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特异性论文-蒲婧哲,张亚中,朱夜琳,蒋超,袁媛

物种特异性论文-蒲婧哲,张亚中,朱夜琳,蒋超,袁媛

导读:本文包含了物种特异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鸡内金,鸭内金,鹅内金,伪品

物种特异性论文文献综述

蒲婧哲,张亚中,朱夜琳,蒋超,袁媛[1](2019)在《基于物种特异性PCR方法的鸡内金真伪鉴别》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鉴别鸡内金及其常见伪品的物种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全国中药材及饮片专项抽验任务中所抽取的鸡内金饮片进行真伪鉴别,评价市场上鸡内金的真伪情况。方法:根据鸡、鸭、鹅的12S序列差异,设计或优化物种特异性PCR鉴别引物,对影响PCR结果的主要因素退火温度,PCR循环次数,模板DNA浓度,Taq酶种类等进行方法学考察和优化。使用优化的特异性PCR方法对鸡、鸭、鹅内金样品进行DNA分子鉴别。结果:在进行方法学考察确定最优鉴别条件的基础上,当PCR退火温度为55℃,循环次数为30次的条件下,当使用文中筛选得到的鸡物种特异性鉴别引物时,所测鸡内金饮片均检出约为273 bp的特异性扩增条带,混伪品鸭内金和鹅内金均无相应扩增条带;当使用鸭和鹅鉴别引物时,均未检出相应的扩增条带。结论:位点特异性PCR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鉴别出鸡内金真伪品,可用于全国中药材及饮片专项抽验任务中鸡内金的真伪鉴定,目前市场上用鸭内金和鹅内金充鸡内金现象较少,质量评价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9年17期)

王文君[2](2019)在《物种特异性和保守性DNA序列筛选及其在畜产品种源成分鉴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动物源性成分是一类来源于动物具有种属代表性的物质,可以是核酸、蛋白,也可以是各种脂类和小分子物质等。近年来,各种畜产品的掺假掺杂事件层出不穷,欧洲―马肉风波‖、中国―假羊肉事件‖等肉类掺假事件,饲料中非法添加反刍动物成分引起的疯牛病全球性传播等,这些畜产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肉类市场秩序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对食品和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的定性、定量检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主要的检测方法是基于线粒体DNA(mtDNA)的PCR方法。然而,由于mtDNA在组织和个体间的拷贝数差异和碱基高变异性,使其易出现假阴性检测结果,且难以实现准确的定量,因而迫切需要筛选新的物种特异性的DNA序列。此外,肉类掺假检测中多物种通用内参的缺乏或保守性差等问题也影响畜产品定量检测的准确性。本研究利用动物全基因组序列和转录组信息,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策略分别筛选物种特异性核DNA序列和多物种保守的核DNA序列,建立肉和饲料中多种动物源性成分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为满足畜产品安全监管部门对动物源性成分鉴别的系统化、多元化、快速化的迫切需求提供技术支撑。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物种特异性DNA序列的筛选及其分子特征分析为了获得新的物种特异性DNA序列,本研究基于物种的全外显子序列,以独创的动态E-value结合Identity%、Quary-cover%为筛选条件,通过与Nt数据库、非目标物种基因组和目标物种基因组的3次本地BLASTN序列比对分析,根据物种的分类地位,在11个科的19个物种中筛选各物种特异性外显子。随后,将各物种的特异性外显子分为完全特异的外显子序列(CESS)和部分特异的外显子序列(PESS),并对其进行分布、结构和序列特征的分析发现:物种的特异性外显子占物种总外显子的比例很低,且与染色体的大小无关。其中的CESS主要分布在CDS区,且序列内部含有大量重复元件;长度较短的、高GC含量的外显子更易发生片段的完全缺失或增加,且其形成与序列上下游的同向重复序列以及序列内部的短重复序列有关。进一步利用各物种特异性DNA序列设计引物,并在19个物种中进行PCR检测,验证了序列和引物的物种特异性,实验结果说明筛选的物种特异性DNA序列可作为种源成分检测的靶标。2.基于物种特异性DNA序列建立肉制品及动物源性饲料中种源成分的定性PCR检测方法为了解决种源检测中靶序列单一匮乏、特异性和保守性差等问题,基于筛选获得的物种特异性DNA序列,建立了肉制品中牛、羊、猪、鸡和鸭源性成分的定性PCR检测方法。通过在线BLAST和ClustalW多序列比对分析,将物种特异性DNA序列分别与包含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内的4个界、11个纲、21个目、36个科、47个属的53个代表性物种的参考基因组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各序列均具有高度的种间特异性和种内保守性。通过物种特异性引物设计并进行反应体系、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5个物种5对引物相同反应程序(退火温度均为60℃)的PCR检测方法,实现了肉中牛、羊、猪、鸡、鸭成分的同时检测。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在19个物种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5个物种的种源检测PCR方法具有高度的物种特异性,仅在目标物种中具有扩增产物,其他物种中无任何产物;同时利用5个物种的44个个体进行PCR扩增都得到预期的扩增产物,通过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在同一物种中的序列具有一致性,说明这些物种特异性序列在物种内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灵敏度均可达到0.5ng。进一步对牛肉、羊肉、猪肉、鸡肉和鸭肉的熟肉制品进行检测,得到与产品种源成分一致的检测结果,说明本方法可用于加工肉食中种源成分的检测。针对疯牛病的饲料源性传播问题,筛选了牛科特异性基因TAF4,该基因在牛和羊中存在18bp片段差异,针对该差异片段设计一对牛羊通用引物,但扩增产物大小不同,通过一次PCR反应即可同时检测和鉴别牛(125bp)、羊(107bp)源性成分,并在23个物种中表现出高度的物种特异性。对牛(黄牛、牦牛、瘤牛、水牛)、羊(绵羊、山羊)不同品种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在牛、羊中都分别具有高度保守性。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灵敏度可达到0.2ng DNA。最后,对5份委托制作的动物源性饲料的检测结果说明该方法具有检测饲料样品中牛、羊源性成分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3.筛选哺乳动物和鸟类中高度保守的单拷贝序列作为多物种通用内参并建立定量检测方法定量检测是对畜产品掺假情况进行准确评估的一个重要方法。而可靠有效的定量内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本文从全基因组水平出发,利用11个科的13个哺乳动物和鸟类物种的外显子数据,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了在哺乳动物和鸟类中同源率>95%的高度保守的核DNA序列,并在保守区设计了多物种通用引物。通过在18个动物物种基因组中试验验证发现,该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且为单拷贝序列。基于多物种定量内参,进一步建立和优化了一种种源成分定量检测方法,相对误差(R.E.)和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5%。并通过引入基因组当量(GE)和校正系数k的概念,实现了DNA混合样品中牛、兔、狗、狐、貂成分的更加精准的定量检测。为畜产品中种源成分的准确定量提供了可靠的多物种通用的定量内参和检测方法。4.基于多物种通用内参建立肉制品中多种动物源性成分的多重定量检测方法针对欧洲―马肉风波‖问题,结合牛、马的特异性DNA序列和多物种通用内参,建立了牛(223bp)、马(197bp)和动物(129bp)源性成分的叁重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针对我国―假羊肉事件‖,结合羊、狐、鼠的特异性DNA序列和多物种通用内参,建立了羊(237bp)、狐(211bp)、鼠(160bp)源性成分的多重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所有物种特异性序列均与包含动物、植物、微生物在内的53个物种的参考基因组进行BLAST和ClustalW序列比对,并在碱基差异区设计物种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利用普通PCR和TaqMan荧光PCR在多个物种DNA中对序列、引物和探针的特异性进行验证,并进而验证了各物种特异性序列均为固定拷贝数的序列。多重PCR体系的建立说明各组引物和探针之间不存在交叉互作,确保了单一体系中多种种源成分的同时检测和定量。保守性试验表明各物种特异性序列和引物在各自目标物种内的高度保守性。灵敏度检测结果表明检出限(LOD)为0.05ng DNA,定量限(LOQ)达5%。并通过构建各物种特异性序列和内参序列的标准曲线,建立了GE与Ct值的计算关系,对多组DNA混合样品和不同质量比的混合肉样品进行多重定量检测,R.E.和R.S.D.均小于25%,表明所建立的多重定量检测方法的具有良好的检测准确度和精确度。本研究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筛选物种特异性核DNA序列用于种源成分检测;筛选保守性核DNA序列作为多物种定量内参。进而建立了肉和饲料中牛、羊、猪、马、鸡、鸭、狐等多种种源成分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为种源成分检测提供了相应的方法和候选素材,为食品和饲料安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乌恩其[3](2019)在《基于IgG物种特异性的家畜鲜肉真实性鉴定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畜禽鲜肉及生肉制品掺假和冒充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目前尚无非常成熟、可靠、廉价,并可实现现场检验和商业化开发的鉴别畜禽肉掺假和冒充的方法。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是一种存在于血液和组织液中的物种特异性较强的蛋白质。目前IgG为目标抗原的肉品物种鉴定报道较少。本研究以IgG为目标抗原,用免疫琼脂糖凝胶双扩散试验鉴定牛羊肉中掺入马肉、猪肉或鸭肉;观察评价抗IgG血清的交叉反应性,即其物种特异性,探索交叉反应的避免策略;评价掺假肉检出限和结果重现性,从而论证IgG为目标抗原建立免疫学方法鉴别家畜肉真实性的可行性。结果除了兔抗鸭IgG血清,兔抗马IgG血清、兔抗猪IgG血清与牛和绵羊IgG或肉浸出汁都有一定交叉反应,可将抗血清稀释到合适浓度避免交叉反应的出现。山羊抗马IgG血清、山羊抗猪IgG血清均未发现与牛、绵羊和骆驼IgG或肉浸出汁有交叉反应。说明用牛羊同科的山羊制备目标IgG抗血清,可避免与牛羊IgG发生交叉反应。本研究制备的山羊抗马IgG血清凝胶双扩散试验效价可达1:32(25),与驴肉浸出汁交叉反应效价可达1:16(24),基本与马IgG反应效价相近,因此不适合用于马肉冒充驴肉的鉴定,但可用于将驴肉掺入其他肉的鉴定。牛和绵羊肉分别按1%、2%、5%、10%、20%和50%掺入马、猪和鸭肉,进行免疫双扩散试验。结果叁种掺假肉的检出限在2%-5%,结果重复性较好,可满足掺假检测需要。IgG为目标抗原鉴定畜禽鲜肉物种掺假具有可行性。免疫双扩散试验可为市场畜禽肉的真实性鉴定提供一种简便、可靠和廉价的技术。(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刘倩倩,李俊薇,曹润洁,张会敏,何宏魁[4](2019)在《耐酸乳酸杆菌物种特异性引物设计及其在古井贡酒窖泥酒醅质量评价中的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井贡酒的酿造过程中,窖泥和酒醅中发现大量耐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对该菌快速特异性检测非常重要。该文利用L. acetotolerans菌及大量Lactobacillus类似菌种的全基因组序列与PRIMERBLAST方法,设计了几对L. acetotolerans特异性引物,其中2对经过系列验证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可结合QPCR技术对不同质量和不同发酵阶段的窖泥进行L. acetotolerans含量的快速检测。结果表明,古井贡酒窖泥中L. acetotolerans含量总体明显低于酒醅,老窖泥中L. acetotolerans含量总体明显低于新窖池窖泥;而酒醅中老厂区和新厂区L. acetotolerans含量平均来看都很高,但样本之间存在明显波动。所用L. acetotolerans特异性引物可对浓香型白酒发酵样本中L. acetotolerans的相对含量测定并辅助评估窖泥酒醅质量。(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9年06期)

王成,常志远,兰青阔,赵新,兰璞[5](2018)在《川贝母物种特异性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法对川贝母进行真伪性鉴别。设计川贝母物种特异性引物、探针,通过筛选、特异性测试、扩增条件优化以及方法灵敏度测试,形成一套川贝母物种特异性实时荧光PCR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标准曲线,并对已知含量的川贝母供试品进行定量测试,以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其中,引物探针组合"川贝母-3-1QF/1QR/2P"的特异性较好,且当引物终浓度1.2μmol/L、探针终浓度0.6μmol/L时,可检测川贝母含量低至0.05%的样品。本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高,能对未知含量的川贝母真伪混样进行相对定量,且操作简便快捷,可用于鉴别川贝母真伪性及相对定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施禄也,祁纪伟,高丹丹,韩洁[6](2018)在《浅蛤属(Macridiscus)物种特异性线粒体DNA分子标记及其长度多态性和个体内异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浅蛤属(Macridiscus)包括3个形态非常相似的物种,即黑浅蛤(M.melanaegis)、等边浅蛤(M.multifarius)和半步目浅蛤(M.semicancellata),其中前二者为同域分布.根据形态学特征,浅蛤属物种较难区分.本研究以改进的CTAB法提取浅蛤个体基因组DNA后,用引物Macr_CO1_F16834和Cytb_Macr_R2PCR配对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线粒体DNA控制区至细胞色素b基因(Cyt b)的DNA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发现在黑浅蛤控制区偏3′端,存在该种特有的长度为363bp的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VNTR),种内因该VNTR出现1~3次不等的串联拷贝,而表现出广泛的长度多态性和个体内线粒体异质性现象,这是目前在动物线粒体控制区中发现的最大的VNTR;在半步目浅蛤的控制区的偏3′端,则同时存在14和17bp的2个较短的VNTRs,该物种也因这2个VNTRs的拷贝数目不同,而存在广泛的长度多态性;而等边浅蛤的该段序列长度保守,没有与其他物种共享的VNTR.以该段序列作为分子标记,运用PCR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浅蛤属物种.(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Long,J,S,董晓云[7](2016)在《ANP32A物种特异性差异限制甲型禽流感病毒聚合酶在宿主中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具有新抗原性的人畜共患流感病毒获得在人类中传播的能力时,流感大流行将随时可能发生。宿主范围变化受禽类病毒成分与人类宿主间兼容性的限制,包括受体偏好、病毒粒子稳定性及禽类病毒RNA依赖性RNA聚合酶的在人类细胞中的低活性。哺乳动物在适应过程中,会自动选择异叁聚体病毒聚合酶成分,尤其是PB2蛋白的突变体,但其作用方式尚不清楚。研究结果显示,宿主ANP32A蛋白的物种特异性差异是限制禽类病毒聚合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作用的因素。禽类ANP32A蛋白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与羧基端低复杂度酸性区结构域间还有33个氨基酸。禽类病毒侵染哺乳动物细胞后,禽类ANP32A蛋白促使禽类病毒聚合酶达到类似于哺乳动物适应聚合酶的水平。删除鸡ANP32A中禽类特异性序列可阻断该活性,但将其插入人体ANP32A或紧密相关的ANP32B,可强化禽类病毒聚合酶作用。H5N1或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迅速选择替换聚合酶蛋白,如PB2(E627K),从而将病毒聚合酶替换为较短的哺乳动物ANP32A。因此,ANP32A被认为是支持流感病毒复制的重要宿主合作伙伴,是新抗病毒药物的候选宿主靶蛋白。(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6年05期)

郎小强,魏从翀,秦世尚,曹瑜,徐辉[8](2016)在《植物中3-磷酸甘油脱氢酶基因家族的物种特异性进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3-磷酸甘油脱氢酶(GPDH)是一种在磷酸甘油酯的代谢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的关键酶,研究植物中3-磷酸甘油脱氢酶基因家族的进化历史及其多样性对进一步探索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20个已报道的GPDH基因作为查询序列,与19种代表性的植物物种的基因组分别进行BLASTP和t BLASTN比对以及隐马尔科夫模型搜索,获得基因家族新成员,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对其进行基因结构、蛋白模体、功能差异性以及适应性进化分析.预测得到了75个新的GPDH基因家族成员,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植物中的GPDH基因属于3个单系类群(命名为族群I、族群II和族群III),并且在进化过程中主要分为两个进化枝,说明GPDH基因家族源自两个GPDH祖先基因;功能差异性分析表明,氨基酸特异性位点的选择性约束作用于不同族群的GPDH基因上,并且导致了不同族群多样化之后的特异性进化,同时,在族群I/III和族群II/III中也发现了Type-II功能差异性,表明氨基酸的理化性质也发生了本质的改变;适应性进化分析以及ka/ks比值分析表明,GPDH基因家族在物种特异性复制之后的进化过程中受到了纯化选择作用.因此,GPDH基因家族在其进化过程中受到不同的选择压力而出现了不同的进化方向,形成了多样化的族群.此外,对该基因家族进行的系统的分子进化探索为植物中GPDH基因家族的进一步生物化学和遗传方面的研究以及基因组分析提供了数据基础,在GPDH基因家族分析中的结果与发现也为研究其他基因家族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刘欣,张洁,赵春晖,李铁松,王继红[9](2015)在《日本七鳃鳗物种特异性microRNAs及其前体的识别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MicroRNAs(miRNAs)对参与多种生物代谢过程的基因在转录及转录后水平进行负调控。近年来,随着深度测序及芯片技术的应用,有关miRNA的发现和功能分析在植物和动物中得到广泛研究。文章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对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白细胞的小RNA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共得到5 207 787条小RNA序列,其中4 739 346条序列可以拼接为10 989种mi RNA变体。基于序列相似性分析,发现这10 989个变体序列与306个已知的保守mi RNA家族成员序列相匹配;其中,6个保守miRNA家族成员呈极高丰度表达,表明mi RNA在物种间具有保守性。70个未注释序列被预测为新的miRNA。通过miRNA微阵列技术鉴定与验证了34个新预测的mi RNA在免疫处理的日本七鳃鳗白细胞中表达,其中16个mi RNA前体的最低折迭自由能系数大于0.85,说明日本七鳃鳗存在特异性miRNA。这些物种特异性miRNAs的存在可能在日本七鳃鳗的白细胞生长、发育和对疾病的反应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来源于《遗传》期刊2015年03期)

赵念席,沈广爽,石雪芹[10](2014)在《硝酸还原酶活性响应的物种特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硝酸还原酶(NR)是氮代谢中的一个关键酶,是植物营养或农田施肥的指标之一,也是品种选育的指标之一。除通过无N培养后,再添加NO-3来诱导测定NR的方法外,还通过不同N源培养后,再进行NO-3添加诱导来了解几种作物的NR活性的特异性。传统方法测定表明:NO-3添加能显着(P<0.05)提高辣椒(Capsicum annuum)、大白菜(Beassica pekinensis)、萝卜(Raphanus sativus)、玉米(Zea mays)和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5种作物的NR活性,其中辣椒在对照组中的NR活性为0;无论有无NO-3添加处理,番茄(Lycopersicon esculintum)的NR活性为0,而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NR活性均很高,诱导效果不显着。NH+4-N培养条件下,显着提高了NO-3添加对番茄和小麦NR活性的诱导效果;无论是NH+4-N培养还是NO-3-N培养,辣椒和小麦的对照组都能得到NR活性值,但在番茄中NR活性为0。以上结果表明无论是传统的无N培养,还是不同形态的N素培养,NR活性在不同植物间均存在显着差异,且NO-3添加诱导NR活性之间也存在差异,证明了NR活性诱导的物种特异性。(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2014年08期)

物种特异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动物源性成分是一类来源于动物具有种属代表性的物质,可以是核酸、蛋白,也可以是各种脂类和小分子物质等。近年来,各种畜产品的掺假掺杂事件层出不穷,欧洲―马肉风波‖、中国―假羊肉事件‖等肉类掺假事件,饲料中非法添加反刍动物成分引起的疯牛病全球性传播等,这些畜产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肉类市场秩序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对食品和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的定性、定量检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主要的检测方法是基于线粒体DNA(mtDNA)的PCR方法。然而,由于mtDNA在组织和个体间的拷贝数差异和碱基高变异性,使其易出现假阴性检测结果,且难以实现准确的定量,因而迫切需要筛选新的物种特异性的DNA序列。此外,肉类掺假检测中多物种通用内参的缺乏或保守性差等问题也影响畜产品定量检测的准确性。本研究利用动物全基因组序列和转录组信息,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策略分别筛选物种特异性核DNA序列和多物种保守的核DNA序列,建立肉和饲料中多种动物源性成分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为满足畜产品安全监管部门对动物源性成分鉴别的系统化、多元化、快速化的迫切需求提供技术支撑。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物种特异性DNA序列的筛选及其分子特征分析为了获得新的物种特异性DNA序列,本研究基于物种的全外显子序列,以独创的动态E-value结合Identity%、Quary-cover%为筛选条件,通过与Nt数据库、非目标物种基因组和目标物种基因组的3次本地BLASTN序列比对分析,根据物种的分类地位,在11个科的19个物种中筛选各物种特异性外显子。随后,将各物种的特异性外显子分为完全特异的外显子序列(CESS)和部分特异的外显子序列(PESS),并对其进行分布、结构和序列特征的分析发现:物种的特异性外显子占物种总外显子的比例很低,且与染色体的大小无关。其中的CESS主要分布在CDS区,且序列内部含有大量重复元件;长度较短的、高GC含量的外显子更易发生片段的完全缺失或增加,且其形成与序列上下游的同向重复序列以及序列内部的短重复序列有关。进一步利用各物种特异性DNA序列设计引物,并在19个物种中进行PCR检测,验证了序列和引物的物种特异性,实验结果说明筛选的物种特异性DNA序列可作为种源成分检测的靶标。2.基于物种特异性DNA序列建立肉制品及动物源性饲料中种源成分的定性PCR检测方法为了解决种源检测中靶序列单一匮乏、特异性和保守性差等问题,基于筛选获得的物种特异性DNA序列,建立了肉制品中牛、羊、猪、鸡和鸭源性成分的定性PCR检测方法。通过在线BLAST和ClustalW多序列比对分析,将物种特异性DNA序列分别与包含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内的4个界、11个纲、21个目、36个科、47个属的53个代表性物种的参考基因组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各序列均具有高度的种间特异性和种内保守性。通过物种特异性引物设计并进行反应体系、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5个物种5对引物相同反应程序(退火温度均为60℃)的PCR检测方法,实现了肉中牛、羊、猪、鸡、鸭成分的同时检测。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在19个物种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5个物种的种源检测PCR方法具有高度的物种特异性,仅在目标物种中具有扩增产物,其他物种中无任何产物;同时利用5个物种的44个个体进行PCR扩增都得到预期的扩增产物,通过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在同一物种中的序列具有一致性,说明这些物种特异性序列在物种内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灵敏度均可达到0.5ng。进一步对牛肉、羊肉、猪肉、鸡肉和鸭肉的熟肉制品进行检测,得到与产品种源成分一致的检测结果,说明本方法可用于加工肉食中种源成分的检测。针对疯牛病的饲料源性传播问题,筛选了牛科特异性基因TAF4,该基因在牛和羊中存在18bp片段差异,针对该差异片段设计一对牛羊通用引物,但扩增产物大小不同,通过一次PCR反应即可同时检测和鉴别牛(125bp)、羊(107bp)源性成分,并在23个物种中表现出高度的物种特异性。对牛(黄牛、牦牛、瘤牛、水牛)、羊(绵羊、山羊)不同品种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在牛、羊中都分别具有高度保守性。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灵敏度可达到0.2ng DNA。最后,对5份委托制作的动物源性饲料的检测结果说明该方法具有检测饲料样品中牛、羊源性成分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3.筛选哺乳动物和鸟类中高度保守的单拷贝序列作为多物种通用内参并建立定量检测方法定量检测是对畜产品掺假情况进行准确评估的一个重要方法。而可靠有效的定量内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本文从全基因组水平出发,利用11个科的13个哺乳动物和鸟类物种的外显子数据,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了在哺乳动物和鸟类中同源率>95%的高度保守的核DNA序列,并在保守区设计了多物种通用引物。通过在18个动物物种基因组中试验验证发现,该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且为单拷贝序列。基于多物种定量内参,进一步建立和优化了一种种源成分定量检测方法,相对误差(R.E.)和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5%。并通过引入基因组当量(GE)和校正系数k的概念,实现了DNA混合样品中牛、兔、狗、狐、貂成分的更加精准的定量检测。为畜产品中种源成分的准确定量提供了可靠的多物种通用的定量内参和检测方法。4.基于多物种通用内参建立肉制品中多种动物源性成分的多重定量检测方法针对欧洲―马肉风波‖问题,结合牛、马的特异性DNA序列和多物种通用内参,建立了牛(223bp)、马(197bp)和动物(129bp)源性成分的叁重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针对我国―假羊肉事件‖,结合羊、狐、鼠的特异性DNA序列和多物种通用内参,建立了羊(237bp)、狐(211bp)、鼠(160bp)源性成分的多重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所有物种特异性序列均与包含动物、植物、微生物在内的53个物种的参考基因组进行BLAST和ClustalW序列比对,并在碱基差异区设计物种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利用普通PCR和TaqMan荧光PCR在多个物种DNA中对序列、引物和探针的特异性进行验证,并进而验证了各物种特异性序列均为固定拷贝数的序列。多重PCR体系的建立说明各组引物和探针之间不存在交叉互作,确保了单一体系中多种种源成分的同时检测和定量。保守性试验表明各物种特异性序列和引物在各自目标物种内的高度保守性。灵敏度检测结果表明检出限(LOD)为0.05ng DNA,定量限(LOQ)达5%。并通过构建各物种特异性序列和内参序列的标准曲线,建立了GE与Ct值的计算关系,对多组DNA混合样品和不同质量比的混合肉样品进行多重定量检测,R.E.和R.S.D.均小于25%,表明所建立的多重定量检测方法的具有良好的检测准确度和精确度。本研究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筛选物种特异性核DNA序列用于种源成分检测;筛选保守性核DNA序列作为多物种定量内参。进而建立了肉和饲料中牛、羊、猪、马、鸡、鸭、狐等多种种源成分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为种源成分检测提供了相应的方法和候选素材,为食品和饲料安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物种特异性论文参考文献

[1].蒲婧哲,张亚中,朱夜琳,蒋超,袁媛.基于物种特异性PCR方法的鸡内金真伪鉴别[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

[2].王文君.物种特异性和保守性DNA序列筛选及其在畜产品种源成分鉴定中的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9

[3].乌恩其.基于IgG物种特异性的家畜鲜肉真实性鉴定可行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4].刘倩倩,李俊薇,曹润洁,张会敏,何宏魁.耐酸乳酸杆菌物种特异性引物设计及其在古井贡酒窖泥酒醅质量评价中的初步应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

[5].王成,常志远,兰青阔,赵新,兰璞.川贝母物种特异性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8

[6].施禄也,祁纪伟,高丹丹,韩洁.浅蛤属(Macridiscus)物种特异性线粒体DNA分子标记及其长度多态性和个体内异质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Long,J,S,董晓云.ANP32A物种特异性差异限制甲型禽流感病毒聚合酶在宿主中作用的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6

[8].郎小强,魏从翀,秦世尚,曹瑜,徐辉.植物中3-磷酸甘油脱氢酶基因家族的物种特异性进化分析[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6

[9].刘欣,张洁,赵春晖,李铁松,王继红.日本七鳃鳗物种特异性microRNAs及其前体的识别与验证[J].遗传.2015

[10].赵念席,沈广爽,石雪芹.硝酸还原酶活性响应的物种特异性[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

标签:;  ;  ;  ;  

物种特异性论文-蒲婧哲,张亚中,朱夜琳,蒋超,袁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