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本系数论文-谷建中,郭敏杰,邓丽,任丽,苗建利

亲本系数论文-谷建中,郭敏杰,邓丽,任丽,苗建利

导读:本文包含了亲本系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亲缘系数,高油酸花生,骨干亲本,开选016

亲本系数论文文献综述

谷建中,郭敏杰,邓丽,任丽,苗建利[1](2018)在《基于亲缘系数的高油酸花生骨干亲本开选016的育种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高油酸花生骨干亲本开选016的育种价值,在介绍开选016的创制与特点的基础上,利用亲缘系数(COP)与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开选016衍生的23个高油酸花生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9个高油酸花生品种(系)与开选016的COP为0. 5; 23个高油酸花生品种(系)共组成253对组合,品种(系)间COP为0. 125~0. 562 5,平均值为0. 276 99,品种间尤其是同一系列品种间的COP较高;基于COP的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值1. 0水平上,将开选016衍生的23个高油酸花生品种(系)聚为9个类群,其中开农310、开农301和开农H03-3各自聚为一个类群,其余20个品种(系)聚为6个不同的类群。综合分析,开选016为适应性广、配合力高的优异高油酸花生种质,具有较高的育种价值,加强开选016及其衍生品种(系)与其他优异品种的组配利用,对选育高油酸花生新品种、提高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吴慧[2](2017)在《基于亲本系数、SRAP分子标记的中国黄淮海和南方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在我国已经有了五千年的栽培历史,大豆育成品种在大豆的生产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重要的种质资源,黄淮海地区与南方地区是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的两大产区,研究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遗传结构特点对大豆种资资源的保存、利用与开发、育种计划的制定、亲本的选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利用SRAP功能分子标记和亲本系数分析我国黄淮海地区与南方共156份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关系和不同省份亚群与不同时期亚群间的遗传关系,其中实验材料分为13个省份亚群六个时期亚群。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395黄淮海产区大豆育成品种系谱信息计算的亲本系数与亲缘关系分析表明:395份大豆育成品种间的共77815对组合的亲本系数(COP)值变化范围为0~1,COP值总和为1346.0235,平均值为0.017。其中0值49252个,占总数的63.3%,多数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远。绝大多数COP值在0.5以下,亲本系数分析表明黄淮海产区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信息多样性水平较高。2.筛选出16对多态性较好的SRAP引物对156份大豆育成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6对引物共扩增出清晰条带214条,多态率为95.79%,各引物条带数在7-23之间,平均条带数13条,最高为引物Me6Em3,为23条,最低是引物Me1Em10,为7条。Shannon信息指数(I)的范围为0.2743~0.4549,Nei’s基因多样多样性指数的范围0.4157-0.6426。基于SRAP数据的UPGMA聚类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D=0.64处,156份大豆育成品种聚为3大类:第一大类共有16个品种;第二大类共有138个品种;第叁大类只有2个品种,由于黄淮海与南方育种的种质交流较多,地理来源相近的品种并没有完全聚到一起。分时期亚群间的遗传距离分析表明:近代品种1991-2000与2001-2009这两个亚群的遗传距离较近,和祖先亲本及早期品种遗传距离较远。特有、特缺等位变异分析表明:河北和浙江两省的特有等位变异较多,分别为17和16;上海和贵州较少,分别为4和5;特缺等位变异最多是江西,为32;贵州与上海省的特缺等位变异为1。分时期亚群分析表明,祖先亲本的特有与特缺等位变异最多,1962-1970时期的特有等位变异次之,为12,特缺等位变异为6;1971-1980时期的特有等位变异为2,没有特缺等位变异,其他两个时期均没有特有与特缺等位变异,说明随着育种进程发展现代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逐渐提高。3.基于大豆育成品种系谱信息计算156份参试品种的亲本系数与亲缘关系分析表明:参试156品种(其中4个是祖先亲本)的COP值变化范围是0~1,平均值为0.0328,11476对组合中共有5305对品种间的COP为0值,占46.23%,COP值在0-0.1之间品种间占90.77%。省亚群分析表明:湖南省的大豆育成品种COP平均值最高,为0.1935;河南省的大豆育成品种COP平均值最低,为0.038,表明河南省的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水平高。进行分时期亚群的亲缘关系计算分析得到1962-1970时期的COP平均值最高,为0.15,而2001-2009时期的COP值最低,为0.0214,说明近代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早期品种高。基于亲本系数的UPGMA法聚类结果表明:地理来源相近的品种有完全聚到一起的趋势。156大豆育成品种聚为4大类:第一类70个品种主要是河南省的品种,第二类16个主要是江苏省育成品种,第叁类29个品种主要是是四川省及湖南省亚群的,第四类37个主要是江苏省及北京省亚群的。(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7-05-27)

高晓玲[3](2016)在《基于亲本系数、ScoT、EST-SSR分子标记的中国黄淮海和南方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和粮食作物,在我国已有五千年的栽培历史。而大豆育成品种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重要的种质资源。从1923到2005年,我国共育成了1300个大豆育成品种,黄淮海和南方地区是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的两大产区,揭示黄淮海和南方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特点对大豆种植资源的保存、育种计划的制定和亲本的选配具有重要意义。实验采用亲本系数以及两种功能标记ScoT和EST-SSR分析我国黄淮海和南方共153份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不同地理区域间及不同时期遗传结构。其中黄淮海地区91份,南方地区62份。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亲本系数分析供试样品的遗传多样性时,在149个供试样品的11026对组合中,有5007对品种间的亲缘系数COP的值为0,占45.41%。品种间COP值的变异范围为0-0.5,平均值为0.03。系谱系数高于平均值以上的占28.83%。黄淮海的大豆育成品种之间的亲缘系数的平均值略低于南方大豆育成品种之间的亲缘系数,分别为0.05,0.06。河南省的大豆育成品种之间的平均亲缘系数最低,为0.04,而湖南省的大豆育成品种之间的亲缘系数的平均值最高,为0.19。2001-2005年的大豆育成品种之间的亲缘系数的平均值最低,为0.02;而1923-1970年的大豆育成品种之间的亲缘系数的平均值最高,为0.15。利用供试大豆样品间的遗传距离(1-COP)矩阵对供试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样品先聚为Ⅰ、Ⅱ两大类,第一大类只包含两个品种,其他大豆品种全部位于类群Ⅱ。2.筛选出的27个SCoT引物标记位点在153份供试样品中共扩增出130条条带,其中110条具多态性条,占84.62%。各引物扩增的条带为1-8,平均4.81条。153供试样品的Nei's基因多样性范围为0.24-0.49,平均为0.37;Shannon信息指数范围为0.41-0.69,平均为0.5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范围为0.21-0.37,平均为0.27。祖先亲本的Nei's基因多样性(H)、Shannon信息指数(I)和多态性信息数值(PIC)均最低的。分别为,0.39,0.38,0.22。1971-1990、1990-2000、2001-2005叁个时期的Nei's基因多样性(H)、Shannon信息指数(I)和多态性信息数值(PIC)均最高。聚类结果表明,153份供试样品被分为两大类,来源相同的品种倾向于聚集在一起。3.26个EST-SSR标记位点在153份中国黄淮海和南方大豆育成品种中共测到238个等位位点,每个EST-SSR位点的平均等位变异数是8.81,变异范围为3-25;多态性信息PIC的平均值为0.61,变化范围为0.15-0.87。黄淮海地区的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丰富度和多态性信息指数PIC的平均值均略高于南方地区的大豆育成品种。特有、特缺等位变异分析表明:分省亚群中,江苏省大豆亚群的特有等位变异最多,为16;浙江和河北的最低,为0。只有上海的大豆亚群有1个特缺等位变异,其他省份均没有。分时期亚群中,1991-2000年亚群的特有等位变异最多,为24,最少的为祖先亲本和2001-2005年时期的大豆亚群,均为1。1923-1970年的大豆亚群的特缺等位变异最多,为24,最少的为1971-1990年时期的,为0。聚类结果表明供试样品被划分成两个大的群体(Ⅰ和Ⅱ)以及一个只包含六个个体的Ⅲ。Ⅰ类群包含的个体数为74,Ⅱ类群包含的个体数为73。(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6-05-30)

姜昱,李毅丹,郝文媛,金峰学,王玉民[4](2014)在《吉林省玉米骨干亲本的亲缘系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吉林省19782012年获奖的71个普通玉米品种亲本自交系中的93个自交系进行亲缘系数分析,探讨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供试材料COP值变异范围为00.937 5平均值为0.028 5。利用自交系间遗传距离,采用兰氏距离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聚为6个类群,A类群包括黄早四、自330、428等20个自交系;B类群包括81162、四273、丹340等8个自交系;C类群包括Mo17、吉846、吉63等15个自交系;D类群包括U8112、铁7922、沈5003、K10、7884-7Ht等21个自交系,除长3和英64外,均含有国外玉米种质的血缘;E类群只有1个自交系丹599-20-1单独聚类;F类群共有28个自交系,包括国外杂交种选系14个,地方品种选系4个,未知来源自交系2个,综合种选系1个。(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4年04期)

孟顺龙,胡庚东,瞿建宏,吴伟,范立民[5](2010)在《单养模式下罗非鱼亲本培育塘的沉积物产污系数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试验塘养殖方法研究了单养模式下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亲本培育塘的沉积物污染物含量及沉积物产污系数。结果表明,单养模式下罗非鱼亲本培育塘的沉积物含水率、总有机质、TN、TP和有效磷的含量以及表层沉积物的氮磷比分别在61.07%~68.87%、5.42%~6.82%、2.12~3.18 mg.g-1、0.34~0.45 mg.g-1、15.39~24.92μg.g-1和5.74~7.85之间,上述指标在池塘水平分布上没有表现出变化的规律性。面积法和产量法计算得到的湿泥、干泥、总氮、总磷、有效磷、有机质的产污系数分别变化在5.60~15.13 kg.m-2、1.81~5.08 kg.m-2、7.24~23.86 g.m-2、1.13~3.08 g.m-2、0.06~0.18 g.m-2、161.76~526.85 g.m-2和7.89~30.35 kg.kg-1、2.55~10.19 kg.kg-1、10.43~47.86 g.kg-1、1.59~6.18 g.kg-1、0.08~0.36 g.kg-1、256.37~1 004.69 g.kg-1。同时,面积法计算显示,两试验塘的湿泥、干泥、总氮、总磷、有效磷、有机质的产污系数均差异不显着(P>0.05);而产量法计算显示,除底泥有效磷的产污系数差异不显着外(P>0.05),两试验塘的湿泥、干泥、总氮、总磷、有机质的产污系数均差异显着(P<0.05)。这表明,当养殖模式、养殖技术、放养密度、投喂饲料等要素基本一致时,用面积法测定的沉积物产污系数比用产量法测定的稳定。(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0年09期)

王江春,胡延吉,余松烈,王振林,刘爱峰[6](2006)在《建国以来山东省小麦品种及其亲本的亲缘系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山东省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对山东省建国以来历经9次更换的66个小麦品种的2145个组合进行了亲缘系数(coefficientofparentage,COP)分析。结果67.44%品种组合间存在亲缘关系,所有品种COP值变异范围为0.00~0.8203,平均为0.06249,系谱亲缘系数高于平均值的占21.53%。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年代之内品种间亲缘系数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到90年代有所降低,然后又再增大。各年代内品种的亲缘系数普遍高于年代间品种的亲缘系数。早期的品种与以后年代的品种间的亲缘系数较小,中期和近期品种与以后年代的品种间的亲缘系数较大。同一个年代的品种,对后代的遗传贡献率,则随着年代的推移而逐渐减小。对品种间COP值按WAP法进行了聚类分析,除徐州438、齐大195、烟农78在COP为0处单独聚在一起外,其余63个品种可以聚为6个大类群,大多是同一年代的品种聚在一起,体现了不同年代的特点。山东省历史上年种植面积较大或推广时间较长的17个小麦品种,大都是较早利用引进亲本进行组配选育而成,亲本的亲缘系数较小,遗传差异较大。从系谱上看,山东省小麦的种质资源可基本上追溯到碧玉麦、VillaGlori(中农28)、洛夫林系、蚰子麦等四大骨干亲本体系。结论自50年代以来,品种间的遗传差异日趋狭窄,遗传多样性逐渐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06年04期)

王岩,蔡伟,王彦荣,代贵金,赵天宏[7](1998)在《水稻杂交亲本叶温系数研究及花期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叶温系数是水稻生育进展的一个主要指标。通过对不同处理不同品种叶温系数的研究,可以预测不同品种在不同环境下的幼穗分化发育期和抽穗开花期,从而为杂交水稻制种提供科学依据。就水稻整个生育期来看,叶龄的生长速度由快变慢,叶温系数由小变大,叶龄的增长速度与出苗后所需积温量成明显的对数关系。在高温处理下,不育系、恢复系始稳期都提前,但从播种到始穗整个过程所需积温量相差不多,所以花期预测可采用积温差法。选用感温性差的不育系、恢复系做杂交稻亲本,花期预测较简单,相反则需要紧密跟踪预测。(本文来源于《垦殖与稻作》期刊1998年04期)

管荣展,盖钧镒[8](1998)在《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及其与亲本配合力和亲本系数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用14个亲本所配制的91个杂交组合进行产量比较试验,分析组合的产量优势,及其与亲本的配合力和亲本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油菜杂交种的产量优势普遍存在,49.5%组合的超亲优势达到了显着水平,配合力、亲本系数与杂种产量和杂种优势间均存在极显着的相关,杂种组合选配时应考虑配合力和亲缘关系。6个最高产杂种组合的分析表明,杂交种亲本的亲缘关系较远、配合力较高,则产量优势明显。这6个组合的亲本中均含有中国亲本。(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1998年04期)

亲本系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豆在我国已经有了五千年的栽培历史,大豆育成品种在大豆的生产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重要的种质资源,黄淮海地区与南方地区是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的两大产区,研究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遗传结构特点对大豆种资资源的保存、利用与开发、育种计划的制定、亲本的选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利用SRAP功能分子标记和亲本系数分析我国黄淮海地区与南方共156份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关系和不同省份亚群与不同时期亚群间的遗传关系,其中实验材料分为13个省份亚群六个时期亚群。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395黄淮海产区大豆育成品种系谱信息计算的亲本系数与亲缘关系分析表明:395份大豆育成品种间的共77815对组合的亲本系数(COP)值变化范围为0~1,COP值总和为1346.0235,平均值为0.017。其中0值49252个,占总数的63.3%,多数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远。绝大多数COP值在0.5以下,亲本系数分析表明黄淮海产区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信息多样性水平较高。2.筛选出16对多态性较好的SRAP引物对156份大豆育成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6对引物共扩增出清晰条带214条,多态率为95.79%,各引物条带数在7-23之间,平均条带数13条,最高为引物Me6Em3,为23条,最低是引物Me1Em10,为7条。Shannon信息指数(I)的范围为0.2743~0.4549,Nei’s基因多样多样性指数的范围0.4157-0.6426。基于SRAP数据的UPGMA聚类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D=0.64处,156份大豆育成品种聚为3大类:第一大类共有16个品种;第二大类共有138个品种;第叁大类只有2个品种,由于黄淮海与南方育种的种质交流较多,地理来源相近的品种并没有完全聚到一起。分时期亚群间的遗传距离分析表明:近代品种1991-2000与2001-2009这两个亚群的遗传距离较近,和祖先亲本及早期品种遗传距离较远。特有、特缺等位变异分析表明:河北和浙江两省的特有等位变异较多,分别为17和16;上海和贵州较少,分别为4和5;特缺等位变异最多是江西,为32;贵州与上海省的特缺等位变异为1。分时期亚群分析表明,祖先亲本的特有与特缺等位变异最多,1962-1970时期的特有等位变异次之,为12,特缺等位变异为6;1971-1980时期的特有等位变异为2,没有特缺等位变异,其他两个时期均没有特有与特缺等位变异,说明随着育种进程发展现代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逐渐提高。3.基于大豆育成品种系谱信息计算156份参试品种的亲本系数与亲缘关系分析表明:参试156品种(其中4个是祖先亲本)的COP值变化范围是0~1,平均值为0.0328,11476对组合中共有5305对品种间的COP为0值,占46.23%,COP值在0-0.1之间品种间占90.77%。省亚群分析表明:湖南省的大豆育成品种COP平均值最高,为0.1935;河南省的大豆育成品种COP平均值最低,为0.038,表明河南省的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水平高。进行分时期亚群的亲缘关系计算分析得到1962-1970时期的COP平均值最高,为0.15,而2001-2009时期的COP值最低,为0.0214,说明近代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早期品种高。基于亲本系数的UPGMA法聚类结果表明:地理来源相近的品种有完全聚到一起的趋势。156大豆育成品种聚为4大类:第一类70个品种主要是河南省的品种,第二类16个主要是江苏省育成品种,第叁类29个品种主要是是四川省及湖南省亚群的,第四类37个主要是江苏省及北京省亚群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亲本系数论文参考文献

[1].谷建中,郭敏杰,邓丽,任丽,苗建利.基于亲缘系数的高油酸花生骨干亲本开选016的育种价值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8

[2].吴慧.基于亲本系数、SRAP分子标记的中国黄淮海和南方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D].南昌大学.2017

[3].高晓玲.基于亲本系数、ScoT、EST-SSR分子标记的中国黄淮海和南方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D].南昌大学.2016

[4].姜昱,李毅丹,郝文媛,金峰学,王玉民.吉林省玉米骨干亲本的亲缘系数分析[J].玉米科学.2014

[5].孟顺龙,胡庚东,瞿建宏,吴伟,范立民.单养模式下罗非鱼亲本培育塘的沉积物产污系数初探[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

[6].王江春,胡延吉,余松烈,王振林,刘爱峰.建国以来山东省小麦品种及其亲本的亲缘系数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6

[7].王岩,蔡伟,王彦荣,代贵金,赵天宏.水稻杂交亲本叶温系数研究及花期预测[J].垦殖与稻作.1998

[8].管荣展,盖钧镒.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及其与亲本配合力和亲本系数间的关系[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8

标签:;  ;  ;  ;  

亲本系数论文-谷建中,郭敏杰,邓丽,任丽,苗建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