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金文论文-李叁梅

甲金文论文-李叁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甲金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甲金文字,异写,左右置向

甲金文论文文献综述

李叁梅[1](2019)在《甲金文左右异写研究(二)》一文中研究指出甲金文字左右异写现象显着,其成因主要包括物象形态、构件功能、书写材料与书写体例以及审美习惯四个方面。异写的存在不利于汉字系统的严密化,在符号经济原则的支配下,甲金文字异写表现出淘汰、定形和分化叁种走向。(本文来源于《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喻遂生[2](2019)在《甲金文东巴文比较研究札记叁则》一文中研究指出甲骨文金文和纳西东巴文是不同民族的古老文字,考察二者在如何用表意的方法创造表示声音的字、在古老的文献中写一个字要同时读几次的情况及两种文字竖向和横向延展书写形式等方面的异同,有助于促进文字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岭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叁梅[3](2019)在《甲金文左右异写研究(一)》一文中研究指出甲金文字中存在大量左右异写现象。从共时角度看,甲金文字左右异写在独体字和合体字中呈现不同的特点:独体字异写主要表现为朝向的变化,合体字异写主要表现为朝向和位置的综合变化。从历时角度看,甲金文字左右异写一脉相承,在异写数量上,从甲骨文到金文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柯移顺[4](2017)在《语义和谐律在甲金文释读中的运用——柞伯鼎铭“无■■”补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柞伯鼎铭文(见《文物》2006年第5期)发布后,对铭文中"用昏无■■,广伐南或(国)"中的"无■■"一词讨论甚多。各家观点归纳起来一共有两大类:一是隶"■"作"及"。朱凤瀚(2006)、黄天树(2006)、李凯(2007)~①、周宝宏(2008)、袁俊杰(2008)~②、黄盛璋(2011)、《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商周青铜器(本文来源于《人文论丛》期刊2017年01期)

邓飞[5](2016)在《从甲金文看介词“对”带受事宾语的源起》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语义指向上看,介词"对"的宾语可以作句子动词的受事宾语,这种用法是如何产生的学界一直少有人探究。本文系统梳理了殷商甲骨文、西周铜器铭文中"对"的意义和用法,理清了介词"对"产生的源起结构。文章认为,"对"所带的介宾成分可以成为整个句子动词的受事宾语源于西周时期,其结构是"对"参与的同义隐性双动宾连用结构。这种结构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中,其动词是表示态度和心理评价类的,这与介词"对"的动词源起意义一致。(本文来源于《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罗卫东[6](2016)在《新中国以来的甲金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据现有公开资料梳理1949—2014年期间的甲骨文、金文研究成果。从资料着录、文字考释、工具书编撰、理论探讨等方面归纳了新中国以来甲金文研究状况。《甲骨文合集》等资料汇编书籍的出版,推动了单字考释、甲骨文文例、词汇、语法等研究。专家们在甲骨文缀合、分期断代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研究。《殷周金文集成》《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等书收集了现存金文拓片,学者们在充分掌握材料的基础上,关注金文的"断代"和"分域",在郭沫若"标准器断代法"基础上,学者们运用"分群界标法"等方法探讨西周金文分期。随着安徽寿县、山西天马—曲村遗址以及湖北随州擂鼓墩、叶家山、文峰塔和枣阳郭家庙等地考古发掘,一大批重要铜器铭文公布,为国别金文研究提供了材料。甲骨文、金文多种文字编的出版,为学习和研究甲金文提供了便利。随着新材料的大量发现、新方法的综合运用,甲骨文、金文研究领域硕果累累。甲金文研究成果既推进古文字研究,挖掘了古典文献的丰富内涵,也有益于推动历史学、哲学、考古学、文献学等学科,为传承祖国传统文化做出积极贡献。(本文来源于《民俗典籍文字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陈明远[7](2016)在《从甲金文说“中·或·域·国·国”与“中国”》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试图将传统文献《尚书·周书》《诗经》结合现代考古学的发现,如122字的"何尊■"铭文(约公元前1038年)、187字的"令彝■、铭文"(约公元前1002年),加以诠释,探讨远古"中■"与"国(或)■"逐步演变的真相。作者认为,"中、或、域、国、国"系列字的衍生阶段,千年内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1)殷商时期;(2)西周时期;(3)春秋时期;(4)战国至秦汉时期。《诗经·大雅》中,有叁篇反复提到"中国",它们再次验证,叁千年前西周王朝已经使用"中国"的概念。商周时期甲骨文、金文在"中国"文明地区不断扩展;青铜器及其铭文是商周时代生产科技和艺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春秋战国以后,秦、楚、吴、越等国逐渐脱离蛮夷身份,与中原文化不断交流、融合,逐步进入文明社会。各地出土的青铜器及其铭文是中国文明扩展的充分证据。在东周列国争霸过程中,中国文明不断传播、壮大。这为秦汉统一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期刊2016年05期)

陈明远[8](2016)在《从甲金文再思考“诗经”中禹的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诗经》的《商颂·鲁颂·大雅·小雅》中共有六处提到禹的名字。但中国古典文献中的许多上古传说故事,乃是"层累地造成的"。作者提出可由古典文献的字源,即所用字的原初字根,来考察它们的年代。作者一一列出六处有关"禹"的文献,以金文和篆书转写"叁颂二雅",从中可判断《商颂·鲁颂·大雅·小雅》并不是商代文献,而基本上是属于周代及春秋时期的作品。《诗经》中禹的形象从"天神"到"人王",有一个长期转折的过程。作者还指出青铜器《叔弓钟镈》铭文和《秦公簋》铭文(皆公元前6世纪产物)中,也有关于"大禹"的记载。但此前,公元前9世纪西周厉王时期《禹鼎》的"禹"并不是神话传说中的"大禹",而是另有其人。东汉晚期(公元2世纪)山东嘉祥县武梁祠,展示了神农和禹所持的耒耜。作者讨论了武梁祠画像石神农和大禹所持耒耜的实物尺寸和实际功效,认为以原始氏族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大禹是不可能治理黄河、长江的。孔子在《论语》中颂扬大禹,但是并不提及"大禹治水"。若将历史文献与考古数据结合起来对比验证,可以看到,《尚书·禹贡》所载大禹治水"足迹遍布九州岛"的说法,显然出于"世代传说层层累积"的夸张,离开历史的现实可能性太远。(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期刊2016年04期)

陈明远[9](2016)在《甲金文验古学(之十) 甲金文原初字根的字音组合》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音韵学所谓上古音仅仅指"上古汉语时期"即春秋战国前后的"周秦汉音系"。千百年以来"上古音"研究者的目光,几乎未涉及更古老的殷周甲骨文和早期金文即"商代音系",对于甲金文原初史整理得还很不够。人类语言在远古时期并非只有少数几个"共同"来源。各原始人群都有不同的原初语言,种类数量一开始就非常众多。原初甲骨文在创始时期,绝不是在盘庚迁都时,突然由一地、一人定型,而是早在盘庚迁都以前(如太乙唐时期或更早),商族先民在某一阶段由不同人物、不同时间分别发明制作的,此后各自衍生。由此很可能产生字根重复、字符分歧、字义多变、字音混淆的情况。有些常用字符混同的情况非常突出。公元601年的《切韵音系》不能作为甲骨文读音的主要依据。作者例举了"甲骨文原初字根",试图探讨"甲金文符号系统"和"商代音系",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期刊2016年03期)

陈明远[10](2016)在《“甲金文验古学”(之九) 从甲金文看天文十二宫和二十八宿》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首先综述近二百年来,关于西方流行的"天文十二宫"和东方特色"二十八宿"的论争。在世界天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伟大意义的是起源于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公元前10世纪,开创了"数理天文学"。而华夏二十八宿体系,创立年代可上溯到公元前5至前4世纪。1978年考古学家在湖北随州的战国曾侯乙墓的墓葬中,出土了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关于二十八宿的实物例证。该文发现:在公元前433年或稍后的曾侯墓二十八宿图中,跟公元前93年《史记·天官书》及《史记·律书》所载二十八宿(舍)相比,主要有18处变化,其中房宿、室宿、壁宿、奎宿、昴宿、觜宿、柳宿、张宿、轸宿等9处的差异非常明显,这是别的学者们尚未指出过的。可知:"二十八宿"的最终定型,经历了长期过程。久远以来,国人未曾怀疑《尚书·虞夏书·尧典》为信史,相信它成书于夏朝之前陶唐时期,即公元前22世纪或更早。但是,近几十年来,学术界运用古文字学的铁证,表明了《尧典》成书时间,不仅晚于商代与西周,而且更晚于东周王朝,当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殷商甲骨文卜辞中,有向四方风和四方神"求年"(祈求丰年)的记录;《山海经·大荒经》也记载了四方神与四方风名。从殷商到西周的千年间,中国先民一直使用"每年前半为春、后半为秋的两季制"。因此,企图用甲骨文卜辞与《山海经·大荒经》记录的"四方神与四方风名",牵强附会所谓《虞夏书·尧典》的"殷仲春、正仲夏、殷仲秋、正仲冬"四季四时的说法,只是神学思维与玄学思维的错误做法。(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期刊2016年02期)

甲金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甲骨文金文和纳西东巴文是不同民族的古老文字,考察二者在如何用表意的方法创造表示声音的字、在古老的文献中写一个字要同时读几次的情况及两种文字竖向和横向延展书写形式等方面的异同,有助于促进文字的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甲金文论文参考文献

[1].李叁梅.甲金文左右异写研究(二)[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喻遂生.甲金文东巴文比较研究札记叁则[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

[3].李叁梅.甲金文左右异写研究(一)[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柯移顺.语义和谐律在甲金文释读中的运用——柞伯鼎铭“无■■”补论[J].人文论丛.2017

[5].邓飞.从甲金文看介词“对”带受事宾语的源起[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

[6].罗卫东.新中国以来的甲金文研究[J].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16

[7].陈明远.从甲金文说“中·或·域·国·国”与“中国”[J].社会科学论坛.2016

[8].陈明远.从甲金文再思考“诗经”中禹的形象[J].社会科学论坛.2016

[9].陈明远.甲金文验古学(之十)甲金文原初字根的字音组合[J].社会科学论坛.2016

[10].陈明远.“甲金文验古学”(之九)从甲金文看天文十二宫和二十八宿[J].社会科学论坛.2016

标签:;  ;  ;  

甲金文论文-李叁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