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百合种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百合,种球,繁育,立地条件
百合种球论文文献综述
杨迎东,冯秀丽,王伟东,白一光,胡新颖[1](2019)在《不同立地条件对百合种球生长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百合是我国主要花卉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大,经济价值高,但我国百合种球尤其东方百合种球却一直依赖进口。百合种球生长发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种球质量受种植地温度、空气湿度、土壤类型、土壤肥力、降雨量、光照等多种立地因子影响。在我国要想实现百合种球自主供应,首先需研究明确百合种球繁育所需的最佳立地条件,根据"适地适栽"原则建立种球繁育基地。以切花百合主栽品种西伯利亚、索邦、木门籽球为试验材料,以不同立地条件为单因素,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在辽宁庄河、沈阳、抚顺、阜新、凌源5种不同立地条件下开展种球繁育试验,秋季调查比较种球大小、产量、病虫害、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庄河单位面积种球数量最多(西伯利亚192.0粒·m-2,索邦283.4粒·m-2,木门286.4粒·m-2)、鲜重最大(西伯利亚924.6g·m-2,索邦1480.0g·m-2,木门2247.0g·m-2)、平均单球鲜重最大(西伯利亚4.82g,索邦5.22g,木门7.8g)、周径≥6.1cm种球数量占比高(西伯利亚78.46%,索邦26.76%,木门31.84%)、感虫率最低(0.00%)、感病率最低(0.00%);不同立地条件种球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明显;同一品种种球淀粉含量与种球规格成正比,种球越大淀粉含量越高;百合种球可溶性糖含量中层鳞片高于外层鳞片。在本试验条件下,庄河的立地条件比其他四地更适宜百合种球繁育。(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蔡宣梅,方少忠,张洁,陈诗林,杨成龙[2](2019)在《热处理对自繁百合种球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东方百合围径为6~9 cm的自繁种球为试材,采用热水处理的温度分别为39℃和40℃,分别浸泡1.0、1.5、2.0 h,研究其对根螨的灭杀效果及对种球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热处理技术在百合种球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栽种期和采收期,经过不同热处理种球的带虫率显着低于对照(CK)。仅在40℃热处理2.0 h,褐变率为2%,其它处理褐变率均为0%;各处理在膨大期其株高、第一节茎粗、地上部干物质含量,在采收期其地下部鲜质量与鳞茎围径都高于CK。其中39℃热处理2.0 h及40℃热处理1.5 h效果最好;在新鳞茎形成初期,各种热处理组合与CK的淀粉含量相近;从新鳞茎形成期到膨大后期淀粉含量迅速增加,40℃热处理1.5 h在新鳞茎膨大前期开始淀粉含量就高于其它处理,其次是39℃热处理2.0 h,CK淀粉含量最低。40℃热处理1.5 h,新鳞茎的可溶性糖含量从鳞茎形成期到采收期一直高于其它的热处理组合及CK。(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17期)
张洁,蔡宣梅,郭文杰,杨成龙,方少忠[3](2019)在《百合种球预处理技术及消毒设备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百合种球自繁及复壮过程中,有害病菌及种球上附着的根螨严重危害百合生产。结合生产实际,分析了种球预处理消毒的原理及其消毒效果,并介绍了相配套的消毒设备。(本文来源于《农技服务》期刊2019年01期)
龙彬,廖晓珊,郑思乡,龚建华,邓雅文[4](2018)在《株洲红东方百合种球繁育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尽快地将抗性较强的以株洲红为代表的东方百合系列新品种推向市场,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对株洲红脱毒组培—炼苗—一代种球—生产种球等过程做了系统研究,在贵州威宁草海、湖南炎陵大院、茶陵小田、攸县黄丰桥及芦淞区曲尺等地进行了多方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组培苗冷藏时间40 d最为理想,炼苗使用基质为河泥沙,在海拔700 m以上可以生产种球,生产中肥料以磷肥为主,鳞片繁育在9月份播种为宜。(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7期)
黄正秉[5](2016)在《百合种球销售艰难待转机》一文中研究指出荷兰百合种球采收季恰逢恶劣的多雨天气、2015岁末百合花价持续低迷、近几年百合种球进口总量连续逆市增长……早在今年初,国内种球贸易商们就断言:2016年将是种球贸易行业更为艰难的一年!拥有可以预见的未来,但却没有主动改变自身命运的勇气,结局自然(本文来源于《中国花卉报》期刊2016-09-06)
杨春起[6](2016)在《百合种球生产关键技术与休眠解除中碳水化合物代谢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百合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观赏植物,也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鲜切花种类之一。2014年中国仅百合切花产量就超20亿枝,即使扣除其中多茬球的使用外,我国每年从荷兰等国进口百合种球超过4亿粒,占百合种球总需求的80%以上,使得我国百合产业对外依存度很高。本研究立足于北京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和实际生产条件,开展了以实现本土化的百合种球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技术研发与实践应用,包括:规模化籽球脱毒快繁、鳞片扦插繁殖、商品球种植、栽培管理以及种球贮藏等百合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技术。此外,鉴于种球冷藏期间休眠解除的重要性,重点探讨了种球休眠解除可能的生理和分子机制。获得以下主要结果:籽球繁殖和商品球生产技术方面:1)建立了通过茎尖离体培养、隔离种植获得百合脱毒种球后,从百合种球鳞片扦插、籽球扩繁到商品球生产的北京地区规模化百合脱毒种球繁育生产技术规程。2)优化了脱毒球鳞片扦插扩繁条件。选择蛭石作为扦插基质扦插效果好,基质与鳞片的体积比为3:1时鳞片球鲜重和直径均最优,脱毒鳞片扦插的环境温度应控制在20℃-25℃ 16 w+17℃ 2w+5℃ 9w的变温条件下,脱毒鳞片球形成的数量多,质量优,外层鳞片形成的鳞片球显着多于内层鳞片。3)明确了冷库控温精度对鳞茎冷藏效果影响较大,冷藏温度为-1.5±0.2℃的条件下,采用阶梯式温度调控法,可有效避免鳞茎芽冷害。发现随着种球规格的增大,鳞茎芽的活动明显放缓,冷害发生率降低。对冷库的高精度控制可以有效延长不同规格的百合种球贮藏期,而在冷库精度低于士1℃的冷库中,贮藏的时间越长冷害和青霉病发生的可能性越大。种球休眠解除机制解析方面:1)通过转录组测序,进一步明确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在差异表达基因中显着富集。以休眠解除前的'Siberia'品种百合种球作为对照组,选取4℃储藏8w的已解除休眠的种球作为试验组,使用Illumina HiSeq 2000系统对cDNA文库进行双末端测序。分别获得50648075和51254807个reads。将这些序列组装获得79,354个unigene,平均长度为968bp。共得到5,834条差异明显的基因,其中2,619条基因表达明显上调,3,215条基因表达明显下调。生化途径(KEGG)富集分析发现百合鳞茎休眠解除与激素信号转导,能量代谢相关。2)在百合休眠解除转录组中筛选到两个在休眠解除过程中表达上调的淀粉酶基因,其表达模式与碳水化合物含量和淀粉酶的活性变化相吻合。基于生理指标和基因表达的转录组分析,发现淀粉酶基因可能参与了百合种球的休眠解除。通过RACE获得了α-淀粉酶(LiAMY)和β-淀粉酶(LiBAM)基因。qRT-PCR分析表明,与对照相比,LiAMY和LiBAM基因在贮藏于4℃百合鳞茎中,在前6w的转录逐渐积累,并在第8w大幅增加,达到10.6倍的表达高峰;之后淀粉酶基因的表达略有下降,但在12w仍保持7.8倍的表达量。这一表达特性与碳水化合物含量和淀粉酶的活性相一致,表明该基因转录水平的增加至少部分程度上促进了水解淀粉和可溶性糖的积累,可能参与了百合种球的休眠解除。(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6-09-01)
王伟东,杨迎东,胡新颖,白一光[7](2016)在《百合种球无土栽培繁育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百合种球繁育过程中,土传病虫害对种球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为尽量避免土传病虫害的发生,课题组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百合种球无土栽培繁育技术,有效的减少了种球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了百合种球质量。(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6年13期)
张洁,蔡宣梅,郭文杰,游向阳,方少忠[8](2016)在《百合种球活力改良外源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百合种球活力研究的系统性,从种球活力外源改良技术研究的有关进展入手,包括种球品质复壮技术、采后处理技术和播前处理技术等叁大方面,系统阐述组织培养、脱毒、扦插、种球更新、提纯复壮、冷藏处理和播前处理的理化调节技术等应用进展,认为这些外源技术的应用直接受品种、类型、状态、环境、处理等因素影响,改良效果存在差异,建议百合种球外源改良技术的研发应用宜依托种质创新、种球活力生理等基础研究,形成较为完备的种球品质精准改良技术的研发体系,以推动中国百合种球国产化繁育工作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6年13期)
王翠云,刘中阳,姚国章,蒋勇军,张礼红[9](2016)在《龙牙百合种球大棚营养钵基质繁殖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龙牙百合种球大棚营养钵基质繁殖技术,解决生产上种球繁殖周期长,种性退化,抗病能力差的技术难题,于2010~2013年进行了龙牙百合种球大棚营养钵基质繁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龙牙百合种球采用大棚营养钵基质繁殖的子鳞茎数增加83.09%,可以用于大田种植的50 g以上的子鳞茎比率达85.6%,比常规繁殖增加49.4%,与常规繁殖比较可缩短繁殖周期1年,子鳞茎产率增加226%,子鳞茎产量增加4837.5 kg/hm~2,增产42%。大棚营养钵基质繁殖的龙牙百合种球大田示范种植产量比常规繁殖的种球增产4023 kg/hm~2,增产17.41%;发病率降低12.9%。(本文来源于《作物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黄彦玮,师桂英,李谋强,边小荣,陈君良[10](2016)在《外源GA_3、ABA对低温冷藏兰州百合种球萌发的促抑效应及种球碳水化合物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兰州百合种球萌发的促抑效应,及其萌发过程中鳞茎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规律.【方法】研究以外源赤霉素(GA_3)和脱落酸(ABA)对低温(2℃)条件下贮藏的‘兰百1号’进行处理.【结果】在2℃条件下,GA_3处理二级种球发芽时间由105d缩至90d.ABA处理叁级种球发芽时间由95d延长至115d.在萌芽期内,鳞茎内淀粉含量随低温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可溶性糖含量、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显着上升;外源GA_3处理加快鳞茎内以上物质变化,而外源ABA处理延缓了鳞茎内的物质变化.【结论】芽的生长与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具有相关性.芽高/鳞茎高介于0.5~0.6时,可作为判断兰州百合种球休眠已完全解除的标准.(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百合种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东方百合围径为6~9 cm的自繁种球为试材,采用热水处理的温度分别为39℃和40℃,分别浸泡1.0、1.5、2.0 h,研究其对根螨的灭杀效果及对种球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热处理技术在百合种球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栽种期和采收期,经过不同热处理种球的带虫率显着低于对照(CK)。仅在40℃热处理2.0 h,褐变率为2%,其它处理褐变率均为0%;各处理在膨大期其株高、第一节茎粗、地上部干物质含量,在采收期其地下部鲜质量与鳞茎围径都高于CK。其中39℃热处理2.0 h及40℃热处理1.5 h效果最好;在新鳞茎形成初期,各种热处理组合与CK的淀粉含量相近;从新鳞茎形成期到膨大后期淀粉含量迅速增加,40℃热处理1.5 h在新鳞茎膨大前期开始淀粉含量就高于其它处理,其次是39℃热处理2.0 h,CK淀粉含量最低。40℃热处理1.5 h,新鳞茎的可溶性糖含量从鳞茎形成期到采收期一直高于其它的热处理组合及CK。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百合种球论文参考文献
[1].杨迎东,冯秀丽,王伟东,白一光,胡新颖.不同立地条件对百合种球生长发育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9
[2].蔡宣梅,方少忠,张洁,陈诗林,杨成龙.热处理对自繁百合种球生长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9
[3].张洁,蔡宣梅,郭文杰,杨成龙,方少忠.百合种球预处理技术及消毒设备应用[J].农技服务.2019
[4].龙彬,廖晓珊,郑思乡,龚建华,邓雅文.株洲红东方百合种球繁育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18
[5].黄正秉.百合种球销售艰难待转机[N].中国花卉报.2016
[6].杨春起.百合种球生产关键技术与休眠解除中碳水化合物代谢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
[7].王伟东,杨迎东,胡新颖,白一光.百合种球无土栽培繁育技术[J].北方园艺.2016
[8].张洁,蔡宣梅,郭文杰,游向阳,方少忠.百合种球活力改良外源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6
[9].王翠云,刘中阳,姚国章,蒋勇军,张礼红.龙牙百合种球大棚营养钵基质繁殖与应用研究[J].作物研究.2016
[10].黄彦玮,师桂英,李谋强,边小荣,陈君良.外源GA_3、ABA对低温冷藏兰州百合种球萌发的促抑效应及种球碳水化合物变化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