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希望与绝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绝望
希望与绝望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1930年代绝望与希望中的中国》一文中研究指出1930年代的中国,可谓是绝望与希望并存的时代。一方面是日本军国主义大举进犯,由东北及华北,迅速向南菱延,抗战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国民政府内部派系林立,各自为政,贪腐盛行,天灾人祸,民不聊生。而此时,在延安,无论有识之士还是海外媒体都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本文来源于《文史天地》期刊2019年11期)
宋欣怡[2](2019)在《希望中陨落,绝望处逢生》一文中研究指出绝望自有绝望的力量,就像希望也有希望的无能。"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他自衰败的南唐而来,生于后宫,长于妇人之手,毫无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不及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国忧民。他是文人,向往诗情画意的生活。可悲剧的开始往往毫无征兆。命运伸出手将(本文来源于《新作文(初中版)》期刊2019年11期)
纤夫[3](2019)在《于绝望中见希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日重复同样的事,遵循着与昨日相同的惯例,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自然也不会有悲痛来袭。我开始隐隐约约明白了世间的真相,它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争斗,而且是即时即地的争斗。人需要在那种争斗中当场取胜。(本文来源于《当代工人》期刊2019年19期)
郜元宝[4](2019)在《“易读鲁迅”专栏之四 反抗绝望(外一篇)——《未有天才之前》《希望》《生命的路》及其他》一文中研究指出1一般谈论中国现代文学,似乎只有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才是文学,其他都不算。其中,小说一超独霸,一枝独秀,散文的定义则过于狭窄,似乎只有描写抒情叙事的散文才是文艺性散文,也就是美文,发议论的就不算,比如杂文。鲁迅杂文是个特例,没有人敢否认他的杂文的"文学性",但别人的杂文是否属于文学,就很难说了。其实,周作人最初提倡的"美文",主要的恰恰是"论文",而不是描写抒情和叙事之文。(本文来源于《天涯》期刊2019年05期)
李玲[5](2019)在《《茉莉香片》:受害者的自卑与残暴、绝望与希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张爱玲(1920—1995)于1943年创作的短篇小说《茉莉香片》(1),刻画了男青年聂传庆受害与施虐并存、懦弱与残暴兼具、希望与绝望共生的生命状态。同样是以悲悯与批判相结合的态度写变态心理,《茉莉香片》在人物性格多面性把握和人性深度探索两方面都超过了(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22期)
闫倩铄[6](2019)在《“希望杯”与“绝望杯”》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四年级的时候,我学习了奥数,开始参加"希望杯"的培训。每次上完课,我也不做练习题,依仗着自己的小聪明,心想着"希望杯"能有多难,还有我做不出来的题吗?最差也就是个二试呗!看到勤奋学习的同学,我总是嘲笑他们:"每天就是做题,毫无新意,来来来,咱们去玩游戏!"不知不觉就到了"希望杯"考试的日子了。我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考场,但发下试卷的那一刻我就蒙了:我的天啊!这些题型我根本就没做过!"没(本文来源于《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期刊2019年Z2期)
奚倩[7](2019)在《从希望到绝望——论《白狗秋千架》暖的悲剧人生》一文中研究指出《白狗秋千架》是莫言早期创作的代表作品,他第一次高举"高密东北乡"这一旗帜,以"我"的返乡与"我"的回忆分别作为现在与过去的两条故事线,再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乡村图景。同时,他赋予主人公暖一种悲凉的底色,通过对暖与叁个男人命运相交的描写,呈现了暖从希望到绝望的悲剧人生。(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20期)
谢晓霞[8](2019)在《希望·绝望·行动——鲁迅小说中“孩子”形象的变化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观鲁迅的小说,我们会发现,"孩子"是一个出现频率极高的字眼,这个字眼有时候指向某一个具体的"孩子",更多的时候,则是一种泛化的存在,指的是所有的未成年人。如同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借"孩子"表达他的"超人"理想一样,鲁迅在他的小说中借"孩子"表达他对"真的人"的理解。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孩子"在鲁迅小说中是作为一个隐喻符号而存在的。透过这个隐喻符号,鲁迅思考现实,想象未来。这个隐喻符号既是文学家鲁迅自我表达的一个中介,也是思想家鲁迅思考许多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文摘》期刊2019年06期)
石媛媛,张聪[9](2019)在《创新就是绝望与希望的新生》一文中研究指出关键词 板块拓展 手帐书 内容品质 入门指南型、排版教程型……近几年,不少出版社推出了一系列手帐书。此前,我们曾邀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近日推出的《轻手帐:用手帐留住美好生活》作者——知名手帐达人后姨妈“晒出”手帐书创作的背后故事(链接:2019年4月16日(本文来源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期刊2019-06-18)
杨松,邱倩,陈勇,严晓峰[10](2019)在《贝达喹啉:能从绝望中带来永久的希望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贝达喹啉(Bedaquiline,BDQ)研制背景、作用机制、治疗现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进入PubMed搜索文献,对文献进行综述评价。结果难治性耐多药/泛耐药结核病(Multi/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XDR-TB)仍然是威胁全球健康和致死性极强的公共卫生问题,BDQ是近50年来第一个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抗结核新药,通过与分枝杆菌F1FO ATP合酶F0部分的c-环转子和ε亚单位结合发挥杀菌和灭菌作用,MIC值低,对敏感、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大多数非结核分枝杆菌或休眠菌等均有杀菌和灭菌作用。Ⅱb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潜在治疗M/XDR-PTB前景,并于2012年12月28日美国FDA加速批准用于M/XDR-TB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9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6-12)
希望与绝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绝望自有绝望的力量,就像希望也有希望的无能。"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他自衰败的南唐而来,生于后宫,长于妇人之手,毫无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不及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国忧民。他是文人,向往诗情画意的生活。可悲剧的开始往往毫无征兆。命运伸出手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希望与绝望论文参考文献
[1]..1930年代绝望与希望中的中国[J].文史天地.2019
[2].宋欣怡.希望中陨落,绝望处逢生[J].新作文(初中版).2019
[3].纤夫.于绝望中见希望[J].当代工人.2019
[4].郜元宝.“易读鲁迅”专栏之四反抗绝望(外一篇)——《未有天才之前》《希望》《生命的路》及其他[J].天涯.2019
[5].李玲.《茉莉香片》:受害者的自卑与残暴、绝望与希望[J].名作欣赏.2019
[6].闫倩铄.“希望杯”与“绝望杯”[J].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2019
[7].奚倩.从希望到绝望——论《白狗秋千架》暖的悲剧人生[J].名作欣赏.2019
[8].谢晓霞.希望·绝望·行动——鲁迅小说中“孩子”形象的变化及其意义[J].社会科学文摘.2019
[9].石媛媛,张聪.创新就是绝望与希望的新生[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9
[10].杨松,邱倩,陈勇,严晓峰.贝达喹啉:能从绝望中带来永久的希望吗?[C].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9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