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湛江524003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就诊于我院的冠心病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式对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的检查结果。结果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显著(P<0.05);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阳性率为91.43%,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52.86%,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作为无创检查方式,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均具有高的检出率,且可重复性强,患者依从性高,其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101-02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因粥样硬化而造成血管狭窄、阻塞,引起心脏缺氧缺血而产生侧心脏病,可导致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症状,甚至发生猝死,因而冠心病属于高危疾病类型,一旦延误病情,非常凶险,由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冠心病显得尤为重要[1]。目前,临床诊断冠心病的常用手段主要为心电图,通过观察患者心电图基线ST段水平等变化情况判断病情[2]。但常规心电图诊断结果准确性欠佳,可发生漏诊、误诊现象,不利于患者早期治疗。动态心电图是当前应用于心血管领域中较为先进的诊断手段之一,且属于非创伤性检查,可长时间持续观察患者心脏活动情况,从而全面提高诊断准确性[3]。本研究即对比分析上述两种诊断方式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探讨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方法。现报道示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就诊于我院的冠心病患者70例,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58.49±6.82)岁。70例患者中伴有高血压疾病28例、高血脂症23例、高血糖19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悸、心绞痛、多汗、乏力等症状,且均与我院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研究。并排除合并心肌梗死与心肌炎等其他心血管疾病者。
1.2方法
1.2.1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BI9800型动态心电图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心电图24h内的变化情况。运用BioxWin软件全面分析所观察图像,检查期间应注重多体位检查,以便排除体位对检查结果的干扰或影响。ST段发生下垂型或水平向下移超过0.1mv,且下移时间>60s;或ST段时间间隔连续2次超过60s,即可诊断为心肌缺血。ST段的测量点为J点后方80ms处。
1.2.2常规心电图检查入选患者均于安静状态下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全身放松,取平卧位,帮助患者缓解或消除焦虑、恐惧心理,进行检查时主要避免药物等因素的影响,以保证检查结果不受干扰。采用12导联心电图(NEC-3321型)连续描记,纸速保持在25mm/s左右,检查过程中确保基线平稳,成像清晰。同一导联T波低于导联R波的10.0%,且ST段呈下垂型或水平向下移值超过0.05mV,表明ST-T发生改变。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诊断不同心律失常的阳性率,如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等。比较两组诊断心肌缺血的阳性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律失常诊断结果对比动态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心肌缺血诊断结果对比常规心电图检查诊断出心肌缺血阳性37例,阳性率为52.86%;动态心电图诊断出心肌缺血64例,阳性率为91.43%,动态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显著(χ2=25.910,P<0.05)。
3讨论
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多发于老年群体,其发病机制多与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以及遗传、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由于冠心病致死率较高,一旦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威胁生命安全。因此,准确快速的确诊是临床对症治疗的必要前提,对挽救患者生命十分重要[4]。既往临床常应用冠状动脉造影术进行检查、诊断,但该方法属于有创检查,对患者耐受力要求较高,可重复性及操作性较差。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心电图检查因其无创性、操作性强、重复性好等优势在临床中应用价值日益凸显[5]。
心电图检查是运用心电图描记器显示心脏在各心动周期中电位变化情况,是反映心脏兴奋产生、传导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同时也早期用于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对各种传导阻滞与心律失常的诊断均有显著的价值。目前常见的心电图主要有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6]。冠心病患者通常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胸痛、心悸、发热、呕吐等症状,而部分患者并无明显症状,但可出现心包有摩擦音、心音减弱等症状,若并发乳头肌功能不全或室间隔穿孔,其相应部位可出现杂音。传统上临床采用的常规心电图检查在患者病情未发作的状况下其心电图多缺乏特异性。患者发生心绞痛是其心电图中显示的ST段异常压低,变异型心绞痛可出现一过性的ST段上升。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常规心电图诊断结果显示T波倒置或ST段压低。心肌缺血在心电图下则显示同一导联T波低于R波1/10;ST段呈下垂型或水平向下移>0.05mv[7]。而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可长时间全天候分析和编集患者心脏动静状态下特征的诊断方法,对患者全天候心脏电信号的记录可达十万多次,在诊断短暂性心肌缺血与非持续性心律失常中优势十分明显。有研究显示[8],准确的诊断冠心病患者早期病情及症状对患者后期治疗及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为探讨准确的诊断方式,对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不同症状的情况进行了有效的对比分析。本研究发现,常规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阳性率为52.86%,明显低于动态心电图的诊断结果,差异显著(P<0.05);另外,动态心电图诊断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等不同心律失常的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表明动态心电图较常规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中价值更为显著,准确性更高,能够为临床对冠心病患者展开针对性治疗提供合理的依据。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常规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主要依据患者心电资料显示的心率漏博感与规律性,并根据同一导联T波与R波的大小关系及ST段下移程度来判断其心肌缺血情况。加之常规心电图无法准确判断患者心脏在各种状态下的情况或特征,因而易错过诊断的最佳时机,进而导致漏诊率、误诊率偏高。而动态心电图通过12导联全程观察并记录的方式,科学的分析患者心脏在动态或静态下的心电图特征,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的判断依据。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较常规心电图检出率、准确性更高,能够全面的反映患者心脏电信号变化情况,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淑静.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15):2293-2296.
[2]任守峰,梁天明.69例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1):116-117.
[3]巢为农,吴晶晶.冠脉造影与动态心电图监测在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比较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5,25(4):433-435.
[4]张桂艳,程德君,杨玲.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江苏医药,2014,40(8):918-920.
[5]林继华,姚静.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9):95-97.
[6]吴屹,白敏聪.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的临床对比研究[J].
中国基层医药,2015,22(13):2056-2057.
[7]林永霞,姚锦容,黎文婷.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价值[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5,13(5):446-448.
[8]于洋,李爱芹,孙谟健,等.常规心电图ST-T改变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诊断中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3):28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