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胸苷合成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绒癌,耐药,氟尿嘧啶核苷,胸苷合成酶
胸苷合成酶论文文献综述
韩冰,向阳,王铮,王云,张浩[1](2011)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胸苷合成酶在氟尿嘧啶核苷连续诱导耐药绒癌细胞系构建过程中的动态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检测氟尿嘧啶脱氧核苷(fluorodeoxyuridine,FUDR)连续诱导的耐药绒癌细胞构建过程中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和胸苷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的动态表达,检验β-HCG分泌水平和TS基因的表达量是否适用于筛查绒癌细胞对该药耐药的指标。方法:采用连续诱导法,利用FUDR诱导人绒癌细胞系JeG-3,建立耐药细胞株JeG-3/FUDRC2;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激素分泌水平,用荧光定量PCR检测TS mRNA在诱导过程中的动态表达。结果:(1)历时12月成功建立了绒癌耐药细胞系JeG-3/FUDRC2,其耐药指数为12.46±2.22;(2)随着药物浓度和肿瘤细胞耐药性的逐渐增加,绒癌细胞的β-HCG分泌最初表现为上调,诱导药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其分泌达到高峰,而后骤然下降,并有随药物浓度和耐药性的继续增加而逐渐下降的趋势;(3)低浓度药物诱导后,TS基因表达明显上调,但随着药物浓度和耐药性增加,其表达不升反降,甚至低于亲本细胞TS基因的表达量。结论:成功建立了连续诱导耐药的绒癌细胞株JeG-3/FUDRC2。绒癌细胞β-HCG分泌和TSmRNA表达与FUDR作用浓度以及耐药性无明显相关性。就目前的研究结果而言,β-HCG分泌和TS mRNA的表达水平不适宜用作绒癌细胞是否对FUDR耐药的指标。(本文来源于《现代妇产科进展》期刊2011年11期)
张晓丽[2](2010)在《FAD依赖的胸苷合成酶ThyX的晶体结构与功能研究和CagF蛋白的初步晶体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由两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为幽门螺杆菌FAD依赖的胸苷合成酶的晶体结构解析与功能研究。在缺乏thyA和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folA的细菌中,FAD依赖的胸苷酸合成酶ThyX在获得外源性胸腺嘧啶核苷酸途径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与人体的胸苷酸合成酶ThyA结构和反应机理完全不同,选择性的阻断ThyX的功能可以导致相应病原体的死亡而不对人体构成危害,是一个良好的药物靶标。本文报道了来源于幽门螺杆菌的分辨率为2.5埃的ThyX-FAD-dUMP复合物晶体结构;明确了参与反应的底物与蛋白的结合方式以及参与结合底物的重要氨基酸,通过功能试验鉴定了一些参与催化过程的的氨基酸,建立了该酶的催化模型;同时也为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信息。第二部分为幽门螺杆菌IV型分泌系统重要蛋白CagF的表达,纯化和结晶过程。IV型分泌系统由Cag致病岛编码,通过与宿主细胞表面的整合素受体作用进而将毒力因子CagA和肽聚糖转运至宿主细胞中。其中的一个重要组分CagF作为效应蛋白CagA的分子伴侣,在CagA的分泌和致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CagF蛋白的晶体结构,对进一步明确CagA的转运和分泌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前期研究,在某些条件下得到了较小的晶体,进一步的优化正在进行中。(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10-06-01)
华东,黄朝晖,邓建忠,茆勇[3](2007)在《胃癌组织中胸苷酸合成酶、胸苷磷酸化酶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化学治疗在胃癌治疗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肿瘤组织中某些基因表达的水平来选择化疗药物已成为今后化疗的方向。胸苷酸合成酶(TS)、胸苷磷酸化酶(TP)是氟尿嘧啶(5-FU)体内的关键代谢酶,其表达水平影响恶性肿瘤患者接受5-FU化疗后的预后。本研究探讨胃癌组织中TS、TP mRNA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51例胃腺癌组织TS、TP mRNA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织TS、TP mRNA表达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0.94和21.20,TS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之间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差异有显着性(P<0.05),TP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之间总生存期差异有显着性(P<0.05),但无瘤生存期之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TS、TP mRNA表达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TS、TP mRNA表达水平对接受5-FU为基础治疗方案的胃癌患者的预后有很好的预测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癌症杂志》期刊2007年10期)
马韬,叶正宝,刘炳亚,燕敏,张俊[4](2007)在《胸苷酸合成酶、二氢嘧啶脱氢酶和胸苷磷酸化酶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S)、二氢嘧啶脱氢酶(DPD)和胸苷磷酸化酶(TP)在胃癌中的mRNA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5-氟尿嘧啶(5-Fu)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RCR)检测了TS、DPD和TP mRNA在4株胃癌细胞、52例胃癌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比较了酶表达水平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噻唑蓝(MTT)法检测4株胃癌细胞的5-Fu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30例标本的5-Fu体外药物敏感性,探讨其与氟尿嘧啶代谢酶mRNA水平的关系。结果4株胃癌细胞均阳性表达TS、DPD和TP mRNA,DPD mRNA水平与5-Fu IC50之间显着相关(r=0.999,P<0.01),TS mRNA或TP mRNA与5-Fu IC50之间无显着相关性(P>0.05)。肿瘤组织的TS和TP mRNA水平均显着高于邻近正常组织(1.32±0.70 vs 0.93±0.48,P<0.01;0.65±0.37 vs 0.51±0.33,P<0.01),DPD mRNA水平在肿瘤与正常组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9±0.39 vs 0.93±0.47,P>0.05)。TS表达与浸润深度(P<0.05)、远处转移(P<0.01)和TNM分期(P<0.01)相关,DPD在肠型胃癌中的表达显着高于弥漫型(P<0.01),且倾向高表达于肿瘤面积<5cm者(P<0.01),TP mRNA表达与浸润深度(P<0.05)和远处转移(P<0.05)有关。TS mRNA(r=-0.540,P<0.01)及DPD mRNA水平(r=-0.672,P<0.01)与5-Fu敏感性负相关,TP水平与5-Fu敏感性无显着相关(r=-0.317,P>0.05)。结论胃癌肿瘤内TS和TP mRNA表达显着高于正常组织,且与胃癌分期关系密切,DPD mRNA与Laurén分型和肿瘤面积有关,细胞试验和原代培养均提示DPD mRNA低水平表达可能是5-Fu高敏感性的预测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华实验外科杂志》期刊2007年05期)
赵伟[5](2006)在《胸苷酸合成酶、胸苷磷酸化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S)、胸苷磷酸化酶(TP)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评价TS、TP预后价值,从而为肿瘤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帮助。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S-P法)检测54例TCCB组织及15例正常膀胱组织的TS、TP表达,通过回顾性随访,了解患者术后情况。以TS表达水平、TP表达水平、临床病理变量及3个预后变量(无复发生存率[RFS]、无病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绘制生存曲线,进行Cox回归分析,评价TS、TP预后价值。结果1. 54例TCCB中TS高表达率46.30%(25/54),在不同的WHO分级中,G1的TS高表达率为29.41%(5/17),G2为46.43%(13/28),G3为77.78%(7/9),肿瘤恶性程度越高,TS表达水平越高(P=0.03)。在不同的UICC分期中,TS高表达率Ta为21.43%(3/14),T1为26.32%(5/19),T2为86.67%(13/15),T3为66.67%(2/3),T4为66.67%(2/3),随着分期的升高,TS表达水平增高(P=0.00)。15例正常膀胱组织TS高表达率40.00%(6/15),与TCC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2. TP在54例TCCB肿瘤细胞的阳性率为57.41%(31/54),TP表达水平与TCCB的分级、分期、复发及患者死亡无关(P>0.05)。15例正常膀胱移行上皮未见表达,与TCCB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经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肿瘤的TS表达水平与TCCB患者术后RFS、(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06-05-01)
程艳[6](2005)在《胸苷酸合成酶、胸苷磷酸化酶和细胞增殖核抗原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和目的: 子宫内膜癌(EMC)为女性生殖道常见的叁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近20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率有种族、地区等差异,以北美、北欧地区发病率最高。此病好发于老年妇女,近年来年青妇女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子宫内膜癌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放疗及药物治疗。目前其外科及辅助治疗技术已获得长足发展,但晚期、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的患者仍存在高度风险,如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使病人得到治愈并获得治疗后较高的生活质量,成为临床上的难题。因此,各国学者十分关注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临床病理因素和生物学因素),其中关于生物学指标的研究是其中的热点。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胸苷酸合成酶(TS)、胸苷磷酸化酶(TP)和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这叁个指标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以期对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 材料:选取2002年~2004年我院存档子宫内膜癌标本48例,患者年龄37~71岁,平均56岁。术前均未接受任何放疗、化疗和激素治疗。另取同期因其它妇科疾病而手术切除或刮宫的子宫内膜标本2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正常子宫内膜15例,非典型增生内膜10例。 方法:所有标本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4微米厚连续切片,采用链(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05-05-10)
卓丽娟[7](2002)在《胸苷酸合成酶、胸苷磷酸化酶在消化道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1、检测胃肠道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胸苷酸合成酶(TS)、胸苷磷酸化酶(TP)的表达水平;观察TS、TP在胃肠道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并通过对TS、TP的表达与5-FU化疗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评估TS、TP作为5-FU化疗敏感性的判定指标的可行性。 2、研究胃肠道癌组织中TP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3、比较免疫组化法与蛋白免疫印迹法对癌组织中TS蛋白表达水平的测定结果。 方法: 1、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胃癌、5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正常对照组中TS、TP的表达情况。用CD34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胃肠道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 2、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SP法测定21例胃癌组织、13例结直肠癌组织及12例正常胃肠道组织中TS的表达情况。 3、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1、正常胃肠道粘膜组织的TS表达水平高于胃肠道癌组织;结直肠癌组织的TS水平高于胃癌组织;高分化组癌组织的TS水平高于中低分化组;胃肠道癌组织TS表达水平与5-FU化疗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 2、胃肠道癌组织的TP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胃肠道粘膜组织;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胃癌或结直肠癌)的TP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胃肠道癌组织TP表达水平与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胃肠道癌组织的TP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无关;胃癌组织中TP表达水平与5-FU化疗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 3、免疫组化法及蛋白免疫印迹法对癌组织中TS的表达水平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结论: 胃肠道癌组织中TS、TP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患者对5-FO为主的化疗疗效的判断指标。癌组织中TP的表达水平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02-04-01)
胸苷合成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由两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为幽门螺杆菌FAD依赖的胸苷合成酶的晶体结构解析与功能研究。在缺乏thyA和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folA的细菌中,FAD依赖的胸苷酸合成酶ThyX在获得外源性胸腺嘧啶核苷酸途径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与人体的胸苷酸合成酶ThyA结构和反应机理完全不同,选择性的阻断ThyX的功能可以导致相应病原体的死亡而不对人体构成危害,是一个良好的药物靶标。本文报道了来源于幽门螺杆菌的分辨率为2.5埃的ThyX-FAD-dUMP复合物晶体结构;明确了参与反应的底物与蛋白的结合方式以及参与结合底物的重要氨基酸,通过功能试验鉴定了一些参与催化过程的的氨基酸,建立了该酶的催化模型;同时也为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信息。第二部分为幽门螺杆菌IV型分泌系统重要蛋白CagF的表达,纯化和结晶过程。IV型分泌系统由Cag致病岛编码,通过与宿主细胞表面的整合素受体作用进而将毒力因子CagA和肽聚糖转运至宿主细胞中。其中的一个重要组分CagF作为效应蛋白CagA的分子伴侣,在CagA的分泌和致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CagF蛋白的晶体结构,对进一步明确CagA的转运和分泌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前期研究,在某些条件下得到了较小的晶体,进一步的优化正在进行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胸苷合成酶论文参考文献
[1].韩冰,向阳,王铮,王云,张浩.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胸苷合成酶在氟尿嘧啶核苷连续诱导耐药绒癌细胞系构建过程中的动态表达[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1
[2].张晓丽.FAD依赖的胸苷合成酶ThyX的晶体结构与功能研究和CagF蛋白的初步晶体学研究[D].第叁军医大学.2010
[3].华东,黄朝晖,邓建忠,茆勇.胃癌组织中胸苷酸合成酶、胸苷磷酸化酶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癌症杂志.2007
[4].马韬,叶正宝,刘炳亚,燕敏,张俊.胸苷酸合成酶、二氢嘧啶脱氢酶和胸苷磷酸化酶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7
[5].赵伟.胸苷酸合成酶、胸苷磷酸化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D].广西医科大学.2006
[6].程艳.胸苷酸合成酶、胸苷磷酸化酶和细胞增殖核抗原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5
[7].卓丽娟.胸苷酸合成酶、胸苷磷酸化酶在消化道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