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研发资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研发,资本化,研发资本存量
研发资本论文文献综述
姜良松,张家峰,毕苗[1](2019)在《研发资本化对GDP的影响分析——以江苏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SNA2008要求研发资本化,美国等国家已经开始把研发纳入GDP核算体系中,中国尚未有此实践。文章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分析资本化研发支出对GDP的影响。研究表明,1996—2015年间,研发资本化将使江苏GDP提高大约2.44个百分点,不变价增长率提高0.14个百分点。稳健性分析表明,折旧率的提高将减少研发资本化后的GDP增量与增长率。最后,提出了应该加强对SNA2008的研究与实施,建立研发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研发卫星账户等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会计之友》期刊2019年23期)
陈钰芬,侯睿婕[2](2019)在《中国制造业分行业研发资本存量的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SNA)框架下估算中国制造业分行业研发(R&D)资本存量,为后续经济分析提供相对可靠的基础数据。首先,利用辅助指标和统计检验对R&D支出及其构成进行估算与调整,有效解决行业分类和统计口径等数据不可比问题;其次,在SNA-2008框架下将R&D支出转换为R&D投资,利用BEA方法估算得到1990-2016年制造业28个两位数行业的R&D资本存量;最后,对典型行业进行深入比较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结果显示:(1)制造业R&D资本存量总体上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但在基础研究领域没有明显优势且对传统制造业的引领作用尚显不足;(3)传统制造业对科技创新的贡献相对减少但地位仍然重要,部分传统制造业已经成为R&D资本存量新的增长点。(本文来源于《科学学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高大伟,聂海松[3](2019)在《基于空间效应视角的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构建了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影响碳生产率的空间效应模型,利用2001—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的空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并对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的直接溢出和间接溢出效应进行分解,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贸易不仅促进了本区域碳生产率的提高,而且间接地提高了其他区域的碳生产率;国外引进技术合同直接效应对本区域碳生产率具有显着的提升作用,但是降低了其他区域的碳生产率。(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9年06期)
李哲伦[4](2019)在《研发资本对我国工业行业专利质量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我国的研发资本投入不断增长且专利数量也呈现大幅度的增长趋势,一举成为专利申请数最多的国家,但因此产生的疑问是我国的专利质量是否也在同步增长。现有文献中研究专利质量与研发资本之间关系的并不多,本文即着眼于此,从我国工业行业专利质量角度出发,对我国研发资本与专利质量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实证方法对我国研发资本与专利质量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专利授权率与专利平均续期年限,并将研发资本分为两类:不同来源渠道研发资本和不同技术获取路径研发资本。从理论分析角度看,不同类型研发资本对专利质量的影响机制会产生不同方向的作用,如政府研发资本的专利成本降低效应、金融机构研发资本的金融中介效应、自主研发资本的要素配置效应以及引进技术的技术匹配效应等。从实证结果角度看,不同来源渠道研发资本中政府研发资本对我国工业行业专利质量的提升效果非常显着,说明我国的政府研发资本政策收效明显。企业自有研发资本和金融机构研发资本对企业专利质量的提升效果同样比较显着。不同技术获取路径研发资本中,自主研发资本和购买国内技术研发资本对专利质量的提升效果比较显着,说明我国应增加两项研发资本的投入。而国外技术引进研发资本对专利质量的提升出现负向抑制作用并且其研发资本结构与专利质量呈现U型关系,表明在引进国外技术的过程中我国专利质量出现了先降后升的趋势。同时消化吸收研发资本对专利质量具有显着正向促进作用,而技术改造研发资本则不然,说明我国对于外来技术的改造能力仍然停留在狭义的消化吸收阶段,因此需要提高对专利技术的广义升级改造能力。最后,根据全文结论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认为优化政府研发资本的补助体系、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加大研发资本投入、平衡自主研发资本与引进技术研发资本以及适度加强消化吸收与技术改造的能力对我国专利质量的提升有重要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17)
沈浮[5](2019)在《人力资本与研发资本对工业制成品出口及出口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姿态走向世界的舞台,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方方面面,而作为一个贸易大国,出口商品中所包含的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能力的关键指标。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者对于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从经济水平、科技研发水平、外商投资和生产要素禀赋的角度分析了其对出口商品的影响程度,但本文将影响因素细分为人力资本和研发资本,并在人力资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结构,从而更加全面细化地探讨了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额的影响因素。本文在查阅了关于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额和出口商品结构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取出人力资本与研发资本对于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额和出口商品结构影响的理论基础,并利用我国20个省际面板数据对其进行实证分析,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首先,本文分析了人力资本对于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人力资本的投入可以显着提高劳动力的教育和技术水平,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出发,高技术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会促使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的出口增多,在一国出口商品中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数的增多则意味着出口商品竞争力的增强,增加了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额,优化了出口商品的结构;从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出发,高技术劳动力对于产品第一阶段的研发来说至关重要,人力资本投入所带来的劳动力教育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不仅是一国高技术产品的研制的基础,而且对于处于第四和第五阶段的产品末期的国家来说,新的技术革新引入新产品也需要高教育和高技术的劳动力;其次,本文分析了研发资本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研发资本的投入可以提升一国知识和技术水平,增加高科技产品的生产,从要素禀赋理论出发,一国研发资本的大量投入会促使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的出口增多,一国出口知识和技术产品的数量的增多意味着该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与出口竞争力的增强。最后,本文实证分析得出增加人力资本存量会显着提高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额,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可以显着提高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加大研发资本投入可以优化出口商品比例结构。(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梁圣蓉,罗良文[6](2019)在《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影响的门槛效应——基于人力资本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Coe-Helpman模型,测算以人力资本素质为门槛值时各渠道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渠道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显着的门槛效应和区域差异;随着门槛值逐渐提高,国际研发投入、进口贸易研发资本对绿色技术创新始终呈现正向溢出效应,跨国技术转移、FDI研发资本渠道由负效应转为正效应,OFDI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渠道始终为负效应;各渠道技术溢出的强正相关发展区段主要集中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本文来源于《技术经济》期刊2019年04期)
王爱群,赵东[7](2019)在《客户集中度与研发资本化——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2012—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采用Logit、Tobit模型实证分析客户关系对研发资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流动性风险和研发费用的税盾效应,客户集中度与研发资本化概率、比率均显着负相关;而且,客户集中度对研发资本化的抑制作用在竞争性行业以及民营控股、盈余门槛压力较小的公司更加明显。经验证据对于理解客户关系对企业决策的影响,进一步完善研发投资相关政策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管理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梁圣蓉,罗良文[8](2019)在《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动态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Coe-Helpman的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模型,将国际研发投入、跨国技术转移、FDI、OFDI和进口贸易等5条渠道的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均纳入该模型,用动态GMM检验各渠道技术溢出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动态性来看,滞后一期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对当期的技术创新效率有显着提升作用,技术的循环累积效应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明显。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比国内研发资本更好地促进了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除了OFDI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没有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其他渠道均促进了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其中FDI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最为显着。最后本文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科研管理》期刊2019年03期)
张秀艳,周毅,白雯[9](2019)在《金融集聚与工业生产率提升——基于研发资本的中介传导有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我国金融集聚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表现,综合分析金融集聚、研发资本对生产率的共同影响机制。以33个工业行业的大中型企业数据为样本,探查金融集聚和研发资本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中介效应模型,验证研发资本对金融集聚与生产率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研发资本投入能够显着提升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在金融集聚与生产率间具有中介传导作用,具体表现为遮掩效应;金融集聚影响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存在两条路径:一是具有直接负效应,二是以研发资本为中介的间接正效应,间接正效应会阻滞直接负效应的不利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提升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关键在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研发资本投入水平,要实现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企业)的质效,需要金融市场、企业和政府叁位一体合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需要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柏洲,殷婧钰,苏屹[10](2019)在《研发资本、双元创新与企业绩效》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企业研发资本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本文选取双元创新为中介变量,基于119家上市公司截面数据,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深入分析研发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研发资本对双元创新和企业绩效均呈现促进作用,双元创新也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影响;探索性创新在研发资本和企业绩效之间均起到了中介作用,但是对于研发人力资本维度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对研发物质资本则是部分中介作用;利用性创新在研发物质资本对企业绩效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但对研发人力资本维度却不存在中介作用。该研究为企业提高双元创新能力,提升绩效水平提供相关路径参考。(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研发资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SNA)框架下估算中国制造业分行业研发(R&D)资本存量,为后续经济分析提供相对可靠的基础数据。首先,利用辅助指标和统计检验对R&D支出及其构成进行估算与调整,有效解决行业分类和统计口径等数据不可比问题;其次,在SNA-2008框架下将R&D支出转换为R&D投资,利用BEA方法估算得到1990-2016年制造业28个两位数行业的R&D资本存量;最后,对典型行业进行深入比较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结果显示:(1)制造业R&D资本存量总体上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但在基础研究领域没有明显优势且对传统制造业的引领作用尚显不足;(3)传统制造业对科技创新的贡献相对减少但地位仍然重要,部分传统制造业已经成为R&D资本存量新的增长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研发资本论文参考文献
[1].姜良松,张家峰,毕苗.研发资本化对GDP的影响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会计之友.2019
[2].陈钰芬,侯睿婕.中国制造业分行业研发资本存量的估算[J].科学学研究.2019
[3].高大伟,聂海松.基于空间效应视角的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J].生态经济.2019
[4].李哲伦.研发资本对我国工业行业专利质量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5].沈浮.人力资本与研发资本对工业制成品出口及出口结构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6].梁圣蓉,罗良文.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影响的门槛效应——基于人力资本视角[J].技术经济.2019
[7].王爱群,赵东.客户集中度与研发资本化——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科技管理研究.2019
[8].梁圣蓉,罗良文.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动态效应[J].科研管理.2019
[9].张秀艳,周毅,白雯.金融集聚与工业生产率提升——基于研发资本的中介传导有效性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
[10].李柏洲,殷婧钰,苏屹.研发资本、双元创新与企业绩效[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