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台网论文-黄雄,唐文婷,贾庆华

地震台网论文-黄雄,唐文婷,贾庆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震台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减灾,地震海啸,地震台网,速报,地震监测,监测预警系统,防灾减灾日,科普,灾害风险管理,地震台站

地震台网论文文献综述

黄雄,唐文婷,贾庆华[1](2019)在《看广东如何织密防震减灾网》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东地处华南沿海地震带中段,有18个沿海地级市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处于地震活动相对活跃地带,近百年来,陆地及近海曾发生6级以上地震12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2次,是全国14个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的省份之一。自2017年广东防震减灾现代化试点省建设启动以来(本文来源于《中国应急管理报》期刊2019-11-27)

杨林,刘志明,张格明,胡兆冰[2](2019)在《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与地震台网融合预警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高速铁路地震预警和紧急处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促进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与地震台网互联互通,阐述中国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发展现状,分析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对地震台网信息的需求,设计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与地震台网互联方案的总体架构、组网方案、信息安全交换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与地震台网融合预警技术,包括地震台网信息的利用、地震台网信息的分发及地震台网信息的融合处理技术,实现了地震发生时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对预警、报警、速报、地震动参数等信息的综合分析、融合处理,从而达到提高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的预警速度和处置效率的目的。(本文来源于《铁道运输与经济》期刊2019年10期)

王翠芳,王仁强,王宇玺,赵昱,马彦[3](2019)在《锅浪跷水电站水库地震监测台网的勘选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锅浪跷水电站所属的四川省天全县位于青藏高原的东边界上,处于地震强烈活动环境。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锅浪跷水电站应建设专门的水库地震监测台网以加强水库地震活动的监测,地震监测台网建设的第一步是要进行勘选测试,从台站选址、台站背景噪声测试、背景噪声数据分析、传输信道测试和台网监测能力等方面阐述锅浪跷水电站水库地震监测台网的勘选测试情况。(本文来源于《华南地震》期刊2019年S1期)

杜瑶,王宇玺,阮祥,赵昱,吴彤[4](2019)在《去学水电站流动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及蓄水初期地震活动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去学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境内,金沙江二级支流硕曲河干流上,库区及附近处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质结构不稳定地区,地震构造背景复杂。介绍了该水库地震监测台网及监测能力情况,并利用记录的蓄水后近10个月地震数据,对库区及附近的地震活动时空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认为水库监测区域内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两个区域,一个位于在大坝及以东且延硕曲河展布,另一个则是大坝以南28~30 km处,沿德钦—中甸—大具断裂分布;利用最小完整性震级ML0.3级以上地震分区进行了时间进程分析,两个区域地震活动强度均较弱,但频度和深度上有明显的差异,表明大坝附近地震活动水平在时间趋势变化上受水库蓄水有一定影响,需加强跟踪监测库区及附近地震活动。(本文来源于《华南地震》期刊2019年S1期)

谢夜玉,潘岳怡,牟剑英[5](2019)在《北部湾地震烈度速报台网建设与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北部湾地震烈度速台网于2016年建成,该台网初步形成了北部湾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观测网,且极大缩短了北部湾经济区地震烈度速报时间,进一步改善了该地区地震烈度速报能力薄弱的现状。对北部湾地震烈度速报台网的布局与选址、观测技术系统构成作了详细介绍,并对台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相关探讨:如何完善台站运行保障设备以及并入正在建设的广西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台网,以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用。(本文来源于《华南地震》期刊2019年S1期)

杨晶琼,杨周胜,许亚吉,秦敏,张会苑[6](2019)在《云南地震台网震级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云南地震台网记录的云南及其周边地区2000~2017年的宽频带数字地震资料,按照新的震级国家标准《地震震级的规定》(GB17740-2017)的测定方法,使用同一套软件,对地方性震级M_L、面波震级M_S、宽频带面波震级M_S(BB)、短周期体波震级m_b、宽频带体波震级m_B(BB)和矩震级M_W重新进行人工测量。并分别用一般线性回归和正交回归方法,对不同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给出它们之间的经验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1)当M<4.5时,各种震级之间相差不大,使用地方性震级M_L可以较好地表示地震的大小,也能够更加充分地反映区域特性;当4.5≤M<8.0时,宽频带面波震级M_S(BB)和矩震级MW均能较好地表示地震的大小,但矩震级M_W的测定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在速报工作和大震应急中,可以使用M_S(BB)表示地震的大小; M_S(BB)的测定方法与国际接轨,消除0.2的震级偏差。(2)对于面波震级MS和宽频带面波震级M_S(BB),由于面波测量的位置、计算公式和量归函数不同,M_S比M_S(BB)系统偏高0.2左右;短周期体波震级mb较宽频带体波震级m_B(BB)整体偏小0.2左右,主要区别在于仿真模式。(3)宽频带面波震级M_S(BB)和宽频带体波震级m_B(BB)均在垂直向原始宽频带记录上直接测定,取消波形仿真环节,另外,相比测定m_B(BB)震中距要求大于5度,许多台站被限制,M_S(BB)更利于区域台网测定。(4)当3.5≤ML≤6.5时,M_L较M_W整体偏大; M_S≥3.5时,M_S也较M_W整体偏大,且均随着震级增加,偏差值呈上升趋势。(5)当M≥8.0时,面波震级出现饱和现象,使用矩震级M_W表示M≥8.0地震的大小。(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期刊2019年03期)

王芳,王伟涛,龙剑锋,牟磊育,傅磊[7](2019)在《中国大陆地区宽频带地震台网台基噪声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中国地震台网880个宽频带地震台站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垂直分量连续波形记录,通过计算每个台站的噪声功率谱密度和概率密度函数,对中国大陆地区的台基噪声水平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陆的噪声水平在不同频带呈现不同的分区特性,其中高频带(0.1—1 s)噪声水平在西部和北部较低,而在中东部地区较高,京津冀和东南沿海地区最高;城市噪声水平高于人口稀少地区,表明高频带噪声与交通、工业等人文活动强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在盆地及其边缘地区,高频带噪声水平高于周边山区,可能与沉积层的放大效应有关;微震噪声(1—20 s)主要来自于中国东部海岸线的海洋活动作用,其强度由东南沿海向内陆地区逐渐变弱。基于噪声的分区特征,利用概率密度函数的第5和第95百分位数获取了31个地震台网的高低噪声基线,相比全球新高低噪声模型,该基线能够对台站观测状态进行更有效的判别。(本文来源于《地震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胥德义,杜振杰[8](2019)在《穷其一生,都在努力探索“地球的秘密”》一文中研究指出17岁,顾瑾萍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从上海到北京上学。1966年初,还未毕业的她就参加了邢台地震现场救灾。毕业后,顾瑾萍在条件艰苦的兰州工作近20载,而后被从兰州调到南京,又被从南京调到北京。几十年来,她始终坚守在地震预测研究的第一线,从不懈怠(本文来源于《中国应急管理报》期刊2019-08-28)

侯颉,余大新,叶庆东,徐荟,孟宪纲[9](2019)在《北京市测震台网数字地震台站台基背景噪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北京市测震台网连续叁分量地震计波形数据,计算28个测震台站台基噪声,利用Welch方法计算噪声功率谱密度(PSD),进而计算地震台台基1—20 Hz地动噪声均方根值(RMS)和观测动态范围。结果表明,依照《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北京市测震台网中有11个Ⅰ类台、9个Ⅱ类台、6个Ⅲ类台、2个Ⅳ类台。通过分析北京市测震台网数字地震台背景噪声水平,为测震台网的规划建设提供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张明,陈军辉,严俊峰,尹晶飞,戴陈兵[10](2019)在《浙江省测震观测台网井下地震计方位角检测与校正》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浙江省测震台网景宁、北仑、南麂岛地震台井下地震计观测数据,采用地震数据波形相关性分析法,与地表地震计同步观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检测并校正井下地震计方位角,结果发现,3个地震台井下地震计方位角实际偏差分别为82.2°、-22.8°、32.2°。分析认为,井下地震计安装易受线缆应力影响,导致方位角与实际偏差过大,应在应力释放完成后固定地震计,并架设地表地震计进行数据相关性分析,以确定方位角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地震台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高高速铁路地震预警和紧急处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促进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与地震台网互联互通,阐述中国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发展现状,分析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对地震台网信息的需求,设计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与地震台网互联方案的总体架构、组网方案、信息安全交换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与地震台网融合预警技术,包括地震台网信息的利用、地震台网信息的分发及地震台网信息的融合处理技术,实现了地震发生时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对预警、报警、速报、地震动参数等信息的综合分析、融合处理,从而达到提高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的预警速度和处置效率的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震台网论文参考文献

[1].黄雄,唐文婷,贾庆华.看广东如何织密防震减灾网[N].中国应急管理报.2019

[2].杨林,刘志明,张格明,胡兆冰.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与地震台网融合预警技术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9

[3].王翠芳,王仁强,王宇玺,赵昱,马彦.锅浪跷水电站水库地震监测台网的勘选测试[J].华南地震.2019

[4].杜瑶,王宇玺,阮祥,赵昱,吴彤.去学水电站流动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及蓄水初期地震活动初步分析[J].华南地震.2019

[5].谢夜玉,潘岳怡,牟剑英.北部湾地震烈度速报台网建设与讨论[J].华南地震.2019

[6].杨晶琼,杨周胜,许亚吉,秦敏,张会苑.云南地震台网震级对比研究[J].中国地震.2019

[7].王芳,王伟涛,龙剑锋,牟磊育,傅磊.中国大陆地区宽频带地震台网台基噪声特征[J].地震学报.2019

[8].胥德义,杜振杰.穷其一生,都在努力探索“地球的秘密”[N].中国应急管理报.2019

[9].侯颉,余大新,叶庆东,徐荟,孟宪纲.北京市测震台网数字地震台站台基背景噪声分析[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9

[10].张明,陈军辉,严俊峰,尹晶飞,戴陈兵.浙江省测震观测台网井下地震计方位角检测与校正[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9

标签:;  ;  ;  ;  ;  ;  ;  ;  ;  ;  

地震台网论文-黄雄,唐文婷,贾庆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