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阴阳营论文-肖宇

北阴阳营论文-肖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北阴阳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鹰扬,北阴阳营文化,文化遗物,印纹陶

北阴阳营论文文献综述

肖宇[1](2016)在《北阴阳营遗址的发现与地名》一文中研究指出《夏鼐日记》的整理与刊布,再现了夏鼐50余年的人生履迹,使中国考古学史的解读多了一重亲历者的视角,也使得中国考古学史的些许枝蔓变得清晰起来。本文以《夏鼐日记》中关于北阴阳营遗址的记载为线索,考证民国时期北阴阳营遗址的首次发现与地名源流。《夏鼐日(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16-08-12)

陈冉[2](2016)在《北阴阳营遗址出土玉器的考古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北阴阳营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的玉器,通过对北阴阳营新石器遗址中出土玉器的质地、造型、出土玉器与墓葬之间的关系以及和相邻区域的文化遗址中相同文化因素的分析讨论,探讨北阴阳营文化玉器在长江下游地区史前玉文化乃至整个中国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从六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概况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为北阴阳营遗址的概况,主要介绍北阴阳营新石器时期遗址的发掘收获,对北阴阳营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期和年代进行探讨,重点探讨出土玉器墓葬的分期,将墓葬分为四期,并且对遗址中出土的玉器进行分类总结。第叁部分为北阴阳营遗址出土玉器进行考古类型学的研究,分别对玉璜、玉块、玉坠、玉管、玉珠等其他玉器进行分析。根据玉璜的完整程度,将玉璜分为A、B两型,A型玉璜根据器形的弧度还可分为4式,B型玉璜由两端完全相同的部分组合而成,又可分为2式;玉块均为扁平状有一缺口的圆环形,故均为一个型:玉坠根据形状的变化可分为5型;玉管、玉珠等其他玉器形制上大体无差。之后深入分析墓葬类型与出土玉器的关系,探讨出阴阳营文化出土玉器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内涵。第四部分分析北阴阳营文化玉器与相邻区域文化遗存出土玉器的关系,通过系统的对比分析,探讨北阴阳营遗址与相邻区域文化存在的互动,主要以宁镇地区同时期的文化、江淮流域的薛家岗文化及凌家滩文化中出土的玉器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分析深入探讨北阴阳营文化玉器在整个长江下游地区乃至整个史前中国玉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第五部分结语,简述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意义,指出本文的不足。(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6-02-20)

梅圆圆[3](2014)在《北阴阳营墓地试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类型学方法对北阴阳营墓地出土遗物进行排序,将该遗址分为四期,使北阴阳营墓地演变框架逐渐清晰。在此基础上可观察到墓地空间布局规律为依据墓葬埋藏时间先后由西向东、由中心向周缘分散排列。(本文来源于《珞珈史苑》期刊2014年00期)

陈国庆,许鹏飞[4](2014)在《浅析宁镇地区北阴阳营文化和薛城文化遗存》一文中研究指出宁镇地区,系以宁镇山脉和秦淮河流域为主体,北临长江,东抵茅山山脉与太湖地区为邻,南至黄山、天目山山脉,西抵东华山脉,形成了一面临水、叁面环山的独特的地理面貌。宁镇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与太湖地区的考古学文化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又存在着互动关系。本文拟以分布于宁镇地区的北阴阳营文化和薛城文化遗存的研究为切入点,进而探讨宁镇地区和太湖地区同时代的诸考古学文化的互动关系。(本文来源于《边疆考古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卢佳[5](2008)在《北阴阳营、薛家岗、鼓山史前文化关系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京北阴阳营、潜山薛家岗、武穴鼓山遗址分别位于宁镇、皖西南和鄂东地区。若以长江为纽带来观察,这叁处时代大体相当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基本上是沿江分布于中、下游沿岸的狭长平原地区,它们大致具有相同的自然地理环境。这叁处遗址之间文化面貌又存在一定的相同或相似因素,它们在经济、文化上应该有着比较密切的交往。同时薛家岗和鼓山新石器遗存自身的变迁过程也始终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这样就把长江中、下游的考古学问题有机地联系了起来。这些现象为探讨叁处遗存的文化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目前,从考古资料出发来对史前长江中、下游考古学文化交流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另外随着近年来叁处遗址发掘资料的全面公布,也为深入研究提供了条件。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通过对这叁处新石器时期遗址自然地理环境、葬制葬俗和典型器物等方面的对比分析,运用考古类型学、文化因素分析法等手段,理清各自的发展脉络及其典型器物的形制演变规律,把这些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因素整理揭示出来,进而对新石器晚期长江中、下游存在的考古学文化传播交流现象有更加具体深刻的理解。在分处长江中下游的这叁处新石器时代中,薛家岗遗址在接受北阴阳营等长江下游因素时,加以汰选和吸收,将部分文化因素淘汰,而后将所吸收的文化因素再传播到鼓山地区。薛家岗遗址在与周边文化的交流过程中,对东部地区始终是以吸收为主而传播为次,对位于上游的鼓山遗址主要是以传播为主,同时吸收少量长江中游的文化因素。(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08-06-30)

仲召兵[6](2007)在《北阴阳营新石器时代墓地分析与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北阴阳营新石器时代墓地由于其特殊的埋葬方式、随葬品极其复杂等原因,从器物形态的角度进行文化的分期较困难,但若从墓地结构与布局变迁的角度进行考察,并结合器物形态变化的程度,则可以大致以第叁、第二墓层之间为界,将墓葬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分为早、晚两个期(段)。笔者认为从空间关系上看墓地上存在着分群、群内分组而葬的现象,这表现在各墓群随葬的陶器与石制品的比重上也有明显的差别,说明墓地有不同的社群组织构成并且社群间的生产经济方面的职能分化已见端倪。另外,本文还指出墓地所代表的社会存在陶器制作分散、自由化的特点,整个社会缺乏统一的生产系统,社会没有被有机地整合,这可能是北阴阳营类型文化最终消融在崧泽——良渚文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东南文化》期刊2007年02期)

蒋素华[7](2002)在《北阴阳营——凌家滩玉器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北阴阳营、凌家滩属江淮地区,时间一先一后。通过对玉器质料、器形、工艺的对比分析,说明凌家滩继承并发展了北阴阳营的玉文化,已进入产生宗教信仰的新阶段。江淮地区与东北、黄河下游、太湖流域共同创造了中国史前的玉文化。(本文来源于《东南文化》期刊2002年05期)

张弛[8](2000)在《大溪、北阴阳营和薛家岗的石、玉器工业》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大溪、北阴阳营和薛家岗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叁处重要的遗址,在这叁处遗址上发掘的叁处新石器时代墓地,其遗存各富于鲜明的地方和时代特征,因此先后被命名为大溪文化、北阴阳营文化和薛家岗文化,成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叁种主要的考古学文化。这叁种文化遗存的人工制品中,数量较多的陶器一项虽有充分的特点足以表明它们之间相互的区别及它们各自与周邻其他考古学文化的差异,但其数量和质量方面却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尤为引人注意的却是它们的石、玉器。当然这种特殊的印象首先还是(本文来源于《考古学研究》期刊2000年00期)

吴定良[9](1961)在《南京北阴阳营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遗骸(下颌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南京市内北阴阳营新石器时代遗址于1955年和1956年由南京博物院考古发掘队进行两次发掘,关于文物发掘报告已早发表(南京博物院,1958)。在遗址西部第四层黄土中,发现葬地一所,掘出大量人骨和殉葬品,共计人骨225具。这些人骨大部分是仰身葬,头向东北。由于土地潮湿,长期掩埋,大多数遗骸已成粉末状,与泥土混合。仅携回头骨20余(本文来源于《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期刊1961年01期)

北阴阳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北阴阳营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的玉器,通过对北阴阳营新石器遗址中出土玉器的质地、造型、出土玉器与墓葬之间的关系以及和相邻区域的文化遗址中相同文化因素的分析讨论,探讨北阴阳营文化玉器在长江下游地区史前玉文化乃至整个中国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从六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概况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为北阴阳营遗址的概况,主要介绍北阴阳营新石器时期遗址的发掘收获,对北阴阳营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期和年代进行探讨,重点探讨出土玉器墓葬的分期,将墓葬分为四期,并且对遗址中出土的玉器进行分类总结。第叁部分为北阴阳营遗址出土玉器进行考古类型学的研究,分别对玉璜、玉块、玉坠、玉管、玉珠等其他玉器进行分析。根据玉璜的完整程度,将玉璜分为A、B两型,A型玉璜根据器形的弧度还可分为4式,B型玉璜由两端完全相同的部分组合而成,又可分为2式;玉块均为扁平状有一缺口的圆环形,故均为一个型:玉坠根据形状的变化可分为5型;玉管、玉珠等其他玉器形制上大体无差。之后深入分析墓葬类型与出土玉器的关系,探讨出阴阳营文化出土玉器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内涵。第四部分分析北阴阳营文化玉器与相邻区域文化遗存出土玉器的关系,通过系统的对比分析,探讨北阴阳营遗址与相邻区域文化存在的互动,主要以宁镇地区同时期的文化、江淮流域的薛家岗文化及凌家滩文化中出土的玉器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分析深入探讨北阴阳营文化玉器在整个长江下游地区乃至整个史前中国玉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第五部分结语,简述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意义,指出本文的不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北阴阳营论文参考文献

[1].肖宇.北阴阳营遗址的发现与地名[N].中国文物报.2016

[2].陈冉.北阴阳营遗址出土玉器的考古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

[3].梅圆圆.北阴阳营墓地试析[J].珞珈史苑.2014

[4].陈国庆,许鹏飞.浅析宁镇地区北阴阳营文化和薛城文化遗存[J].边疆考古研究.2014

[5].卢佳.北阴阳营、薛家岗、鼓山史前文化关系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6].仲召兵.北阴阳营新石器时代墓地分析与探讨[J].东南文化.2007

[7].蒋素华.北阴阳营——凌家滩玉器的分析[J].东南文化.2002

[8].张弛.大溪、北阴阳营和薛家岗的石、玉器工业[J].考古学研究.2000

[9].吴定良.南京北阴阳营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遗骸(下颌骨)的研究[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1

标签:;  ;  ;  ;  

北阴阳营论文-肖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