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菲律宾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美菲关系,塔夫脱使团,修士,殖民政策
菲律宾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陈冬梅[1](2019)在《美国对菲律宾的初期殖民政策:修士问题与“塔夫脱使团”》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占领菲律宾后,力图实现菲律宾政治的美国化,希望在政教分离的基础上构建其政治体制。然而,在原西班牙治下的菲律宾存在政教合一及修士占有大量土地的问题。为保证对菲律宾政策的顺利实施,1902年夏天,美国派遣"塔夫脱使团"出访梵蒂冈,与其协商购买修士土地及召回修士等问题。为避免成为正式出访,塔夫脱仅在返回马尼拉的途中,带领使团成员在罗马进行短暂停留。经过几次谈判,美国和梵蒂冈就解决修士土地问题达成基本共识,但谈判因双方在召回修士问题上的分歧而中断。然而,"塔夫脱使团"的积极成果并未受到谈判中断的影响。总的来说,这次出访不仅推动了美国对菲律宾殖民政策的顺利实施,促成菲律宾政教关系的实质性转变,也从客观上促进了美梵关系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东南亚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席桂桂,凌胜利[2](2019)在《安全感知、发展诉求与菲律宾对华政策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杜特尔特当选菲律宾总统以来,南海争端降温,中菲双方元首实现互访,致力于构建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中菲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菲关系何以在两叁年间发生重大转向,取得显着成果,对此既有研究主要从结构现实主义、新古典现实主义、国内政治、决策心理等角度展开分析。本文通过构建"安全感知—发展诉求"分析框架,认为杜特尔特政府认识到菲律宾所处的国际安全环境已然发生重要变化,其战略偏好从"安全感知"转向"发展诉求",因而对华外交的重心也从注重南海问题转向加强经贸合作,更多地突出其发展诉求。正是这种战略偏好的转变促使菲律宾政府大幅调整对华政策,中菲关系也迎来了稳定向好的新局面。中国需要认真对待菲律宾对华政策转向所带来的机遇,努力谋求稳定的地区安全架构,扩大双边利益交汇,进而提升地区安全预期,不断推进地区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本文来源于《东南亚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叶琳,马笑飞[3](2019)在《菲律宾科技创新方向研究——基于科技战略与政策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菲律宾在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时凸显了科技的重要地位,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总结出一些科技发展方向和应用的重点领域,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研发中心和创新中心、加强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投入和开展的措施,可以更好地把握菲律宾未来的科技发展方向和脉络。(本文来源于《知识经济》期刊2019年30期)
林禹诚[4](2019)在《菲律宾的政治家族与其海洋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政治是一个主权国家处理国际事务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以菲律宾为例,简单介绍了杜特尔特家族的情况,分析了杜特尔特家族掌权之后政治上的各项需求,从而阐述了出于这些需求考虑杜特尔特家族掌权后菲律宾海洋政策的调整和变化。(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9年26期)
王凯[5](2019)在《菲律宾MTB-MLE语言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菲律宾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和多文化的国家,官方语言是菲律宾和英语,很多学校的教学媒介语也是这两种语言,使得地方方言使用率下降甚至濒临消失。而菲律宾语和英语并非所有人的母语,很多人不能熟练使用这两种语言,学生经常由于语言问题对所教授的内容一知半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菲律宾教育部于2009年颁布了MTB-MLE语言政策,即以母语为基础的多语言教育。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和挑战,笔者就此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世界教育信息》期刊2019年16期)
阮清明,卢矜灵[6](2019)在《对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南海政策的趋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16年3月杜特尔特上任菲律宾总统以来,他多次表示希望妥善处理南海问题,与中国恢复对话,改进双边关系。菲中关系的改善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和机遇,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取得了更为显着的成就。和平对话与合作成为杜特尔特处理南海问题的基本原则。尽管他在某些场合的言论与此自相矛盾,但并不影响杜特尔特政府与中国的外交风向已转为积极合作。(本文来源于《南洋资料译丛》期刊2019年02期)
王胜[7](2019)在《试析菲律宾杜特尔特政府的“宾汉隆起”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2018年,中国科考船在"宾汉隆起"的科考活动引起了菲律宾国内的高度关注。在此期间,菲律宾对他国在"宾汉隆起"进行科考的政策不断变化。最初,只需由科考国提出申请、菲律宾政府批准即可,后来对科考设置两个前提条件,申请程序进一步复杂化、严格化,到最后宣布他国在"宾汉隆起"仅享有无害通过权。此外,菲律宾还从法律层面厘清了本国只享有"宾汉隆起"的主权权利而非主权;从政治、经济、军事层面逐步加大了对"宾汉隆起"的投入,包括海底区域更名、区域经济开发、定期海空巡逻、区域环境保护等活动。杜特尔特政府推行上述政策的主要动因是,安抚国内担忧"宾汉隆起"问题"南海化"的焦虑情绪,以及转移国内对政府软化南海政策的注意力,因而也呈现出机会主义的倾向。(本文来源于《东南亚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尹蒙蒙[8](2019)在《美国对菲律宾1965年总统大选的态度与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越南战争不断升级,美国试图拉拢菲律宾进入越南战场。鉴于时任总统马卡帕加尔在援越问题上的失败,~①美国在菲律宾1965年大选中选择支持"有能力"的马科斯上台。然而,在菲律宾民族主义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美国还制定了针对不同大选结果的应对策略,以显示其对菲律宾大选的公正和不干预。马科斯的上台奠定了未来马科斯政权的基础,也对未来美菲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问题》期刊2019年03期)
林禹诚[9](2019)在《菲律宾杜特尔特政府南海地区外交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杜特尔特政府的海洋战略是一种务实的战略,对核心争端问题进行冷处理。杜特尔特政府在南海地区的外交政策较为复杂,除了适当与美国保持距离,采取大国平衡的战略,谋取独立的外交政策之外,还对中菲的关系进行大幅度的调整,暂时搁置南海仲裁结果,全面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同时菲政府还与东盟各国保持友好合作关系,利用东盟整体力量介入南中国海问题,加强沟通与协调。(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16期)
罗肖[10](2019)在《菲律宾南海制华政策(2010—2018)》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回答的核心问题是弱小的菲律宾为何得以在南海问题上挑战中国,并且呈现出明显差异化的南海制华政策?近十年来,以菲律宾为代表的东南亚南海主权声索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以小欺大”,成为东亚地区相对突出的国际政治现象与对中国的持续性战略困扰。在将这一现象概括为小国(主动)挑战周边大国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战略预期”概念,本文提出了(后冷战时期)战略预期导向下小国挑战周边大国的策略选择的分析框架,进而对菲律宾从2010至2018年间两任总统、四个阶段的南海制华政策的演变逻辑及其支撑要素的变化进行了连贯的探讨。战略预期是指一国在追逐某类与他国存在竞争的重大国家利益的过程中,对影响事态走向与博弈结局的主要变量做出的利弊评判以及对竞争对手最有可能实施的政策反应的预判,并总体表现为关于其发力空间大小的认知。外交决策的结果实质上是基于战略预期的利益定位和策略选择的统一。在挑战周边大国中,战略预期有利于小国明确其挑战周边大国“源动力”的强弱和具备何种程度相对成功的必要条件。其中,享有大国竞争赋予的重要战略空间、挑战议题非周边大国的战略重点、迫使和诱使周边大国保持战略克制,对小国至关重要,并且前两点更具决定性意义,是第叁点的前提。在多个小国挑战同一周边大国中,挑战周边大国“源动力”相对强烈的小国,不同的战略预期将催生其差异明显的挑战周边大国的策略形态。根据大国竞争的强度与周边大国在冲突性议题上“求稳”偏好的水平,小国的战略预期可以依次分解为审慎战略预期、进取性战略预期和修正后战略预期;挑战周边大国的策略相应地表现为侧重于温和软制衡或强硬软制衡的对冲、侧重于准硬制衡的对冲或硬制衡以及基于博弈实效而对侧重于准硬制衡的对冲或硬制衡的五种潜在修正。菲律宾阿基诺叁世政府在南海问题上存在挑战中国的强劲“源动力”。2010年6月至2012年黄岩岛对峙爆发是其审慎战略预期阶段,策略为侧重于强硬软制衡的对冲,动因为美国“转向亚洲”扩大了菲律宾的战略空间、预判中国继续南海“维稳”、国际法与东盟等对中国的约束。黄岩岛对峙是其进取性战略预期阶段,对中国实施侧重于“武斗”的硬制衡,对美国的安全承诺适用于南海以及中国仍将保持高度战略克制的预判,促成了其军事投机。黄岩岛对峙结束至2016年6月总统换届是其修正后战略预期阶段,侧重于“文攻”的对华硬制衡,黄岩岛对峙的失利、“武斗”成功无望、美国南海对华“成本强加”政策以及南海问题东盟化明显加深是其策略调整的动因。杜特尔特政府的南海制华政策是对阿基诺叁世政府激进南海制华政策的进一步修正,挑战中国的“源动力”依然较强。从杜特尔特上台至2018年底,菲律宾“重拾”审慎战略预期,体现为侧重于温和软制衡的对冲。“南海仲裁案”的“胜利”难以落实、激进南海政策极大压缩了菲战略空间、柔性较量更有利于实现利益最大化以及菲国内重心调整需要中国助力则是其动因。目前,支撑菲律宾激进南海制华政策的进取性南海战略预期受到显着削弱、中国塑造菲律宾南海政策的能力得到了历史性提升、菲律宾对中国的实质性危害已大幅降低,但中国在可预见的未来仍难以建立主导性优势。杜特尔特政府对菲南海政策较为成功的调整,虽然进一步抑制了菲激进南海政策的“复活”,也面临日益加剧的国内政治压力与国际引诱力,存在滑向对华强硬软制衡的潜在风险。着眼未来,中国需要以力和以理慑人、以利诱人、以理服人,在坚持底线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务实且更加包容、富有创造性的争端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菲律宾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6年杜特尔特当选菲律宾总统以来,南海争端降温,中菲双方元首实现互访,致力于构建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中菲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菲关系何以在两叁年间发生重大转向,取得显着成果,对此既有研究主要从结构现实主义、新古典现实主义、国内政治、决策心理等角度展开分析。本文通过构建"安全感知—发展诉求"分析框架,认为杜特尔特政府认识到菲律宾所处的国际安全环境已然发生重要变化,其战略偏好从"安全感知"转向"发展诉求",因而对华外交的重心也从注重南海问题转向加强经贸合作,更多地突出其发展诉求。正是这种战略偏好的转变促使菲律宾政府大幅调整对华政策,中菲关系也迎来了稳定向好的新局面。中国需要认真对待菲律宾对华政策转向所带来的机遇,努力谋求稳定的地区安全架构,扩大双边利益交汇,进而提升地区安全预期,不断推进地区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菲律宾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陈冬梅.美国对菲律宾的初期殖民政策:修士问题与“塔夫脱使团”[J].东南亚研究.2019
[2].席桂桂,凌胜利.安全感知、发展诉求与菲律宾对华政策转变[J].东南亚研究.2019
[3].叶琳,马笑飞.菲律宾科技创新方向研究——基于科技战略与政策的分析[J].知识经济.2019
[4].林禹诚.菲律宾的政治家族与其海洋政策研究[J].新西部.2019
[5].王凯.菲律宾MTB-MLE语言政策研究[J].世界教育信息.2019
[6].阮清明,卢矜灵.对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南海政策的趋势研究[J].南洋资料译丛.2019
[7].王胜.试析菲律宾杜特尔特政府的“宾汉隆起”政策[J].东南亚研究.2019
[8].尹蒙蒙.美国对菲律宾1965年总统大选的态度与政策[J].历史教学问题.2019
[9].林禹诚.菲律宾杜特尔特政府南海地区外交政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
[10].罗肖.菲律宾南海制华政策(2010—2018)[D].吉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