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崇拜论文-刘琼

蛇崇拜论文-刘琼

导读:本文包含了蛇崇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柬埔寨,蛇崇拜,始祖神,保护神

蛇崇拜论文文献综述

刘琼[1](2019)在《探秘柬埔寨蛇崇拜的文化渊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柬埔寨蛇崇拜是原始本土蛇崇拜与印度教那伽文化的融合,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4期)

龚宝辉[2](2018)在《民俗摄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价值体现——以延平樟湖蛇崇拜民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相关民族的历史与生命,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要将其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进行合理开发与妥善保护。文章首先对民俗摄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探究二者在文献的真实性、艺术的纪实性等方面的特征;其次,分析了民俗摄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在总结前文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民俗文化对文化遗产拍摄的保护方法。(本文来源于《遗产与保护研究》期刊2018年10期)

杨跃雄,王笛[3](2018)在《《南诏图传·洱海图》与白族的“祖先蛇”崇拜》一文中研究指出《洱海图》作为《南诏图传》中较为奇特的构成部分,其图像所指与白族文化有一定的历史联系。基于对现有历史文献的梳理和解读,识别出图像中蟠蛇的实际物种,并认为该物种在当下白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进而得出《洱海图》的象征意义乃"祖先崇拜",以及图中的蟠蛇实为"祖先蛇"之结论。(本文来源于《昆明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谷斌[4](2018)在《牙璋的起源与龙蛇崇拜——以二里头、叁星堆、石寨山遗址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牙璋极可能由细长分叉的蛇信变化而来,这不仅仅是指二者外形相似,更重要的是,当时诞生这种崇蛇信仰的社会大背景已经形成;牙璋的广泛分布说明,至少从夏商时期开始,蛇崇拜已逐渐成为跨越东亚大陆广阔地域的强势文化,在中原地区,夏商时期的蛇崇拜逐渐演变为绵延数千年的中华龙文化;通过比较二里头、叁星堆、石寨山等遗址出土遗物的共存关系,我们不难看出,龙蛇及其象征物牙璋是祭祀的对象或主体,海贝昭示着叁个遗址有着同样的"以贝为贵"的价值观,铜铃则说明叁地有着相似的祭祀形式或礼乐制度。(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张远[5](2015)在《梵剧《龙喜记》的宗教倾向——佛陀、湿婆和蛇崇拜的杂糅》一文中研究指出戒日王(590-647)是印度历史上的着名君王,中印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梵语戏剧作家。《龙喜记》是戒日王的代表作之一,因其蕴含的佛教元素,被众多学者认为是一部佛教戏剧。本文通过细读梵文原文和细致比对不同版本异文,辩称《龙喜记》运用佛教和印度教共通的思维,具有杂糅的宗教倾向,在表面上看或许是佛教戏剧,然而从深层次考虑则属于倾向湿婆崇拜(包括蛇崇拜)的印度教戏剧。(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谷斌[6](2015)在《“西兰卡普”的纹样与土家先民的“蛇崇拜”》一文中研究指出史料证明巴人是"蛇种",但没有说明是哪一种蛇的后代;巴式青铜器证明巴人崇拜的是一种毒蛇,但是证明是哪一种毒蛇的材料不多;只有"西兰卡普"的几何形纹样,将土家先民的崇拜对象直指"五步蛇",因为只有五步蛇的斑纹才是菱形、V形和叁角形的组合,其它蛇类都不具备这种斑纹特点,而以菱形纹为代表的几何纹才是"西兰卡普"真正的主体纹饰,是"西兰卡普"最具文化价值的内核所在。我们只有明白这一点,"西兰卡普"的传承才有根基,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才有价值。(本文来源于《叁峡论坛(叁峡文学·理论版)》期刊2015年01期)

汝丽娜[7](2014)在《东西方文化的古老碰撞——论蛇崇拜》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遥远的古代,由于对自然界缺乏科学的认识,人们便对各种自然现象起了崇拜之心,对大自然中生存的某些动物也敬而远之。受到当时通讯、交通等各个方面条件都不发达的限制,古老的东方与热情的西方不可能有文化上的交流。而有趣的是,东方与西方都对蛇这种动物产生了崇拜之心。这一现象,很可能是东西方文化的初次碰撞,是远古流传至今一直未曾改变的全人类的默契。(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4年21期)

黄莹[8](2014)在《楚文化中的蛇崇拜》一文中研究指出蛇崇拜是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楚文化中的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有很多有关蛇的资料。楚文化中的蛇崇拜具有以下特色:楚人先祖与蛇有着密切的关系;蛇为冥神——保护神;蛇为邪祟——破坏者;蛇与鸟——死与生。蛇在楚文化系统中散发出独具魅力的风采,也让我们对楚先民的智慧产生了由衷的敬意。(本文来源于《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赵峰生[9](2013)在《出土文物里蛇崇拜到龙图腾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曾几何时,蛇成为邪恶、阴险、狡诈等负面形象的代言。而我看了,与龙关系最密切的就是蛇,蛇是神龙构成的主要元素之一,在古人的观念中,龙、蛇实为一家。所谓蛇龙之类,指的是"龙蛇同宗"。远古先民由对蛇的崇拜发展到龙图腾,再逐渐赋予龙更多的体貌特征和内涵,形成多元的龙纹。不可否认,蛇因其不太光彩的一面,在中西方文化中,象征意义主要是(本文来源于《东方收藏》期刊2013年04期)

翟璐[10](2013)在《蛇王宫和中国古代的蛇崇拜》一文中研究指出仙都龙窟冠此蛇王宝殿闽越遗风唯我湖峰惠存这是福建省闽侯县洋里乡蛇王宫的樟湖坂祖庙中的一副楹联。洋里蛇王宫,俗称古佛亭,又称龙颜寺,位于闽侯县洋里乡后坑村,是福州地区现存唯一的因蛇图腾而供奉的明代庙宇。洋里乡是闽侯县西北部山区,原称"洋里六墩",据说当地居民的始祖是在明朝永乐年间从江西、河南等地迁徙而来。洋里蛇王宫建于明祟祯四年(1631年),坐落于洋里乡后(本文来源于《百姓生活》期刊2013年02期)

蛇崇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相关民族的历史与生命,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要将其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进行合理开发与妥善保护。文章首先对民俗摄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探究二者在文献的真实性、艺术的纪实性等方面的特征;其次,分析了民俗摄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在总结前文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民俗文化对文化遗产拍摄的保护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蛇崇拜论文参考文献

[1].刘琼.探秘柬埔寨蛇崇拜的文化渊源[J].青年文学家.2019

[2].龚宝辉.民俗摄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价值体现——以延平樟湖蛇崇拜民俗为例[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

[3].杨跃雄,王笛.《南诏图传·洱海图》与白族的“祖先蛇”崇拜[J].昆明学院学报.2018

[4].谷斌.牙璋的起源与龙蛇崇拜——以二里头、叁星堆、石寨山遗址为例[J].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5].张远.梵剧《龙喜记》的宗教倾向——佛陀、湿婆和蛇崇拜的杂糅[J].外国文学研究.2015

[6].谷斌.“西兰卡普”的纹样与土家先民的“蛇崇拜”[J].叁峡论坛(叁峡文学·理论版).2015

[7].汝丽娜.东西方文化的古老碰撞——论蛇崇拜[J].青年文学家.2014

[8].黄莹.楚文化中的蛇崇拜[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9].赵峰生.出土文物里蛇崇拜到龙图腾的演变[J].东方收藏.2013

[10].翟璐.蛇王宫和中国古代的蛇崇拜[J].百姓生活.2013

标签:;  ;  ;  ;  

蛇崇拜论文-刘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