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负载型纳米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绿色合成,纳米铁,双酚A,降解
负载型纳米铁论文文献综述
蔡聪育,王丽洁,章燕婕,叶雅玲,林佳隆[1](2019)在《不同藻负载纳米铁对双酚A的降解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植物提取液绿色合成纳米铁,并通过天然环境中分布范围极广,易于获取得藻作为微载体,进行负载纳米铁的制备,利用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对双酚A进行降解研究,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其降解率基本保持70%左右。(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22期)
陈俊伟,李丽丽,郑育毅,吴春山,王菲凤[2](2019)在《N-TiO_2/硅藻土负载型纳米材料可见光催化降解水中Microcystin-LR》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钛酸四丁酯(C_(16)H_(36)O_4Ti)为Ti源,尿素((NH_2)_2CO)为N源,硅藻土(Diatomite)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硅藻土负载氮掺杂二氧化钛改性纳米材料(N-TiO_2/Diatomite).利用SEM、XRD、XPS、FT-IR、UV-Vis DRS对其进行系列特性表征及可见光催化性能分析,探究Microcystin-LR初始浓度对光催化的影响,分析其降解动力学和降解途径.结果表明,硅藻土负载优化了N-TiO_2分子的分散性,形成了链条型纳米孔隙球状结构;N元素掺杂、硅藻土负载不影响材料晶型,晶粒粒径减小至11.39 nm;Si、N分别与TiO_2成键;光响应强度和范围红移,可见光活性显着提升.以优化制备条件(350℃煅烧、掺N的物质的量分数为8%)的改性N-TiO_2/Diatomite材料可见光催化降解Microcystin-LR,当初始质量浓度为1 mg·L~(-1)的Microcystin-LR水溶液反应6 h后降解率可达95.0%,矿化率为83.9%;反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速率常数k为0.453 3 h~(-1).(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梁贺升,张和达[3](2019)在《活性炭负载纳米铁的制备及其脱氯六氯乙烷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零价铁能够快速有效地去除多种污染物,近年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和研究。由于纳米零价铁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因而易团聚,稳定性差。而且容易被空气氧化,导致活性降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首先制备活性炭负载纳米铁,然后研究活性炭负载纳米铁去除水中六氯乙烷的脱氯效果,探究了不同六氯乙烷的初始浓度、不同活性炭负载纳米铁的投放量、不同的反应时间以及不同的初始pH值对脱氯效果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20 mL六氯乙烷溶液的起始浓度由10 mg/L增大至200 mg/L时,与12 g活性炭负载纳米铁在室温下反应40 min的氯原子脱除率先增大后减少,当六氯乙烷起始浓度等于50 mg/L,其氯原子脱除率最大,为74.73%。(2)活性炭负载纳米铁的投放量从2 g增加至16 g时,与20 mL 50 mg/L六氯乙烷反应40 min的氯原子脱除率先迅速增长后趋于平缓,投放量超过12 g后,氯原子脱除率几乎停止增长。(3)12g活性炭负载纳米铁与20mL50mg/L六氯乙烷在室温下反应,氯原子脱除率随着反应时间增加先迅速增长后趋于平缓,反应时间大于40min后,脱除率趋于平缓;同样的反应条件,溶液初始pH值处于弱酸时有利于脱氯反应,过酸或者碱性条件反而制约了六氯乙烷的脱氯效果。(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21期)
李琼,胡育,宋连香,刘嘉琪,贺莉[4](2019)在《硅藻精土负载纳米铁处理有机染料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二价铁离子负载在硅藻精土上并用硼氢化钠还原形成纳米零价铁,制备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用FESEM观察了其微观表面形态,以亚甲蓝水溶液模拟有机染料废水并用COD清除率与脱色率两个指标对处理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评价实验主要研究了复合材料不同负载量、不同投放量以及亚甲蓝水溶液不同初始pH值对于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复合材料负载量为20%、投放量为12g·L~(-1)、亚甲蓝水溶液不调pH时,COD清除率达到83.84%,脱色率达到99.72%,且处理效果在pH=3~11的范围内都比较稳定,说明制备的复合材料能有效处理亚甲蓝水溶液并且反应条件易控制。(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9年10期)
刘楠,李营营,杨海龙,邓瑞红,刘杨[5](2019)在《负载型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技术处理含乙硫醇废气工艺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负载型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技术处理难降解乙硫醇为目标污染物,为乙硫醇等恶臭气体的无害化处理探讨可行且高效的技术工艺。在450℃下焙烧得到活性较高的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催化剂,考察不同气体流量、光能密度、湿度、O_2体积分数等参数下反应器的降解效率,得到体系最佳运行条件。结果表明:乙硫醇的降解效果与废气流量呈负相关趋势,在废气流量为0.3L/min、湿度为45%、O_2体积分数为30%时,乙硫醇降解效率最佳;乙硫醇降解效率随光能密度的增大而逐渐上升,考虑能耗问题,将光能密度控制在7 W/cm~2时乙硫醇的综合降解效果可达最优。通过显着相关性分析发现,乙硫醇进气质量浓度、光能密度和乙硫醇降解效率之间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废气流量与乙硫醇降解效率之间呈显着负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唐宝玲,李盟,陈胜文,王利军[6](2019)在《生物炭负载零价纳米铁对溶液中的Cr~(6+)去除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炭(biochar, BC)作为载体,负载纳米零价铁(nano zero valent iron, nZVI)形成复合吸附材料,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材料的结构特征。研究了不同材料、初始溶液初始p H、不同初始浓度、去除剂的投加量对BC负载nZVI (nZVI-BC)去除含Cr~(6+)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BC的加入提高了nZVI的分散性和抗氧化性,同时提升稳定性,对于水中Cr~(6+)的去除具有较好的效果;当Cr~(6+)的初始浓度为15 mg/L,去除剂的投加量为2.5 g/L, pH=4的条件下,其去除率达到了98%; nZVI-BC去除含Cr~(6+)废水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和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其中最大吸附量为209.93 mg/g。(本文来源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范先媛,刘红,龚璇,张家源,廖丽莎[7](2019)在《羧甲基纤维素改性凹凸棒石黏土负载纳米铁去除水中Zn(Ⅱ)性能和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纳米铁(NZVI)易氧化钝化和团聚的问题,以羧甲基纤维素钠改性的凹凸棒石黏土(CMC-ATP)为载体构建了CMC-ATP-NZVI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去除水中Zn(Ⅱ)的性能与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仅含33.3%(质量分数)纳米铁的CMC-ATP-NZVI与NZVI相比,对水中Zn(Ⅱ)有更快的反应速率和更高的去除效率,而成本却降低了约2/3。此外,相比未改性的ATP-NZVI复合材料,CMC-ATP-NZVI对Zn(Ⅱ)的吸附量提高了12.49 mg/g。CMC-ATP负载能够增强NZVI去除水中Zn(Ⅱ)性能的机制主要是:1) CMC-ATP的电动电位比ATP更低,因而对阳离子Zn~(2+)有更大的吸引力;2) CMC-ATP的分散作用使NZVI团聚体的尺寸变小,甚至成为单个纳米铁颗粒,因此复合材料比表面积增大,能提供更多吸附位点;3)CMC-ATP的负载提高了NZVI中F_e~0含量,因此NZVI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反应活性。CMC-ATP-NZVI去除Zn(Ⅱ)机制主要是F_e~0氧化和腐蚀产生的氧化物和羟基氧化铁表面羟基对Zn(Ⅱ)的配合作用以及Zn2+在反应后发生化学沉淀。(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单馨瑶[8](2019)在《基于硫族凝胶的负载型纳米材料的原位制备及其催化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催化剂是催化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简便制备具有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催化剂是该领域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具备大比表面积和高孔隙率的硫族凝胶为基础,利用简便的方法原位制备两种不同的负载型催化剂——贵金属基硫族凝胶催化剂和过渡金属元素基硫族凝胶催化剂,并探究了它们催化4-硝基苯酚还原、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和电催化析氢、析氧等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一种简便的方法原位制备了负载硫族凝胶的超细、单分散和粒径可控的Pd纳米颗粒。合成硫族凝胶的方法具备较高的灵活性,通过控制掺杂到凝胶中Sb元素的含量可以调控Pd元素的组分及还原后的Pd纳米颗粒的粒径和分散度。通过催化4-硝基苯酚还原反应和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可以评估负载型Pd纳米颗粒的活性和稳定性。利用相似的方法,原位制备负载硫族凝胶的Pt基纳米颗粒,该催化剂可用于高效催化4-硝基苯酚还原反应。这种原位制备的方法可用于合成一系列贵金属基纳米颗粒。2.常温常压下,利用一种简便的方法原位制备负载泡沫镍的过渡金属元素基硫族凝胶电催化剂,通过调控组分、修饰叁相界面及制造缺陷位可显着提高电催化析氢活性。制备的电极材料具备“褶皱状”多级微纳结构,具有水下超疏气性能,可促使反应产生的氢气泡从电极表面快速脱离,加速传质。不同过渡金属元素掺杂的催化剂均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析氢活性。碱性介质中,钴掺杂钼硫凝胶电催化析氢过程中,电流密度达到10 mA/cm~2时,所需过电位仅为114 mV。3.利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过渡金属元素基硫族凝胶电催化剂,研究其电催化析氧和电解水性能。该硫族凝胶为无定形态,存在大量由过渡金属离子造成的活性位点和材料固有的硫边缘缺陷,这些位点成为电催化过程的活性中心,提升催化性能。本研究发现该催化剂既可以催化电化学产氢也可以催化电解水析氧,并可应用于全分解水。特别是钴掺杂钼硫凝胶在电解水过程中,保持电流密度500mA/cm~2,能够稳定催化100小时而性能并不衰减,适用于工业化应用。(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6-12)
彭爽[9](2019)在《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乙炔选择加氢反应中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对单烯烃的高选择性,金催化剂在乙炔选择加氢制乙烯反应中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性能。但相较Pd、Ni基催化剂,金催化剂对乙炔的转化率通常较低,整体催化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的研究大都在改性的双金属催化剂上,对载体的研究较少。从载体的作用出发,通过改变活泼载体的缺陷特性、调节载体表面的酸碱程度、以及构筑金属-载体之间的新的相互作用等来提高反应的催化性能,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本论文中,我们针对乙炔选择加氢为乙烯反应,采用不同的载体分别制备出了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结果表明,所得纳米金催化剂作用下乙炔转化率各有差异,但乙烯选择性普遍较高。之后,考察了纳米金催化剂的反应稳定性及失活原因,并通过一系列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构效关系进行了解释。分别得到以下具体结论:(1)在Au/CeO_2体系中,发现空气气氛处理的Au/CeO_2催化剂的乙炔选择性加氢效果优于氢气气氛处理的Au/CeO_2催化剂。在300°C下,Au/CeO_2(R)-air催化剂上的C_2H_2转化率约为Au/CeO_2(R)-H_2催化剂的3倍。Au/CeO_2(R)-air催化剂在250°C下50 min时的转换频率(简称TOFs)值高达5.6×10~-33 s~(-1)。反应700 min后,Au/CeO_2催化剂仍然具有较好的催化加氢活性。表征发现,纳米金粒子均匀分散在载体表面且粒径较小,纳米金颗粒的引入并没有改变CeO_2载体的结构特征。Au/CeO_2-air催化剂具有较少的晶格氧缺陷,具有比Au/CeO_2-H_2催化剂更好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Au/CeO_2催化剂载体的形貌以及催化剂预处理气氛会对催化剂的晶格氧缺陷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加氢反应性能。(2)在Au/xCeO_2-Al_2O_3催化剂催化乙炔加氢研究中,发现相同条件下,CeO_2改性的0.3%Au/xCeO_2-Al_2O_3催化剂普遍表现出比0.3%Au/Al_2O_3更好的催化性能。在250°C时,0.3%Au/0.3%CeO_2-Al_2O_3催化剂的TOF值最高达到10.6×10~(-3)s~(-1),约为0.3%Au/Al_2O_3催化剂(7.2×10~-33 s~(-1))的1.5倍。与0.3%Au/Al_2O_3(选择性为81%)相比,0.3%Au/xCeO_2-Al_2O_3催化剂显示出了更高的乙烯选择性(>95%)。催化剂的表征结果显示,CeO_2的加入对0.3%Au/Al_2O_3催化剂的理化特性和结构改变不大,并且在乙炔选择加氢反应中起到积极作用。推测可能是CeO_2的加入增强了催化剂表面的氢溢出效应,降低了Au与Al_2O_3的相互作用,使Au变得更加活跃。同时随着CeO_2负载量的增加,0.3%Au/Al_2O_3的表面酸量减少,催化反应性能得到改善。(3)相比Au/Al_2O_3催化剂,有机杂原子改性后的纳米金催化剂对乙炔的转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250°C时,0.5%Au/CN-Al_2O_3催化剂的TOF达到22.5×10~-33 s~(-1)。但经过气氛煅烧之后,改性后的催化剂的性能有所改变。从红外谱图中可以看出,未煅烧之前,C、N材料包覆在Al_2O_3载体表面,与Au相互作用增加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点,从而提高加氢反应性能。高温煅烧使得催化剂表面石墨碳比例增加,催化剂结构发生改变并趋于稳定,催化加氢下降。(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期刊2019-06-05)
任黎明[10](2019)在《黄原胶稳定氧化石墨烯负载纳米铁去除地下水中六价铬污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重金属在各种产品中的应用需求旺盛。由于储存及处置不当,使其成为地下水中最为常见的污染物。重金属离子难以降解,在地下环境中长期存在,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几十年来,有毒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一直是一个重大的环境挑战。其中,Cr(Ⅵ)是土壤和水中最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纳米铁以其经济、高效等特点在Cr(Ⅵ)污染地下水修复中备受青睐。但其在原位应用中存在易失活、易钝化、易团聚、稳定性及迁移性差等问题,限制了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而石墨烯具有比表面积大、优异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机械强度等优良性能。因此,将二者结合充分发挥优势,拓展其在环境修复领域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基于此,本文利用氧化石墨烯(GO)为载体,研发了具有高反应活性、抗钝化作用和持久有效的氧化石墨烯负载纳米铁复合材料(nZVI/rGO),并利用黄原胶(XG)对其加以稳定,以Cr(Ⅵ)作为目标污染物,考察其作为原位反应带修复材料的反应性、迁移性及修复效果。阐明nZVI/rGO对Cr(Ⅵ)的去除机理,XG稳定nZVI/rGO的机制,以及XG稳定的nZVI/rGO(XG-nZVI/rGO)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沉积机制。建立了预测多分散性XG-nZVI/rGO沉积参数的先验模型,有效地预测了多分散性胶体颗粒的迁移行为。研究成果对Cr(Ⅵ)污染地下水修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论文主要得出以下研究成果:(1)制备一种nZVI/rGO复合材料,nZVI作为电子供体将电子传递到石墨烯表面,使得整个石墨烯表面作为还原Cr(Ⅵ)的活性位点,增强了还原Cr(Ⅵ)的能力,同时具有巨大比表面的rGO又可以分散纳米铁及还原产物,有效缓解还原产物包覆nZVI而造成的钝化,提高了Cr(Ⅵ)的去除速率和效率,能长期有效去除地下水中Cr(Ⅵ)污染。材料最优投加量与初始Cr(Ⅵ)浓度呈线性关系。在地下水环境pH(6~9)及硬度范围内,nZVI/rGO具有较好的Cr(Ⅵ)去除活性;NO_3~-和HCO_3~-对nZVI/rGO去除Cr(Ⅵ)起抑制作用,且HCO_3~-的抑制作用大于NO_3~-。(2)nZVI/rGO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分布表明nZVI/rGO大部分截留在模拟柱注入端附近,其沉积量的对数与距离呈线性负相关,且具有明显的分段沉积现象。注入速度和介质粒径为nZVI/rGO应用的限制性因素。介质粒径与注入速度存在交互作用,共同影响nZVI/rGO的沉积。统计学方法获得了沉积速率系数K_(dep)和最大迁移距离L_(max)的预测模型,用以预测和评估nZVI/rGO在实际场地的适用性。(3)XG的添加显着增强了nZVI/rGO的稳定性,吸附相XG改善了nZVI/rGO的静电稳定性,自由相XG抑制了XG-nZVI/rGO的团聚和沉降。XG在nZVI/rGO表面的吸附密度是一定的。当nZVI/rGO注入浓度为0.83 g/L时,存在一个临界注入速度1.39 cm/min,当注入速度小于此值时,增加注入速度引起的团聚阻碍XG-nZVI/rGO的迁移;当注入速度大于这此值时,较大的水动力剪切导致的解团聚作用促进XG-nZVI/rGO的迁移。(4)XG-nZVI/rGO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沉积机制受DLVO、布朗扩散、水动力剪切及拦截作用共同控制。粒径大于V_2的XG-nZVI/rGO,拦截作用使颗粒截留在多孔介质中;粒径小于V_1的XG-nZVI/rGO,其所受布朗动能小于二次能量极小时,则沉积在介质上;粒径在V_1和V_2之间的XG-nZVI/rGO,其所受水动力剪切扭矩小于粘附力矩时,则沉积在介质上。本文建立了计算K_(dep)的先验模型,并且通过一维模拟柱实验验证了其适用性,有效地预测了多分散性胶体颗粒在含水层中的沉积行为。(5)XG-nZVI/rGO浆液单井注入Cr(Ⅵ)污染含水层后,在注入井附近及下游形成稳定反应带覆盖区,实现对Cr(Ⅵ)污染地下水的有效去除并持续一段时间。XG-nZVI/rGO浆液注入后,注入井及下游的DO和ORP迅速下降,创造有利Cr(Ⅵ)去除的还原环境。并且不会显着改变水环境条件,如pH、Fe~(2+)等,具有环境友好性。此外,含水层中NO_3~-作为竞争电子受体而消耗部分XG-nZVI/rGO,损失部分活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负载型纳米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钛酸四丁酯(C_(16)H_(36)O_4Ti)为Ti源,尿素((NH_2)_2CO)为N源,硅藻土(Diatomite)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硅藻土负载氮掺杂二氧化钛改性纳米材料(N-TiO_2/Diatomite).利用SEM、XRD、XPS、FT-IR、UV-Vis DRS对其进行系列特性表征及可见光催化性能分析,探究Microcystin-LR初始浓度对光催化的影响,分析其降解动力学和降解途径.结果表明,硅藻土负载优化了N-TiO_2分子的分散性,形成了链条型纳米孔隙球状结构;N元素掺杂、硅藻土负载不影响材料晶型,晶粒粒径减小至11.39 nm;Si、N分别与TiO_2成键;光响应强度和范围红移,可见光活性显着提升.以优化制备条件(350℃煅烧、掺N的物质的量分数为8%)的改性N-TiO_2/Diatomite材料可见光催化降解Microcystin-LR,当初始质量浓度为1 mg·L~(-1)的Microcystin-LR水溶液反应6 h后降解率可达95.0%,矿化率为83.9%;反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速率常数k为0.453 3 h~(-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负载型纳米铁论文参考文献
[1].蔡聪育,王丽洁,章燕婕,叶雅玲,林佳隆.不同藻负载纳米铁对双酚A的降解初探[J].广东化工.2019
[2].陈俊伟,李丽丽,郑育毅,吴春山,王菲凤.N-TiO_2/硅藻土负载型纳米材料可见光催化降解水中Microcystin-LR[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梁贺升,张和达.活性炭负载纳米铁的制备及其脱氯六氯乙烷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9
[4].李琼,胡育,宋连香,刘嘉琪,贺莉.硅藻精土负载纳米铁处理有机染料废水的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9
[5].刘楠,李营营,杨海龙,邓瑞红,刘杨.负载型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技术处理含乙硫醇废气工艺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2019
[6].唐宝玲,李盟,陈胜文,王利军.生物炭负载零价纳米铁对溶液中的Cr~(6+)去除的研究[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9
[7].范先媛,刘红,龚璇,张家源,廖丽莎.羧甲基纤维素改性凹凸棒石黏土负载纳米铁去除水中Zn(Ⅱ)性能和机制[J].硅酸盐学报.2019
[8].单馨瑶.基于硫族凝胶的负载型纳米材料的原位制备及其催化应用[D].青岛科技大学.2019
[9].彭爽.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乙炔选择加氢反应中的性能研究[D].烟台大学.2019
[10].任黎明.黄原胶稳定氧化石墨烯负载纳米铁去除地下水中六价铬污染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