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赤壁方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赤壁,方言,古字音,古词汇
赤壁方言论文文献综述
余先德,祝箫,许昕元,章寒英[1](2019)在《“探寻赤壁方言中的古文化”主题实践活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目前方言学界对方言区的划分来看,赤壁方言属于赣方言区,但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大量的湘方言和西南官话,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方言体系。赤壁方言与赤壁的传统文化都具有悠久的历史,赤壁方言中保留了古字音、古词汇以及古形式,蕴含着丰富的古代文化。在推广普通话的大环境下,赤壁方言更需要保护与传承。(本文来源于《新课程研究(上旬刊)》期刊2019年02期)
王一冰[2](2018)在《赤壁方言语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鄂东南区方言属赣方言,据《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的划分该区包括九个县市的方言,赤壁方言是其中一支。赤壁方言语音研究始于1936年赵元任等主持的湖北省方言调查,这次调查的成果主要反映在《湖北方言调查报告》(1948)中。赤壁方言因其边缘性、过渡性特征,建国以来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二十世纪中期出现了赤壁方言研究的高潮。近年来赤壁方言语音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缺少对其语音变化的探讨。本文对现代赤壁方言语音系统进行了调查,整理出现代赤壁方言音系,并将赤壁方言与普通话、《广韵》音系进行对比,分析赤壁方音特点,对文白异读、“赤壁普通话”等现象进行探讨,并结合过去研究的成果探讨语音的演变规律和原因。第一章、第二章、第叁章分别对赤壁方言的声母、韵母、声调系统进行了整理和描写,并将其与普通话、以《广韵》为代表的中古音进行了对比分析。第四章对赤壁方言声、韵、调系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轻声、文白异读、赤壁普通话等语音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第五章基于前人的研究结果,探讨了赤壁方音八十年来发生的一些变化。声母方面,古全浊声母清化后回头演变为送气浊塞音,日母字Z的出现认为是普通话推广的结果;韵母方面有(?)变为or,iai中的i脱落变成ie,aη、Aη变为an、(?)n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有普通话的影响和语言经济原则两个方面的作用。第六章为赤壁方言同音字表,通过方言调查整理出同音字表,该字表反映了赤壁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及其搭配关系。(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5-31)
柳媛[3](2010)在《浅析湖北赤壁方言中的颜色词》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北赤壁方言作为湘语和西南官话的混合体,其颜色词数量较多,含义丰富。本文将从语音、语义、语用以及方言特色等方面,分别对赤壁方言基本颜色词、颜色词的构词特色、颜色词的语用特色以及表意特殊的颜色词进行分析,并阐述颜色词中所包含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0年05期)
陈莉琴[4](2009)在《赤壁方言双宾句及相关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双宾句为研究对象,主要讨论湖北赤壁方言的双宾语句式及相关问题。赤壁方言双宾语句在宾语次序上与普通话有明显不同。本文在详细描写赤壁方言双宾现象的基础上,再对其进行拓展,运用历时探源和共时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方言倒置双宾句。在类型分布上,它们没有呈现出规律性分布特征。论文总共有五大章节。第一章简单介绍了方言双宾句的研究现状、论文的选题及其意义、研究方法和文中相关符号的说明。第二章、第叁章是文章的主体,详细描写了赤壁方言双宾现象。这两章中主要运用了描写和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先对赤壁方言双宾动词进行分类,再将赤壁方言Ⅰ式(“S+V+O间+O直”式)、Ⅱ式(“S+V+O直+O间”式)双宾句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中的介引成分进行分析。赤壁方言双宾句分为方所双宾句和非方所双宾句,能进入双宾句的动词很多。非方所双宾动词包括“给予”义动词、“取得”义动词、予夺不明动词、“叙称”义动词和其它动词,方所双宾动词包括“放置”义动词。赤壁方言双宾句存在Ⅰ式和Ⅱ式两种句式,这两种句式在双宾动词类型中呈互补分布,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转换关系,且Ⅱ式双宾句固定地表达“给予”的句法意义。赤壁方言介引成分具有多样性,有“搭”“拉”“得”“倒”,其中“搭”“拉”比较常见,它们来源于引进处所的介词。第四章是对Ⅱ式双宾句的拓展研究。先从历时的角度对其进行探源,该句式在上古汉语中是常见句式,到了中古及近代,比较少见了;再按方言区简要描述该句式的共时分布情况,该句式普遍存在于南方方言区;然后根据Ⅰ式Ⅱ式以及与格Ⅲ式(“S+V+O直+X+O间”式)句式存在与否,将南方方言区的双宾句分为五个类型。第五章是结语,对文章进行总结,说明存在的不足和继续研究的设想。(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9)
赤壁方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鄂东南区方言属赣方言,据《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的划分该区包括九个县市的方言,赤壁方言是其中一支。赤壁方言语音研究始于1936年赵元任等主持的湖北省方言调查,这次调查的成果主要反映在《湖北方言调查报告》(1948)中。赤壁方言因其边缘性、过渡性特征,建国以来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二十世纪中期出现了赤壁方言研究的高潮。近年来赤壁方言语音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缺少对其语音变化的探讨。本文对现代赤壁方言语音系统进行了调查,整理出现代赤壁方言音系,并将赤壁方言与普通话、《广韵》音系进行对比,分析赤壁方音特点,对文白异读、“赤壁普通话”等现象进行探讨,并结合过去研究的成果探讨语音的演变规律和原因。第一章、第二章、第叁章分别对赤壁方言的声母、韵母、声调系统进行了整理和描写,并将其与普通话、以《广韵》为代表的中古音进行了对比分析。第四章对赤壁方言声、韵、调系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轻声、文白异读、赤壁普通话等语音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第五章基于前人的研究结果,探讨了赤壁方音八十年来发生的一些变化。声母方面,古全浊声母清化后回头演变为送气浊塞音,日母字Z的出现认为是普通话推广的结果;韵母方面有(?)变为or,iai中的i脱落变成ie,aη、Aη变为an、(?)n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有普通话的影响和语言经济原则两个方面的作用。第六章为赤壁方言同音字表,通过方言调查整理出同音字表,该字表反映了赤壁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及其搭配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赤壁方言论文参考文献
[1].余先德,祝箫,许昕元,章寒英.“探寻赤壁方言中的古文化”主题实践活动设计[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9
[2].王一冰.赤壁方言语音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
[3].柳媛.浅析湖北赤壁方言中的颜色词[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
[4].陈莉琴.赤壁方言双宾句及相关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