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通信技术论文-朱斌

分布式通信技术论文-朱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布式通信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XMPP,分布式通信服务器集群,负载均衡预测,安全通信

分布式通信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朱斌[1](2017)在《基于XMPP协议的分布式通信集群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取信息,大量移动设备用户进入网络,需要各类数据处理中心的服务器具备更加复杂并且越来越高的要求,能够接受合理的客户端请求并在短时间内做出应答相应,此外服务器系统必须保持高可用和可靠的特性。例如当前腾讯的微信,QQ等网络通信服务,每日都会经受巨大的通信流量。如此巨大的数据流量和复杂的传输要求,迫切需要具有快速响应能力、高可伸缩性、高可用性、易于管理的信息通信服务器来应对。在复杂的移动平台环境下,如何安全有效且快速地响应客户端的请求,充分利用后端服务器节点的资源能力,渐渐成为影响分布式通信集群架构的难点与重点。本文结合真实的基于XMPP协议的分布式通信集群环境,首先对当前的即时通讯技术、分布式通信集群技术、负载均衡技术、安全通信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调研,发现原有的负载均衡技术在处理基于XMPP协议的通信环境下所存在的调度分配问题。负载均衡算法是实现XMPP通信服务器集群前端的负载均衡器的核心问题,及时准确地预测负载情况是实现合理调度分流的前提。本文分析了现有的负载均衡算法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针对于移动平台使用XMPP协议服务器端的基于分类回归树和K近邻结合的预测算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动态反馈采集服务器节点的资源信息组成时间序列,对时间序列进行预测计算。然后将服务器节点分区域管理,运用不同的调度策略。实验证明,与Nginx中的轮询和fair算法相比,该预测算法在连接响应时间上减少了 25%,在建立连接的平均速率上提升了近1.3倍,动态的调度策略使得整个服务器集群有更大的吞吐量和可伸缩性,对于移动平台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同时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XMPP协议的分布式通信集群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设计原则,并且对于系统进行模块划分,针对各个模块进行了设计并具体实现,使用的关键技术包括了服务器集群技术、安全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负载均衡技术。引入的安全通信技术考虑了集群对内和对外的安全,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并对于负载均衡算法中的多个关键点进行了突破和改进,提升了集群系统的可用性,可伸缩性,和对请求的快速响应能力。(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01-10)

张旭[2](2016)在《.NET框架下分布式通信技术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介绍.NET框架概述,分析.NET框架下分布式通信技术(与.NET框架下分布式通信技术对比),对基于.NET通信技术的生产商应用模型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实现.NET框架下分布式通信技术的有效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本文来源于《无线互联科技》期刊2016年05期)

张奔[3](2016)在《多点分布式通信与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即时通信逐渐成为企业互联网网络通信活动中的重要业务,特别是企业内部日常通信和业务交流,开始往实时化,网络化,开放化发展,随之而来对即时通信的功能需求也与日俱增。目前,市场上基于Linux平台的企业级即时通信类软件较少,而且面临标准不一,使用体验较差,不易扩展等问题,因此如何设计并搭建一个基于Linux平台并且应用于企业的高可用和高可扩展的即时通信系统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课题在对即时通信系统所涉及到的原理和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完整的分布式即时通信系统。本文将详述系统的整体架构和设计方案,各个模块的详细设计及具体功能的实现方法,特别是如何利用ACE(Adaptive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自适应通信环境)提供的组件,实现多点通信,有效提高代码的可移植性和系统的稳定性。另外,对应用于Memcached的一致性hash算法进行了改进。最后分别对改进后的一致性hash算法进行均匀分布和节点增删测试,以及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测试,并且分析总结测试结果。经测试,改进后的一致性hash算法可以有效缓解Memcached的负载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增减Memcached时导致的缓存失效问题;系统实现了点对点、多点聊天、群组等功能;在系统平均响应时间为200ms、集群机器数为5的前提下,系统能承受至少10万人同时在线的压力。另外,系统的服务端模块化设计方法,对企业自主开发内部的即时通信系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6-01-08)

黄致祥[4](2015)在《基于SOA的开放式机器人控制系统分布式通信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控制系统通常采用封闭式的系统结构,在可重用性,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开放式的控制系统结构已经成为控制系统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但纵观现有的国内外开放式控制系统研究成果,普遍仍存在缺乏运行时配置机制,组件耦合度高,流程配置复杂等问题。本文在实验室提出并研制完成的基于SOA的开放式机器人控制原型系统的基础上,针对原控制系统软件总线存在的可扩展性差,单一进程性能低下,服务接口设计复杂,缺乏实时调度机制等问题,对原系统的软件总线架构进行改进,设计并提出了一个分布式总线架构。提出了多重映射的加权一致性哈希算法,并开发了相应的负载均衡模块,解决了系统中物理节点异构问题和热点访问问题导致的负载倾斜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EDF的模糊反馈调度策略,并开发了相应的实时调度模块,增强了系统的实时性;设计了一种新的服务接口模式,提高了用户的开发效率,降低了用户代码与消息协议之间的耦合。本文通过系统仿真验证了MMWCH算法的负载均衡性;通过对改进原型系统的任务执行时间进行测试,表明加入负载均衡模块和实时调度模块后,系统的性能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5-06-05)

姜静,杭晗,周邺飞[5](2013)在《分布式通信管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1分布式网络主要特点一个地区分散的光伏电站群监控体系有两种,一是集中监视和管理,二是分层分布式监控,本文采用后一种结构。分布式网络可以做到分层分布,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易于增减。对于光伏电站群的通信网络建设,分布式网络是最佳选择。只要在每个光伏电站配置一个通信管理机,集中监控系统配置一个中心站通信管理机,由这些通信管理机组成网络,即可实现互联互通。(本文来源于《农村电气化》期刊2013年12期)

吴旭容[6](2013)在《分布式通信系统中的短波中继技术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该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分布式通信系统中的短波中继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本文以基于短波通信的分布式军用通信系统为背景,对军用的短波通信和分布式通信系统做了简要地介绍,分析了该课题中用到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理论、DSP芯片应用和开发环境CCS与DSP/BIOS,通过分析传统的有中心交换机的军用通信系统的劣势,从而体现了无中心式交换系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揭示短波中继技术对军用分布式通信系统的重要性,提出了研究该课题的意义。论文对系统中的短波中继部分做了说明,详细介绍了研究该课题中的短波中继技术的平台——DSP平台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协议以及接口设计。并对在分布式通信系统中的话音通信的过程作了详细的说明,对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和论证。该论文中应用的短波中继技术指的是将多相处理技术应用到短波中继中,这是由于军用分布式通信系统的信道化特点所致。论文从短波中继与多相处理技术的联系出发,介绍了在该课题中应用多相处理技术的说明,重点对多相处理技术的框图结构进行了理论论证,从基本的多相滤波的结构推导出短波中继中的改进结构。对将其应用到短波中继中进行说明,并给出了多相处理技术基于MATLAB的仿真,仿真结果的正确论证了多相处理技术的可行性。另外,多相处理技术算法在DSP上的编程在该论文中也有体现,主要从交叉开发环境、DSP/BIOS程序生成和混合编程方法进行说明。论文的最后,对系统进行了全数字化以太网测试,根据不同的通信方式调整通信协议完成测试。并将全硬件TCP/IP协议栈芯片应用在该测试中,引出全硬件TCP/IP协议栈的思想。多相处理技术具有成熟的理论基础,将其应用在军用分布式通信系统中的短波中继技术中,能够给通信节省不少成本,具有一定的市场意义。另外,该多相处理模块是一种改进的框图结构,具有诸多优点,从合理实用的角度出发设计多相模块,大大地减少了算法的复杂度,并且其模块化程度高,而且易于在硬件上实现,具有实际应用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3-03-10)

陈贤锋[7](2011)在《分布式通信平台下的数据缓存与同步技术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应用越来越丰富,分布式计算方式已经大量应用于各行各业,旨在提高分布式开发方便性和系统性能的分布式通信平台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研究的数据缓存与同步技术即是分布式通信平台的一部分,以提高分布式通信平台的性能和适用性为目的,以便将分布式通信平台应用于具有复杂数据特征和通信特征的ATC系统。数据缓存技术利用客户访问的时间局部性原理的基本思想,是降低网络拥塞、减轻服务器负载、增强互联网可扩展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缓存替换算法和同步技术及其在分布式通信平台下的应用。首先收集整理了各种缓存替换算法,包括LRU算法,MRU算法,FIFO算法,LFU算法,LRFU算法,LRU-K算法和2Q算法,并对它们进行比较,为这些算法设计高效的数据结构,抽取共同的接口并加以实现。接着对数据同步方法(TTL法,每次确认法,播写法和目录表法)及它们的变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使用环境和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影响一个完整的数据同步方案的各种因素:数据修改频率,客户端数量,数据规模大小,数据颗粒大小和网络环境。通过对影响因素优先级和同步方法及其变形的综合考虑,给出了一个以各种因素为判断节点的缓存同步方案选择的流程图。通过该流程图,可以在各种环境因素确定的情况下,确定最优的缓存同步方案。当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也同样可以找到新的最优的方案并自适应地进行方案切换。本文所设计和实现的缓存系统作为分布式通信平台的一部分,起到了提高系统总体性能的重要作用,同时让分布式通信平台能够适用于更多复杂的应用场景。通过将分布式通信平台应用于ATC系统,观察到本缓存系统的正确的自适应动作。(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1-05-25)

戚雅金[8](2010)在《基于CORBA的分布式通信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深入,分布式系统已经成为各个行业主流的软件系统。分布式系统具有诸多优点,但是在开发时面临诸多的挑战。本课题则主要研究中间件CORBA技术在该项目关键模块中的应用,包括:CORBA框架的设计与实现,可靠性保障层设计与实现,以及如何对分布式通信系统中的资源进行管理。(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0年06期)

胡瑞强[9](2009)在《基于CORBA的分布式通信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深入,分布式系统已经成为各个行业主流的软件系统。分布式系统具有诸多优点,但是在开发时面临诸多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如何使用户方便地访问异构平台的远程资源、如何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如何实现分布式系统的开放性、如何提高软件结构的可扩展性和代码的可复用性、如何解决分布式系统的跨平台开发问题以及如何对分布式系统中的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等等。分布式系统只有在设计和实现中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巨大优势才能得以发挥。将中间件技术应用于分布式系统开发当中,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将中间件按照特定的体系结构融合到系统当中,可以屏蔽分布式平台的差异性,并且使得上层应用程序的设计和实现更加简单。CORBA是中间件技术中的优秀代表。本文研究和分析了CORBA的技术特点和相关概念,并最终将它应用于具体的分布式通信管理系统,完成了该系统中的核心模块,并对这些核心模块的实现进行了研究,还对应用效果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本文首先分析了各种主流中间件技术,通过比较说明了CORBA技术的优点,列举出了分布式系统开发的各种挑战,初步提出使用CORBA等相关技术来应对这些挑战的可行性。接下来本文介绍了课题所涉及的相关理论技术:介绍了CORBA的相关概念和技术特点;介绍了ACE的基本知识并分析了其对CORBA编程的辅助作用;介绍了框架的相关概念并分析了其与设计模式的关系。最后,本文详细分析和研究了该分布式通信管理系统当中核心模块的设计、实现和应用,包括CORBA框架、可靠性保障层和资源管理模块。其中,CORBA框架通过对标准CORBA接口的封装,屏蔽了异构平台资源访问的细节,实现了访问透明性,并通过引入设计模式和框架思想,提高了软件结构的可扩展性和代码的可复用性;可靠性保障层在CORBA框架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和实现一套功能重构策略和文件部署算法,为分布式系统提供了容错功能,很好地解决了故障透明性问题;资源管理模块也是基于CORBA框架,通过设计实现了一个分布式资源管理模型,提供了对分布式资源简单有效的管理功能。另外,所有核心模块在使用到线程操作、UDP通信和定时器等与操作系统密切相关的API时,统一使用了ACE的接口,提高了代码的可移植性,解决了分布式系统的跨平台开发问题;可靠性保证层和资源管理模块使用OMG的IDL语言完成面向对象的接口设计,保证了分布式系统的开放性。(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9-03-01)

任恩茂[10](2006)在《.NET框架下分布式通信技术的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客户端是.NET平台下的新一代部署方式,Webservice、.NETRemoting和Enterpriseservice是.NET框架下连接智能客户端与后台服务端的主要消息通信技术。为了使基于.NET框架的企业应用系统达到最佳的应用效果,对叁种技术在性能、安全性以及耦合性方面进行了比较,并给出了一个对它们如何进行选取的原则。最后提出了一套贯串企业上下的分布式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期刊2006年05期)

分布式通信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通过介绍.NET框架概述,分析.NET框架下分布式通信技术(与.NET框架下分布式通信技术对比),对基于.NET通信技术的生产商应用模型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实现.NET框架下分布式通信技术的有效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布式通信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朱斌.基于XMPP协议的分布式通信集群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7

[2].张旭..NET框架下分布式通信技术的探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6

[3].张奔.多点分布式通信与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6

[4].黄致祥.基于SOA的开放式机器人控制系统分布式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5].姜静,杭晗,周邺飞.分布式通信管理技术[J].农村电气化.2013

[6].吴旭容.分布式通信系统中的短波中继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3

[7].陈贤锋.分布式通信平台下的数据缓存与同步技术研究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1

[8].戚雅金.基于CORBA的分布式通信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9].胡瑞强.基于CORBA的分布式通信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9

[10].任恩茂..NET框架下分布式通信技术的分析与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6

标签:;  ;  ;  ;  

分布式通信技术论文-朱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