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前股疝无张力修补术效果观察—附13例报告

腹膜前股疝无张力修补术效果观察—附13例报告

朱贵达(台前县人民医院河南台前457600)

【中图分类号】R65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2-0055-02

【摘要】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治疗股疝的方式。方法使用聚丙烯网塞及补片(美国AtrinmProLoop)治疗股疝13例,手术重点修补股环上方腹壁缺损区,不填塞股环。结果13例患者均痊愈,随诊无复发。结论腹膜前高位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股疝治疗的理想术式。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股疝

股疝是临床上相对少见的腹外疝,其嵌顿发生率较高,明确诊断后要及早手术[1]。2007年3月-2009年5月,我们对13例股疝患者施行了腹膜前无张力修补术,中嵌顿疝2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全部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5-81岁,平均61岁。主要症状为久站或咳嗽时感到患处胀痛不适,其中2例以腹股沟肿块出现0.5-1天急诊入院。

1.2方法选用美国艾瑞姆公司的补片,采用硬膜外麻醉,选择平行腹股沟韧带上方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剪开腹外斜肌腱膜及外环口,充分显露腹股沟韧带和联合键。游离子宫圆韧带,切开腹横筋膜,显露股环。股环内侧为陷窝韧带,外侧为股静脉,后壁为耻骨梳及耻骨梳韧带,前壁为腹股沟韧带。若为难复性或嵌顿性股疝则剪开疝囊,证实疝内容物无绞窄坏死后回纳腹腔,将疝囊自股管内锐性加钝性游离出,难以游离则横断,缝闭近端,不做高位结扎。疝囊推入腹腔,将聚丙烯网塞的伞状尖端朝向腹腔方向置于此腹膜前间隙内(不是充填在股环内),将网塞的边缘与腹横筋膜、耻骨梳韧带缝合固定,然后将平片适当修剪后置于子宫圆韧带后方,铺平后周围妥善缝合固定,将子宫圆韧带放回原位,间断缝合腹外斜肌键膜,逐层缝合,术毕。术后用500g的沙袋压迫局部6-8小时。

2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45分钟。术后12h可以在床边活动。患者均未给予镇痛药物。本组病例未发生切口处皮下血肿、切口感染、补片排异等并发症,均在术后1周左右出院。随访至今未发现复发病例。

3讨论

1956年法国医生Fruchaud出版了一本关于腹股沟解剖的著作被欧洲疝学会视为权威性的著作。他提出了“肌耻骨孔(Musculoaponeurotic)”的概念,目前被作为疝修补手术的解剖依据。肌耻骨孔是是指上界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界为耻骨下支的骨膜,内侧为腹直肌。外侧由髂腰肌围成的区域。斜疝、直疝和股疝均始发于此区域内不同部位。因此.对此薄弱区域的修补是关键。对股疝的修补方式存有争议。传统手术方式为经腹股沟的McVay修补法和经股部的修补法前者的手术是将腹股沟韧带、耻骨梳韧带以及联合腱一并缝合,既加强了腹股沟管后壁,又同时缝闭了股环。而后者则为是将疝囊高位结扎后直接缝闭股环。无论是经腹股沟还是经股部的修补法都是有张力的修补,均存在缝合张力大、组织愈合差、术后疼痛、易复发等缺点。

目前疝手术的观点是修补时尽可能保持腹股沟区正常解剖结构,尽量缝合同一层次的结构,保持其原有生理功能,肌肉组织不应与肌腱或筋膜一起缝合,更关键的是修补术的缝合不应有张力。而在无张力修补方式上亦存在不同意见,一些学者认为将网塞放置于股环处即可[1],也有人提出将网塞放置于股环上方可能更为合理[2]。我们认同股环及股管只是股疝下降的通道,而真正的疝囊颈部是位于股环之上,亦即腹壁下动脉内侧,海氏三角处,股疝由此处突破腹横筋膜的后层,转而向下通过股环进人股管。如将腹横筋膜全部突破,进入腹股沟管,则形成直疝。因此于股环处进行网塞充填是不妥当的,因为这样修补既达不到修复腹壁之目的,又可能对股管内的股静脉造成压迫[3]。由于股疝相对少见,多以急诊就诊,加以腹股沟区解剖相对复杂,同时有文献报道嵌顿性疝无肠坏死或局部感染可考虑使用补片无张力修补术[4],我们选择性应用于就诊时已发生嵌顿但未发生绞窄的股疝进行一次修补,临床证明疗效良好,未出现感染或修补失败等并发症。由于手术病人例数尚少,随访时间尚短,远期疗效有待追踪。

参考文献

[1]马颂章,李基业,郑民华.成人腹股沟疝、股疝和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2003年修订稿).中华外科杂志,2004,7,42(14):834.

[2]康俊升,乔峰,聂磊.股疝无张力修补方式(附24例报告).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1):17.

[3]郭仁宣,苏东明主译.疝手术中的血管损伤[A],腹外疝外科治疗[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沈阳),2003:690-699.

[4]印慨,郑成竹,毕建威,等.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嵌顿疝中的应用(附17例报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21(2):86.

标签:;  ;  ;  

腹膜前股疝无张力修补术效果观察—附13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