酞菁树脂论文-刘松兰

酞菁树脂论文-刘松兰

导读:本文包含了酞菁树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酞菁树脂,介孔二氧化硅,控释,DNA检测

酞菁树脂论文文献综述

刘松兰[1](2019)在《酞菁功能化酚醛树脂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光学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纳米技术的蓬勃发展,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在光学检测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分析领域。纳米材料构建的荧光探针,在生物分析、医学检测和光学成像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酚醛树脂纳米粒子不仅具有耐蚀性和绝缘性等特点,还具有优良的荧光发射性能。本论文对其进行酞菁功能化,提高树脂荧光性能的同时也拓展了在检测领域的应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有着均一的孔道结构、易于修饰的表面、大的比表面积、易控制的形貌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载药中。在荧光材料表面包覆无机二氧化硅,可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稳定性,便于对其进一步的组装和修饰,扩展了荧光探针在生物小分子、DNA检测和药物控释领域的应用。基于此,本论文主要在以下叁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1)通过偶联反应,将对氨基苯酚偶联到四羧基酞菁锌上后与六次甲基四胺(HMT)在水热条件下合成酞菁功能化酚醛树脂纳米材料(Zn Pc PFR)。研究了纳米材料的形貌、性能及对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SA)和鸡卵清蛋白(OVA)叁种蛋白质含量的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优化的实验条件下,BSA在0-0.002 mg·m 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584,检出限为0.00016 mg·m L-1。HSA在0-0.0012 mg·m 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99,检出限为0.00008 mg·m L-1。OVA在0-0.001 mg·m 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625,检出限为0.00004 mg·m L-1。并做了样品加标回收实验,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6%、95.7%、96.8%。说明此检测方法准确,简单,快速。(2)采用水解正硅酸四乙酯前驱体制的实心球二氧化硅,用HCl刻蚀法合成了MSN。将经过APTES表面修饰的MSN包覆Zn Pc PFR并负载抗癌药阿霉素(DOX),得到了Zn Pc PFR@MSN-NH2-DOX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及DOX的控释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制得的MSN的直径分布为50nm。Zn Pc PFR@MSN-NH2-DOX复合材料中的DOX在弱酸性条件下释放量最大,且在弱酸性MES缓冲液条件下,DOX的释放率高达90%。(3)合成介孔硅包覆的Zn Pc PFR@MSN纳米粒子。通过电性吸附在MSN表面负载DNA后,进一步负载Au纳米颗粒,构建了一种新型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复合纳米探针。研究结果表明:该种Zn Pc PFR@MSN@Au复合纳米探针不仅能够靶向识别目标DNA用于DNA的灵敏分析检测,还能检测单碱基错配的DNA。(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11)

车智慧[2](2016)在《酞菁铅与苯并恶嗪/邻苯二甲腈共混树脂体系抗辐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4-硝基邻苯二甲腈与氧化铅为原料,合成了四氨基酞菁铅。并以其作为改性剂,分别对单官能度苯并恶嗪(P-a),双官能度苯并恶嗪(BA-a)和双酚A型邻苯二甲腈(BAPh)进行不同比例的共混,以改善共混树脂的性能。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和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对固化后树脂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进行了研究,以60Co为辐射源,分析了高能γ射线辐照前后固化产物的结构、动态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的变化行为。对于四氨基酞菁铅/苯并恶嗪(P-a和BA-a)树脂体系,氨基的存在能促进恶嗪环在低温下发生开环,并随着酞菁铅含量的增加,苯并恶嗪树脂的开环固化反应温度逐渐下降。将共混样品进行固化处理后,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800 ℃的残炭率均随氨基酞菁铅加入量的增加而升高,当加入量由5%增加到30%时,P-a/PbTAP体系的Tg在157~186 ℃之间,800 ℃的残炭率在36.7%~54.5%之间;BA-a/PbTAP体系的Tg在181~223 ℃之间,800 ℃的残炭率在28.1%~49.5%之间。BAPh单体无活泼的氢质子,本身不会产生聚合反应。而引入氨基酞菁铅后,能促进邻苯二甲腈树脂在低温下发生聚合,且随着PbTAP单体比例的增加,固化温度显着降低,至260 ℃时已完全固化。将样品进行固化处理后,树脂的热失重5%和10%,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Yc(800℃)均随氨基酞菁铅加入量的增加而升高,T5在368~411℃之间,Tio在 412~447℃之间,Tg在 298~349℃之间,Yc (800℃)在 61.5%~68.3%之间。将上述固化样品置于γ射线环境下进行辐照,辐射剂量100 kGy,再经FT-IR、DMA和TGA对辐射样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苯并恶嗪/酞菁铅和邻苯二甲腈/酞菁铅共混树脂体系均呈现良好的结构稳定性,聚合物的动态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变化很小,表明该类材料具有良好的抗高能射线辐射能力。(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6-05-01)

吴瑞娟,刘守军,李月月,张瑞东,刁红亮[3](2013)在《丙烯酸树脂对酞菁蓝颜料分散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酞菁蓝颜料进行有效分散并控制二次絮凝是制备优质色浆的关键,本文制备了不同砂磨时间与不同丙烯酸树脂添加量的色浆并对色浆的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以此考查丙烯酸树脂对酞菁蓝颜料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酸树脂可作为酞菁蓝颜料的分散剂,添加比例为12%时,颜料粒子粒径较小且呈正态分布,对酞菁蓝颜料具有良好的分散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制笔》期刊2013年02期)

由常泉,潘道成,路庆华[4](2013)在《包覆酞菁蓝电泳液的脲醛树脂微胶囊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重结晶的方法纯化并超细化酞菁蓝,得到粒径为200~500nm的超细化酞菁蓝晶体。通过表面改性的方法提高了酞菁蓝在四氯乙烯中的悬浮性能,得到了稳定的酞菁蓝电泳液。以脲醛树脂为壁材,电泳液为囊芯,采用"一步法"原位聚合制备了蓝色电子墨水微胶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表明,制得的微胶囊粒径为30~50μm,球形规整,表面光滑。研究了影响微胶囊制备的关键因素,最佳的微胶囊制备条件为:聚乙烯醇和尿素的质量比为0.20,反应时间为3~4h,pH为3~4,搅拌速率为500~700r/min。(本文来源于《功能高分子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郭晓勇,石红翠,张博,毛祖秋,李萍[5](2012)在《聚氨酯树脂中羧基对酞菁蓝颜料分散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二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含羧基的扩链剂二羟甲基丙酸、2,2二羟甲基丁酸、2,3二羟基丁二酸,二正丁胺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含羧基的聚氨酯(PU)树脂。对PU树脂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同时考察了含羧基扩链剂种类以及羧基含量对油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U树脂中引入羧基可以改善油墨中酞菁蓝颜料的分散稳定性,且在PU分子链段中均匀分布的羧基更利于酞菁蓝颜料的分散;当羧基含量占PU树脂固体质量的1.0%~1.5%时,酞菁蓝颜料在PU树脂中的分散稳定性最佳。(本文来源于《合成树脂及塑料》期刊2012年05期)

孙越,徐春蕾,王彧,王志良[6](2012)在《吸附树脂/铁酞菁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铁酞菁在水溶液中易于聚合而降低催化活性,同时在均相光催化体系中分离困难、难以重复利用的问题,将铁酞菁负载在吸附树脂上,制得多相催化剂。该催化剂在可见光的照射下能有效地催化H2O2降解偶氮染料甲基橙。考察了催化剂用量、H2O2投加量、pH值、温度等因素对甲基橙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甲基橙初始浓度为50 mg/L,卤灯功率为100 W,催化剂投加量为1.0 g/L,H2O2用量为0.2 mol/L,pH为3,温度为35℃时,反应10 h,甲基橙去除率达到91%,且催化剂所含铁离子无流失,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可重复使用。(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2年07期)

李长海[7](2012)在《自催化酞菁树脂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酞菁树脂的概况和发展应用。对于加工以酞菁树脂作为基体树脂的复合材料所遇到的问题做了详细的阐述,主要介绍了自催化酞菁树脂的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做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科协论坛(下半月)》期刊2012年05期)

孙越,韩玲,王彧,王志良[8](2012)在《吸附树脂负载铁酞菁光催化降解4-硝基苯酚》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铁酞菁在水溶液中易于聚合而降低催化活性的问题,将铁酞菁负载在吸附树脂上,制得多相催化剂,该催化剂在可见光的照射下能有效地催化H2O2降解4-硝基苯酚.考察了可见光强度、催化剂用量、H2O2投加量、pH值、温度等因素对4-硝基苯酚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硝基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卤灯功率为50 W,催化剂投加量为2.0 g/L,H2O2用量为50 mmol/L,pH为5.7,温度为40℃时,反应540 min,4-硝基苯酚去除率达到92.2%,TOC去除率达到82.5%,且催化剂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可重复使用.(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3期)

王亮亮,王志良,王彧,孙越,高海鹰[9](2011)在《吸附树脂负载铁酞菁催化降解硝基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可见光照射下,采用吸附树脂负载铁酞菁催化过氧化氢降解硝基苯。考察了光照、催化剂投加量、双氧水投加量、温度及pH值等因素对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功率为50 W卤钨灯照射下,硝基苯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200 mg/L,初始pH值为3,催化剂投加量为1.5 g/L,双氧水投加量为1.0 mL/L,温度为35℃下反应10 h,硝基苯去除率可达到79.9%。(本文来源于《环境科技》期刊2011年06期)

柳青,吴璧耀[10](2011)在《超分散剂对酞菁蓝在树脂中分散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制备的两亲性AB嵌段聚合物作为超分散剂,使用于酞菁蓝-羟基丙烯酸树脂分散体系中,考察它对体系中颜料分散性的影响.分别采用沉降法、扫描电镜分析、黏度测定等方法对酞菁蓝在羟基丙烯酸树脂体系中的分散稳定性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超分散剂能有效地阻止颜料粒子间的絮凝作用,提高颜料分散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酞菁树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4-硝基邻苯二甲腈与氧化铅为原料,合成了四氨基酞菁铅。并以其作为改性剂,分别对单官能度苯并恶嗪(P-a),双官能度苯并恶嗪(BA-a)和双酚A型邻苯二甲腈(BAPh)进行不同比例的共混,以改善共混树脂的性能。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和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对固化后树脂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进行了研究,以60Co为辐射源,分析了高能γ射线辐照前后固化产物的结构、动态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的变化行为。对于四氨基酞菁铅/苯并恶嗪(P-a和BA-a)树脂体系,氨基的存在能促进恶嗪环在低温下发生开环,并随着酞菁铅含量的增加,苯并恶嗪树脂的开环固化反应温度逐渐下降。将共混样品进行固化处理后,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800 ℃的残炭率均随氨基酞菁铅加入量的增加而升高,当加入量由5%增加到30%时,P-a/PbTAP体系的Tg在157~186 ℃之间,800 ℃的残炭率在36.7%~54.5%之间;BA-a/PbTAP体系的Tg在181~223 ℃之间,800 ℃的残炭率在28.1%~49.5%之间。BAPh单体无活泼的氢质子,本身不会产生聚合反应。而引入氨基酞菁铅后,能促进邻苯二甲腈树脂在低温下发生聚合,且随着PbTAP单体比例的增加,固化温度显着降低,至260 ℃时已完全固化。将样品进行固化处理后,树脂的热失重5%和10%,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Yc(800℃)均随氨基酞菁铅加入量的增加而升高,T5在368~411℃之间,Tio在 412~447℃之间,Tg在 298~349℃之间,Yc (800℃)在 61.5%~68.3%之间。将上述固化样品置于γ射线环境下进行辐照,辐射剂量100 kGy,再经FT-IR、DMA和TGA对辐射样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苯并恶嗪/酞菁铅和邻苯二甲腈/酞菁铅共混树脂体系均呈现良好的结构稳定性,聚合物的动态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变化很小,表明该类材料具有良好的抗高能射线辐射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酞菁树脂论文参考文献

[1].刘松兰.酞菁功能化酚醛树脂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光学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19

[2].车智慧.酞菁铅与苯并恶嗪/邻苯二甲腈共混树脂体系抗辐射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

[3].吴瑞娟,刘守军,李月月,张瑞东,刁红亮.丙烯酸树脂对酞菁蓝颜料分散性能的影响[J].中国制笔.2013

[4].由常泉,潘道成,路庆华.包覆酞菁蓝电泳液的脲醛树脂微胶囊的制备与表征[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3

[5].郭晓勇,石红翠,张博,毛祖秋,李萍.聚氨酯树脂中羧基对酞菁蓝颜料分散稳定性的影响[J].合成树脂及塑料.2012

[6].孙越,徐春蕾,王彧,王志良.吸附树脂/铁酞菁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

[7].李长海.自催化酞菁树脂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探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

[8].孙越,韩玲,王彧,王志良.吸附树脂负载铁酞菁光催化降解4-硝基苯酚[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9].王亮亮,王志良,王彧,孙越,高海鹰.吸附树脂负载铁酞菁催化降解硝基苯的研究[J].环境科技.2011

[10].柳青,吴璧耀.超分散剂对酞菁蓝在树脂中分散性的影响[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1

标签:;  ;  ;  ;  

酞菁树脂论文-刘松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