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测距技术论文-任欣玉

故障测距技术论文-任欣玉

导读:本文包含了故障测距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主动配电网,故障测距,μPMU,内点法

故障测距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任欣玉[1](2019)在《基于μPMU的主动配电系统故障测距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精确、快速的故障测距技术对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主动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与电动汽车的大量接入使得故障特征更加复杂,这对故障测距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阻抗法故障测距具有低成本、易于实现、抗干扰性较强的优点,在工程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配电线路参数不准确对测距精度影响较大,同时实际中配电线路不对称较为严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故障测距精度。另外,传统配电网阻抗法故障测距多采用电压电流序分量幅值信息,其精度受到互感器及现场条件制约,难以有本质提高。随着微型同步相量量测装置(Micro Phasor Measurement Unit,μPMU)技术的发展与在其配电网中的应用,可以获取大量同步、精确的相量信息,为提高故障测距算法精度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因此,基于μPMU相量信息的配电网故障测距技术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以主动配电网为研究对象,从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特征分析、基于μPMU相量信息的故障测距算法研究、以及μPMU误差对测距算法的影响叁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具体成果如下:1)综合考虑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线路参数与分布式电源接入对故障测距的影响,对小电流接地系统进行建模。以单相接地故障为主要研究对象,发现了更为明显的故障线路沿线电压相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对故障特征的影响。2)提出了基于双端μPMU相量信息及叁端μPMU相量信息的改进故障测距方法。结合μPMU高精度测量的线路正常运行数据与故障数据,将待求解问题转化为凸优化问题。以线路参数与故障距离同时作为未知参数,以双端及叁端电压相量关系形成作为目标函数。在考虑幅值信息的基础上,增加了相角约束。利用内点法优化同时求取实时线路参数与故障距离。相较于传统测距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故障测距精度,测距结果不受分布式电源接入的影响,且适用于不同故障类型、不同过渡电阻大小、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与不同线路类型的情况。3)提出了一种μPMU幅值测量误差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法(Monte Carlo,MC)获取测量误差影响下的故障测距误差样本,基于高斯混合模型(Gauss Mixture Model,GMM)与最优拟合法(Goodness Of Fit,GOF)分析了测量误差与故障测距误差的概率分布特征。得到了以上误差的高斯分布特征,并验证了在误差影响下本文算法仍具有较高的精度与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5-01)

齐郑,庄舒仪,何锡祺,黄哲洙[2](2019)在《基于母线扰动信号的配电网混合线路行波故障测距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压配电网母线处施加扰动信号与故障指示器相配合实现故障区段定位的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母线处扰动信号源能够产生行波信号,这为故障测距提供了可能。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母线扰动信号的单端故障行波测距技术。在发生永久性单相接地故障后,将非故障相母线经电阻接地,依据行波传输原理选取某个有效的线模分量,通过测量该线模分量反射行波到达时刻与扰动信号产生时刻的时间差计算故障距离。分析研究了多分支架空线—电缆混合线路的故障测距解决方案,并应用最小二乘估计对多次测距的结果进行有效融合,得到更为准确的测距结果。仿真与现场试验结果证实了测距技术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9年13期)

贾若凡[3](2019)在《基于电流行波法的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煤矿井下常见的单相接地故障,首先分析了单相接地故障的特点,然后基于电流行波法测距的基本原理,设计了基于电流行波法的测距方案,对系统的组成、工作机理及功能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在相应软硬件配套设备的完善下,能够进行故障自动识别、故障点精准测距及定位,有利于实现煤矿供电系统的故障排除及安全高效工作。(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胡炼[4](2018)在《高压输电线路分布式行波故障测距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电网的广泛互联和输电容量的大幅增加,高压输电线路在电网互联和远距离输电方面的优点日益凸显,并在全国联网、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工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电力系统故障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尤其是在高压输电线路中,由于其输送距离长,沿途气象、环境复杂多变,极易发生雷击、放电、短路等故障,而发生故障后故障点又极难查找,从而导致线路被迫长时间停电,严重影响了供电可靠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针对高压输电线路的故障特点,构建了一种非接触宽频带行波采集、高动态范围的暂态信号处理与分布式行波测距算法相结合的分布式故障定位系统。该系统通过暂态信号分离的单极点滤波启动技术可以有效识别高阻接地故障,为进一步提高故障测距的精度,实现可靠的精确故障定位,提高巡线的质量,降低巡线的工作强度提供了可能。系统以分布式非接触采集终端为基础,对空间电磁场传感器进行了仿真分析。利用GPS同步时钟技术和时间补偿偏差算法,对引起的时间偏差进行了补偿,提高了时间精度。同时,本文结合自适应行波测距算法和宽动态范围的暂态冲击启动算法,建立切合实际的分布式行波测距模型,实现非接触方式获取行波信号,对高阻故障等产生的弱行波信号具有很高的分辨和捕获能力,可大大提高行波测距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基于非接触行波获取技术,本论文研制了非接触行波定位终端装置,实现了行波信号的高速采集、记录和远传,定位终端分布式安装于线路杆塔上,不必停电安装,运行管理和维护方便。另外,本论文还对系统的软硬件功能进行了设计,形成完整的分布式故障定位系统。通过实际测试,确保了同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传输等一系列数据处理通道在连续的随机信号触发状态下的正确性,满足现场故障精确测距的条件和要求。为高压输电线路故障后及时查找故障点、分析故障原因、快速恢复供电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11-09)

侯奎迎[5](2018)在《配电混合线路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线路故障引发的暂态行波,力图实现配电混合线路的单相接地,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基于此,就配电混合线路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技术展开研究,简要介绍双端行波故障测距的原理,进一步论述配电混合线路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技术的实现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及仿真结果分析,讨论D型双端测距原理对混合电路中故障定位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通信电源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张璇[6](2018)在《基于行波法的配电网故障测距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与用户联系最紧密,同时也是电力输送的最后的关键一环,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将对用户的用电体验产生直接的影响。配电网结构复杂,线路分支、设备较多,负荷变化大,所以发生故障概率较大,快速、有效进行故障查找有助于及时恢复故障线路。现有的行波法由于受系统参数、过渡电阻的大小及系统运行方式等因素影响小的优点,已经成功应用于故障测距中。但是目前行波测距研究主要针对输电网较多,而针对配电网较少。在输电网中,行波测距装置一般安装于变电站。与输电网不同,配电网的特点为:闭环设计、开环运行,结构为辐射状,分支线路较多,尤其是随着电缆应用越来越广泛,架空-电缆线路也增多,导致波阻抗不连续点增加。这些特点都使得故障行波信号在配电网中的传输比较复杂,仅在变电站中配置行波测距装置难以准确提取故障行波信号,进而不能更好的应用于配电网。并且,现有行波测距装置主要面向输电网设计,没有专门针对配电网的行波测距装置,进一步阻碍了行波测距在配电网中的推广应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分析了故障行波在配电网中的传输特性,提出在配电网架空线上分布式配置行波测距装置的测距方法,并就该方法中行波测距装置的优化配置、适用于配电网架空线行波测距装置的设计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所做工作如下:(1)结合配电网结构,分析行波在配电网中的传输特点,对分支线对行波传输的影响进行研究;(2)针对仅在变电站中配置行波测距装置会产生信号衰减、变形以及噪声,影响故障测距的缺点,提出在配电网架空线上安装行波测距装置的装置配置方案;该方案结合配电网多分支的结构,将配电网抽象成图论的形式,根据行波在配电网中传输的自由度,通过求解最大非奇异子集获得装置的最优化配置结果;(3)在行波测距装置优化配置的基础上,提出了使用装置安装点两两联合的利用双端法进行故障定位的方法;(4)搭建配电网多分支ATP仿真模型,并在MATLAB中使用小波变换标定初始行波到达时刻,验证本文所提行波测距装置最优化配置方案以及故障定位方法的正确性;(5)对新型适用于配电网架空线的行波测距装置进行设计,包括整体设计、主要模块:取电单元、高速数据采集单元、中央处理单元、通信单元以及高精度时钟与同步信号接收单元等模块的设计,并用实际测距结果验证装置运行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7)

潘文庆[7](2018)在《风电场零序保护及其场内单相接地故障测距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风电在电力系统中的渗透率不断提高,风电场场内发生故障会严重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为了应对近期发生的大规模风电机组脱网问题,《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提出将风电场升压变压器由不接地改为小电阻接地并备置接地保护。然而小电阻接地风电场多次出现零序保护误动现象,严重危害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针对小电阻接地风电场场内单相接地故障和弧光高阻接地故障定位运用传统测距算法存在较大误差,无法实现精准故障定位。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做了以下工作:首先分析了小电阻接地风电场的基本结构并搭建了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风电场的单相接地故障特性,理论分析了在复合故障条件下零序保护误动的原因并做仿真分析,提出一套适用于小电阻接地风电场的自适应零序保护方案,该方案既保证了保护在低阻接地时的速动性,又保证了在高阻接地故障时的可靠性,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其次,针对风电场场内单相接地故障测距,理论分析并仿真评估了传统测距算法应用在风电场场内故障测距中所面临的问题,详细分析误差主要来源于风电场复杂的树形结构,深入分析风电场的零序序网的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零序网络的风机支路电流等效拟合方法,该方法仅使用在集电线路出口处观测到的电气量等效拟合风机支路电流,进而改进传统算法提出一种基于故障区段搜索的风电场场内故障测距算法,该算法有效降低了传统测距算法的误差,并在不同过渡电阻,不同故障距离,以及不同风机类型的情况下仿真评估算法的有效性。最后,针对小电阻接地风电场场内极易发生的弧光高阻接地故障,本文分析评估了弧光高阻接地故障的仿真模型以及风电场场内弧光高阻接地故障的故障特性。仿真分析了现有方法在风电场场内弧光高阻接地故障中的适用性,详细分析了误差的主要来源,在对数法与故障区段搜索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复合算法,复合算法结合了对数法可以有效模拟电弧动态特性的优点和区段搜索法有效排除风机支路影响的优点。最后通过不同电弧类型,不同故障距离以及不同风机类型条件下的仿真评估算法的有效性。总而言之,论文结合小电阻接地风电场的特殊结构,分析现有零序保护算法存在问题的同时改进了现有的风电场零序保护方法,根据风电场的结构特点,结合传统的单端阻抗测距方法以及输电线路单端弧光高阻测距对数法,提出适用于风电场场内单相接地故障的单端测距算法以及风电场场内弧光高阻接地故障单端测距算法,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适用于风电场场内故障测距的理论。(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05)

张璇,王敬华,刘国栋,孙桂花,申丹[8](2017)在《基于行波法的铁路自闭/贯通线路故障测距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路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影响铁路运行安全,快速准确定位故障点对于增强铁路供电可靠性,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此文介绍了10 kV铁路自闭/贯通线路的特点及其故障测距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自闭/贯通线路的结构,阐述了在铁路中应用行波法进行故障测距的特殊性,基于D型双端原理,提出了利用故障时产生的电压行波信号线模分量进行故障测距的方法,并介绍了在线路末端使用TV来获取电压线模行波信号,实现了铁路自闭/贯通线路中故障的快速有效定位。(本文来源于《国网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邓建峰[9](2017)在《复用式多型行波技术的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测距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准确的测量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线路故障点的位置,不仅对牵引供电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对铁路运输具有重要影响。根据行波传输理论以及行波测距的特点,研究一种A/C/D/E多型行波复用式测量接触网故障的测距方法,并结合小波分析、求导算法、改进型求导算法、模极大值法等综合分析不同方式的行波法测距结果,实现对故障行波与干扰行波的准确识别,提高了接触网线路发生故障时的精确定位。经模拟试验、现场测试、实时在线运行,通过故障行波测距装置对实际故障点的定位情况及波形分析,验证了该技术在高速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故障测距定位的实际使用效果。且不受接触网短路型式的影响,定位准确,精度能够得以保证。(本文来源于《铁道机车车辆》期刊2017年02期)

范春菊,姜军,郭煜华,徐礼葆,罗珊珊[10](2017)在《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波法故障测距是利用故障产生的高频暂态电压、电流行波信号的波速及其在母线和故障点间的传播时间进行故障测距的方法。近年来,随着高速数据采集和处理、全球定位系统时间同步等技术的发展,以及行波故障测距装置实际运行经验的不断积累,故障暂态行波测距原理及算法在不断改进,行波故障测距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本文对国内外行波故障测距关键技术、改进算法、装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和总结,并对行波故障测距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故障测距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压配电网母线处施加扰动信号与故障指示器相配合实现故障区段定位的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母线处扰动信号源能够产生行波信号,这为故障测距提供了可能。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母线扰动信号的单端故障行波测距技术。在发生永久性单相接地故障后,将非故障相母线经电阻接地,依据行波传输原理选取某个有效的线模分量,通过测量该线模分量反射行波到达时刻与扰动信号产生时刻的时间差计算故障距离。分析研究了多分支架空线—电缆混合线路的故障测距解决方案,并应用最小二乘估计对多次测距的结果进行有效融合,得到更为准确的测距结果。仿真与现场试验结果证实了测距技术的准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故障测距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任欣玉.基于μPMU的主动配电系统故障测距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2].齐郑,庄舒仪,何锡祺,黄哲洙.基于母线扰动信号的配电网混合线路行波故障测距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9

[3].贾若凡.基于电流行波法的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技术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2019

[4].胡炼.高压输电线路分布式行波故障测距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8

[5].侯奎迎.配电混合线路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技术[J].通信电源技术.2018

[6].张璇.基于行波法的配电网故障测距技术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8

[7].潘文庆.风电场零序保护及其场内单相接地故障测距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8

[8].张璇,王敬华,刘国栋,孙桂花,申丹.基于行波法的铁路自闭/贯通线路故障测距技术[J].国网技术学院学报.2017

[9].邓建峰.复用式多型行波技术的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测距研究[J].铁道机车车辆.2017

[10].范春菊,姜军,郭煜华,徐礼葆,罗珊珊.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7

标签:;  ;  ;  ;  

故障测距技术论文-任欣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