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宸英论文-侯飞杨

姜宸英论文-侯飞杨

导读:本文包含了姜宸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姜宸英,杜甫,接受研究

姜宸英论文文献综述

侯飞杨[1](2019)在《姜宸英对杜甫的接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初诗人姜宸英(1628-1699),浙江慈溪人,博通经史,兼擅书法。诗宗杜甫,不拘唐宋;有注杜之作,见于其所着《湛园札记》中。姜宸英以其深厚的学养、出色的诗文创作,在文学史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即从姜宸英的杜诗注解、诗学旨趣和诗歌创作叁个方面,研究他对杜甫的接受情况。绪论概述姜宸英诗歌研究和姜宸英注杜研究的现状。姜宸英诗歌研究处于整体研究阶段,姜宸英注杜研究尚在文献着录阶段。本文研究姜宸英对杜甫的接受,能细化姜宸英研究,挖掘姜宸英在杜诗接受史中的价值,也能丰富杜诗接受的内容。第一章简述姜宸英接受杜甫的时代背景和学术氛围。姜宸英经历了易代之乱和太平盛世,这使他对杜甫的接受有所侧重;他受浙东学术影响,注重经世致用,同时在诗文创作上也取得了成就,故其注解杜诗既重视文献材料,也重视诗歌艺术。第二章研究姜宸英的注杜之作。首先辨析《杜诗笺》《杜诗拾注》与《湛园札记》卷四注杜内容之间的关系。《杜诗笺》与《杜诗拾注》是流传过程中造成的同书异名,《湛园札记》卷四注杜部分源于《杜诗笺》或《杜诗拾注》,但非全本。姜宸英注杜以《钱注杜诗》为底本,参考过朱鹤龄《杜工部诗集辑注》等书。姜宸英采用了诗史互证和以《文选》注杜等方法,体现出释事见意、以杜诗为史书和重视杜诗修辞艺术的特点。第叁章分析姜宸英对杜甫人格精神、杜诗艺术精神和杜诗创作手法的继承。姜宸英继承了杜甫的民胞精神,关心别人的痛苦遭遇。由于他一生艰于科考,宦游旅食的经历使他对杜甫的干谒表示同情。姜宸英学诗转益多师,以老杜为宗,主张抒发一己性情。他继承了杜诗的诗史精神,倡导诗歌的教化作用和反映现实黑暗的作用。他在诗中屡次化用杜诗,用杜诗典故,诗歌创作和注解杜诗存在联系。他的题山水画诗继承了杜甫题画诗“不粘在画上发论”和善用夸张的手法。姜宸英偏爱有苍茫远势气象的画作,既与杜甫的审美相合,也受到清初画坛风气转移的影响。在结语中,本文指出研究尚待提升之处。文末附录整理的《湛园札记》注杜条目和辑补的姜宸英文诗文评语。(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3-15)

李晶晶[2](2018)在《姜宸英史学成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姜宸英是明末清初着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学术界往往将研究视角集中在对他文学成就的论述上,而较少关注其史学成就,为丰富关于姜宸英史学成就研究的理论成果,本文拟对其史学成就进行相关论述。姜宸英在史学方面的着作主要有《明史刑法志拟稿》、《拟明史传稿》、《大清一统志》诸篇和《湛园集》中涉及的经史考证诸篇。本文试图通过深入研读其相关史学着作,以此来论述姜宸英在史学方面的成就。论文主要分五大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姜宸英的生平事迹、论述本文研究的目标及方法和论文选题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姜宸英纂修《明史》的情况,主要论述姜宸英拟稿与王鸿绪《明史稿》、《明史》成书,考述姜宸英拟稿对《明史》成书的贡献;第叁部分,主要介绍姜宸英《大清一统志》经世的诸篇文章,考述姜宸英关于国家边防的经世思想及其贡献。第四部分,主要介绍姜宸英史学考证、史学评价方面的贡献,主要以《湛园札记》及《湛园集》为对象,考述姜宸英对经史着作的考证、注疏和姜宸英史学评价。第五,结语部分,总结姜宸英的史学成就。(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杜广学[3](2017)在《姜宸英与清初古文家交游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姜宸英是清初着名的古文家,与冯宗仪、王猷定、计东、董以宁、魏禧等人情趣相投,交往密切。他们在古文领域中的频繁互动,切磋琢磨,对姜宸英的古文观念、古文创作与文坛声名均有着重要影响。从社会交往的维度审视姜宸英古文创作特色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无疑可以加深我们对这位清初古文名家的认知与理解。(本文来源于《励耘学刊》期刊2017年02期)

杜广学[4](2017)在《清初文学家姜宸英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姜宸英是清初着名文人,雅好古文、诗歌、书法和学术,成就斐然,现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学术观照。文章对学界关于姜宸英各个方面的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可行路径,以期推进、深化有关姜宸英的各个方面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明清文学与文献》期刊2017年00期)

戴淑芳[5](2017)在《姜宸英《行书孙绰游天台山赋》》一文中研究指出早年学董其昌,无疑是康熙时董书流行的时代风尚使然。然而他曾谓"华亭书派轻薄,模仿顿失古意",批评当时学董者不得其法,没有追本溯源。他于学董后上追晋室,可说是不趋时俗,体现出其对于书法传统的深刻体会。(本文来源于《书与画》期刊2017年05期)

杜广学[6](2016)在《姜宸英古文之研究及相关问题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姜宸英是清初着名文人,尤以古文名世。梳理姜宸英古文之研究史,发现清人对其古文创作较为重视,研究亦较有一定特色,然进入20世纪,便呈现沉寂状态。本文立足于此,对清人于姜宸英古文之研究作客观评述,对现代研究之沉寂及原因作初步探索,并对姜宸英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初步思考。(本文来源于《明清文学与文献》期刊2016年00期)

杜广学[7](2016)在《姜宸英古文理论及价值刍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初着名文人姜宸英的古文创作,蜚声当时,流誉后世,其古文理论亦有可圈可点之处。姜宸英虽然没有写作古代文话之类的文章学着作,但他的古文思想和观念还是较为完整和细密。在"文""道"关系上,姜宸英主张"以道为本,文道一体",既重"道",又重"文"。重"道",就需要以六经为根本,讲求"自得";重"文",就需要向古人学习,讲求法度。这些较为鲜明的古文理论,在清代文论史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对推动清代古文健康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本文来源于《励耘学刊(文学卷)》期刊2016年02期)

杜广学[8](2015)在《姜宸英交游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姜宸英是清初着名古文家、诗人、书法家、史学家。他交游广泛,在数十年的南北奔波中,结识了一大批各个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对他的思想和创作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考察姜宸英的社会交游,有利于深入地探究他的创作个性与作品风格发生、发展的原因,客观评价他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集中考述姜宸英的与清初文苑、诗坛等重要人物的往来及相互影响,可为进一步研究姜宸英的文学创作提供基础和前提。(本文来源于《明清文学与文献》期刊2015年00期)

杜广学[9](2016)在《清初古文家姜宸英生平、着述若干问题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姜宸英是清初着名古文家、诗人、书法家、史学家。以往研究于其家世、生平、着述,时有讹误、模糊、阙如之处。本文在新发现史料和时贤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其家庭成员、生年、字号等问题作进一步考订、廓清和补充,对新发现的两部手稿本试作粗略考述,为下一步对姜氏作品作批评性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期刊2016年02期)

杜广学[10](2016)在《姜宸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清初着名文人姜宸英(1628—1699)。其早年与朱彝尊、严绳孙并称为“江南叁布衣”。康熙二十年(1681)入史馆,参修《明史》。康熙叁十六年(1697)进士及第,时年已七十岁。康熙叁十八年(1699)为顺天府乡试副考官,因科场作弊案牵连入狱,不久死于狱中。姜宸英在诗歌、书法、学术方面造诣精深,古文创作成就尤为突出,理应受到全方位深层次的学术观照。有鉴于此,本论文将姜宸英的家世、经历、交游、文学创作进行整合研究,重视以人生面向与诗坛生态的视角切入其古文创作和诗歌创作,并注意从学术史视角审视其诗文,力求给予其准确的文学史定位。绪论:全面评述姜宸英研究的现状。本章尽可能“竭泽而渔”地搜集对姜宸英研究的相关文献,从“生平经历的实证研究”、“古文研究及文学史定位”、“诗歌渊源研究与风格辨析”、“书法创作、书学观及书法史定位”等方面细致地梳理姜宸英研究的现状,指出并分析了姜宸英研究的兴奋点与薄弱点,以此为据,展开对姜宸英的专题研究。第一章:考述姜宸英家世、生平、着述等问题。家世方面,对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母亲等人作了较为细致的论述,尤其对其两个兄弟(仲弟姜宸茝、季弟姜宸荺)名字、趣尚的考证,可谓发时贤所未发。生平方面,考证了姜宸英的生年与字号,考述了姜宸英一生的行迹。着述方面,在考述《姜先生全集》和其他杂着之外,详细地研考了笔者于上海图书馆古籍部发现的《姜西溟选诗类钞真迹》与《姜西溟手钞欧曾老苏叁家文》手稿本两部。凡此,均为下一步对姜宸英诗文作品作批评性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章:考述姜宸英的交游活动。姜宸英一生大部分时间偃蹇不遇,久居林下。与其交往之人,或为文苑英才,或为诗坛宗匠,或为人生挚友。其交往内容,既有宴饮雅集、诗文唱和、切磋技艺等常见内容,又有渴望汲引等政治蕴含。本章通过具体考述姜宸英与当时文苑、诗坛等几位有代表性人物的交往,试图最大程度地还原姜宸英一生的交游状况,生活片段,并通过对姜宸英交游的论述,探究其交游对姜宸英为文、为诗、为人的影响,从而加深对姜宸英的认知,进一步理解姜宸英的文学创作、文学观念的形成及其在当时的影响。第叁章:研究姜宸英的文学思想。明末清初,儒家诗学的政教精神开始复兴,受此影响,姜宸英论诗衡文,均强调社会功用。在诗学领域,他重拾儒家“性情之正”“兴、观、群、怨”等诗学话语,结合清初诗坛实际,进行了相应的阐说和发挥,并把诗学问题与作家人品、世道人心、国家兴衰联系起来。这些主张并对批判诗坛流弊、推进诗坛新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古文领域,姜宸英主张“文道一体”,追求“自得”,提倡“以六经为根柢”,注重法度。这些理论,顺应了清初古文发展的潮流,为清初古文提供了较为丰硕的理论硕果,并和其他古文家一道推动了清朝经世文风的最终形成。第四章:探讨姜宸英的古文创作。相较同期文人而言,姜宸英的古文作品数量相对较多,且体裁多样,自具特色。本章从姜宸英的人生面向视角切入其古文创作。从“经世精神”切入其论体文创作,其论体文见解独特,文风雄辩,是其一贯秉持的“经世精神”灌注于古文创作所结出的生动文本。从“狷介人格”切入其传记文创作,发现姜宸英的传记文特别注重挖掘传主的忠孝节义之事,同时作家本人的怀才不遇、才难用世贯穿于所作传记文中。从“文人情怀”切入其题跋文创作,他的很多题跋文情感丰富真挚,风格清粹温润,是其一贯怀抱的文人情怀的自然流露。姜宸英的古文以其深厚的内容和鲜明的特色在清初文坛占有重要地位。第五章:审视姜宸英的诗歌创作。本章从文学生态的视角观照其诗歌的创作的主要题材,如其题画诗反映了清初尚画之风,其行旅诗反映了清初坐馆、游幕之风,其酬唱诗反映了清初雅集之风。同时,在探讨各个类型的诗歌体裁时,也对其诗歌艺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如其行旅诗的艺术特色:类似组诗的表达形式,感情真挚,直抒怀抱,白描手法的大量运用等等。姜宸英在诗歌创作上的丰富实践以及鲜明的诗学主张,与其古文创作成就一道,成为奠定其文坛一代大家地位的厚重基石。综上所述,本文在对姜宸英文学创作全面梳理的基础上,重点探寻清初时期文学生态多元化背景下其创作心态与创作追求,从而更好地描述清初文坛文人交游的广泛性、文学思想多样化及创作内容的丰富性。(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6-03-21)

姜宸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姜宸英是明末清初着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学术界往往将研究视角集中在对他文学成就的论述上,而较少关注其史学成就,为丰富关于姜宸英史学成就研究的理论成果,本文拟对其史学成就进行相关论述。姜宸英在史学方面的着作主要有《明史刑法志拟稿》、《拟明史传稿》、《大清一统志》诸篇和《湛园集》中涉及的经史考证诸篇。本文试图通过深入研读其相关史学着作,以此来论述姜宸英在史学方面的成就。论文主要分五大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姜宸英的生平事迹、论述本文研究的目标及方法和论文选题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姜宸英纂修《明史》的情况,主要论述姜宸英拟稿与王鸿绪《明史稿》、《明史》成书,考述姜宸英拟稿对《明史》成书的贡献;第叁部分,主要介绍姜宸英《大清一统志》经世的诸篇文章,考述姜宸英关于国家边防的经世思想及其贡献。第四部分,主要介绍姜宸英史学考证、史学评价方面的贡献,主要以《湛园札记》及《湛园集》为对象,考述姜宸英对经史着作的考证、注疏和姜宸英史学评价。第五,结语部分,总结姜宸英的史学成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姜宸英论文参考文献

[1].侯飞杨.姜宸英对杜甫的接受研究[D].西南大学.2019

[2].李晶晶.姜宸英史学成就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3].杜广学.姜宸英与清初古文家交游考论[J].励耘学刊.2017

[4].杜广学.清初文学家姜宸英研究述评[J].明清文学与文献.2017

[5].戴淑芳.姜宸英《行书孙绰游天台山赋》[J].书与画.2017

[6].杜广学.姜宸英古文之研究及相关问题刍议[J].明清文学与文献.2016

[7].杜广学.姜宸英古文理论及价值刍论[J].励耘学刊(文学卷).2016

[8].杜广学.姜宸英交游考述[J].明清文学与文献.2015

[9].杜广学.清初古文家姜宸英生平、着述若干问题考述[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6

[10].杜广学.姜宸英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

标签:;  ;  ;  

姜宸英论文-侯飞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