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个人文化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集体主义,个人主义,可口可乐,本土化广告
个人文化价值观论文文献综述
史楠,刘念[1](2019)在《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从可口可乐的中国本土化广告看当代中国文化价值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中国都被跨文化学者视为"集体主义"的典型代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其文化价值观会不会产生一些变化仍然有待进一步探讨。以近两年来可口可乐在中国最为成功的两则本土化广告实践案例作为研究样本,从具体的广告案例中来观测其所反映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并结合生活实际与社会现状,总结得出当代中国文化价值观既不是完全的集体主义,也不是完全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彼此呈现出"S形"的太极样式,并融合共存于当代中国文化价值之中。(本文来源于《新闻知识》期刊2019年07期)
马娇[2](2019)在《回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回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高度契合。挖掘回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精髓,坚持教育工作者、回族民众、契合内容、方法策略、目标实现"五位一体"以培育回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价值旨归。(本文来源于《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殷文,张杰[3](2019)在《水平集体主义与参与式文化——网络化时代青年个人价值观新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和网络一起成长的00后价值观与90后相比,究竟有什么样的变化?本文通过对00后个人价值观的研究发现,00后的个体意识与90后具有延续性和相似性,但也出现了相异性。00后较为认可个体主义价值观,但同时较为注重他人评价,亚文化群体认同较强,是建立在水平集体主义基础上的个体价值观而非西方的个体主义价值观;00后对网红的认同度较之90后有加强趋势。网络对00后价值观的影响方面,研究发现首次"触网"年龄、每天上网时长与是否考虑成为网红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对00后价值观产生影响,网络涵化效应显现。而之所以出现上述变化,文化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一方面集体主义价值观自身出现了新的变化,另一方面网络化时代的参与式文化又加强了集体主义的某些面向,出现了与集体主义的合流。(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范蕾,樊葳葳[4](2016)在《中国大学生“个人主义”文化价值观调查——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基于美国文化心理学家Harry C.Triandis的水平和垂直型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理论,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华中科技大学142名大学生(M=97,F=45)的个人主义文化价值观持有状况。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个人主义文化价值观倾向,且水平方向个人主义高于垂直方向个人主义。同时,受试价值观在年级和生源地两个人口统计学特征上有显着差异:新生较二年级学生,来自沿海地区的较来自内地的学生,表现出更高的个人主义倾向。(本文来源于《外语教育》期刊2016年00期)
刘明月,陆娟[5](2016)在《《一个人的朝圣》中译本中文化价值观的缺失》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文化价值观是指一些国家或地区绝大多数人认同并长期传承的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的构成有两个要素:其一,被一些国家或地区绝大多数人所认同,其二,长期传承而持久不衰。这些被普遍认同的价值观由于植根于国家或地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土壤之中,所以被称之为文化价值观"。《一个人的朝圣》是2013年欧洲最佳畅销小说,入围2012年布克文学奖,这部现实主(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6年12期)
陈思宇,胡志安,陈斌开[6](2016)在《技术与文化:互联网如何改变个人价值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与文化是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但二者的互动关系鲜有研究。本文通过研究互联网对个人价值观的影响,从侧面考察了技术进步在我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互联网对个人价值观有显着影响:互联网的使用降低了个人对努力的认可程度,却提高了对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认可程度,互联网对个人价值观存在"负面"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负面影响集中体现在使用互联网进行娱乐的个体,但以工作和学习为目的的互联网使用者具有更加正面的价值观。由此可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革新可能对社会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都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经济学动态》期刊2016年04期)
王一安,陈许[7](2016)在《个人主义价值观中的“集体精神”传统:美国早期文化思潮探究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个人主义是美国思想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美国的个人主义内容丰富,不同的历史宗教传统在个人主义框架下有不同的层次和方向。本文梳理美国早期个人主义发展的脉络,分析其在美国早期思想文化中的四个传统和来源——宗教传统、共和思想、实用个人主义和表现个人主义(或浪漫个人主义),并以美国早期的四个名人——温思罗普、杰斐逊、富兰克林和爱默生为例进行解读。四种传统相互竞争作用,使美国个人主义既包含了个人的概念,也有集体精神,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了多姿多彩的美国国民性。这种动态的视角也对我国当代价值观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洪志全[8](2016)在《组织文化价值观、个人行为与预算卸责》一文中研究指出预算卸责是一种预算执行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在执行中很难被发觉和检测。本文通过已有文献研究得到预算卸责的发生机理和本质,得到预算卸责是预算执行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而人的行为是受到组织文化价值观的影响。本文分析组织文化价值观五个维度如何影响人的行为,进而影响预算卸责,试图为抑制预算卸责提供一种新视角。(本文来源于《合作经济与科技》期刊2016年01期)
刘雅妮[9](2015)在《近四十年中国文化变迁初探——基于个人价值观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中国近40年社会稳定,经济飞速发展,迅速跻身世界前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会随之发生怎样的变化?会向什么方向转变?本文以语料库为基础,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研究基于个人的中国文化价值观走向。研究表明,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此消彼长,共存与中国文化,尤其是个人文化价值观中。(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5年21期)
谢芳[10](2015)在《基于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移民行业的领军企业H集团为研究对象,收集了 H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若干典型事例,并通过对H集团企业文化概念的提出、内容的描述以及在制度方面的具体表现的总结分析,展示出H集团现阶段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本文运用企业文化相关研究成果特别是价值观管理理论中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的相关理论、模型和评价标准,通过设计和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经过对调查数据统计和分析,找到目前H集团在员工-组织价值观契合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随之给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本论文共分四个章节:第一章是导论,主要陈述本文的研究背景,说明研究方法和思路,列出研究目的,阐明本文研究结论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第二章是案例阐述,首先概括介绍了 H集团的发展历史与组织架构,并通过讲述一系列发生在H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典型事例,介绍企业文化的提出与发展过程,描绘出H集团企业文化的大致轮廓;第叁章是案例剖析,首先阐述了本文用于研究分析的主要理论依据、测量工具和量表,并利用相关研究成果设计出针对H集团的员工-组织价值观契合度调查问卷,通过对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H集团员需要进一步关注员工价值取向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方案;第四章是案例启示,进一步阐明本文的研究结论,讨论其对H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指导意义,并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尚待深化研究的问题。(本文来源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期刊2015-10-12)
个人文化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回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高度契合。挖掘回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精髓,坚持教育工作者、回族民众、契合内容、方法策略、目标实现"五位一体"以培育回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价值旨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个人文化价值观论文参考文献
[1].史楠,刘念.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从可口可乐的中国本土化广告看当代中国文化价值观[J].新闻知识.2019
[2].马娇.回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思考[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
[3].殷文,张杰.水平集体主义与参与式文化——网络化时代青年个人价值观新变化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范蕾,樊葳葳.中国大学生“个人主义”文化价值观调查——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J].外语教育.2016
[5].刘明月,陆娟.《一个人的朝圣》中译本中文化价值观的缺失[J].牡丹.2016
[6].陈思宇,胡志安,陈斌开.技术与文化:互联网如何改变个人价值观?[J].经济学动态.2016
[7].王一安,陈许.个人主义价值观中的“集体精神”传统:美国早期文化思潮探究及其启示[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6
[8].洪志全.组织文化价值观、个人行为与预算卸责[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
[9].刘雅妮.近四十年中国文化变迁初探——基于个人价值观视角[J].山西青年.2015
[10].谢芳.基于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