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世纪文化复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文化精神,一带一路,商品交换,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纪文化复兴论文文献综述
张桂平,林锋,王作言[1](2018)在《21世纪儒商文化(连载) 礼教文明与现代复兴——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司马云杰》一文中研究指出【选自《21世纪儒商文化》一书,光明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上接总第412期)伴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衰退和中国经济的不断下行,人们越来越开始思考经济背后的文化支撑问题。经济并非只是表面上的数字那么简单,因为经济说到底还是人的行为。而人是最复杂的,人的行为往往是受情感支配的,这种情感有理性也有非理性,但其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和一个民族过去的历史和人文精神密切相关。这也是为什么研究现代经济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反思。(本文来源于《商业文化》期刊2018年32期)
张桂平,林锋,王作言[2](2018)在《21世纪儒商文化(连载) 西方的个性解放: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选自《21世纪儒商文化》一书,光明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上接总第403期)与东方一样,西方的个性也在黑暗的中世纪长期被压抑,直到文艺复兴。所谓文艺复兴,就是当时的人们要求变革,要求新的生活,要求能够自由自在地追求自己的幸福,满足自己的欲望。为了对抗顽固的中世纪天主教的旧文化,人们偶然发现了尘封已久的希腊罗马文化典籍。于是,一场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形式、实则鼓吹新文化的"文艺复兴"运动就轰轰烈烈地开始了。(本文来源于《商业文化》期刊2018年23期)
李军[3](2018)在《13至16世纪欧亚大陆的跨文化交流——重新阐释丝绸之路和文艺复兴》一文中研究指出"丝绸之路"的初心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在他的名着《中国》第1卷中发明了"丝绸之路"(die Seidenstrasse)概念。他在双重意蕴下使用该词:第一,"丝绸之路"一词主要用于描述历史上西方和中国之间的地理交通,尤其指汉代中国和罗马帝国之间有关丝绸贸易的一条连贯东西的通道,也就是托勒密《地理志》中借助推罗城的马林努斯(Marinus of Tyre)提到的从地中海到丝国(本文来源于《美术观察》期刊2018年04期)
周群力[4](2016)在《巴黎“城改”,老街与新区同辉》一文中研究指出立法单设保护区,对巴黎历史文化建筑的核心区进行最严格保护,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修缮进行补贴。摒弃单中心模式,建设选址合理、交通便利、功能全面的城市副中心和远郊新城,疏解中心城区的人口和产业。提高新城建设和管理水平,注重精细化管理(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土资源报》期刊2016-12-31)
安吉利克·迪莫,张晓雯,杨静,金莉[5](2016)在《比利时19世纪的文化“复兴”》一文中研究指出写在前面:关于"文艺复兴"以及民族文化复兴的话题,一直是中国艺术史比较关注的重点。其实这个问题并不为中国所特有,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文化在不同阶段都会提出复兴的主题和要求。在这里我们选择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第二分会场"标准与品评"主题下比利时的学者撰写的论文翻译发表。他们的文章虽然讲的是一个非主流国家关于本国艺术的复兴问题,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如何反思通过当代艺术的创造,而建立自己国家的文化的独立和尊严的努力。这对于中国讨论类似的问题,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章本身不是一个简单的表态或说(本文来源于《画刊》期刊2016年11期)
林毅夫[6](2016)在《二十一世纪全球多极增长格局中的中国经济发展和文化复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马林诺夫斯基的器物、组织、价值文化叁因子为分析框架,论证以"仁"为核心伦理价值的中国文化,有可能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而复兴。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印度尼西亚等不同文明体系的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21世纪多极增长的世界里,同样有可能在保持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核心伦理价值下,和先行的西方工业化国家及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兴起的日本、韩国等一样成为现代化的文明国家。21世纪有可能是各个文明一起发展、共同繁荣、共济互补,相互辉映的世纪。(本文来源于《北京论坛(2004-2015)主旨报告与特邀报告集》期刊2016-11-01)
焦小妹[7](2015)在《季羡林论21世纪东方文化将复兴》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世界文化发展面临困境,全球性危机层出不穷,寻求世界文化未来发展新出路成为当下学术界关注焦点。季羡林东方文化复兴观对于解决当前学术困境和现实困难具有指导价值,具有研究必要性。本文从文化发展规律和东西方文化思维差异角度系统阐述季羡林"叁十年河西、叁十年河东"观点;并从中印文化交流历史渊源、呈现特点和现实需要角度阐述季羡林"中印文化交流是东方文化复兴关键",力图展现季羡林东方文化复兴观的价值意义。(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5年01期)
魏沛娜[8](2014)在《任何伟大学说都应返本开新》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 本届深圳读书月重点活动之一,“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首期活动日前在深圳图书馆南书房举行。学人夜话回应时代的呼声,以“为什么是儒学?——21世纪中国文化的复兴”为主题进行了讨论。 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深圳读书月组委会主(本文来源于《深圳商报》期刊2014-11-13)
张昭军[9](2012)在《复兴之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化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文化史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的复兴,是时代变动、思想解放和学术发展的共同要求和必然结果。文化史复兴之路,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一、20世纪80年代的学科建设1978年,以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标志,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新时代。中共十一届叁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实行改革开放。政治、经济模式的突破与变革,必然要求与之相应的新思想新文化。学术理论界相继开展了关于正(本文来源于《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上)》期刊2012-12-01)
邓文初[10](2012)在《文化建设与民族复兴——20世纪30年代“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本位文化的建设"讨论,是民族复兴运动中的一环,思想界提出恢复文化自信心、建设中国的本位文化、文化建设的计划化与组织化等问题,是战争背景下文化民族主义运动的反应,也是国民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对此后"抗战建国"国策的提出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世纪文化复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自《21世纪儒商文化》一书,光明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上接总第403期)与东方一样,西方的个性也在黑暗的中世纪长期被压抑,直到文艺复兴。所谓文艺复兴,就是当时的人们要求变革,要求新的生活,要求能够自由自在地追求自己的幸福,满足自己的欲望。为了对抗顽固的中世纪天主教的旧文化,人们偶然发现了尘封已久的希腊罗马文化典籍。于是,一场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形式、实则鼓吹新文化的"文艺复兴"运动就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世纪文化复兴论文参考文献
[1].张桂平,林锋,王作言.21世纪儒商文化(连载)礼教文明与现代复兴——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司马云杰[J].商业文化.2018
[2].张桂平,林锋,王作言.21世纪儒商文化(连载)西方的个性解放: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J].商业文化.2018
[3].李军.13至16世纪欧亚大陆的跨文化交流——重新阐释丝绸之路和文艺复兴[J].美术观察.2018
[4].周群力.巴黎“城改”,老街与新区同辉[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6
[5].安吉利克·迪莫,张晓雯,杨静,金莉.比利时19世纪的文化“复兴”[J].画刊.2016
[6].林毅夫.二十一世纪全球多极增长格局中的中国经济发展和文化复兴[C].北京论坛(2004-2015)主旨报告与特邀报告集.2016
[7].焦小妹.季羡林论21世纪东方文化将复兴[J].视听.2015
[8].魏沛娜.任何伟大学说都应返本开新[N].深圳商报.2014
[9].张昭军.复兴之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化史研究[C].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上).2012
[10].邓文初.文化建设与民族复兴——20世纪30年代“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解析[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