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口水电站仿真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韦妮恒[1](2021)在《大唐云南水风光发电仿真培训系统建设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大唐云南集控中心管控的发电厂站规模较大以及生产技术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水风光多能源数字仿真培训系统。阐述了仿真培训系统的建设目标、系统的特色和功能价值、硬件架构与软件配置、系统的建设和测试应用情况。该系统的应用显着提高了培训效率,改善了培训质量,对多能源组合的仿真培训系统建设有借鉴作用。
林金裕[2](2020)在《闽江干流江海直达运输及船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闽江干流水文特性、通航环境及闽江运输方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闽江流域通航环境,以现有法规、规范为基础,兼顾海船和河船的安全性、适航性与操纵性,研究适合福建沿海与闽江干流流域之间的运输方式和通航船型,通过多次对不同吨级闽江干流江海直达集装箱船和干货船通航宽度、通航水深、净高等适航性分析,并经二者相互适应调整,在通过航道增深拓宽、桥墩防护、设立汇船区、降低最高通航水位等施工工程措施后,研究得出闽江干流延福门至江阴港、罗源港航线可通航最大吨级为700吨级的江海直达集装箱船、干货船。综合比较闽江干流流域江海直达、公路、铁路等运输方式及经济效益,认为闽江内河流域各运输方式中费用最低、经济效益最好的是闽江江海直达运输方式。
陈林[3](2020)在《高水头平面闸门闭门失效与结构破坏机理研究》文中提出水工闸门是水利工程的“安全阀”,其安全运行关系整个水利枢纽的安全、可靠、有效。在实际工程中,有许多闸门在特殊水动力荷载作用下产生振动、闭门失效和结构破坏等。以往对高水头弧形工作闸门振动和运行可靠性问题,工程界很重视,开展了较系统的研究,近年来弧形工作闸门运行出现问题的事例较少。然而对高水头平面事故闸门的运行可靠性,工程界普遍重视不够,造成已建工程普遍存在高水头平面事故闸门闭门失效问题,严重危及工程安全。本文结合高水头平面闸门闭门失效与结构破坏的实际工程案例,开展理论分析、模型试验、数值计算、原型观测反馈分析研究,揭示了动水闭门失效机理、提出了闭门失效的防控措施,反演了闸门结构连续破坏过程、明确了闸门的破坏机理,提出了闸门失效孔口封堵方案。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提炼如下:(1)深入研究平面闸门动水闭门水力特性,建立了闸门爬振理论模型,揭示了动水闭门失效机理,提出了闭门失效的防控措施研究揭示了平面闸门在动水关闭过程中,上游水位、工作闸门开度对水流流态、面板及底主梁时均和脉动压强、闭门持住力的影响和变化规律。主横梁“开孔”会显着减小其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即减小了闭门持住力,闭门持住力随开孔率增大而减小,当开孔率超过30%,开孔作用效果不明显。通过非线性动力学的几何方法建立了平面闸门爬振的理论模型,阐明了闸门无法闭门并伴随有爬行振动这一工程问题的发生机制,并对影响爬振的因素进行了试验验证,表明,支承摩阻系数是影响闸门爬振的主要因素之一,滑块材质也会改变闸门振动特性。提出了从利于闸门落门的角度考虑,减小支承结构摩阻系数、降低上游水位和工作门开度、增加闸门配重。从减少闸门爬振角度考量,适当增加配重、调整运行工作参数、增加滚轮或滑块直径、选用摩擦系数小的支承结构、增加卷扬式启闭机钢丝绳伸长模量/采用液压式启闭机、保证止水良好、闸底流态优化等闭门失效防控措施。(2)建立了闸门单节以及整体结构连续破坏、溃决失效的数值反馈推演模型通过数值计算明确了平面闸门主横梁主导与焊缝主导两种结构破坏形式。不考虑焊缝失效的情况下,通过研究不同开孔孔型主横梁在超载水压力与地震荷载情景下的弹塑性极限承载力及塑性区扩展过程,主横梁将发生跨中的弯曲极限破坏模式或边跨的剪切破坏模式,而不会发生整体失稳。闸门单节连续破坏过程为:边跨腰孔左下角产生塑性区→边跨腰孔右侧形成塑性区→边跨腰孔截面上、下侧出现塑性区→塑性区贯通→腹板断裂→可动机构→后翼缘断裂→焊缝撕裂→面板撕裂→Π形梁跨中断裂→边柱被拽出闸门槽。在考虑焊缝失效的情况下,闸门单节结构连续破坏、溃决过程如下:焊缝失效→主横梁前翼缘与面板脱开→面板瞬间撕裂→主横梁前翼缘断裂→Π型梁后翼缘断裂→主横梁腹板断裂→半跨扭断→边柱被拽出闸门槽→闸门溃决失效。通过某工程溃决失效闸门现场残骸对比分析,佐证了本文提出的数值反馈推演模型结构的合理性,判定该闸门事故的失效机制为焊点起裂、面板撕裂致梁系结构转变、自下而上分节失效的焊缝主导型结构破坏机制。通过追踪焊缝群的连续脱落,闸门整体灾变过程为:底节焊缝脱落→底节面板由一侧向中部撕开→底节主横梁跨中断裂→底节边柱扭转带动下中节左右侧主横梁跨中断裂→上中节右侧1/4处面板撕裂→上中节横梁断裂→顶节由于面板强大水压力的拉拽导致横梁扭曲变形→顶节脱出闸门槽。(3)闸门结构失效的其他影响因素反演分析通气孔异常过流及闸门节间缝隙射流引起的附加水动力荷载是造成闸门结构破坏的次因,主焊缝焊高不够、脱焊、焊接质量太差所造成的闸门面板与梁系脱开是连续溃决破坏的主因。(4)闸门失效孔口封堵方案研究相同水位下,拍门力由大到小排序为拍门(门中门)≈浮体门>米字梁球体门≈裹胶皮球体门>人字门。根据试验与现场实践,为了系统解决拍门撞击力过大的问题,可以采用人字形拍门或者利用比重小的复合材料制作拍门,对于不同水位,采用球壳或者箱型梁平板闸门,中间可以做成空腹的技术改造,新型浮箱式拍门封堵操作步骤为:拍门设计与模型试验→拍门入水→拍门到达指定位置→拍门注水排气并完成封堵→拍门封堵后止水密闭性检查→排气孔关闭→洞内损坏部位修补及永久堵块施工。
沈蓓蓓[4](2019)在《水口水电站重建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建模研究》文中认为建立污染影响率指标,包括水环境承载率和水环境应激率,根据公式分别获取数据值。采用回归算法,搭建线性调度神经网络,设置训练样本,计算综合影响率,获取不同指标的数据权值,并进行权值调整,将构建的调度神经网络作为模型内在联系的规划网络,即影响率分析模型的记忆部分,通过设置的外部对应任务门,输入影响率指标提取到的具体真实数据,获取输出门数据结果,实现模型影响率的分析测评。实验数据表明,水口水电站重建会对周边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数据标准域绝对值降低了22%,获取的影响数据离散性降低了32%,可以证明该模型影响数据的检出限更高,更具代表性。
梅粮飞[5](2019)在《基于VR技术的水电站运行仿真系统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水电站集水工建筑物、水力机械设备、电气设备于一体,空间结构复杂,设备种类繁多。水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对国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加强水电站运营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水电站设备管理水平十分必要,但水电站高度自动化的运行过程、繁杂的机电设备给水电厂运行人员的培训与水电站设备可视化管理等带来了困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水电站运行仿真培训与设备可视化管理系统为上述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本文基于碰撞检测、虚拟现实人机交互、基于物理渲染等虚拟现实技术原理,运用水电站运行过程及水电站设备KKS编码系统等基础理论,开展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水电站运行仿真系统应用研究。在对水电站仿真模型层次性分析及构建的基础上,进行水电站仿真场景的结构化设计。应用PBR材质、碰撞检测等技术,完成水电站厂房发电机层、水轮机层、蝶阀层等功能分区仿真场景的构建。在对系统功能需求及系统结构深入分析设计的基础上,在虚幻引擎中,采用碰撞检测技术、虚拟现实交互技术、三维用户界面、数据库等技术,完成了水电站虚拟仿真功能的设计研发。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水电站运行仿真系统具有虚拟漫游、设备信息可视化查询、设备认知以及水轮机组运行仿真等功能,系统运行于HTC Vive虚拟现实头戴设备,具有沉浸感强、交互自然便捷、仿真度高等特点,大大提升水电站运行培训的质量与效率,为现代水电站运行操作的专业培训及设备信息可视化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
张仁田,李龙华[6](2017)在《大型泵站设备三维检修仿真培训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文中认为为满足大型水泵机组检修维护的需求,采用三维模拟技术开发用于培训的可视化仿真系统。该系统采用3DMAX软件将泵站通用常识、主设备及其辅助设备进行三维仿真,构成与真实泵站对应的虚拟仿真系统。采用该系统对员工开展工器具、设备特性、检修过程及事故故障处理等内容的交互式培训,并设置培训测试模块,检验培训效果。
黄维汉[7](2017)在《仿真在电站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介绍了水电仿真技术的原理,结合水电站的实际情况,以水口电站仿真系统作为陈述对象,对水电仿真在水电站的应用作出了具体的介绍。
张彬桥[8](2017)在《面向自主设备云服务的水电站大规模仿真建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三峡等一大批大型电站相继建成投产和传统电站的智能化改造,以及国家“一带一路”水电装备“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作为水电站运行维护培训和分析诊断研究理想平台的水电站仿真系统面临着巨大而迫切的需求。水电站仿真系统的大规模定制及互联网环境下的按需访问成为当前我国水电生产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水电站是典型的复杂大系统,涉及水力、机械、电气、计算机控制等多个领域,系统规模大、设备数量多、组成结构和运行规程多变、耦合性强、动态过程复杂、“人-机”和设备之间交互呈智能化自主化特征,运行工况难以事先编排。传统的基于水电站大系统逻辑分解和联立方程求解的建模方法对大规模仿真和智能化运行的新特征和新需求很少考虑,因而难以解决水电站云仿真平台这一新的应用和计算环境下水电站仿真系统大规模定制开发和部署中存在的模型云化解耦与融合、分布交互与协同、高并发可扩展与模型容错性等问题。本文从水电站设备运行智能化这一独特视角,以建模水电设备的自主化特征为切入点,结合云计算技术,探索与水电站大规模仿真和“互联网+水电仿真”服务模式相适配的建模理论和方法。研究如何赋予设备模型智能感知和主动服务能力,使之像真正的智能设备一样进行组织和交互,从而以符合真实水电站本身运行机制的方式进行系统解耦和模型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寻求与云计算环境相适配的模型分布式、高并发、可扩展、可容错特性的解决之道,建立“互联网+”时代下的水电站云仿真平台和运行框架,为水电站大规模仿真这一水电生产领域急需解决的重大工程实际问题提供新的建模理论和实现方案。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水电站智能化运行特征和大规模仿真的新计算环境和新要求,提出一种与之相适配的面向自主设备云服务的新建模思想和计算模型。以水电设备为模型组织和运行的基本单位,基于云消息总线技术,无缝集成面向服务和事件驱动思想于设备模型,使其具备主动感知和自主服务这一智能水电装备的关键特性,并据此构建和真实水电站运行结构和机理相一致的松耦合组织、分布式协同、异步非阻塞并行交互的模型架构。从而在一般的SaaS云服务模式基础上拓展出新的适应水电站大规模仿真的“ADaaS”(自主设备模型即服务)云服务模式。2)给出了面向自主设备云服务建模方法和框架。定义和实现了框架的核心组件,包括主动感知设备模型、可感知消息、虚拟总线、模型容器等。在设计上突破了目前互联网应用中流行的无状态服务模式,即服务化架构的服务和状态数据分离模式,实现了有状态设备模型服务的“In-Memory”运行模式创新,可大大提高模型运行处理速度,保证了仿真计算的实时性。3)通过模型分布决策权的反转,创新性地将分布式消息发布订阅下的消息路由问题转化为模型在云计算资源节点的调度分配的经典问题。从而可采用很多经典智能优化算法对这一问题进行建模和求解,并给出了鲶鱼粒子群优化算法及最优解。同时,自主设备云服务模型由消息路决定的灵活分布方式,使得设备模型内生具备云平台下的分布式水平扩展和容错迁移能力,从而在软件模型层次对大规模仿真所需的高并发、高可用特性提供了不依赖硬件的“廉价”解决方案,可有效发挥云计算的优势。4)针对水电生产电气主系统强耦合特征,提出模块化解耦的分割交替求解算法,为松耦合的自主设备模型应用到强耦合的水机电动态过程提供了算法基础。提出了图形化电网络拓扑搜索算法并应用于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和故障计算。基于分割交替求解算法思想建立了单元机组和电网络各设备子系统仿真模型及其联合动态仿真过程。5)针对辅机系统设备种类复杂数量众多的难题,提出辅机系统分层模块化建模思路,将其分为交互层、过程层、元件层、系统层等四个层次,通过分层后的虚拟设备抽象,有效降低了自主设备建模的模型数量级。将电力系统中基于连接线融合的拓扑搜索算法拓展到流网系统,给出了通用的流网动态方程建模方法。最后,将面向自主设备云服务的建模方法和框架应用到某大型发电集团水电仿真中心云仿真平台工程实践,证明了该方法和框架的有效性。
徐有亮,冯义军[9](2013)在《闽江明珠:光耀海西二十载》文中研究说明1993年8月8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为“七五”期间国家重点工程的福建水口水电站一号机组揿下了投产运行按钮。这一刻起,我国华东地区最大的常规水电站水口水电站,源源不断地把最清洁的能源输送到海峡西岸广袤的大地。2013年8月8日,国家电网福建水口发电集?
杨叶平[10](2013)在《基于SimuLog语言的水电站仿真平台研究及实现》文中认为二十一世纪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系统仿真技术日渐成熟,完整的系统仿真学科体系已经形成。仿真技术在国内外多个领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电网、变电站、核电、火电、化工、航天等领域,部分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我国水电仿真技术还比较落后,缺少成熟、通用的产品。伴随着近十来年水电建设的大发展,从业人员大幅增加,新员工培训任务加重,一大批大型、特大型机组投运,水电在电网中的比重增大,安全性要求、复杂程度均大幅提高。研究通用的水电站培训仿真平台,变得极为迫切。作者研究了常见的仿真建模方法,采用源于大的复杂系统分解的模块化建模思路。在连续系统的计算机仿真中,主要的数值计算工作是对微分方程(或状态方程)求解。本文分析了模型求解的几种数值积分法,选择更为实用、通用性更强的离散相似法作为传递函数、状态方程的数值解法,给出了典型环节的离散相似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模块化建模思想,提出并采用了面向结构图的建模方法。这种建模方法不仅适用于线性系统,还可应用于非线性系统。计算机仿真系统需要对水电站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建设与实际水电站相似的“数字水电站”。本文通过对水电站设备进行分类,建立了模型框架体系,重点分析了水轮发电机的建模原理,通过派克方程,建立发电机的基本方程。此外,本文还简要描述了调速器模型、励磁系统模型、引水系统模型、水轮机模型等。水电站计算机仿真系统需要将上述算法、数学方程用计算机能识别的方式进行描述,并以计算机软件的方式加以实现。传统仿真程序包的模型软件具有较大的弊端,而采用仿真语言可以使建模人员将精力集中于所研究仿真对象。本文在国内开创性地采用了国产仿真语言SimuLog (Simulation Log,缩写为SimuLog,一种通用仿真语言,作者导师自主研发的成果),首先阐述了SimuLog的重要意义,并在导师原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描述语言的语法规则、编译器和解析器,提出了SimuLog优化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典型环节、水轮发电机模型进行了解析运行,证明了SimuLog正确、可信赖。本文在国内首次完整地采用与监控系统一体化设计运行的平台支撑技术,完成了OTS2000(Operator Training Simulation,缩写为OTS,操作员培训仿真)的软件总体架构设计、功能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并对OTS2000软件平台进行了实现。此外,本文还对海量数据存储与工况再现、数据库中间件、学员动态分组等技术进行讨论。本文对先进的智能考核评分系统进行了详细描述。本文最后结合瀑布沟运行仿真项目对OTS2000加以应用。针对国内大型数字水电仿真项目成功经验不足的现状,描述仿真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包括应搜集的技术资料、联合开发内容、流程描述模板、统一命名规则等,对于其他仿真项目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使OTS2000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二、水口水电站仿真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口水电站仿真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2)闽江干流江海直达运输及船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闽江干流江海直达船舶通航环境 |
1.1 航道概况 |
1.2 主要港口 |
1.3 船型发展通航限制条件 |
2江海直达水运量分析 |
3 闽江江海直达船型研究及适航性分析 |
4 闽江干流江海直达经济效益分析 |
5 结论 |
(3)高水头平面闸门闭门失效与结构破坏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闸门事故发生原因及破坏型式 |
1.2.2 闸门水力特性研究进展 |
1.2.3 平面闸门振动特性研究进展 |
1.2.4 闸门结构承载特性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第2章 平面闸门运行失效典型案例分析 |
2.1 平面闸门动水闭门失效 |
2.1.1 水电站进水口事故闸门闭门失效 |
2.1.2 泄洪平面事故闸门闭门失效与爬行振动 |
2.2 某工程平面闸门结构失效 |
2.2.1 工程概况 |
2.2.2 事故节点 |
2.2.3 断口及残骸 |
2.2.4 冲坑形态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平面闸门动水闭门失效及爬振机理研究 |
3.1 闸门动水闭门水力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
3.1.1 脉动压强和闭门持住力分析 |
3.1.2 主横梁开孔减载的水力特性改善效果研究 |
3.2 平面闸门动水闭门爬振机制研究 |
3.2.1 闸门闭门爬振理论模型 |
3.2.2 闸门闭门爬振过程反演 |
3.3 闸门闭门爬振防控措施研究 |
3.3.1 闸门爬振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
3.3.2 闸门爬振防控工程措施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平面闸门结构破坏机制与反馈推演分析研究 |
4.1 平面闸门主横梁主导型破坏机制研究 |
4.1.1 主横梁开孔的强度弱化效应 |
4.1.2 主横梁超载破坏 |
4.1.3 主横梁屈曲破坏 |
4.1.4 小结 |
4.2 平面闸门焊缝主导型破坏机制研究 |
4.2.1 平面闸门焊缝应力分布特性 |
4.2.2 单节溃决失效准静态数值模拟 |
4.2.3 整体溃决失效推演模型 |
4.2.4 小结 |
4.3 基于闸门残骸的破坏全过程反演分析 |
4.3.1 残骸拼接 |
4.3.2 连续溃决过程 |
4.3.3 溃决过程关键节点判定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闸门结构失效的其他影响因子反演分析 |
5.1 通气孔射流动水压力 |
5.1.1 物理模型试验 |
5.1.2 模型试验结果 |
5.2 节间焊缝射流动水压力 |
5.2.1 物理模型试验 |
5.2.2 闸门动响应评估 |
5.2.3 节间射流数值模拟分析 |
5.3 脉压荷载影响分析 |
5.4 基于廊道冲坑形态的破坏过程反演分析 |
5.4.1 冲坑形成机制的物模试验 |
5.4.2 基于冲坑的闸门破坏模式判定 |
5.4.3 冲坑对坝体结构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闸门失效孔口封堵方案研究 |
6.1 孔口拍门撞击力研究 |
6.2 孔口封堵拍门方案物理模型试验 |
6.2.1 物模模型试验设计 |
6.2.2 不同拍门形式下拍门力特性 |
6.3 拍门方案的实施 |
6.3.1 浮箱式拍门及其实施过程 |
6.3.2 其他类型拍门建议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本文主要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4)水口水电站重建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水口水电站重建对周边水环境影响分析模型设计 |
1.1 影响率指标建立 |
1.2 调度神经网络搭建 |
1.3 水口水电站重建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实现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1 水口水电站重建前后水质状况表 |
2.2 数据标准域绝对值对比 |
2.3 模型数据离散性对比 |
3 结语 |
(5)基于VR技术的水电站运行仿真系统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ar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基于虚拟现实的水电站运行仿真系统综述 |
1.2.1 虚拟现实技术 |
1.2.2 虚拟现实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水电站运行仿真系统综述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技术路线 |
1.4.2 研究内容 |
2 水电站虚拟仿真系统基础理论研究 |
2.1 虚拟现实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2.1.1 基于物理的渲染 |
2.1.2 碰撞检测技术 |
2.1.3 虚拟现实人机交互技术 |
2.2 水轮机运行过程研究 |
2.2.1 水轮机组开机过程 |
2.2.2 水轮机组停机过程 |
2.3 基于KKS编码的水电站设备数据建模方法研究 |
2.3.1 水电站KKS编码系统概述 |
2.3.2 KKS编码在水电站设备信息建模中的应用 |
3 水电站仿真场景构建方法研究 |
3.1 仿真工具选择 |
3.2 水电站模型层次性分析与构建 |
3.2.1 水电站模型层次性分析 |
3.2.2 水电站模型构建 |
3.3 水电站仿真场景结构化设计 |
3.3.1 单一场景关卡模拟 |
3.3.2 多场景关卡模拟 |
3.3.3 跨场景信息传输 |
3.4 水电站仿真场景构建 |
3.4.1 PBR材质构建 |
3.4.2 仿真场景光照及碰撞检测构建 |
4 水电站运行仿真系统的实现 |
4.1 系统架构设计 |
4.1.1 系统功能分析 |
4.1.2 系统架构设计 |
4.2 水电站虚拟漫游 |
4.2.1 漫游系统关键技术 |
4.2.2 漫游系统类图 |
4.2.3 水电站多场景漫游 |
4.3 水电站设备信息查询 |
4.3.1 水电站设备信息数据库构建 |
4.3.2 连接MySQL数据库 |
4.3.3 水电站设备可视化查询功能构建 |
4.4 水电站设备认知 |
4.5 水轮机组运行仿真 |
4.5.1 系统功能类图 |
4.5.2 交互对象构建 |
4.5.3 水轮机组运行仿真过程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大型泵站设备三维检修仿真培训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水利系统培训方式 |
1.1 常规培训 |
1.2 计算机平面仿真培训 |
1.3 计算机三维可视化仿真培训 |
2 大型泵站3D检修仿真培训系统的构建 |
2.1 泵站检修仿真培训系统的内容 |
2.2 泵站检修仿真培训系统开发的基础软件 |
3 泵站检修可视化仿真培训 |
3.1 检修工器具、材料的识别与使用培训 |
3.2 设备特性和技术参数培训 |
3.3 虚拟仿真检修培训 |
3.4 典型故障及事故处理虚拟检修仿真培训 |
3.5 泵站工程标准培训 |
3.6 培训仿真测试模块 |
3.7 2D/3D打印功能 |
4 运行效果与结论 |
(7)仿真在电站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运行员工进行常规培训, 利用每个倒班的培训时间进行仿真操作、演练 |
1.1 熟悉电厂设备所在位置与环境: |
1.2 设备技改后的操作演练: |
1.3 事故预想与处理: |
1.4 操作票填写与模拟操作: |
2 非正常运行方、水电厂水淹厂房、全厂事故停电等应急事故处理的演练 |
3 新员工上岗培训学习与模拟操作 |
4 与兄弟单位进行仿真系统技术交流 |
(8)面向自主设备云服务的水电站大规模仿真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2 水电站建模仿真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
2.1 水电站仿真的复杂大系统特征 |
2.2 水电站主体设备的数值建模 |
2.3 动态模型的数值求解算法 |
2.4 建模思想和方法的演进 |
3 面向自主设备云服务的建模方法和支撑框架 |
3.1 水电站大规模仿真的计算环境和计算模型 |
3.2 面向自主设备云服务的水电站仿真建模方法 |
3.3 自主设备云服务建模支撑框架及核心组件设计 |
3.4 自主设备云服务框架的关键实现技术 |
3.5 自主设备云服务模型的计算资源优化调度分配 |
4 水电站云仿真平台总体架构和自主设备模型构建 |
4.1 水电站云仿真平台系统架构 |
4.2 水电站云仿真平台模型架构 |
4.3 自主设备云服务模型构建 |
5 水电生产主系统面向自主设备云服务建模 |
5.1 水电生产主系统概述 |
5.2 水电生产主系统模块化解耦和分割交替求解算法 |
5.3 水电机组子系统建模仿真 |
5.4 电网络子系统建模仿真 |
5.5 水电生产动态过程仿真算例 |
6 水电站辅机系统自主设备云服务建模 |
6.1 辅机系统概述 |
6.2 辅机系统分层模块化建模 |
6.3 辅机系统自主设备云服务建模仿真 |
7 面向自主设备云服务的水电站大规模仿真工程应用 |
7.1 工程概况 |
7.2 主要功能和典型操作 |
8 总结与展望 |
8.1 研究工作总结 |
8.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2 攻读博士期间完成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
(10)基于SimuLog语言的水电站仿真平台研究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仿真研究现状 |
1.3 仿真应用进展 |
1.4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水电站仿真基础理论 |
2.1 引言 |
2.2 仿真建模方法 |
2.2.1 数学模型 |
2.2.2 建模方法 |
2.2.3 模型验证 |
2.3 模块化建模思想 |
2.3.1 模型分类 |
2.3.2 数学模型的不同表现形式 |
2.3.3 模块化建模方法的引出 |
2.3.4 大系统的模块化分解 |
2.4 模型求解的数值积分法 |
2.4.1 数值积分法的基本原理 |
2.4.2 欧拉法 |
2.4.3 龙格-库塔(Runge-Kutta)法 |
2.4.4 线性多步法 |
2.5 模型求解的离散相似法 |
2.5.1 离散相似法 |
2.5.2 典型环节的离散相似模型 |
2.6 面向结构图的建模方法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水电站设备数值建模 |
3.1 引言 |
3.2 水电站模型框架体系结构 |
3.2.1 水电站的主要生产流程 |
3.2.2 模型框架体系结构 |
3.3 发电机数学模型 |
3.3.1 派克变换 |
3.3.2 同步电机的基本方程 |
3.3.3 同步发电机的简化线性模型 |
3.4 调速器模型 |
3.4.1 机械液压调速器 |
3.4.2 电气液压调速器 |
3.4.3 微机调速器 |
3.5 励磁系统模型 |
3.6 引水系统模型 |
3.6.1 弹性水击模型 |
3.6.2 刚性水击模型 |
3.7 水轮机线性化模型 |
3.8 线路和系统模型 |
3.9 本章小结 |
第4章 SIMULOG仿真语言设计优化 |
4.1 仿真语言概述 |
4.1.1 传统的仿真程序包模式 |
4.1.2 仿真语言 |
4.1.3 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 |
4.1.4 自主研发仿真语言的意义 |
4.2 SIMULOG语言简介 |
4.3 编译器与仿真运行软件简介 |
4.3.1 编译器 |
4.3.2 仿真器 |
4.4 SIMULOG语法、求解优化 |
4.4.1 二阶模型解析问题 |
4.4.2 模型模板 |
4.4.3 模型运算速度定义 |
4.4.4 自动化逻辑关系 |
4.4.5 并行处理与精确定时 |
4.4.6 操作命令处理优化 |
4.5 典型环节描述解析运行 |
4.5.1 一阶模型 |
4.5.2 二阶模型 |
4.5.3 二阶模型(用一阶等效) |
4.6 发电机模型描述与解析运行 |
4.6.1 仿真实例选择 |
4.6.2 实用参数计算 |
4.6.3 结构框图 |
4.6.4 Simulog仿真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OTS2000架构设计与关键技术 |
5.1 引言 |
5.1.1 设计原则 |
5.1.2 系统用途 |
5.2 总体结构设计 |
5.2.1 软件总体结构 |
5.2.2 硬件总体结构 |
5.3 与监控系统一体化的平台支撑技术 |
5.3.1 平台支撑技术 |
5.3.2 与监控系统一体化的意义 |
5.3.3 一体化设计方案 |
5.3.4 一体化运行方案 |
5.4 数据库结构设计与中间件 |
5.4.1 数据库结构设计 |
5.4.2 中间件 |
5.5 系统功能设计 |
5.5.1 教员子系统 |
5.5.2 学员子系统 |
5.5.3 正常操作与故障仿真 |
5.6 海量数据存储与工况再现 |
5.7 学员动态分组 |
5.7.1 模块方案 |
5.7.2 模块概要设计 |
5.7.3 分组表结构设计 |
5.8 先进的自动智能考核评分 |
5.8.1 评分原理 |
5.8.2 功能设计 |
5.9 本章小结 |
第6章 OTS2000工程应用研究 |
6.1 工程概况 |
6.2 仿真范围 |
6.3 系统硬件结构图 |
6.4 通讯设计 |
6.4.1 IP地址定义约定 |
6.4.2 网络通讯设计 |
6.5 应搜集的技术资料 |
6.6 联合开发的重要性和内容 |
6.7 流程描述模板 |
6.8 统一命名规则 |
6.9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
7.1 全文总结与创新点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Ⅱ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附录Ⅲ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四、水口水电站仿真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唐云南水风光发电仿真培训系统建设及应用[J]. 韦妮恒. 红水河, 2021(01)
- [2]闽江干流江海直达运输及船型研究[J]. 林金裕. 福建交通科技, 2020(05)
- [3]高水头平面闸门闭门失效与结构破坏机理研究[D]. 陈林. 天津大学, 2020(01)
- [4]水口水电站重建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建模研究[J]. 沈蓓蓓.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9(11)
- [5]基于VR技术的水电站运行仿真系统应用研究[D]. 梅粮飞. 武汉大学, 2019(06)
- [6]大型泵站设备三维检修仿真培训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 张仁田,李龙华.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7(12)
- [7]仿真在电站的应用[J]. 黄维汉. 科学技术创新, 2017(28)
- [8]面向自主设备云服务的水电站大规模仿真建模研究[D]. 张彬桥. 华中科技大学, 2017(10)
- [9]闽江明珠:光耀海西二十载[N]. 徐有亮,冯义军. 中国电力报, 2013
- [10]基于SimuLog语言的水电站仿真平台研究及实现[D]. 杨叶平.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