性求助的强化则未达到显着水平;2)持有成绩趋近目标导向与掌握目标导向的学习主体抗拒执行性求助,形成性评估完全可以通过这两种导向对执行性求助行为产生影响,但成绩回避目标个体却偏向于采取执行性求助,且形成性评估只是一定程度上通过成绩回避目标导向对执行性求助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现代外语》期刊2019年05期)
张滢,赵乐发,丁其玉,王译玄[3](2019)在《成就动机与心理求助行为的关系: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自我效能理论、成就动机理论为基础,探讨体育院校大学生成就动机、一般自我效能、心理求助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中女生的心理求助行为显着高于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负向预测心理求助行为;成就动机通过一般自我效能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心理求助行为。(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06期)
张敏,刘雪瑞,张艳[4](2018)在《在线健康社区用户诊疗信息求助行为——外部因素、个体动机与形成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探究影响在线健康社区用户诊疗信息求助行为的外部因素、个体动机与形成路径,为在线健康社区生态圈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建议。[方法/过程]以信息生态理论为分析视角,从信息、信息人、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4个维度提炼出影响因素和个体动机,并选择技术接受模型为研究框架提出研究假设,进而构建形成路径的理论模型。选取"好大夫在线"、"寻医问药网"、"39健康网"等在线健康社区为实证研究数据来源,采用"情境实验+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获取437份有效样本数据,利用Smart PLS2. 0检验理论模型。[结果/结论]求助自我效能负向影响感知有用性,健康信息素养、求助经验、感知易用性、信息准确性、相关性、及时性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求助自我效能和健康信息素养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按照显着程度,直接影响求助意愿因素依次为求助经验、社会容认度、感知隐私风险、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平台信任。(本文来源于《现代情报》期刊2018年11期)
张灵畅[5](2015)在《高二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业求助关系及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业求助是发生在学校情境中,以口头发问为主要形式的,以老师或同学为求助对象的行为,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策略。学生进行学业求助是具有学习动机的一种外在表现,学习动机的提高会对学业求助有一定的改善。部分学生在高二这个时期会感到成绩明显退步,而提高学习动机,改善学习策略便成为解决此种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本研究分为两个研究:研究一: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高二700名学生进行团体施测,收集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人口学变量考察高中生学习动机和学业求助的性别差异和学业水平特点,验证学习动机和学业求助的关系。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制定团辅方案,随机选取62名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为期六周的团体辅导,对照组不作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第一,高二年级学生学习动机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第二,不同性别高二学生在学习动机各维度存在显着差异,不同学业水平高二学生在成就动机、目标设置、适度考试焦虑维度上存在显着差异。第叁,不同性别高二学生的学业求助在工具性求助维度上存在显着差异,不同学业水平高二学生在回避求助维度上存在显着差异。第四,学业求助求助代价(同学和老师)与适度考试焦虑显着负相关;求助益处与成就动机存在显着正相关;工具性求助与成就动机、适度考试焦虑、归因水平、目标设置存在显着正相关;执行性求助于过度考试焦虑存在显着负相关;回避求助与成就动机、适度考试焦虑、归因水平、目标设置呈显着负相关,与过度考试焦虑呈正相关。第五,团体辅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成就动机之知识学习场面显着提高,适度的考试焦虑显着提高,过度的考试焦虑显着降低。第六,团体辅导改善了学生的学业求助行为,增加了学生的工具性求助,减少了学生的执行性求助和回避求助。(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5-03-23)
刘冰[6](2010)在《网络环境下动机与情景对学习者学业求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采用实验研究法,以120名师范生作为实验对象,定量研究了网络环境中动机与情景因素对学习者学业求助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网络环境下,无论是在工具求助还是在执行求助中,匿名情景比冠名情景都导致更多的求助行为;在匿名情景中,任务卷入被试组比自我卷入被试组表现出更多的工具求助,在冠名情景下,自我卷入被试组比任务卷入被试组表现出更多的执行求助;在任务卷入条件下,匿名情景比冠名情景导致更多的工具求助和执行求助行为。(本文来源于《荆楚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夏勉,江光荣[7](2005)在《认知动机变量与心理求助行为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有很多人会遭受心理困扰,但是只有一小部分人寻求专业帮助。以往的研究考察了人口学变量、社会文化变量和一些心理变量对求助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将继续探讨心理因素——认知动机变量对求助行为的预测作用。本研究的研究架构建立在江光荣(2004)提出的心理求助行为的阶段模型之上,这个模型包括叁个阶段:对心理问题的知觉、自助性评估、他助性评估。本研究以临床样本为被试,考察在求助行为的第叁个阶段,个体意识到自己有心理困扰,且不能有效解决时,不向专业人员求助的原因。被试包括已经向咨询员求助了的大学生和没有向咨询员求助的大学生。为了更好的解释求助行为,本研究构建了心理求助行为的认知动机模型,纳入了叁个预测变量:心理问题的个(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10-01)
夏勉[8](2005)在《认知动机变量与心理求助行为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有很多人会遭受心理困扰,但是只有一小部分人寻求专业帮助。以往的研究考察了人口学变量、社会文化变量和一些心理变量对求助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将继续探讨心理因素——认知动机变量对求助行为的预测作用。 本研究的研究架构建立在江光荣(2004)提出的心理求助行为的阶段模型之上,这个模型包括叁个阶段:对心理问题的知觉、自助性评估、他助性评估。本研究以临床样本为被试,考察在求助行为的第叁个阶段,个体意识到自己有心理困扰,且不能有效解决时,不向专业人员求助的原因。被试包括已经向咨询员求助了的大学生和没有向咨询员求助的大学生。为了更好的解释求助行为,本研究构建了心理求助行为的认知动机模型,纳入了叁个预测变量:心理问题的个人责任归因、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和心理求助行为的社会容认度,探讨这叁个变量对求助行为的影响以及变量之间的作用机制。 研究结果如下: 1.责任归因中的可控性归因对求助行为有显着预测作用,即个体知觉到的造成自己心理困扰的原因越是可控的,就越倾向于不求助。可控性归因对求助行为的作用是直接作用,通过社会容认度和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对求助行为的影响不显着。可控性归因对求助行为解释的变异量是1.5%—2%。 2.心理求助行为的社会容认度对求助行为有显着的预测作用,即个体知觉到的心理求助行为的社会容认度越高,越倾向于求助。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社会容认度对求助行为有显着的直接效应,除此之外,通过自我效能对求助行为的中介效应也是显着的。总体来说,社会容认度对求助行为解释的变异量为6%—8%。 3.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对求助行为有显着的预测作用。个体知觉到的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越高,越倾向于求助。自我效能单独对求助行为解释的变异量达14.5%—19.2%。这说明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是影响求助行为的重要变量,同时是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量。 4.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心理求助行为的认知动机模型,结果发现,社会容(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5-05-01)
郑信军[9](2000)在《儿童学业求助中的元认知激发与动机干预后效》一文中研究指出1 引言近些年 ,许多西方学者以问题解决为背景 ,研究儿童在遇到困难问题时的学业求助行为 ,以揭示自我监控在学习策略中的重要性和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其中 ,主要集中在学业求助行为的自尊和能力知觉、动机和归因、年龄、性别、任务情境和学业科目、学业成绩等因素的(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00年03期)
郑信军[10](2000)在《动机与情境对不同自控水平儿童学业求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以小学儿童为被试,研究了在不同动机取向和情境条件下的不同自我控制水平儿童的学业求助行为。结果表明:(1)单独无自尊压力的解难题情境比群体压力情境导致更多的求助行为。(2)低自控儿童比高自控儿童产生更多的执行性求助,但主要表现在单独无自尊压力的情境下。(3)在群体压力情境下,自我卷入的儿童比任务卷入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求助行为。(4)在单独无自尊压力的情境下,任务卷入的儿童比自我卷入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求助行为。(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00年01期)
求助动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旨在厘清大学英语教学评估是否通过动机内因影响大学生的执行性求助行为,并探讨如何通过教学情境进行有效干预。研究基于640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样本数据。结果发现:1)形成性评估能够显着弱化执行性求助行为,总结性评估对执行性求助的强化则未达到显着水平;2)持有成绩趋近目标导向与掌握目标导向的学习主体抗拒执行性求助,形成性评估完全可以通过这两种导向对执行性求助行为产生影响,但成绩回避目标个体却偏向于采取执行性求助,且形成性评估只是一定程度上通过成绩回避目标导向对执行性求助产生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求助动机论文参考文献
[1].许小倩,滕飞.女性求偶动机对其求助类型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周小兰,马文.动机视角下大学英语评估模式对执行性求助的影响[J].现代外语.2019
[3].张滢,赵乐发,丁其玉,王译玄.成就动机与心理求助行为的关系: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心理月刊.2019
[4].张敏,刘雪瑞,张艳.在线健康社区用户诊疗信息求助行为——外部因素、个体动机与形成路径[J].现代情报.2018
[5].张灵畅.高二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业求助关系及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6].刘冰.网络环境下动机与情景对学习者学业求助的影响[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0
[7].夏勉,江光荣.认知动机变量与心理求助行为的关系研究[C].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5
[8].夏勉.认知动机变量与心理求助行为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
[9].郑信军.儿童学业求助中的元认知激发与动机干预后效[J].心理科学.2000
[10].郑信军.动机与情境对不同自控水平儿童学业求助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