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陶瓷模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卫浴陶瓷,模具,微波干燥,裂缝天线
陶瓷模具论文文献综述
赵英军[1](2019)在《卫浴陶瓷模具微波干燥设备的腔体仿真及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CST仿真软件对裂缝天线的尺寸进行了仿真优化。针对腔体的结构和物料的尺寸对微波能量进行了合理的分配,在提高能量利用率的同时实现了叁维状态下微波场的均匀分布。微波具有穿透深、易于控制等优点,物料内外同时发热,大大缩短了干燥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文来源于《电子测试》期刊2019年14期)
刘咸超,郭容[2](2019)在《Al_2O_3基复合金属陶瓷模具材料的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纳米Al_2O_3和纳米Ti(C,N)为主要原料,以Mo和Ni粉等为助烧剂,采用N2气氛保护热压工艺制备Al_2O_3基复合金属陶瓷模具材料。采用XRD和SEM分析材料的物相组成及微观结构,并测试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为1 660℃,纳米Al_2O_3质量分数为74.5%,纳米Ti(C,N)粉为20%、Mo+Ni粉为5%时,所制备的Al_2O_3基复合金属陶瓷模具材料性能最佳,其相对密度为98.14%,弯曲强度值为795.98 MPa,硬度值为18.52 GPa,断裂韧性为8.05 MPa·m1/2。第二相的引入和晶界处Mo+Ni的共同作用,可增强晶界强度,促进沿晶裂纹向穿晶裂纹转变,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张文强[3](2018)在《一种基于逆向工程的日用陶瓷模具设计与实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陶瓷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国间流传了很多年。其中的日用陶瓷制作工业更是闻名世界,历史悠久。我国的日用陶瓷生产工艺经过祖祖辈辈们长期的实践经验积累,已然闻名于全世界。然而随着科学技术在不断地进步,中国的陶瓷行业要想继续保持影响力就得尝试引进新的技术,升级制造工艺。日用陶瓷产品的批量成型均需要借助复杂且精美的模具来实现,因此陶瓷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在陶瓷工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陶瓷模具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否生产出高品质的日用陶瓷产品。目前我国的陶瓷制造行业很少采用先进设计与制造技术,大多数的陶瓷制造过程还是通过手工来完成,这就使得陶瓷模具的制造过程周期过长、工作量过大。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制造业开始向网络化和智能方向快速发展,先进设计与制造技术在机械、电器、汽车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逆向工程、快速成型等先进设计与制造技术在日用陶瓷模具制造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针对现阶段日用陶瓷行业陶瓷模具设计过程繁琐、制造周期长等问题,采用逆向工程、快速成型等先进制造方法,结合浅浮雕实现算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出一种基于逆向工程的日用陶瓷模具设计与实现方法。首先,使用叁维扫描仪对日用陶瓷模具进行扫描,然后通过设备将陶瓷模具点云数据以STL格式进行保存与输出。借助逆向工程软件对点云数据先后进行点处理、多边形处理、移除或减少错误的坏点,从而修复破损的部分,形成一个品质比较好的叁维网格模型,为后续浅浮雕算法的实现做好准备。其次,以修复后的陶瓷模具叁维网格模型为载体模型,根据艺术家们创作浮雕的过程,应用一种基于单幅图像的叁维曲面浮雕生成算法,从一幅图像中重建出其平面浮雕模型,获取其深度信息,并应用纹理映射的原理,将浮雕深度信息添加到载体模型上。最后,在对快速成型的温度、喷嘴直径、支撑等工艺参数进行设置与优化后,采用3D打印机加工出生成浅浮雕后的逆向陶瓷产品实体件。本文以一个日用陶瓷模具杯为例,根据以上提出的日用陶瓷模具设计与实现方法,将一幅卡通香蕉树图片重建成平面浮雕模型,并添加到陶瓷杯中,形成新的陶瓷杯叁维模型,并成功借助3D打印机将其快速成型出来。这一新的陶瓷设计与制作系统既缩短了传统日用陶瓷模具的制作周期,又极大地方便了日用陶瓷模具设计师们的设计工作,促进了日用陶瓷行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8-05-01)
陈旭江[4](2017)在《卫生陶瓷模具设计在轻量化方面的思考和模具生产成型方面的管理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数量的迅猛发展,卫生陶瓷生产用原料已日渐紧缺,近年来国家对卫生陶瓷产品在国标中,增加对产品减量化的要求,这已说明国家对资源的高度关注,中央政府近来又提出改革开放对侧改革的重要性,本文内容我对标准中减量化内容做一个自我论述,希望能够对卫生陶瓷产业的量化起到一定的作用和逐步实现量化目标。本文内容依托GB6952-2015《卫生陶瓷》及GB/T31436-2015《节水型卫生洁具》国家标准。(本文来源于《中国建材科技2017年学术年会专刊》期刊2017-07-19)
王丹[5](2016)在《氧化铝基复合金属陶瓷模具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微米Al_2O_3为主要原料,以纳米ZrO_2和TiC作为添加剂,以微米Y_2O_3粉作为烧结助剂,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氧化铝基复合金属陶瓷模具材料。分析了样品的抗折强度、硬度以及断裂韧性等性能,采用现代材料测试手段对最佳烧结样品的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烧结温度为1660℃;当微米Al_2O_3添加量为74wt%,纳米ZrO_2为18wt%、纳米TiC为6wt%以及微米Y_2O_3粉添加量为2wt%时,所制备的氧化铝基复合金属陶瓷模具材料性能最佳,抗折强度912.78 MPa,硬度19.856 GPa,断裂韧性5.84 MPa·m1/2。(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6年08期)
葛静冉[6](2016)在《卫生陶瓷模具石膏性能劣化规律及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膏模具具有价格低廉、吸水率高、制作简单、线条饱满、绿色环保等一系列优点,因此成为陶瓷注浆工艺中使用的主要模具。但石膏为微溶材料且自身疏松多孔,所以石膏模具强度低,耐水耐溶蚀性差,使用寿命较短。这些缺点直接造成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和石膏资源的浪费。因此明确模具石膏性能劣化机制,对模具石膏进行改性研究,延长石膏模具使用寿命是我国陶瓷行业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实验室模拟卫生陶瓷注浆工艺过程,系统研究了模具石膏在注浆工艺过程中性能的周期性劣化规律及裂化机制,对比研究了水分及电解质干湿循环过程中模具石膏性能的周期性劣化规律,从而确定影响石膏模具性能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模具石膏进行改性技术研究。在实验室模拟注浆工艺过程中,10周期以内是石膏模具快速吸浆阶段,10至40周期为吸浆稳定阶段,40周期后吸浆性能快速下降;循环至60周期时吸水率、绝干强度、饱水强度分别为24.50%、3.95MPa、1.60MPa,较初始性能降幅分别为21.58%、24.33%、42.86%,并且模具表面出现掉粉、起皮等现象,成型坯体的质量急剧下降,难以满足陶瓷行业的要求。对比纯水及电解质对模具石膏的干湿循环试验可知,水分的溶解作用使石膏硬化体内部晶体结构改变,晶体间有效搭接程度降低,晶体结构更加疏松,导致模具石膏力学性能下降;陶瓷泥浆中的电解质与石膏作用进一步加剧了模具石膏的溶蚀破坏,导致石膏表观状态严重劣化。其中,泥浆中的细微黏土颗粒对模具石膏孔隙的堵塞是造成模具吸水性能下降的最主要因素。从提高石膏强度及耐水耐溶蚀性能出发,本文采用聚羧酸减水剂、高强石膏、铝酸盐水泥添加及草酸钠溶液浸泡的技术手段对模具石膏进行改性处理。研究表明聚羧酸减水剂、高强石膏、铝酸盐水泥的最佳掺量分别为0.20%、30%、6%,草酸钠浸泡的最佳浓度为0.15mol/L。进一步对最佳工艺改性后的模具石膏进行干湿循环试验研究发现,高强石膏和减水剂的添加对模具石膏的耐溶蚀性能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60周期时,其溶蚀率较空白组分别下降61.67%和67.43%。0.15mol/L草酸钠溶液改性后的模具石膏表面生成大量簇状晶体结构,降低了二水石膏的溶解,增强了模具石膏的耐水耐溶蚀性;60周期时,其饱水强度较空白组增加16.48%、溶蚀率降低54.0%。(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6-04-01)
吴亦天,古远明[7](2015)在《浅谈运用UG-CAM的陶瓷模具的设计与制造》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陶瓷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也在不断进步,特别是UG-CAM的出现,让陶瓷的设计与制造出现革命性的进步,在陶瓷模具设计和制造领域,UG-CAM可以大大缩短生产周期,节约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本文主要从UG-CAM技术在陶瓷模具的设计与制造的过程中应用出发,对陶瓷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5年16期)
孟祥龙,肖光春,王兴海,许崇海[8](2015)在《热压工艺对Ti(C,N)基纳米复合金属陶瓷模具材料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Ti(C,N)基纳米复合金属陶瓷模具材料,并研究了该模具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为1450℃,保温时间为10 min时,模具材料的硬度、断裂韧性和抗弯强度分别为14.57 GPa、8.6 MPa·m1/2和1144 MPa;当烧结温度为1450℃,保温时间为30 min时,模具材料的硬度、断裂韧性和抗弯强度分别为16.29 GPa、7.53 MPa·m1/2和1035 MPa。在这两种烧结工艺下制备的模具材料均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烧结工艺得到优化,可以满足不同硬度材料的成型需求。在对模具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时发现,模具材料的断裂方式是以沿晶断裂为主的穿晶与沿晶断裂的混合断裂模式。(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赵敏[9](2015)在《卫生陶瓷模具石膏性能劣化机制及耐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卫生陶瓷制品具有体积庞大、形状复杂、表面光洁的特点,因此工业中主要采用注浆成型工艺。石膏模具具有吸水率高、复制线条优美、价格低廉、绿色环保等优点,而成为注浆工艺中主要使用的多孔模具。然而,我国石膏模具面临石膏矿品位低、模具制备及注浆过程机械化程度低、工作环境恶劣等现状,因此模具石膏性能(吸水性能、力学性能、耐水耐溶蚀性能、表观状态)在注浆循环过程中严重劣化。另外,我国卫生陶瓷行业缺乏相关的模具石膏质量评定标准。因此,我国石膏模具使用寿命仅为60~70次,直接造成企业沉重的经济负担,并引起我国石膏资源的极大浪费,不利于我国陶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明确模具石膏性能劣化机制,提高模具石膏耐用性能,建立规范的性能控制指标,延长石膏模具使用寿命是我国陶瓷行业需要迫切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将理论与应用统一结合,系统研究了模具石膏耐用性能在注浆过程中的周期性劣化规律,深入分析了耐用性能劣化机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模具石膏性能控制指标。进一步开展了模具石膏增强改性技术研究,并通过技术复合优化制备新型耐用型石膏模具,最终通过工程应用对新型耐用型模具石膏进行综合性能评定。模具石膏吸水性能、力学性能、耐水耐溶蚀性能及表观状态均随注浆循环周期延长而逐渐下降。模具石膏在前40个注浆周期内性能较为稳定,吸水率约43.50%、饱水抗折强度约1.62 MPa、软化系数约0.31、溶蚀率1.50%;40个使用周期后模具石膏性能迅速下降,但仍能满足注浆要求;60个使用周期时模具石膏吸水率、饱水抗折强度、软化系数分别为38.65%、1.41 MPa、0.24,较初始性能降低幅度分别高达13.06%、31.60%、33.33%,溶蚀率增至3.65%,同时模具石膏表观状态严重恶化,此时模具石膏已无法满足注浆工艺要求而报废。水及电解质的溶蚀作用是导致模具石膏力学性能、耐水耐溶蚀性能及表观状态下降的主要原因。水的溶解作用导致石膏基体内部晶体有效搭接程度降低,晶体结构更加疏松。陶瓷泥浆中的电解质与石膏作用进一步加剧了模具石膏的溶蚀破坏。另外,泥浆微细颗粒对硬化体内部孔隙的堵塞作用又导致了模具石膏吸浆性能的下降。针对马桶、洗脸台、浴缸、便池、蹲便器所用石膏模具,结合工厂调研及实验模拟数据统计分析,初步统一建立模具石膏满足注浆成型的性能指标:吸水率≥37.89%、饱水抗折强度≥1.41 MPa、软化系数≥0.23、溶蚀率≤3.63%,当其任一性能不满足上述指标要求时,建议石膏模具报废。较佳的成型工艺是制备高质量模具石膏的先决条件。水膏比增大有利于改善模具石膏吸水性能,但对力学性能不利;较低的拌合水温度会降低半水石膏水化速率,较高的水温又不利于石膏模具的成型,且导致二水石膏晶体粗化,晶体结构疏松;搅拌时间小于1min,浆体搅拌不均匀,过长的搅拌时间则会破坏二水石膏网状结构;提高搅拌速度有利于石膏硬化体强度的发展。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水膏比1:1.3~1:1.4,水温15~20℃、搅拌2 min、搅拌速度1000 r/min。聚羧酸减水剂在石膏颗粒表面吸附降低了半水石膏同稠度需水量,使硬化体孔隙率降低,孔径细化,力学性能提高,但吸水率不同程度地降低。为保证模具石膏吸水率满足注浆要求,并获得优良的力学性能,推荐聚羧酸减水剂掺量0.20%;聚丙烯纤维改善模具石膏弯曲韧性及耐水性能作用显着,纤维长径比400、掺量0.04%条件下,模具石膏抗折强度、软化系数分别提高18.02%、44.44%;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与石膏复合均可生成由二水石膏晶体、钙矾石、C-S-H凝胶/铝胶等产物构成的致密晶胶结构,二水石膏晶体接触点减少,模具石膏抗弯性能及耐水耐溶蚀性能大幅提高,铝酸盐水泥掺量6%,模具石膏饱水抗折强度提高28.03%,耐水性能提高13.79%;石英砂细度100~40目、掺量10%范围内,可大幅提高模具石膏耐磨损性能。论文提出了盐溶液改性提高模具石膏耐溶蚀性能新技术,对模具石膏以0.15mol/L草酸钠溶液浸泡处理2 h,可有效提高其耐水耐溶蚀性能。改性后石膏硬化体软化系数提高16.67%,同时溶蚀率由2.09%大幅降低至0.33%。草酸钠与石膏反应生成难溶性Ca C2O4·H2O,Ca C2O4·H2O晶体大量覆盖在模具石膏表面,形成厚度约为50~60μm的难溶盐覆盖膜,大幅削弱了水对二水石膏的溶解,进一步阻碍了电解质溶液的腐蚀破坏,是石膏硬化体耐水耐溶蚀性能显着增强的本质原因。草酸钠溶液改性虽使模具石膏吸水性能略有降低,但完全不影响注浆工艺要求;在单因素改性研究的基础上,优化新型耐用型模具石膏工艺参数:水膏比0.72、搅拌2 min、搅拌速度1000 r/min,同时复掺铝酸盐水泥6%、聚丙烯纤维0.04%、聚羧酸减水剂0.20%。制备石膏模具,脱模后经0.15 mol/L草酸钠溶液涂刷得到新型耐用型石膏模具。注浆模拟结果表明新型耐用型石膏模具耐用性能大幅提高,劣化缓慢,循环使用60周期后其吸水率、饱水抗折强度、软化系数分别为45.00%、1.57 MPa、0.31,较初始值降低8.08%、28.31%、27.91%,溶蚀率仅为2.67%。与原石膏模具对比,耐用型石膏模具吸水率、饱水抗折强度、软化系数及耐溶蚀性能分别提高16.58%、11.34%、29.17%、26.85%,性能劣化幅度降低38.13%、8.85%、16.29%、26.85%,同时高于模具石膏性能极限指标18.76%、11.35%、34.78%、26.44%。工程应用进一步表明新型耐用型石膏模具具备前期吸浆及成型效率较高,耐用性能随注浆周期延长降低缓慢的优势。与原石膏模具对比,新型耐用型石膏模具使用寿命可延长20次左右。(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5-05-01)
赵敏,彭家惠,张明涛,李志新,朱登玲[10](2015)在《聚羧酸减水剂增强陶瓷模具石膏性能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研究了聚羧酸减水剂(PC)对陶瓷模具石膏工作性能、强度、吸水及耐溶蚀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电导率、水化温升、SEM形貌分析及BET孔结构测试方法进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陶瓷模具石膏减水率(质量分数)随PC掺量(质量分数)增加而逐渐增加,掺0.30%PC时,陶瓷模具石膏减水率高达18.7%;陶瓷模具石膏浆体流动度经时损失明显降低,有效工作时间延长4min,凝结时间稍有延缓;PC对提高陶瓷模具石膏强度及耐溶蚀效果显着,掺0.30%PC时,其抗折、抗压强度分别为4.38,15.9MPa,增幅高达22%,57%,溶蚀率(质量分数)由-0.93%降至-0.15%,降幅达16.1%;掺入PC可降低陶瓷模具石膏的吸水性能;PC在石膏颗粒表面的吸附可延缓石膏的水化进程,使二水石膏晶体细化,长径比增加,晶体搭接密实度提高,可降低硬化体孔隙率、细化孔径,有效提高石膏抵抗浆体电解侵蚀破坏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建筑材料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陶瓷模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纳米Al_2O_3和纳米Ti(C,N)为主要原料,以Mo和Ni粉等为助烧剂,采用N2气氛保护热压工艺制备Al_2O_3基复合金属陶瓷模具材料。采用XRD和SEM分析材料的物相组成及微观结构,并测试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为1 660℃,纳米Al_2O_3质量分数为74.5%,纳米Ti(C,N)粉为20%、Mo+Ni粉为5%时,所制备的Al_2O_3基复合金属陶瓷模具材料性能最佳,其相对密度为98.14%,弯曲强度值为795.98 MPa,硬度值为18.52 GPa,断裂韧性为8.05 MPa·m1/2。第二相的引入和晶界处Mo+Ni的共同作用,可增强晶界强度,促进沿晶裂纹向穿晶裂纹转变,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陶瓷模具论文参考文献
[1].赵英军.卫浴陶瓷模具微波干燥设备的腔体仿真及设计[J].电子测试.2019
[2].刘咸超,郭容.Al_2O_3基复合金属陶瓷模具材料的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3].张文强.一种基于逆向工程的日用陶瓷模具设计与实现方法[D].东华大学.2018
[4].陈旭江.卫生陶瓷模具设计在轻量化方面的思考和模具生产成型方面的管理建议[C].中国建材科技2017年学术年会专刊.2017
[5].王丹.氧化铝基复合金属陶瓷模具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6
[6].葛静冉.卫生陶瓷模具石膏性能劣化规律及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6
[7].吴亦天,古远明.浅谈运用UG-CAM的陶瓷模具的设计与制造[J].科技风.2015
[8].孟祥龙,肖光春,王兴海,许崇海.热压工艺对Ti(C,N)基纳米复合金属陶瓷模具材料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影响[J].人工晶体学报.2015
[9].赵敏.卫生陶瓷模具石膏性能劣化机制及耐用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5
[10].赵敏,彭家惠,张明涛,李志新,朱登玲.聚羧酸减水剂增强陶瓷模具石膏性能机理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