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美学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化妆效应,美学设计,面部,脂肪移植
美学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南华[1](2019)在《基于化妆效应的面部脂肪移植手术美学设计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将化妆效应美学分析应用于面部脂肪移植术前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对接受面部脂肪移植的求美者33例进行术前评估,按照化妆效应进行美学分析,标记面部高光区、提亮区和修容区。根据面部脂肪室原理对解剖分区内脂肪移植可容受的体积和移植层次进行预估。脂肪移植采取Cole-man脂肪处理和注射方式,术后评价美容效果和并发症。结果对33例求美者术后恢复顺利,无感染、硬结、不自然外观等并发症,术后美学效果都得到改善,患者满意度良好。结论将化妆效应引入到面部脂肪移植的美学设计上可以更好地指导手术,容易获得更理想的术后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美容》期刊2019年07期)
庄威[2](2019)在《论康德美学中的“共通感”思想及其理论效应——兼及中国思想中“情”的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康德的道德律有着明显的形式逻辑意义上的诉求,近乎不矛盾律;判断力批判中的"共通感"思想也在谋求审美活动(也可以说是感性活动)诉诸的形式规律。在共通感思想中可以看到针对感性领域的知性判断在逻辑意义上对于普遍性和规范性的寻求,实践理性可以看作是判断力所做的一种朝向意志和道德决断的变形,在这个意义上,康德的共通感具有经得住考验的沟通感性和理性、个人和公共性的理论作用,从汉娜·阿伦特到哈贝马斯都发挥了康德的这一理论,但这一理论的丰富性似乎还可以再拓展。借助康德的先验哲学视角,能够发现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情"恰好具有事实和情感的二重性,也具有沟通感性和思维、个人和公共性的同等效力,尤其戴震提出的"情理相洁"的思想,可视为在中国思想里沟通实践、审美、伦理和政治诸领域的先验公理,这也提供了对康德共通感思想的一种更为彻底的推进作用,反过来也是对中国思想的一种刺激和发挥。(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肖伊谷[3](2019)在《介入美学与当代戏剧艺术实践——兼论“浸没式”戏剧艺术形式的美学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浸没戏剧"是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一种新式戏剧,演员在不同于传统舞台的各种表演空间里演出,观众可以自主决定观看路线从而产生更加丰富的体验,其本质是对传统的观演关系的颠覆,创建一种"浸没"式的新型观演关系。其中,建立符合剧情的特定剧场空间是其最为显着的特征。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实践,浸没戏剧的探索为戏剧演出带来了不同寻常的意义,体现了"介入美学"对当代戏剧艺术实践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动态》期刊2019年05期)
刘姮[4](2019)在《浅析条纹服饰在电影《一出好戏》中的美学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条纹元素在时尚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本文针对条纹元素的流行性展开调查研究,依据电影《一出好戏》的故事主线,阐述在影片条纹元素对角色刻画、情节推动以及戏剧性表达所产生的作用,进而升华流行服饰元素在电影服饰中的美学表达。(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9年06期)
倪典,赵珂馨,董永逸,杨晓宇,刘文平[5](2018)在《生态观光茶园景观美学功能与生态环境效应耦合关系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州伍家台生态茶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伍家台村生态观光茶园为例,基于美景度评判法(SBE)法对茶园景观美学功能进行了评价,并从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度、辐射热等方面测度了茶园生态环境效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茶园景观美学功能和其生态环境效应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美景度与茶排优美程度、建筑物美观程度在0.05水平上显着相关,同游步道与环境协调程度在0.01水平上显着相关。茶排优美程度与空气相对湿度在0.05水平上呈显着正相关,与光照度、天空辐射热、地表逆辐射热、空气温度、地表温度、风速则没有显着相关性;茶园建筑物美观度、游步道与环境协调程度均与生态环境因子没有显着相关性。可见,茶行排列是生态观光茶园建设应重点关注的内容。(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2期)
徐丽静[6](2018)在《电视广告中的美学效应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告对文化事业、商业经济等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同时其作为一门艺术,有着强烈的美学特征。以电视平台为载体的广告,借助人们日常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通过音像结合的表达方式向人们传达美好,进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是一种典型的集功利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大众艺术。而要想形成良好的"广告效应",则需要重视电视广告的"美学效应"发挥。本文立足于美学视角,对电视广告中的美学效应展开探析。(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8年07期)
阴雪婷[7](2018)在《基于“接受美学”的营销传播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移动互联时代,营销实践迫使营销学研究再度关注消费者及营销传播效应,而这正是传统营销传播理论中的薄弱之处。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文学理论——接受美学,在文学领域首次提出"读者中心论",不仅为文学界带来了新思路,还在市场营销等领域引发巨大影响。本文旨在借鉴"接受美学",探讨时下备受关注的营销传播效应问题。(本文来源于《新闻前哨》期刊2018年06期)
游长冬[8](2018)在《维特根斯坦美学的构成、效应与限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柏拉图“美是什么”的发问为开端,西方两千多年的美学概念流变中,一条或隐或显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贯穿其间,“本质”和“普遍性”成了美学之所以必须是美学的原则和目的。而以维特根斯坦为首引领的哲学语言学转向则对此提出了质疑。维特根斯坦的美学思想可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他以表象语言为世界建模的方式对事实世界与世界之外进行划界,他认为“美本身”存在着,但它应当被划入语言即世界的边界之外,和伦理一样作为世界条件的神秘之物而存在;而后期的他则颠覆了前期的观点,他批判自己前期思想是带有柏拉图色彩的,不过是用语言分析替换了柏拉图的寓言。他将形而上学拉回日常生活中,将“美是什么”归结为一种“生活形式”下的“语言游戏”。维特根斯坦以反对一切理论的姿态解构了传统形而上学,但吊诡的是他的哲学技术和哲学内涵无意中为后世哲学家在美学领域的发挥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这其中既存在继承与推进,同样存在误解与收缩。前者以韦尔施建构一种生活美学为例,后者则以20世纪中叶蔚然成势的分析美学为代表。最后,通过在维特根斯坦与诸如鲍德里亚的超美学、理查德·罗蒂、理查德·舒斯特曼的新实用主义美学等后现代美学理论中展开对话,并回到维特根斯坦自身的原初语境,在他所处的时代中试探析他对语言和文化的通常状态的欣赏中让一切如其所是的思想的限度所在。(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8-03-20)
张昊,袁伟[9](2017)在《高职高专实施应用美学教育的“晕轮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美学是研究人类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审美关系的科学,同现实生命、生存、生活息息相关,其基本属性离不开应用二字,与高职教育开发创新课程、培养应用型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目标不谋而合。阐述了高职高专实施应用美学教育的意义;就课程遴选的内容独立设计出系谱树图;解析了实施的策略,包括师资储备、施教对象、课程安排以及实践导入方式等。借鉴国内其他职业院校实施应用美学教育的范例,从多个角度探讨应用美学教育产生的"晕轮效应",分析了高职高专实施应用美学教育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丁勇[10](2018)在《马甲线效应下的形态美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国务院71号文入手,对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分析结果,从马甲线效应和形态美包含的要素作为研究背景,以马甲线为研究对象,分析马甲线塑形方法,从而得出身体核心部位的综合全面锻炼才能有效达到马甲线塑形效果,实现形态美,引申到核心区域锻炼对锻炼者心智和人生价值观的影响,实现锻炼者身体形态和品质的共同进步。(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8年02期)
美学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康德的道德律有着明显的形式逻辑意义上的诉求,近乎不矛盾律;判断力批判中的"共通感"思想也在谋求审美活动(也可以说是感性活动)诉诸的形式规律。在共通感思想中可以看到针对感性领域的知性判断在逻辑意义上对于普遍性和规范性的寻求,实践理性可以看作是判断力所做的一种朝向意志和道德决断的变形,在这个意义上,康德的共通感具有经得住考验的沟通感性和理性、个人和公共性的理论作用,从汉娜·阿伦特到哈贝马斯都发挥了康德的这一理论,但这一理论的丰富性似乎还可以再拓展。借助康德的先验哲学视角,能够发现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情"恰好具有事实和情感的二重性,也具有沟通感性和思维、个人和公共性的同等效力,尤其戴震提出的"情理相洁"的思想,可视为在中国思想里沟通实践、审美、伦理和政治诸领域的先验公理,这也提供了对康德共通感思想的一种更为彻底的推进作用,反过来也是对中国思想的一种刺激和发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美学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南华.基于化妆效应的面部脂肪移植手术美学设计和应用[J].中国医疗美容.2019
[2].庄威.论康德美学中的“共通感”思想及其理论效应——兼及中国思想中“情”的问题[J].文艺研究.2019
[3].肖伊谷.介入美学与当代戏剧艺术实践——兼论“浸没式”戏剧艺术形式的美学效应[J].社会科学动态.2019
[4].刘姮.浅析条纹服饰在电影《一出好戏》中的美学效应[J].西部皮革.2019
[5].倪典,赵珂馨,董永逸,杨晓宇,刘文平.生态观光茶园景观美学功能与生态环境效应耦合关系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州伍家台生态茶园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8
[6].徐丽静.电视广告中的美学效应探析[J].视听.2018
[7].阴雪婷.基于“接受美学”的营销传播效应分析[J].新闻前哨.2018
[8].游长冬.维特根斯坦美学的构成、效应与限度[D].福建师范大学.2018
[9].张昊,袁伟.高职高专实施应用美学教育的“晕轮效应”[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
[10].丁勇.马甲线效应下的形态美学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