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部位论文-林征,刘双,陈辉林,黄丽萍,谢倩雯

发病部位论文-林征,刘双,陈辉林,黄丽萍,谢倩雯

导读:本文包含了发病部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食管鳞癌,膳食因素

发病部位论文文献综述

林征,刘双,陈辉林,黄丽萍,谢倩雯[1](2019)在《生活、膳食习惯与食管鳞癌发病部位的关联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阐明生活及膳食习惯对食管3种不同部位鳞状细胞癌(SCC)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福州市和漳州市各1所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院的550例病例及按病例组同性别、年龄(±3岁)频数匹配的同期对照550例。使用二类非条件Logisitic回归分析暴露因素与肿瘤的关联性,多类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暴露因素与各部位肿瘤的关联的特异性,使用多重对应分析方法呈现不同部位食管鳞癌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人群相比,饮茶降低上段与下段肿瘤的风险(颈/上段OR=0. 40,95%CI 0. 22~0. 73;下段OR=0. 50,95%CI 0. 31~0. 81);新鲜蔬菜摄入过少与上段和下段肿瘤的风险增加有关(颈/上段OR=3. 93,95%CI 1. 61~9. 61;下段OR=2. 68,95%CI 1. 30~5. 53);而烫食摄入、硬食摄入、新鲜水果摄入过少则是3个部位肿瘤的共同危险因素(P<0. 05)。以下段肿瘤为参照,饮酒与中段肿瘤的关联强度低于下段(OR=0. 58,95%CI 0. 35~0. 98),与此类似的还有喜烫食(OR=0. 45,95%CI 0. 27~0. 76)、蔬菜摄入过少(OR=0. 44,95%CI 0. 20~0. 99),而新鲜水果摄入过少与中段肿瘤的关联强于下段(OR=1. 66,95%CI 1. 08~2. 55);以中段肿瘤为参照,发现新鲜水果摄入过少与上段肿瘤的关联强度高于中段。多重对应分析结果提示3个部位食管肿瘤的危险因素可能存在特异性。结论不同部位食管鳞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而烫食摄入、硬食摄入、新鲜水果摄入过少则是3个部位肿瘤的共同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卫生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谷越,陈刚,张杨,赵金璐,明晓冬[2](2019)在《胃癌患者发病部位、发病年龄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发病部位、发病年龄年龄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7年12月哈医大一院及哈医四院普外科经手术治疗的1200例胃癌患者,对其发病部位、发病年龄与性别、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大体分型、病理分化类型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13例早期胃癌患者中,60例发病部位在胃窦小弯部,占53.1%;胃体小弯部29例,占25.7%;胃角部14例,12.4%;贲门部10例,占8.8%。不同发病部位患者性别构成比较差异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但年龄、肿瘤大小、大体分型、病理分化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087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中,好发部位以胃窦部最多,为608例(55.9%),其次是胃底贲门部249例(22.9%)和胃体部173(15.9%)。不同发病部位患者性别构成比较冲压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病理分化类型比较冲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组别胃癌患者的统计中,全组男女总比为2.3:1,在≤40岁组中男女比例为1.1:1,>40岁≤60岁组中男女比例为2.4:1,>60岁组中男女比例为2.9:1,叁组对比(x~2=8.39,P<0.05)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在病理学分化类型的叁组对比中,以低分化腺癌为主占91.7%,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分化腺癌比例有所增加(x~2=16.74,P<0.05)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而发病部位以胃下部1/3最多649例,占54.1%,叁组对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肿瘤大小以>2 cm≤5 cm最多567例,占47.3%,叁组对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Borrmann分型以BorrmannⅢ型最多594例,占49.5%,叁组对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论早期胃癌还是进展期胃癌,好发部位以胃窦小弯部最多;胃癌发病部位与性别存在一定关系,在早期胃癌中,发病部位越高,女性患者比例越大;在进展期胃癌中,胃癌发生的位置越高,男性比例越大;此外,胃癌患者年龄越小,女性比例越大;胃癌患者年龄越大,高、中分化腺癌的比例越大。胃癌患者的发病部位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16期)

杨双双[3](2019)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发病部位及病原菌分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发病部位及病原菌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8年8月温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7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医院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统计医院感染的发生部位和主要的病原菌分布特点。结果年龄> 60岁、住院时间在30天以上、合并意识障碍、球麻痹、接受侵袭性操作、处于急性期的老年脑血管病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群体(P <0.05);是否预防性的应用抗生素和医院感染没有明显关系(P> 0.05)。下呼吸道是感染最多的部位,其次是皮肤软组织。上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等部位出现感染较少。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和真菌最为常见。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较高,预后差。感染通常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临床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还应重视护理工作,提前预防导致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本文来源于《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梅雪岭,王莉,张蕊娜,李邻峰[4](2019)在《特应性皮炎不同性别、年龄和发病部位聚集效应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发病情况以及不同性别、发病年龄和部位的聚集效应。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国13个城市31所叁级医院皮肤科就诊的湿疹患者,回顾性分析5 953例湿疹患者的资料,其中AD患者964例。通过对性别、年龄和部位的AD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和总结AD发病的聚集效应。结果 5 953例湿疹患者中,AD共964例,占16. 19%。男性与女性患者间AD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男性与女性患者间年龄因素未见明显影响(P> 0. 05)。婴儿期(<3岁)和儿童期(3岁≤年龄<12岁)比例均高于其他年龄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婴幼儿(<3岁组) 71例患者中70例为头面眼睑,而老年(≥61岁组)以四肢伸侧为主。低年龄(<24岁)患者发病部位为头面眼睑的占比高于其他年龄组; 24≤年龄<41岁患者足-四肢伸侧、躯干-手-四肢伸侧、项颈-躯干的占比高于其他年龄组; 24岁以上患者四肢伸侧占比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964例患者中,发病部位为四肢伸侧最多(50. 10%),其次为头面眼睑(41. 08%);前10位的发病部位共有583例患者,占60. 48%;发病部位个数平均为(2. 07±1. 12)个,1个和2个发病部位分别占35. 06%和37. 66%。1个发病部位患者以头面眼睑和四肢伸侧为主(共占71. 01%),双部位发病患者以足-四肢伸侧、头面眼睑-项颈、躯干-四肢伸侧为主。女性发病部位为足-四肢伸侧和项颈-躯干的比例高于男性(P<0. 001),男性躯干-四肢伸侧和肘窝膝窝-项颈的比例高于女性(P <0. 001)。低年龄组(<24岁)患者发病部位为头面眼睑的占比高于其他年龄组(P <0. 001),24岁≤年龄<41岁患者足-四肢伸侧、躯干-手-四肢伸侧、项颈-躯干的占比高于其他年龄组(P <0. 001),24岁以上年龄组四肢伸侧占比高于其他年龄组(P <0. 001)。结论性别对于不同年龄患者AD发病情况并无显着影响;年龄具有明显"聚集效应",好发于婴儿期(<3岁)和儿童期(3岁≤年龄<12岁);发病部位具有一定"聚集效应",尤其是不同年龄患者的发病部位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柯希,吕本浩,王义生[5](2019)在《不同病因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初始发病部位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病因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NFH)初始发病部位的差异。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诊治的早期非创伤性ONFH 184例309髋,其中酒精性ONFH 93例153髋,激素性ONFH 65例110髋,特发性ONFH 26例46髋。根据中日友好医院ONFH分型方法以坏死部位分为5组。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病因分组初始发病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ONFH组与激素性ONFH组初始发病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酒精性ONFH组与特发性ONF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性ONFH组与特发性ONF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因分组中坏死灶均无内侧组者。酒精性ONFH的初始发病部位多在极外侧组(20.92%),激素性ONFH初始发病部位多在中央组(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激素性ONFH初始发病部位多在股骨头偏内侧,酒精性ONFH多在股骨头偏外侧。(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王振宇[6](2018)在《脑出血患者的发病原因与出血部位的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出血的发病原因与出血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12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发病原因和出血部位的关系。结果脑实质深部出血与高血压、血管畸形或年龄偏大等因素显着相关;脑叶出血与颅内动脉瘤或年龄偏大等因素显着相关;脑干出血与年龄偏大显着相关;小脑出血与年龄偏大等因素显着相关;脑室出血与烟雾病显着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脑出血部位与其发病原因显着相关。(本文来源于《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15期)

陈冠成,陈哲林,方填源,李春兰[7](2018)在《血浆NT-proBNP对心肌梗死发病部位及与预后的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心肌梗死发病部位及与预后的关系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均以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分析血浆NT-proBNP和不同发病部位、Gensini积分、心血管事件和预后的联系。结果:前壁梗死组NT-proBNP水平依次高于前侧壁梗死组、前间壁梗死组及下壁梗死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组NT-proBNP高于中度组且高于轻度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发生心肌梗死再发、心力衰竭及心源性死亡组血浆NT-proBNP水平均分别高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可见,前壁梗死、Gensini积分、NT-proBNP为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NT-proBNP水平ROC曲线下面积为0.649(95%cl为0.508~0.790,P<0.001),cutoff值为0.162,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561和0.731。结论:血浆NT-proBNP能够反映心肌梗死的发病部位,且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河北医学》期刊2018年07期)

马苑,周倩倩,庄贵华,鲁增辉[8](2018)在《Apriori算法在某胸科医院结核病患者发病部位关联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某胸科医院结核病患者发病部位间的关联性,发掘结核病患者的相关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5—2017年在某胸科医院住院确诊的33 910例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患者病例信息,设计调查表,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病灶数量等,对调查表进行录入、整理。采用关联分析中的Apriori法对结核患者发病部位之间的关联进行研究。结果 33 910例结核病患者中共患有28种不同部位的结核,累计病灶40 197处。患有两个部位及以上的结核病患者占全部患者的24.00%(8 138/33 910)。在全部40 197处病灶中,主要包括单纯肺结核26 243处(65.29%)、结核性胸膜炎4 847处(12.06%)、淋巴结结核1 566处(3.90%)、结核性腹膜炎1 108处(2.76%)、支气管内膜结核1 007处(2.51%)等。以最小支持度阈值10%、最小置信度阈值10%建立关联,共发现11条关联,其中4条关联置信度均大于70%。结论某胸科医院结核病患者有24.00%同时患有两个部位及以上的结核病,临床诊疗过程中需警惕多个部位并发结核病的可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热带医学》期刊2018年06期)

卢家忠,戎成振,吕新才,张标[9](2017)在《血浆NT-proBNP对心肌梗死发病部位及患者生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血浆N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心肌梗死患者发病部位及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于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健康检查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浆NT-proBNP水平与患者梗死部分及生存状况的关系。结果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病率最高的部位依次为下壁梗死(39.58%),血浆NT-proBNP水平由低到高分别为下壁梗死、前间壁梗死、前侧壁梗死及前壁梗死,梗死面积由小到大分别为下壁梗死、前间壁梗死、前侧壁梗死及前壁梗死;出院后1、12个月心肌梗死再发、心力衰竭和死亡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高于未发生患者(P<0.05)。结论前壁梗死的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最高,且血浆NTproBNP水平越高,心肌梗死面积越大,生存率越低。(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29期)

李晓燕,赵杰,郝伟红,柴亮亭,齐杰[10](2016)在《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发病部位及耐药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的耐药性以及耐药的特性,可以帮助指导临床上抗菌药的合理使用。方法:对临床上分离出的1200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一致的方法、一致的材料、一致的判断标准进行耐药性的监测,并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临床上分离出来的1200株铜绿假单胞菌,经统计有948株是分离自住院患者,占总数的79%,有210株分离自门诊患者,占总数的17.5%。同时还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阿米卡星的耐药力最低,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力较好。结论:对于一般的抗菌药物来说,铜绿假单胞菌有极高的耐药性,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有降低的趋势。医院应该加强对于铜绿假单胞菌的监测与分析,以便指导临床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专集: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数字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6-11-25)

发病部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发病部位、发病年龄年龄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7年12月哈医大一院及哈医四院普外科经手术治疗的1200例胃癌患者,对其发病部位、发病年龄与性别、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大体分型、病理分化类型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13例早期胃癌患者中,60例发病部位在胃窦小弯部,占53.1%;胃体小弯部29例,占25.7%;胃角部14例,12.4%;贲门部10例,占8.8%。不同发病部位患者性别构成比较差异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但年龄、肿瘤大小、大体分型、病理分化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087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中,好发部位以胃窦部最多,为608例(55.9%),其次是胃底贲门部249例(22.9%)和胃体部173(15.9%)。不同发病部位患者性别构成比较冲压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病理分化类型比较冲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组别胃癌患者的统计中,全组男女总比为2.3:1,在≤40岁组中男女比例为1.1:1,>40岁≤60岁组中男女比例为2.4:1,>60岁组中男女比例为2.9:1,叁组对比(x~2=8.39,P<0.05)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在病理学分化类型的叁组对比中,以低分化腺癌为主占91.7%,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分化腺癌比例有所增加(x~2=16.74,P<0.05)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而发病部位以胃下部1/3最多649例,占54.1%,叁组对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肿瘤大小以>2 cm≤5 cm最多567例,占47.3%,叁组对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Borrmann分型以BorrmannⅢ型最多594例,占49.5%,叁组对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论早期胃癌还是进展期胃癌,好发部位以胃窦小弯部最多;胃癌发病部位与性别存在一定关系,在早期胃癌中,发病部位越高,女性患者比例越大;在进展期胃癌中,胃癌发生的位置越高,男性比例越大;此外,胃癌患者年龄越小,女性比例越大;胃癌患者年龄越大,高、中分化腺癌的比例越大。胃癌患者的发病部位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发病部位论文参考文献

[1].林征,刘双,陈辉林,黄丽萍,谢倩雯.生活、膳食习惯与食管鳞癌发病部位的关联性[J].卫生研究.2019

[2].谷越,陈刚,张杨,赵金璐,明晓冬.胃癌患者发病部位、发病年龄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

[3].杨双双.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发病部位及病原菌分布分析[J].临床研究.2019

[4].梅雪岭,王莉,张蕊娜,李邻峰.特应性皮炎不同性别、年龄和发病部位聚集效应的临床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9

[5].刘柯希,吕本浩,王义生.不同病因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初始发病部位差异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9

[6].王振宇.脑出血患者的发病原因与出血部位的关系探讨[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

[7].陈冠成,陈哲林,方填源,李春兰.血浆NT-proBNP对心肌梗死发病部位及与预后的关系分析[J].河北医学.2018

[8].马苑,周倩倩,庄贵华,鲁增辉.Apriori算法在某胸科医院结核病患者发病部位关联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热带医学.2018

[9].卢家忠,戎成振,吕新才,张标.血浆NT-proBNP对心肌梗死发病部位及患者生存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

[10].李晓燕,赵杰,郝伟红,柴亮亭,齐杰.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发病部位及耐药性分析[C].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专集: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数字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6

标签:;  ;  

发病部位论文-林征,刘双,陈辉林,黄丽萍,谢倩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