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倒塌风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导管架平台结构,基于风险的检验技术,风险分析,倒塌失效
倒塌风险论文文献综述
刘圆[1](2019)在《基于疲劳损伤和倒塌事故的导管架平台结构风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风险的检验技术已成为海洋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优势在于优化检验范围,减少检验成本。通过有限元方法对导管架平台结构的疲劳损伤和倒塌失效进行数值计算,并基于可靠性理论对平台结构关键构件的疲劳失效概率以及该构件疲劳破坏后平台结构的整体倒塌失效概率进行确定,形成风险矩阵,以制定相应的检验计划。在此基础上,对南海某导管架平台结构进行了定量风险评估,形成关键节点和构件的风险矩阵,并给出了相应的检验目标以指导制定检验计划。本文工作可为导管架平台结构制定合理高效的检验计划,在保障平台结构安全作业的同时降低运行费用。(本文来源于《计算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董尧[2](2019)在《RC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韧性评级与一致倒塌风险决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结构的地震损失是巨大的,主要体现在直接经济损失、停工时间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叁个方面,建筑结构抗震韧性能力的评估也与这叁项指标息息相关,因此对结构的损失性能指标的分析与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避免工程结构的地震倒塌,是减轻地震灾害伤亡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措施,是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首要目标。但是诸多研究和地震震害经验表明统一的设防水平不代表结构具有统一的倒塌风险。故本课题选用RC框架-剪力墙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第二代基于性态地震工程(Performance-based Earthquake Engineering,PBEE)研究框架,对RC框剪结构进行地震损失分析、抗震韧性评级、一致风险决策和风险导向的四级设防水平决策,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按照我国规范,在PKPM中设计了5个不同设防的12层RC框架-剪力墙结构,并以OpenSees为有限元分析平台建立了RC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整体等效模型。以20条地震动分别调幅10次作为输入,运用多条带法进行概率需求分析,在不考虑结构随机性的前提下,对5个不同设防的RC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整体地震易损性分析,并对结构的构件易损性分组进行了介绍;(2)基于FEMA P-58全概率理论研究框架下,采用性能评估软件PACT对5个不同设防的RC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地震损失评估,并采用直接经济损失,修复时间,人员伤亡数量叁个指标对不同设防的RC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基于强度和基于时间的性能评估;(3)基于《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与PACT损失分析结果,对同一危险性场地5个不同设防烈度的RC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抗震韧性评级。并对不同危险性场地下的5个不同设防烈度的RC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了抗震韧性评级,根据相对损失分析我国目前按照50年地震危险性超越概率为10%作为设防目标使建筑面临的地震损失差距很大,有必要进行基于一致风险的设防;(4)采用生活质量指数方法对人员伤亡损失货币化评估,我国2017年人均生命挽救成本为178.93万元。以7度设防危险性地区的5种设防水平RC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例,考虑50年设计期内的建筑造价、震后修复和人员伤亡损失,根据设计期内全寿命地震损失最小的原则决策一致倒塌风险为年平均倒塌概率为5.260×10~(-5)(相当于50年倒塌概率v_(fT)=0.26%),进而对风险导向的四级设防水准进行了决策,并与我国抗震设计规范和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相同抗震能力结构的地震损失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同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地震损失随着设防水平的增高而减小,抗震韧性等级随着设防烈度的增加而变高,说明结构建模、损失评估和抗震韧性评级方法都是正确合理的;对不同危险性场地的抗震韧性分析的相对损失结果表明,基于一致危险设防原则的建筑结构面临的广义风险相差很大;根据设计期内全寿命地震风险最小的原则决策一致倒塌风险为50年倒塌概率v_(fT)=0.26%(相当于年平均倒塌概率为5.260×10~(-5)),对比风险导向的四级设防水平和我国抗震规范和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说明本文一致倒塌风险的决策是合理的。(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刘艳,张磊,顾栋炼,陆新征[3](2018)在《RC框架结构地震倒塌风险近似评价方法的精度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增量动力分析方法(IDA)是目前评价RC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最精确的方法,但是计算量大、耗时长,在工程实际中难于应用。现阶段已经提出了多种简化评价方法,可显着提高工作效率,便于工程人员应用,但是对其精度缺乏合理评价。本文介绍了叁种常用的简化评估方法,基于静力推覆分析和塑性需求曲线方法;基于静力推覆分析并利用抗倒塌储备系数(CMR)与位移安全储备系数关系方法;基于抗倒塌能力谱法,用这叁种方法计算了6个RC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CMR和倒塌率,并与其IDA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叁种简化评估方法的精度。结果表明叁种简化计算方法中基于静力推覆分析和塑性需求曲线方法精度最高,基于静力推覆分析并利用抗倒塌储备系数(CMR)与位移安全储备系数关系方法和基于抗倒塌能力谱法计算更简单快捷。(本文来源于《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成锡平,雷思聪,张鹏[4](2018)在《建筑火灾倒塌事故救援过程风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消防部队救援人员在建筑类火灾救援中经常面临倒塌所造成的风险,对这些风险进行科学分析,是提高建筑事故救援成功率,降低救援人员遇险概率的关键。从建筑火灾救援中的问题入手,针对建筑倒塌原因及造成事故的原因,提出要从建筑本身以及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对建筑进行初步评估的观念,同时结合结构及数据,对建筑倒塌可能性进行预判,最后总结出消防部队在建筑事故救援过程中规避风险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武警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周洪建,袁艺[5](2015)在《全国减灾救灾标准解读系列叁 《暴雨引发的房屋倒塌风险评估方法》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评估灾害风险是管理灾害风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限于不同行业(领域)关注点的差异性和风险评估所需数据资料储备的参差不齐,对于现有较为成熟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尝试较为缺乏。为此,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研究编制了民政行业标准《暴雨引发的房屋倒塌风险评估方法》,并于2012年4月1日开始实施。本期《权威解答》栏目将就该标准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解读。(本文来源于《中国减灾》期刊2015年09期)
谢李宁[6](2015)在《塔吊倒塌事故风险评估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显示,全国建筑业和工业的死亡人数连年居高不下,其中起重机械事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到了16%左右,在所有的机械伤亡事故中高居首位。在所有的机械设备伤害事故中,塔吊伤害事故是最明显的一个,塔吊伤害事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部起重机械设备所造成死亡人数的30%左右。各类塔吊伤害事故中,塔吊倒塌事故往往会造成塔吊塔体的倒塌或者吊臂的断裂,这一类事故经常发生在塔吊的安装过程、作业过程、附墙顶升过程和拆卸过程中;塔吊倒塌事故的发生,往往会造成群死群伤、财产的巨大损失和非常不好的舆论影响。可以看出,在建筑施工业和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对塔吊伤害事故的防范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在塔吊安全管理中,对于塔吊倒塌事故的预防需要特别重视。本文根据系统安全基础理论、本质安全设计思想,将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导致塔吊倒塌事故发生的危险源进行了力学的分析和案例的归纳总结。以危险源识别为基础、风险评估为核心、风险对策为补充,在对国内和国外现有的风险识别和评价方法分析后,提出了适用于塔吊倒塌事故风险评估的方法,该方法引用了决策树的思想,并通过对决策树的改造,实现了对塔吊倒塌事故风险预评价的目标。本文首先介绍了风险的定义与特征和项目风险的分析过程和分析方法;接着对建筑工程塔吊使用过程中可能导致塔吊倒塌事故的因素进行了力学分析和归纳总结,找出了六大危险有害因素;接着重点运用了改进后的决策树对各风险因素的危害程度进行了量化的分析,得出了塔吊倒塌事故风险分析的模型。即改进后的决策树,从模型的结果点和概率枝求出状态点的值,再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设定一个阈值,通过与状态点的值进行比较,结果大于阈值的枝要保留,作为重点控制的对象,小于阈值的枝删除。最后针对可能导致塔吊倒塌事故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提出了具体的降低风险的对策。通过实例证明了本文建立的模型实是一种适合于塔吊倒塌事故风险分析的方法,它的特点是方便、简单、直观明了。该方法的推广应用将会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影响,有助于我国塔吊作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为建设施工单位、政府管理部门和相关决策部门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5-03-01)
姜健,李国强[7](2015)在《结构抗连续性倒塌风险评估与设计——IStructE指南介绍》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IStruct E)于2013年发布了结构抗连续性倒塌的风险评估指南,IStruct E指南针对欧洲规范EN 1991-1-7中第3类高风险建筑提出了详细的风险评估步骤,包括确认结构可能遭受的灾害、确定可接受灾害的临界值、采取降低风险的控制措施并对其进行投入-收益评估。对于不确定的偶然荷载,IStruct E指南建议采用荷载重分布和局部保护设计的方法,分别通过验证构件去除后剩余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关键构件的加强设计,提高结构抗连续性倒塌的性能。主要介绍IStruct E指南结构风险评估和两种设计方法的具体步骤,并综合比较其他规范相关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为我国高层建筑结构抗连续性倒塌设计提供参考和建议。(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5年04期)
陈鲲,高孟潭[8](2015)在《中国大陆地区一般建设工程抗地震倒塌风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ATC-63项目关于一般建设工程抗倒塌能力的不确定性推荐成果,考虑我国地震环境的差异,采用风险积分的方法在不同形状超越概率曲线的基础上耦合了结构倒塌能力的不确定性,获得了中国大陆地区对应于罕遇地震水平(50年超越概率2%)峰值加速度的倒塌概率、50年倒塌概率1%所对应的峰值加速度以及50年倒塌概率1%所对应的峰值加速度与罕遇地震水平峰值加速度的比值(文中称"风险系数")。研究认为中国大陆地区罕遇地震水平的峰值加速度大致相当于50年倒塌概率1%所对应的峰值加速度,中国大陆地区风险系数绝大部分集中在0.8~1.2之间,为了满足中国大陆地区一般建设工程具有一致的抗倒塌能力,建议利用风险系数图对罕遇地震水平的峰值加速度进行调整。我国东南沿海部分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其罕遇地震水平峰值加速度对应的50年倒塌概率为2%~5%,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施炜[9](2015)在《RC框架结构基于一致倒塌风险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以结构在设计年限内的一致倒塌风险为研究目标,对RC框架的抗地震倒塌安全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基于IDA的倒塌易损性分析方法,定量评价了按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方法设计的40个RC框架结构的抗地震倒塌能力。我国RC框架结构的抗倒塌安全储备系数CMR主要分布在2.0与3.5之间,地震动随机性引起抗地震倒塌能力的不确定性?RTR主要分布在0.40与0.55之间。(2)通过分析40个RC框架结构在44条地震动作用下的倒塌模式,发现框架柱在地震作用下丧失竖向承载力,继而导致上部结构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竖向连续倒塌破坏,是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最主要的倒塌模式。多层RC框架结构的地震倒塌破坏主要始于底部楼层,结构的一阶地震响应对多层RC框架的地震倒塌破坏起控制作用。(3)论述了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不确定性来源,应用中心点法定量估计了结构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对结构抗倒塌能力的影响。(4)全面考虑结构所在场地的地震危险性,以结构在设计年限内的地震倒塌风险作为结构抗倒塌安全性能的度量,并给出了地震倒塌风险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致倒塌风险”的抗震设计目标。结合我国第五代抗震设防区划,以P(collapse|Sa(T1)罕遇地震)<10%和Pc,50年<1.0%分别作为“大震不倒”和“一致倒塌风险”的定量目标,给出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目标。(5)利用基于IDA的倒塌易损性方法定量评价了SDOF结构的抗地震倒塌能力,并提出了结构抗地震倒塌谱。采用抗地震倒塌能力谱,系统研究了结构特性和地震动特性对SDOF体系抗地震倒塌能力的影响。(6)提出了基于SDOF结构的倒塌易损性简化预测方法,并给出了分析流程。通过40个多层RC框架的分析表明,本文建议的基于等效SDOF结构的倒塌易损性预测方法能够对多层规则RC框架的抗地震倒塌能力作出保守估计。(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5-01-01)
汪金敏[10](2014)在《用市场化方式转移工程风险——以奉化居民楼倒塌为例谈工程质量责任承担与风险化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奉化危楼又一次敲响了工程全寿命周期质量问题及施工人终身的质量责任的警钟。施工人该如何面对、承担和化解工程全寿命周期质量风险?2014年4月4日上午,浙江奉化一栋建成使用不满20年的居民楼突然发生粉碎性倒塌,造成住户1死6伤的严重后果。4月8日,参与建设施工的3名直接责任人员因涉嫌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被奉化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工程质量问题的堰塞湖在施工人的头顶上盘驻,施工人成了高危职业。施工人如何面对、承担和化解工程全寿命周期质量风险呢?笔者以媒体报导的奉化居民楼倒塌情况为例分析如下。(本文来源于《施工企业管理》期刊2014年06期)
倒塌风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筑结构的地震损失是巨大的,主要体现在直接经济损失、停工时间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叁个方面,建筑结构抗震韧性能力的评估也与这叁项指标息息相关,因此对结构的损失性能指标的分析与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避免工程结构的地震倒塌,是减轻地震灾害伤亡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措施,是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首要目标。但是诸多研究和地震震害经验表明统一的设防水平不代表结构具有统一的倒塌风险。故本课题选用RC框架-剪力墙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第二代基于性态地震工程(Performance-based Earthquake Engineering,PBEE)研究框架,对RC框剪结构进行地震损失分析、抗震韧性评级、一致风险决策和风险导向的四级设防水平决策,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按照我国规范,在PKPM中设计了5个不同设防的12层RC框架-剪力墙结构,并以OpenSees为有限元分析平台建立了RC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整体等效模型。以20条地震动分别调幅10次作为输入,运用多条带法进行概率需求分析,在不考虑结构随机性的前提下,对5个不同设防的RC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整体地震易损性分析,并对结构的构件易损性分组进行了介绍;(2)基于FEMA P-58全概率理论研究框架下,采用性能评估软件PACT对5个不同设防的RC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地震损失评估,并采用直接经济损失,修复时间,人员伤亡数量叁个指标对不同设防的RC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基于强度和基于时间的性能评估;(3)基于《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与PACT损失分析结果,对同一危险性场地5个不同设防烈度的RC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抗震韧性评级。并对不同危险性场地下的5个不同设防烈度的RC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了抗震韧性评级,根据相对损失分析我国目前按照50年地震危险性超越概率为10%作为设防目标使建筑面临的地震损失差距很大,有必要进行基于一致风险的设防;(4)采用生活质量指数方法对人员伤亡损失货币化评估,我国2017年人均生命挽救成本为178.93万元。以7度设防危险性地区的5种设防水平RC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例,考虑50年设计期内的建筑造价、震后修复和人员伤亡损失,根据设计期内全寿命地震损失最小的原则决策一致倒塌风险为年平均倒塌概率为5.260×10~(-5)(相当于50年倒塌概率v_(fT)=0.26%),进而对风险导向的四级设防水准进行了决策,并与我国抗震设计规范和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相同抗震能力结构的地震损失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同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地震损失随着设防水平的增高而减小,抗震韧性等级随着设防烈度的增加而变高,说明结构建模、损失评估和抗震韧性评级方法都是正确合理的;对不同危险性场地的抗震韧性分析的相对损失结果表明,基于一致危险设防原则的建筑结构面临的广义风险相差很大;根据设计期内全寿命地震风险最小的原则决策一致倒塌风险为50年倒塌概率v_(fT)=0.26%(相当于年平均倒塌概率为5.260×10~(-5)),对比风险导向的四级设防水平和我国抗震规范和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说明本文一致倒塌风险的决策是合理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倒塌风险论文参考文献
[1].刘圆.基于疲劳损伤和倒塌事故的导管架平台结构风险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19
[2].董尧.RC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韧性评级与一致倒塌风险决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3].刘艳,张磊,顾栋炼,陆新征.RC框架结构地震倒塌风险近似评价方法的精度对比[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8
[4].成锡平,雷思聪,张鹏.建筑火灾倒塌事故救援过程风险分析[J].武警学院学报.2018
[5].周洪建,袁艺.全国减灾救灾标准解读系列叁《暴雨引发的房屋倒塌风险评估方法》解读[J].中国减灾.2015
[6].谢李宁.塔吊倒塌事故风险评估与对策[D].西安科技大学.2015
[7].姜健,李国强.结构抗连续性倒塌风险评估与设计——IStructE指南介绍[J].建筑结构.2015
[8].陈鲲,高孟潭.中国大陆地区一般建设工程抗地震倒塌风险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5
[9].施炜.RC框架结构基于一致倒塌风险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5
[10].汪金敏.用市场化方式转移工程风险——以奉化居民楼倒塌为例谈工程质量责任承担与风险化解[J].施工企业管理.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