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扫描论文-杜廷伟,赵浩锋,王彤

灌注扫描论文-杜廷伟,赵浩锋,王彤

导读:本文包含了灌注扫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MRI-DWI,CT灌注扫描,肝癌介入术后,肿瘤活性

灌注扫描论文文献综述

杜廷伟,赵浩锋,王彤[1](2019)在《MRI-DWI、CT灌注扫描在评估肝癌介入术后肿瘤活性中的应用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CT灌注扫描(CTPI)在评估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肿瘤活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69个病灶)肝癌TACE术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于术后3~5周接受MRIDWI、CTP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标准,评估MRIDWI与CTPI对肝癌TACE术后活性病灶的诊断价值。结果 MRI-DWI与CTPI诊断肝癌TACE术后活性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DWI与DSA诊断一致性高于CTPI。结论 MRI-DWI、CTPI对肝癌患者TACE术后肿瘤活性均有良好评估作用,2种方法各有优劣,合理应用上述诊断措施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CT和MRI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雷萍,悦笑斐,扈雪晗,李骞,卢玉婷[2](2019)在《七期增强CT扫描评估肝癌血流灌注特性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比肝癌患者七期增强CT与常规CT灌注成像所得到的灌注伪彩图、灌注参数及辐射剂量,探讨七期增强CT评估肝癌血流灌注特性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肝癌患者行25期CT灌注扫描,将得到的图像导入后处理工作站,获得各灌注参数的伪彩图并测量肿瘤区、肿瘤活性区及相对正常肝实质区的灌注参数,包括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 HAP)、门静脉灌注量(portal vein perfusion, 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perfusion index, HPI),同时记录扫描辐射剂量;选取25期CT灌注图像中的7期导入CT Kinetics后处理软件,得到相应的灌注伪彩图及肿瘤区、肿瘤活性区、相对正常肝实质区的灌注参数,并计算辐射剂量。比较七期增强CT扫描与常规CT灌注成像灌注伪彩图质量评分的差异,探究七期增强CT扫描及常规CT灌注成像中肿瘤区、肿瘤活性区及相对正常肝实质区各灌注参数的相关性,并比较七期增强CT扫描与常规CT灌注成像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1)七期增强CT与常规CT灌注各灌注参数伪彩图所得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七期增强CT与常规CT灌注在肿瘤区及肿瘤活性区的HAP、PVP、HPI相关性较好;相对正常肝实质区的HAP、PVP、HPI有一定的相关性;3)七期增强CT扫描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CT灌注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期增强CT扫描可以模拟常规25期CT灌注评价肿瘤的血流灌注特征,同时显着降低辐射剂量。(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孙策[3](2019)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在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分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在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围术期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8年8月本院Ⅰ~Ⅲa期NSCLC患者66例,其中22例行全肺切除术,44例行肺叶切除术,于术前、术后10d均行SPECT心肌灌注显像检查、超声心动图(UCG)检查,比较手术前后心功能[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术后10d心肌灌注显像正常率低于术前(P<0.05);行肺叶切除术与行全肺切除术术前、术后10d LVEDV、LVESV水平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0d SPECT检查LVEF水平较术前下降(P<0.05)。结论:SPECT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应用于Ⅰ~Ⅲa期NSCLC患者,可有效监测与评估围术期心功能,为临床评估手术风险、判断预后等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包头医学》期刊2019年03期)

郭成伟,赵磊[4](2019)在《320排CT双入口灌注扫描技术对单发实性肺结节血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320排容积CT双入口灌注成像(dual-input CT perfusion, DI-CTP)技术分析单发实性肺结节的血供特点。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解放军第252医院病理证实的肺实性结节70例(腺癌23例,鳞癌19例,炎性假瘤20例,活动性结核8例)。应用体部灌注软件计算肺动脉灌注量(pulmonary artery flow, PF)、支气管动脉灌注量(bronchial artery flow, BF)、肺动脉灌注指数(pulmonary index, PI),并计算总灌注量(total perfusion, TP)。结果 PF、PI在腺癌、鳞癌、炎性假瘤及结核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18, P <0.01;F=4.26, P <0.01),而BF、TP在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F、PI及TP在良、恶性结节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F在良、恶性结节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I-CTP血供定量评价,对肺结节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北京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刘雅普,林俊育,杨舟,吴秀华,吴晓亮[5](2019)在《硫酸钡灌注联合micro-CT扫描实现大鼠颈脊髓微血管的叁维可视化和量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血管结构是维持颈脊髓功能的重要基础,为了评估微血管在颈脊髓损伤及治疗过程中的参与程度,首先需要对正常颈脊髓微血管结构进行良好的叁维可视化和精确的量化分析,但目前相关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硫酸钡灌注联合micro-CT扫描对大鼠正常颈脊髓微血管结构的叁维可视化和量化分析效果,为后期评估微血管在颈脊髓损伤中的参与程度及衡量治疗效果奠定基础。方法:实验纳入5只成年雄性SD大鼠,体质量280-320 g,所有动物操作程序均根据国家相关实验动物使用准则施行,并获得南方医科大学动物使用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大鼠深度麻醉后,经心脏穿刺使用温肝素生理盐水、多聚甲醛、硫酸钡灌注剂进行血管灌注,取颈脊髓组织置于micro-CT中进行扫描及叁维重建,量化分析血管体积与组织体积比值、血管表面积与组织体积比值、血管数目、血管直径、血管分离度、连接密度、结构模型指数以及不同直径微血管的数量、百分比及体积等指数。结果与结论:①颈脊髓微血管经叁维重建可视化后,颈脊髓内微血管结构清晰可见,可以清晰显示出颈脊髓的前、后动脉以及几级分支动脉;②通过量化分析微血管指数,结果显示,血管体积与组织体积比值为0.022±0.002,血管表面积与组织体积比值为(52.370±6.271) mm-1、血管数目为(0.604±0.076) mm-1、血管直径为(0.040±0.005)μm、血管分离度为(1.762±0.255)μm、连接密度为(2.661±0.757) mm-3、结构模型指数为4.400±0.129,并成功量化了不同直径颈脊髓微血管的数量、百分比及体积等;③结果表明,硫酸钡灌注联合micro-CT扫描可实现对大鼠正常颈脊髓微血管结构良好的叁维可视化和精确的量化分析,为后期评估微血管在颈脊髓损伤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及衡量治疗效果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36期)

牛万彬,刘思雨,江梅[6](2019)在《CT灌注成像与增强扫描在脑胶质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脑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起源于神经上皮组织,可发生于脑组织任何部位,以幕上、大脑半球多见。个别肿瘤为良性肿瘤,无需放化疗,但是绝大多数为恶性,目前传统的治疗手段为外科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治疗目的是获取病理组织明确诊断,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脑胶质瘤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分级主要分为Ⅰ~Ⅳ级,其中Ⅰ、Ⅱ级为低级别胶质瘤,Ⅲ和Ⅳ级为高级别胶质瘤~([1])。术前分级对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脑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的(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楼菁菁,刘壮,周雨菁,徐斌,王渊恺[7](2019)在《~(99)Tc~m-双半胱乙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计算机断层扫描脑血流灌注显像结合NeuroGam软件评估烟雾病手术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种起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脑血管疾病,可导致脑出血或脑缺血事件发生。因此, 准确评估MMD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和判断预后尤为重要,99Tcm-双半胱乙酯(99Tcm-ECD)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CT可提供脑血流灌注信息, 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应用NeuroGam软件对MMD患者手术前后脑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手术疗效。1(本文来源于《上海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郭睿,胡跃群,胡鹏志,梁友发,何海波[8](2019)在《头颈部CTA联合全脑CT灌注一站式扫描中时间间隔对灌注参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头颈部CTA联合全脑CT灌注(CTP)一站式扫描中,时间间隔对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脑缺血症状患者的标准脑CTP图像(标准组),于颅脑CTP图像中将动脉峰值期前后各1组扫描数据剔除,使得其前后间隔时间增加至4.5 s,模拟头颈部CTA联合全脑CTP一站式扫描(模拟组)。计算标准组与模拟组灌注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绝对百分比误差值,并分析脑灰质左侧与右侧、白质左侧与右侧灌注参数比值(rCBF、rCBV、rMTT)的相关性。结果基底核层面CBF、CBV、MTT的绝对百分比误差值均值均<10%。灰质左侧与右侧rCBF(r=0.988,P<0.001)、rCBV(r=0.963,P<0.001)、rMTT(r=0.983,P<0.001)均呈正相关,白质左侧与右侧rCBF(r=0.980,P<0.001)、rCBV(r=0.957,P<0.001)、rMTT(r=0.986,P<0.001)均呈正相关。结论头颈部CTA联合全脑CTP一站式扫描中时间间隔对灌注参数的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向勇生,徐卫国,史鹰勤,于吉利[9](2019)在《双低剂量联合增加扫描时间间隔对头颅320排CT灌注的灌注参数和放射剂量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低管电压、低管电流联合增加扫描时间间隔对患者320排头颅CT灌注放射剂量及灌注参数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全脑动态增强扫描的2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通过甲乙两组各10例,分别采用常规灌注扫描和低剂量灌注扫描,并通过两组的灌注参数值和图像质量指标之间的差异来分析验证本低剂量扫描方案的可行性。结果:通过计算分析可得到灌注参数值之间的比较结果,甲组和乙组在枕顶叶和基底节区测得的CBF、CBV、TTP、MTT值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图像质量的客观指标CNR、SNR、CV、SD之间也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图像均能够满足诊断需要。乙组剂量是甲组的27.31%,剂量显着降低。结论:本实验通过适当降低管电压和管电流,联合增加扫描间隔,减少扫描次数的方法,实现了辐射剂量明显降低,同时又保证了灌注图像的质量和参数的准确性,具有可行性和重复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侯进,王伟,叶晖,潘爱珍,卢嘉宾[10](2019)在《能谱CT脑灌注成像和头颈CTA联合扫描定量评估颈动脉狭窄对脑内血流储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能谱CT进行头颈CT血管造影(CTA)和脑灌注成像联合检查,定量评估颈动脉狭窄对尾状核、内囊后肢和半卵圆中心血流储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临床可疑脑缺血患者的CT影像资料,对头颈CTA数据进行多种后处理,根据后处理结果将所检测到的72例颈内动脉分为正常组(35例)、斑块组(24例)和狭窄组(13例),测量对应大脑半球内尾状核以及内囊后肢和半卵圆中心的CT值,测量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_(max))及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各参数值,并对各组的值进行比较。结果:正常组尾状核的CT值为(41.38±2.47)Hu、CBV值为(2.68±0.57)ml/100 g、CBF值为(30.02±11.61)ml/100(g·min)、PS值为(0.58±0.43)ml/100(g·min),均显着大于内囊后肢和半卵圆中心,有统计学差异,而T_(max)(1.97±0.57)s显着低于内囊后肢(2.90±0.65)s和半卵圆中心(3.34±0.63)s,有统计学差异。狭窄组尾状核和内囊后肢的T_(max)为(2.87±1.25)s和(3.60±0.89)s,显着大于正常组的(1.97±0.57)s和(2.90±0.65)s,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颈动脉狭窄在脑梗死发生前即可导致部分脑区血流储备降低,脑灌注扫描在早期诊断脑缺血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装备》期刊2019年05期)

灌注扫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对比肝癌患者七期增强CT与常规CT灌注成像所得到的灌注伪彩图、灌注参数及辐射剂量,探讨七期增强CT评估肝癌血流灌注特性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肝癌患者行25期CT灌注扫描,将得到的图像导入后处理工作站,获得各灌注参数的伪彩图并测量肿瘤区、肿瘤活性区及相对正常肝实质区的灌注参数,包括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 HAP)、门静脉灌注量(portal vein perfusion, 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perfusion index, HPI),同时记录扫描辐射剂量;选取25期CT灌注图像中的7期导入CT Kinetics后处理软件,得到相应的灌注伪彩图及肿瘤区、肿瘤活性区、相对正常肝实质区的灌注参数,并计算辐射剂量。比较七期增强CT扫描与常规CT灌注成像灌注伪彩图质量评分的差异,探究七期增强CT扫描及常规CT灌注成像中肿瘤区、肿瘤活性区及相对正常肝实质区各灌注参数的相关性,并比较七期增强CT扫描与常规CT灌注成像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1)七期增强CT与常规CT灌注各灌注参数伪彩图所得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七期增强CT与常规CT灌注在肿瘤区及肿瘤活性区的HAP、PVP、HPI相关性较好;相对正常肝实质区的HAP、PVP、HPI有一定的相关性;3)七期增强CT扫描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CT灌注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期增强CT扫描可以模拟常规25期CT灌注评价肿瘤的血流灌注特征,同时显着降低辐射剂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灌注扫描论文参考文献

[1].杜廷伟,赵浩锋,王彤.MRI-DWI、CT灌注扫描在评估肝癌介入术后肿瘤活性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

[2].雷萍,悦笑斐,扈雪晗,李骞,卢玉婷.七期增强CT扫描评估肝癌血流灌注特性的可行性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

[3].孙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在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包头医学.2019

[4].郭成伟,赵磊.320排CT双入口灌注扫描技术对单发实性肺结节血供分析[J].北京医学.2019

[5].刘雅普,林俊育,杨舟,吴秀华,吴晓亮.硫酸钡灌注联合micro-CT扫描实现大鼠颈脊髓微血管的叁维可视化和量化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6].牛万彬,刘思雨,江梅.CT灌注成像与增强扫描在脑胶质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比较[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9

[7].楼菁菁,刘壮,周雨菁,徐斌,王渊恺.~(99)Tc~m-双半胱乙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计算机断层扫描脑血流灌注显像结合NeuroGam软件评估烟雾病手术疗效[J].上海医学.2019

[8].郭睿,胡跃群,胡鹏志,梁友发,何海波.头颈部CTA联合全脑CT灌注一站式扫描中时间间隔对灌注参数的影响[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

[9].向勇生,徐卫国,史鹰勤,于吉利.双低剂量联合增加扫描时间间隔对头颅320排CT灌注的灌注参数和放射剂量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9

[10].侯进,王伟,叶晖,潘爱珍,卢嘉宾.能谱CT脑灌注成像和头颈CTA联合扫描定量评估颈动脉狭窄对脑内血流储备的影响[J].中国医学装备.2019

标签:;  ;  ;  ;  

灌注扫描论文-杜廷伟,赵浩锋,王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