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石桥中心卫生院,四川省成都市,641400
肝脏、胆管、胰腺以及脾脏都是我们人体不可缺少的器官,任何一个部位出现毛病都会给人体造成不小的伤害。为了给患者最有效、最无创的检查,临床研究出了超声检查的方式,超声检查能够准确的判断出脏器的大小、结构以及形态,它具有成像清晰、准确率高等优点,对于以上几个脏器的诊断,它已经成为了首选的检查方式。
一、肝脏
1、检查方法
(1)准备
为了确保能够清晰的显示图像,病人在检查当天禁食早餐,保持空腹,如果患者同时还要进行胃肠钡餐造影检查的话,应该先进行超声检查。
(2)体位
仰卧位:是最常规的检查体位,病人呈仰卧的姿势,调整呼吸平稳,将两手放置在头部两侧,充分暴露出腹部,以便与检查。
左侧卧位:也是比较常用的体位,此时肝脏位置会因为重力而向左下方位移,更加利于检查肝门的结构、管道等部位的病变。
半卧位、坐位:体型肥胖、腹部有积水的病人肝脏下缘常位于肋缘上方,半卧位以及坐位能够让肝脏下移,有利于检查。
站立位:不常应用,只有在检查患者肝脏有无下垂时,比较站立位与仰卧位时肝脏位置出现的变化。
2、检查内容
(1)检查肝脏的形态、大小、包膜、边缘等。
(2)检查肝实质回声均匀程度。
(3)检查肝脏内有无出现扩张、移位。扭曲等,以及病灶内外的血流分布。
(4)检查肝脏有无出现肿大淋巴结,有无腹水等。
(5)检查患者在移动时肝脏的活动度,包膜有无与周围组织出现粘连情况。
3、注意事项
(1)不能够跳跃式检查,在进行部分位置的断面检查时,应该以上下或者左右方向最大范围的连续性侧动扫查。
(2)在进行血管血流频谱测量时,要叮嘱患者屏息五秒,取得平稳频谱就可以,不要长时间屏息,避免出现误差。
(3)在检查肋下缘肋间、右肾上腺、腹膜等部位时,应该注重纵断面以及冠状断面的扫描,并且叮嘱患者进行呼吸运动,有利于判定病变出现在肝内还是肝外。
二、胆管
1、检查方法
(1)检查准备
患者在检查前要禁食八小时,必要时可以饮用400毫升左右水量利于显示肝外胆管。如果患者出现胃肠道气体干扰现象,要在灌肠排便后再进行检查。急诊患者没有条件限制,只要在严密监视下进行即可。医生要准备凸阵探头的超声诊断仪,将探头频率调整到3赫兹至5赫兹,根据胆囊内血流情况随时调整灵敏度、聚焦区等。
(2)方法
患者保持右斜45度的体位,将探头放置在右上腹向右扫描检查肝外胆管。采取胸膝卧位时能够移除积蓄在胆道周围的肠气,能够清楚的显示处肝外胆管的病变。在患者深吸气后屏息时,将探头加压能够提高胆管的显示率。
2、检查内容
(1)检查胆囊的大小形态、胆壁的厚度以及胆壁是否光滑。
(2)检查胆管有无出现肿瘤、结石或者管壁增厚等症状。
(3)检查胆管有无出现扩张,如果有检查扩张的范围、程度以及部位。
(4)检查胆囊内有无出现结石、胆泥、病变等。
3、注意事项
(1)胆囊壁出现增厚的现象时,不仅是急性胆囊炎的表现,还有可能是腹水、急性肝炎以及肝硬化合并低蛋白血症。
(2)早期胆囊炎的超声检查成像不具有典型的特点,仅仅会出现轻度增厚的管壁以及轻微增大的胆囊。
三、胰腺
1、检查方法
(1)准备
最佳检查时间为上午,必要时要空腹接受检查,如果肠道有胀气的患者,要服用消除胀气的药物,如果有便秘症状的患者,要在排便后再接受检查。如果使用上述两种办法后腹部扔存在气体,可以饮用700毫升左右的水,以便于胰腺的显示。
(2)体位
仰卧位:是最常规的检查体位,将双手自然的放置在身体两侧,保持呼吸平稳,在必要时叮嘱患者深呼吸,以便于对胰腺进行观察。
侧卧位:如果胃肠内气体多,胰腺尾部以及胰体显示不清楚时,可以采取左侧卧位的体位。如果胰头部显示不清楚时,可以采取右侧卧位的体位。
半坐位、坐位:仰卧位时胰腺成像不清楚可以采取半坐位或者坐位,这时肝脏位置会下移,有利于胰腺的显示。
俯卧位:俯卧位一般不采用,但在怀疑患者有胰尾肿瘤时会采用该体位。
2、检查内容
(1)检查胰腺的形态,包括大小、边界、轮廓等。
(2)检查胰管的长度以及内部直径。
(3)检查胰腺周围的血管以及周围器官与胰腺的关系。
(4)检查胰腺病灶出现的位置、范围、数量、回声强度等。
3、注意事项
(1)胰腺的病变对后方血管产生的影响。
(2)要区分出胰腺病变与周围病变的区别。
(3)认真观察胰腺病变的数量、大小以及位置等,警惕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四、脾脏
1、检查方法
(1)准备
脾脏的检查在检查前并不需要特殊的准备,只有在必要时保证空腹即可。
(2)体位
采用右侧卧位、左前斜位、仰卧位均可。
2、检查内容
(1)检查脾脏的形态大小、实质回声、异常回声以及有无钙化情况等。
(2)出现占位性病变时,要观察病变部位的内部回声、分布情况以及边缘等。
(3)如果常规超声检查结果不准确可以采用彩色超声检查。
3、注意事项
(1)在超声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查弥漫性回声异常以及准确辨别良性、恶性占位性病变。
(2)超声检查能够明确脾肿大、脾外伤、脾钙化、脾实质性占位性病变以及脾含液性占位性病变五种病变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