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宪政论文-李敦球

韩国宪政论文-李敦球

导读:本文包含了韩国宪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宪政史,宪法法院,违反宪法,企业捐款

韩国宪政论文文献综述

李敦球[1](2017)在《朴槿惠弹劾案成为韩国宪政史上里程碑式事件》一文中研究指出3月10日,注定是韩国的一个特殊日子,这一天将会连同韩国前总统朴槿惠的名字一起被载入史册。当天上午,韩国宪法法院对总统弹劾案作出裁决,宣布国会在去年12月9日提出的总统弹劾议案成立,朴槿惠立即被罢免,开了韩国历史的先河。朴槿惠前总统因亲信干政丑(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期刊2017-03-15)

杜文忠,顾雪莲[2](2010)在《宗教与宪政:论韩国教会之法律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韩国教会之法律地位的研究,目前国内尚未有专文探讨。为此作者根据在国内外期间收集的有关资料,从法律史研究的角度,对韩国近代及现代化过程中,韩国教会之法律地位演变过程进行研究,以期揭示韩国法律现代过程中宗教、宪政和法律的关系。一、韩国的宗教与"儒教"(本文来源于《韩国研究(第九辑)》期刊2010-12-01)

张亚伟[3](2009)在《韩国宪政发展背景下的政府行政改革及对中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国的政治民主进程既有西方国家强加的历史原因,有交替、循环的民主进程模式,也有结合自身传统和政治文化,积极探寻符合自己发展的成功改革与实践。韩国宪政制度下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为当代政府公共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实证。中韩两国的政治发展,其逻辑起点和基本政治理念有明显的不同,但其发展路径却惊人得相似,呈现出循环式发展。考察与中国在历史与现实环境中密切相关的韩国在宪政体制改革过程中的行政改革历程,对我国创新政府管理不无裨益。通过对韩国自50年代至今政治体制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分析韩国宪政改革和民主化进程的文化和政治背景及其历史必然,对韩国政府的公共行政与公共政策在韩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发挥的巨大影响作一分析,并分析和归纳韩国政府管理改革的做法和经验。其涉及的内容包括韩国在由传统社会向工业化国家、民主社会转型过程中政府的行政特点、威权统治、决策程序、行政文化与行政行为、政府绩效管理、地方自治、公共行政民主化、反腐败等许多方面。通过对韩国宪政改革成功经验及韩国民主政治局限性的分析,汲取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和完善政府公共管理有益的经验,提示中国政府行政改革的效果有赖于整体改革环境的优化;做好政府行政改革工作,必须以立法来推动;重理念建设,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要把政府绩效管理纳入到行政改革的过程当中。(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9-12-01)

李善姬[4](2009)在《韩国宪政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国宪政经历了60多年艰难的历程,韩国宪法在多次修改中不断得到了完善;政治制度在修宪中发生变化,政治民主化在修宪和政治制度的变化中得到成熟,现处于巩固和发展阶段。从修改宪法的历程看,从第一部宪法颁布以来,韩国共进行了九次修宪,其中,从政治制度变化看,第四次修宪中由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第五次修宪将责任内阁制再改为总统制,第九次修宪再改为分立和制衡权力的总统制。从民主化的发展过程看,第九次修宪实现民主政治的转型,卢泰愚与金泳叁总统的交替结束了军人统治,实现了文人政治。经过金大中的“国民的政府”、卢武铉的“参与政府”的努力,民主政治得到了巩固,李明博政府也继续巩固政治民主化。然而,目前韩国宪政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总统与国会权力失衡,导致总统统治力的弱化,韩国采用五年单任制以及总统、国会议员、地方议员任期的不一致导致政治责任性的缺乏;政党政治制度不够成熟,导致“政党个人化”的产生,政党不够稳定并存在短期性行为、政党中还有宗派主义和地域主义、缺乏民主,在部分政党中有金权政治现象等。在韩国宪政中存在上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除政治制度上存在一些问题外,还有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权威主义政治文化的影响。韩国宪政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把立宪主义作为韩国宪政的发展方向;在政治制度方面,暂时不改变权力分立、权力制衡的总统制,制度上提高政治责任性,强化总统统治力。在政党建设方面,“政党个人化”问题正在改善,各政党的理念将逐渐向具有普遍性的“全民政党”方向转变,将相互借鉴对方政策,以此吸引更多选民,争取庞大的中间阶层选民的支持;将加强党内民主,使政党政治走向制度化;加强政党建设科学化和专业化,将中央集权中心制改成以地方组织为中心的体制,以提高地方党组织的自律性;改革政党运营方式,大幅度缩小庞大的中央机构,明确各级党组织的任务。韩国宪政经验对中国的几点启示是:一是要树立“宪法至上”的原则。在韩国宪政中,有的总统没有遵守宪法,甚至将宪法当成实行权威主义统治的工具,造成民主政治的倒退;二是,宪政建设要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宪政的发展离不开特定文化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叁是要加强公民的参政、宪政意识。加强公民的参政意识是实现人民主权的根本途径,必须建立有效的参与机制,同时没有人民的宪法意识,就无法实现民主政治。(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09-05-31)

陈波[5](2008)在《杜鲁门政府与韩国1952年宪政危机》一文中研究指出1952年春夏之交爆发的韩国宪政危机,是李承晚政权制造的一系列政治事件中最典型的一例。随着危机不断加深,杜鲁门政府通过外交警告、威胁削减援助,甚至拟定军事干预案,试图规范李承晚的政治行为,保持韩国的宪政秩序。本文通过对危机发展过程中,杜鲁门政府决策层"大使馆-军方-国务院"处理方式的分歧与政策互动的论述,解析冷战期间美国规范威权政府政治行为时,游移于"改革主义"干预与"绝对支持"的政策两难。(本文来源于《史林》期刊2008年01期)

梁志[6](2007)在《韩国1952年宪政危机与美国的反应和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1952年5月24日,李承晚未与"联合国军"司令部协商便以"反共"为由颁布军管法。美国驻韩使馆与联合国朝鲜统一和重建委员会要求韩国政府释放国会议员,倘若李氏固执己见,就由"联合国军"司令部采取包括接管韩国政府在内的必要行动。相反,美国国务院和"联合国军"司令部认为应尽量以军事干预以外的手段解决危机。结果,后一种看法占据上风,李如愿以偿。危机过后,李承晚越来越迷恋个人魅力型统治,韩军将他视为独裁者的代名词,在处理与美国的关系时李变得更加桀骜不驯。(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高校版)》期刊2007年10期)

高云鹏[7](2006)在《从民主制度及违宪审查的发展解析韩国的宪政历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李承晚政权的专制政体、朴正熙政权的政府主导型改革、“维新体制”到金泳叁的“文民政府”,再到金大中的民主政府,2002年卢武铉成功当选韩国第16届总统,韩国称得上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民主宪政国家了。 1987年6月29日,执政的民政党代表委员卢泰愚发表了八点民主化宣言,这一宣言具有重要意义,它成为韩国向民主国家过渡的重要标志,韩国民众为之奋斗数十载的民主梦想终于迎来了曙光。然而,韩国走向民主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回首过去,大韩民国在民主的道路上步履维艰,民主梦想的践行经过了漫漫长夜,在广大民众的奋力争取、政治精英的奔走呼号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所施加的强大压力和影响下,民主政治的实现终于迈出了有意义的一步。作为考察宪政建设的一个重点,本文的主体部分,首先从韩国文化要素及新儒家伦理两个角度对韩国民主化进程的背景进行考察、总结,进而按时间顺序对韩国民主发展的历程进行梳理,以使近叁十年韩国纷繁芜杂的民主道路清晰起来。 自1948年首部宪法颁布以来,违宪司法审查即已成为韩国政府的一大特点。而违宪审查制度的形式却随历次修宪而各有不同,每次修宪都会使违宪审查制度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事实上,它们堪称是韩国宪法史上的一次革命。纵览韩国宪法修改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违宪审查制度作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宪法中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不同时期,这一制度历经数次变迁、起落,曾以宪法委员会、最高法院、宪法法院这叁种不同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违宪审查制度的发展刻划出的是一条螺旋式上升的轨迹。如今宪法法院这一较为成熟的违宪审查形式被定格于宪法中。对于违宪审查制度,本文从背景、历史发展以及现状进行了分析考察,并将其作为考察宪政的另一着眼点。 韩国的宪政历史中始终贯穿着宪法修改这一主线,本文正是试图从宪法修改中民主制度的逐步确立以及违宪审查制度逐步完善的过程来探讨韩国宪政的发展历程,进而明确韩国宪政道路的影响因素及韩国宪政道路的几点经验,最后总结韩国宪政道路带给我们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06-05-30)

邢益精[8](2004)在《宪政的历程——韩国违宪审查:制度与背景之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国的违宪审查实践曾经历了宪法委员会、宪法法院和最高法院这样叁种模式。韩国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民主宪政国家 ,宪法法院的良性运转可谓功不可没 ,而这不仅要归功于其违宪审查制度的日臻成熟 ,更要归功于韩国违宪审查制度运行的大背景的日趋民主(本文来源于《河北法学》期刊2004年09期)

尹大奎,李海霞[9](2004)在《通往韩国宪政主义的新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国是亚洲国家中唯一一个尝试过不同违宪审查模式的国家。本文通过对韩国宪法审查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对宪法法院的构成、权限和活动的介绍分析 ,指出目前由宪法法院所实行的违宪审查制度无论是从制度的精确性上还是从受理案件的数量上来说都是以前的宪法审查制度所不及的。宪法法院权限的扩张也助长了法院的有效活动 ,宪法法院制度在提高公民的宪法观念和法治理念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并成功地获得了公众的支持和信任。(本文来源于《浙江社会科学》期刊2004年03期)

韩大元[10](2004)在《东亚国家司法改革的宪政基础与意义——以韩国司法改革的经验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司法改革涉及到宪政体制的调整与完善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司法改革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本文以东亚社会法治的基本特征的分析为基础 ,介绍了韩国司法改革的背景、内容、目标与途径等基本问题 ,并分析了韩国的经验对我国司法改革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社会科学》期刊2004年03期)

韩国宪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关于韩国教会之法律地位的研究,目前国内尚未有专文探讨。为此作者根据在国内外期间收集的有关资料,从法律史研究的角度,对韩国近代及现代化过程中,韩国教会之法律地位演变过程进行研究,以期揭示韩国法律现代过程中宗教、宪政和法律的关系。一、韩国的宗教与"儒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韩国宪政论文参考文献

[1].李敦球.朴槿惠弹劾案成为韩国宪政史上里程碑式事件[N].中国青年报.2017

[2].杜文忠,顾雪莲.宗教与宪政:论韩国教会之法律地位[C].韩国研究(第九辑).2010

[3].张亚伟.韩国宪政发展背景下的政府行政改革及对中国的启示[D].中国海洋大学.2009

[4].李善姬.韩国宪政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D].延边大学.2009

[5].陈波.杜鲁门政府与韩国1952年宪政危机[J].史林.2008

[6].梁志.韩国1952年宪政危机与美国的反应和对策[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

[7].高云鹏.从民主制度及违宪审查的发展解析韩国的宪政历程[D].延边大学.2006

[8].邢益精.宪政的历程——韩国违宪审查:制度与背景之考察[J].河北法学.2004

[9].尹大奎,李海霞.通往韩国宪政主义的新路径[J].浙江社会科学.2004

[10].韩大元.东亚国家司法改革的宪政基础与意义——以韩国司法改革的经验为中心[J].浙江社会科学.2004

标签:;  ;  ;  ;  

韩国宪政论文-李敦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