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模干扰论文-胡德洲,魏光辉,潘晓东

差模干扰论文-胡德洲,魏光辉,潘晓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差模干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混响室,辐射敏感度,线缆,最大方向性系数

差模干扰论文文献综述

胡德洲,魏光辉,潘晓东[1](2019)在《混响室条件下线缆差模干扰辐射敏感度测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在混响室中对线缆差模干扰时的设备进行辐射敏感度测试,基于BLT方程,以常见的平行双导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差模干扰时影响线缆方向性系数的因素,计算了线缆最大方向性系数的取值范围。然后根据前期研究中提出的测试方法,在混响室中和开阔场中进行试验,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按照所得的最大方向性系数的计算值,可以确保混响室中辐射敏感度测试结果与开阔场相一致。(本文来源于《微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何云龙,王琳[2](2017)在《叁电平H桥逆变器差模干扰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电平变逆变器具有输出功率大、电压电流谐波含量小以及能够用于中高压大功率场合等优点,因而在中高压调速领域和电力系统无功补偿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大量应用。要研究叁电平H桥逆变器传导干扰就需要从研究干扰源着手。不管是基于时域仿真方法还是频域解析方法进行干扰预测,必须首要解决干扰源模型的描述问题。本文在时域分析了叁电平H桥逆变器差模干扰源,开展实验验证了分析的结论。然后采用双重傅里叶分析方法分析了叁电平H桥逆变器差模干扰源的频谱~([1])。(本文来源于《电子制作》期刊2017年10期)

王琳,赵红林[3](2016)在《叁电平H桥逆变器差模干扰预测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进行传导干扰分析时,要考虑频带较宽,频率较高。在高频下,各种电路元件和导线都会体现与工频下不同的特性。因此,必须考虑元器件和导线的高频特性,建立高频模型,才能完成精度较高的传导干扰分析。此文建立了叁电平H桥逆变器共模传导干扰高频预测模型,通过计算得到了差模传导干扰电流的频谱,开展实验检验了预测结果。分析了叁电平H桥逆变器网侧差模传导干扰传播路径,建立了叁电平H桥逆变器差模传导干扰高频模型,通过仿真得到了差模传导干扰电流频谱,开展实验,检验了预测结果。(本文来源于《国网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舒青[4](2012)在《关于抑制产品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技术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的概念及特点,对产品抗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技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本文来源于《科技与企业》期刊2012年11期)

王坤,张磊,李玉生[5](2012)在《PWM变频驱动系统差模干扰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PWM变频器在提高系统性能的同时,其产生的强烈差模干扰也来带了诸多问题。目前较为常用的干扰抑制措施是加装电磁干扰(EMI)滤波器。而要较好地设计EMI滤波器,就必须先准确掌握系统的干扰分布规律。为此,利用传导干扰分离网络对PWM变频驱动系统的差模干扰分布进行研究,分析其干扰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抑制方式,为EMI滤波器设计提供较准确的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2年04期)

陈晨,陈恒林,应群民,钱照明[6](2011)在《变流器的磁场耦合对差模干扰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滤波器与主电路的杂散磁场耦合对功率变流器差模干扰的影响。以带有C-L滤波器的Boost PFC电路为研究对象,从整个滤波器、滤波器中的滤波电感、电容叁方面分析了该电路的滤波器与主电路的近场耦合,进而通过改变滤波器与主电路的布局来测试不同情况下的电磁干扰(EMI)。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滤波器与主电路的近场耦合对功率变流器的共模干扰影响不大,主要影响差模干扰,同时滤波电容与主电路的电感耦合主要影响差模干扰的高频段,而滤波器中共模扼流圈与主电路的电感耦合则主要影响差模干扰的低频段。(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1年11期)

向念文,王建国,薛健,孙振,陈俊杰[7](2008)在《SPD残压测量回路中差模干扰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限压型SPD残压测量波形严重畸变上凸、幅值偏大的现象,进行了理论计算、EMTP-ATP程序仿真、新旧同轴电缆对比试验和人为将新电缆屏蔽层末端强行接地的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引线长度,相同8/20冲击电流幅值情况下,理论计算、EMTP-ATP程序仿真、新电缆屏蔽层不接地测量残压波形符合要求,引线在SPD上端电压降(U′AB)等于引线在SPD下端的(UAB);人为将新电缆屏蔽层末端强行接地或破损同轴电缆呈现SPD残压波形严重变形上凸,冲击电流幅值越大,上凸越严重,引线在SPD上端时的电压降(U′AB)大于下端的(UAB),且均大于新电缆屏蔽层不接地的测量结果。新电缆屏蔽层接地或破损电缆构成两端接地测量系统,两端接地点存在电位差,通过阻性耦合产生电磁干扰,在同轴电缆屏蔽层和大地之间产生共模干扰电压,芯线和屏蔽层之间产生差模干扰电压。(本文来源于《电瓷避雷器》期刊2008年05期)

孟进,马伟明,张磊,潘启军,赵治华[8](2007)在《考虑PWM调制策略的逆变器共模和差模干扰源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双重傅里叶积分方法研究了叁相PWM逆变器传导干扰源的建模方法。PWM载波和基波分别由两个独立周期的时变函数描述,将PWM调制过程用两变量共同作用的双重积分来表示,而内外积分限由不同的PWM调制方式的占空周期函数所决定,分别建立了正弦脉宽调制、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断续脉宽调制方式差模干扰源和共模干扰源的数学模型,以具体算例定量分析了PWM调制方式对电磁干扰特性的作用规律,并选取了一种调制方式的逆变器驱动电机装置进行了实验验证。(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07年12期)

孟进,马伟明,张磊,潘启军,赵治华[9](2006)在《带整流桥输入级的开关电源差模干扰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带整流桥输入级的开关电源电网侧的差模噪声存在出现两种分量:整流桥导通期产生的本质差模干扰分量和整流桥关断期产生的混合模式干扰分量。本文分别对本质差模和混合干扰的耦合途径和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描述两种差模干扰耦合的集中参数等效电路模型,对叁种EMI滤波器的抑制效果进行了定量计算和对比,并结合实验测试结果验证本文研究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06年08期)

赵金奎[10](2006)在《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及其抑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的概念及特点,对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的抑制技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对产品在抗干扰方面的设计提出了若干建议。(本文来源于《电子质量》期刊2006年05期)

差模干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叁电平变逆变器具有输出功率大、电压电流谐波含量小以及能够用于中高压大功率场合等优点,因而在中高压调速领域和电力系统无功补偿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大量应用。要研究叁电平H桥逆变器传导干扰就需要从研究干扰源着手。不管是基于时域仿真方法还是频域解析方法进行干扰预测,必须首要解决干扰源模型的描述问题。本文在时域分析了叁电平H桥逆变器差模干扰源,开展实验验证了分析的结论。然后采用双重傅里叶分析方法分析了叁电平H桥逆变器差模干扰源的频谱~([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差模干扰论文参考文献

[1].胡德洲,魏光辉,潘晓东.混响室条件下线缆差模干扰辐射敏感度测试研究[J].微波学报.2019

[2].何云龙,王琳.叁电平H桥逆变器差模干扰源研究[J].电子制作.2017

[3].王琳,赵红林.叁电平H桥逆变器差模干扰预测模型研究[J].国网技术学院学报.2016

[4].舒青.关于抑制产品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技术的讨论[J].科技与企业.2012

[5].王坤,张磊,李玉生.PWM变频驱动系统差模干扰分布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2

[6].陈晨,陈恒林,应群民,钱照明.变流器的磁场耦合对差模干扰影响的实验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1

[7].向念文,王建国,薛健,孙振,陈俊杰.SPD残压测量回路中差模干扰问题[J].电瓷避雷器.2008

[8].孟进,马伟明,张磊,潘启军,赵治华.考虑PWM调制策略的逆变器共模和差模干扰源模型[J].电工技术学报.2007

[9].孟进,马伟明,张磊,潘启军,赵治华.带整流桥输入级的开关电源差模干扰特性[J].电工技术学报.2006

[10].赵金奎.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及其抑制技术[J].电子质量.2006

标签:;  ;  ;  ;  

差模干扰论文-胡德洲,魏光辉,潘晓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