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内建自测试论文-周斌,王谅,刁兴春

软件内建自测试论文-周斌,王谅,刁兴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软件内建自测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构件化软件,内建自测试,测试点,程序插装

软件内建自测试论文文献综述

周斌,王谅,刁兴春[1](2007)在《构件化软件内建自测试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构件技术已经在软件工程中广泛使用,同时给软件测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借用硬件自测试的思路,提出了在构件中设置测试点、插装构件接口探针等方法,实现了构件化软件内建自测试。(本文来源于《现代计算机(专业版)》期刊2007年11期)

唐培,徐拾义[2](2006)在《基于软件内建自测试的测试用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软件测试中,测试用例的生成是关键。我们通过特定的模板[1]来得到程序流程图的信息,用一系列的规则把流程图[2]转换成二叉树表示的形式,然后遍历二叉树的各个分支,对每个分支都生成测试用例。从而达到白盒测试中具有较高故障覆盖率的路径覆盖。(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06年10期)

彭成寒,徐拾义[3](2006)在《软件内建自测试中模板内容的研究和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软件内建自测试是软件测试和可测性设计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概念,其思想来源于硬件内建自测试B IST(Build-in-Self-Test)。软件内建自测试为程序员提供一套预先设计好的模板,由模板对所编写的程序植入测试信息,实现软件内建自测试以解决软件测试难的问题。模板是软件内建自测试系统的基石,其内容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性能和效果。具体讨论了模板的实现,根据软件故障模型对代码进行改装,从而减少程序出错的概率,同时为软件内建自测试系统中测试用例的生成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06年10期)

肖全亮,徐拾义[4](2006)在《软件内建自测试中的规则集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软件内建自测试”(Build-In Self-Test,B IST)是软件测试领域中的一个新概念,而其中的规则集技术则是软件内建自测试系统所提倡的一种避错技术。首先描述了规则集的定义以及原则,并给出了软件内建自测试系统中的规则集模块的实现,最后,以一个被测程序为例阐述了规则集的工作过程。(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06年02期)

罗顶林,徐拾义[5](2005)在《软件内建自测试系统中模板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到硬件测试中B IST技术和可测试性设计的启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软件内建自测试”中提出了软件内建自测试的思想。本文讨论了在该项目中模板需要存储的有关信息、研究了测试用例的组织方式和在模板中的存储方式及其执行方式。而且就如何简化结构化程序的测试也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包装类的概念。(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05年12期)

李文,徐拾义,毕洪山[6](2005)在《软件内建自测试中测试点的设置及个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软件内建自测试思想来自于硬件内建自测试。其中测试点设置是软件内建自测试系统的核心模块之一,主要借助程序插装技术收集动态测试信息和控制程序流程。具体讨论了插装库的设计、实现以及测试点个数的统计。(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05年13期)

王宗青,徐拾义[7](2004)在《基于软件内建自测试模板内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到硬件测试中BIST(内建自测试)技术和可测试性设计的启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软件内建自测试"中提出了软件内建自测试的思想。给出了模板的程序流程中有效语句的定义、流程的存储格式以及独立路径的计算,此外还对程序变量跟踪链表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04年09期)

徐拾义,李文[8](2004)在《软件内建自测试中测试点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讨论测试点的叁种插装策略 ,给出测试点的数据结构 ,并以分支覆盖探针函数为例 ,结合Lex&Yacc ,给出测试点的具体插装过程 .最后 ,提出测试点个数合理性设置的 5点建议 ,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之参考 .(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8期)

李文锋,徐拾义[9](2004)在《软件内建自测试中的模板库及测试路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软件内建自测试是一种新型的软件测试方法,该文研究了其中的模板库设计和测试路径执行的问题。首先介绍系统的模板库定义及设计,以及它的主要特点,然后介绍了一种将模板库中程序块的执行路径二叉化的方法,使生成的测试用例具有高的路径覆盖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04年14期)

罗顶林,徐拾义[10](2004)在《软件内建自测试系统中模板的研究及系统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软件内建自测试(Build-In-Self-Test for Software)的思想来自于硬件内建自测试。讨论了在 该项目中模板需要存储的有关信息,研究了测试用例的组织方式和在模板中的存储方式及其执行方式。而 且就如何简化结构化程序的测试也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包装类的概念。(本文来源于《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软件内建自测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软件测试中,测试用例的生成是关键。我们通过特定的模板[1]来得到程序流程图的信息,用一系列的规则把流程图[2]转换成二叉树表示的形式,然后遍历二叉树的各个分支,对每个分支都生成测试用例。从而达到白盒测试中具有较高故障覆盖率的路径覆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软件内建自测试论文参考文献

[1].周斌,王谅,刁兴春.构件化软件内建自测试技术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7

[2].唐培,徐拾义.基于软件内建自测试的测试用例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6

[3].彭成寒,徐拾义.软件内建自测试中模板内容的研究和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

[4].肖全亮,徐拾义.软件内建自测试中的规则集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2006

[5].罗顶林,徐拾义.软件内建自测试系统中模板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5

[6].李文,徐拾义,毕洪山.软件内建自测试中测试点的设置及个数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5

[7].王宗青,徐拾义.基于软件内建自测试模板内容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

[8].徐拾义,李文.软件内建自测试中测试点的设计与实现[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9].李文锋,徐拾义.软件内建自测试中的模板库及测试路径分析[J].计算机工程.2004

[10].罗顶林,徐拾义.软件内建自测试系统中模板的研究及系统构建[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4

标签:;  ;  ;  ;  

软件内建自测试论文-周斌,王谅,刁兴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