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循环论论文-韩林合

历史循环论论文-韩林合

导读:本文包含了历史循环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神器,玄冥之境,迹,所以迹

历史循环论论文文献综述

韩林合[1](2019)在《简论郭象之历史循环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郭象的社会政治理论是建立在其有关世界之本质和人之本性的观点基础之上的。其独化说既回答了有关世界之本质的问题,也回答了有关人之本性的问题。基于其有关人之本性的独特理解(圣人与常人完全不同,而且常人之本性也各自不同,且性各有极),郭象对庄子的逍遥论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造,认为只有圣人才能始终享有无待逍遥,而常人最多只能享有有待逍遥。而且,常人能够享有有待逍遥的前提条件是圣人成为圣王,以无为或法万物之自然之方式治理社会乃至天下。圣人之治即理想之治。但是,圣人之治必然留下圣人之迹,进而必然导致各种社会弊病,最后导致社会大乱。此时,圣人不得不隐退了。不过,在适当的时机,圣人必然会再度以圣王的身份出现。这样,整个人类历史必然在治乱之间循环往复地展开着。(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何佳宁[2](2019)在《论《为芬尼根守灵》中历史循环论之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芬尼根守灵》是爱尔兰着名的意识流大师乔伊斯的封山之作,其影响力不亚于他的代表着作《尤利西斯》,却比《尤利西斯》更让人难以理解。在此书中,乔伊斯不仅使用他赖以成名的意识流手法,更将意大利着名的历史学家、哲学家维柯的历史循环论思想融入其中。本文将着重分析《为芬尼根守灵》一书中维柯历史循环论这一观点是如何体现的。(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08期)

杨肇松[3](2013)在《黄炎培的“周期率”与历史循环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黄炎培的"周期率"描述了一种历史现象,却没有揭示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黄炎培的"周期率"与历史循环论的观点是相同的。历史循环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种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中国古代的邹衍、孟子和董仲舒都持有历史循环论的观点,这种社会历史观在中国思想史有深刻的影响。黄炎培的"周期率"终有其历史局限性,唯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才科学地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3年34期)

刘成才[4](2010)在《悲观世界里生命何为——论周作人“历史循环论”悲观思想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周作人悲观的一生来源于他的"历史循环论",有叁个方面的原因形成了他的"历史循环论":一是传统文化的浸淫;二是西方文化的感染;叁是残酷现实的棒喝。这种"历史循环论"影响了周作人的生活态度,使他产生了"历史悲观论",并对历史进步论和中国进行的历史变革产生了怀疑,从而影响了他的人生走向。(本文来源于《长江论坛》期刊2010年01期)

黄磊[5](2008)在《历史循环论和他者》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轴心期时代循环性时间观普遍存在于中国、印度和古希腊。中国历史循环论起源于中国人对周而复始的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反思。对时间和历史的循环性的理解在《周易》中体现的比较突出,《周易》的时间观是周而复始的交替循环。孔子是循环性历史观的奠基人,他在《论语》中提出的“一文一质”的历史循环观,指出历史的变化是“文、质”交替循环的产物。孔子之后的孟子和荀子则继承了他的历史循环观,并在不同的侧面加以发挥。中国历史循环论的另一种形式则是战国时代邹衍提出的五行相胜说,他用自然界五种基本元素相互克制的原理解释历史循环往复的现象。汉代的刘歆则反其道而行,提出用五种元素相互生成的原理解释历史的循环反复,这就是他的五行相生说。董仲舒则独辟蹊径,为中国历史循环论添加了一种新理论,即“叁统说”和“叁正说”。其后的邵雍、朱熹和王船山则从不同的角度论述循环论历史观。社会进化论是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广为传播的一种社会思潮。斯宾塞、马尔萨斯和海克尔的思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严复把斯宾塞的《进化与伦理》翻译为《天演论》介绍给中国人后,立即在充满忧患意识的中国人中引起轩然大波。作为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康有为和梁启超顺应时代要求,创造性地提出了“叁世进化说”和“叁世六别说”,以回应西方传入中国的社会进化论。社会进化论也为后来的唯物史观传入中国奠定了基础。关于社会进化论和中国历史循环观的比较,从基本内容、历史发生学、历史演进的动力机制等角度,以梁启超阐发的社会进化论为标准和中国历史循环观进行比较。从更大的理论背景出发,德勒兹的社会褶皱说也能够很好的解释中国历史循环观、社会进化论以及它们之间的比较。(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8-04-12)

钟来全[6](2002)在《董仲舒“叁统”历史循环论质疑》一文中研究指出董仲舒“叁统叁正”循环论历史观 ,这似乎已是公认的定论。然而这个定论却并不完全可靠 ,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疑问所在。董仲舒是循环的历史论者 ,但他不是“叁统”的循环历史论(本文来源于《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2年01期)

丁晋清[7](2000)在《历史发展不是简单的重复——驳李洪志的“历史循环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洪志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抛出了所谓“历史循环论”,胡诌人类迄今经历了81次以上从繁衍到毁灭的循环,现在又到了接近毁灭的“末劫时期”。“历史循环论”不仅对历史常识无知,而且对历史唯物主义公然挑战。人类社会决不是像李洪志所宣称的那样从繁衍到毁灭的简单循环,而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低级到高级的矛盾运动的历(本文来源于《群众》期刊2000年02期)

丁晋清[8](1999)在《历史的发展决不是简单的重复──驳李洪志的“历史循环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洪志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抛出所谓的“历史循环论”,胡诌人类迄今经历了81次以上从繁衍到毁灭的循环,现在又到了接近毁灭的“末劫时期”。“历史循环论”不仅是对历史常识的无知,而且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公然挑战。人类社会决不是像李洪志所宣称的那样从繁衍到毁灭的简(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社会科学》期刊1999年05期)

丁晋清[9](1999)在《历史的发展决不是简单的重复——驳李洪志的“历史循环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洪志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抛出所谓的“历史循环论”,胡诌人类迄今经历了81次以上从繁衍到毁灭的循环,现在又到了接近毁灭的“未劫时期”。“历史循环论”不仅是对历史常识的无知,而且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公然挑战。人类社会决不是象李洪志所宣称的那样从繁衍到毁灭的简单循环,而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低级到高级矛盾运动的自然历史过程。 一、“历史循环论”是历史唯心主义 李洪志认为“真、善、忍”是宇宙的根本特性,“任何物质都有佛性——真善忍,那就是构成宇宙的东西”。这样,李洪志就把世界本源归结为某种精神实体,把“真、善、忍”这类属于精神范畴的东西当作是人类产生以前早已存在并与宇宙同一的根本特性。李洪志还把“佛性”说成是永恒的、千古不变的,制造释加牟尼转世的理论信条。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和世界的物质统一(本文来源于《青年探索》期刊1999年05期)

丁晋清[10](1999)在《历史的发展决不是简单的重复——驳李洪志的“历史循环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洪志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抛出所谓的“历史循环论”,胡诌人类迄今经历了81次以上从繁衍到毁灭的循环,现在又到了接近毁灭的“末劫时期”。“历史循环论”不仅表现出对历史常识的无知,而且对历史唯物主义提出公然挑战。人类社会决不是象李洪志所宣称的那样从繁衍到毁灭(本文来源于《特区理论与实践》期刊1999年09期)

历史循环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芬尼根守灵》是爱尔兰着名的意识流大师乔伊斯的封山之作,其影响力不亚于他的代表着作《尤利西斯》,却比《尤利西斯》更让人难以理解。在此书中,乔伊斯不仅使用他赖以成名的意识流手法,更将意大利着名的历史学家、哲学家维柯的历史循环论思想融入其中。本文将着重分析《为芬尼根守灵》一书中维柯历史循环论这一观点是如何体现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历史循环论论文参考文献

[1].韩林合.简论郭象之历史循环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何佳宁.论《为芬尼根守灵》中历史循环论之体现[J].青年文学家.2019

[3].杨肇松.黄炎培的“周期率”与历史循环论[J].经济研究导刊.2013

[4].刘成才.悲观世界里生命何为——论周作人“历史循环论”悲观思想的形成[J].长江论坛.2010

[5].黄磊.历史循环论和他者[D].复旦大学.2008

[6].钟来全.董仲舒“叁统”历史循环论质疑[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7].丁晋清.历史发展不是简单的重复——驳李洪志的“历史循环论”[J].群众.2000

[8].丁晋清.历史的发展决不是简单的重复──驳李洪志的“历史循环论”[J].黑龙江社会科学.1999

[9].丁晋清.历史的发展决不是简单的重复——驳李洪志的“历史循环论”[J].青年探索.1999

[10].丁晋清.历史的发展决不是简单的重复——驳李洪志的“历史循环论”[J].特区理论与实践.1999

标签:;  ;  ;  ;  

历史循环论论文-韩林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