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湿陷特性论文-褚峰,张宏刚,邵生俊

黄土湿陷特性论文-褚峰,张宏刚,邵生俊

导读:本文包含了黄土湿陷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原状黄土,正常固结土,结构屈服,损伤力学

黄土湿陷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褚峰,张宏刚,邵生俊[1](2019)在《结构性黄土湿压屈服损伤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侧限压缩试验系统研究了原状黄土在湿压条件下的结构屈服特性及结构损伤演化过程。针对利用饱和重塑土模拟正常固结土性质的不足,介绍一种制备正常固结土的方法。结合原状黄土及正常固结黄土压缩曲线提出一种确定原状黄土结构屈服压力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作图简便、精度较高等特点;并指出原状黄土结构屈服压力随着含水量的增大而降低,其与含水量的关系可以近似用幂函数进行拟合。同时确定出原状黄土结构屈服临界点,并指出原状黄土结构稳态线(SSL)的相对位置。最后,根据原状黄土压缩曲线、结构稳态压缩线(SSL)及正常固结线(NCL)的相对位置,结合损伤力学思想,提出原状黄土结构变形损伤比的表达式,为评价黄土地基的湿陷变形量提供一条较为可行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恩泽,邢渊浩[2](2019)在《浅谈湿陷性黄土路基特性及处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作为特殊土分类,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质,会对工程造成负面的影响,本文就湿陷性黄土的特性、沉降机理及现阶段的一些处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施工过程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期刊2019年18期)

王莹莹[3](2019)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水泥土挤密桩改扩建路基沉降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京新高速新疆境内大黄山至乌鲁木齐段改扩建工程中利用水泥土挤密桩加固新建路基,利用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研究了新建路基填筑过程中水泥土挤密桩桩径、桩长及桩间距的不同对原路基沉降特性的影响。综合分析桩径、桩长及桩间距对道路沉降的影响,表明桩长6 m,桩径0.4 m,桩间距0.8 m的水泥土挤密桩处治地基较为合理。(本文来源于《山东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穆青翼,党影杰,董琪,廖红建,董欢[4](2019)在《原状和压实黄土持水特性及湿陷性对比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比研究具有相同初始干密度和含水率的原状和压实黄土,揭示黄土结构对其持水特性和湿陷性影响。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原状和压实黄土微观结构,对试验结果辅助分析。研究显示:压实黄土持水特征曲线进气值较原状黄土大75%。这可能是由于原状黄土中存在超大团粒间孔隙,造成显着的瓶颈效应。另外,原状黄土持水特征曲线的滞回度在低吸力范围(小于7 kPa)较压实黄土大,而在中间吸力范围(7~80 kPa)较压实黄土小。这是由于原状和压实黄土经历不同脱—吸湿历史。对于湿陷性,高含水率时(大于18%)原状和压实黄土湿陷系数差别不大,而在低含水率(16%)时,原状黄土湿陷系数大于压实黄土。这是由于原状黄土中存在黏土颗粒胶结,使其具有较大抵抗加载变形能力(竖向应力200 kPa)。随后的注水,导致黏土颗粒胶结作用失效,引起较大湿陷变形。此外,原状黄土屈服应力较压实黄土屈服应力增大的程度随含水率减小而显着增加,这说明了原状黄土的结构性随含水率的降低而显着增强。(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杨惠[5](2019)在《黄土湿陷特性的微观研究进展及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作为一种第四系沉积物,其多孔隙结构决定了特殊的工程特性,如渗透性、湿陷性等。目前,黄土湿陷特性是岩土工程及地质工程专业研究已久的问题,黄土湿陷造成的灾害一直困扰着黄土地区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营,导致该问题的根本原因是黄土结构的特殊性和湿陷机理的复杂性。长期以来针对黄土湿陷性的研究从压缩试验和浸水试验展开,基于湿陷系数来评价黄土湿陷特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黄土力学性质取决于内因和外因,表现形式为微观结构特征与宏观力学特性。本文对黄土湿陷特性的微观研究进展及方法进行总结,最终提出在黄土湿陷微观特性研究中,在不脱离宏观力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手段,以期为黄土湿陷灾害的预防及治理提供合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21期)

苏丽娜[6](2019)在《甘肃引洮二期隧洞工程中湿陷性黄土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湿陷性黄土普遍具有结构疏松,孔隙发育,失水干缩等特点,是工程勘察中的疑难问题之一。以甘肃省引洮供水二期工程为例,为研究该工程隧洞施工过程中湿陷性黄土的分布特点及规律,通过大量的勘探和室内试验工作,重点总结湿陷性黄土随深度、干密度和孔隙比的变化规律,结果可知:马兰黄土上部10~15 m范围内,一般具中~强自重湿陷性,以下为轻微湿陷性土,而plQ_3~1黄土状土3~6 m以上的一般具有轻微湿陷性,6 m以下一般不具湿陷性;黄土的湿陷系数随干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而湿陷性随孔隙比的变小而逐渐减小,对于一般干密度≥1.50 g/cm~3或孔隙比小于0.80的黄土,基本上不具有湿陷性。研究结果从地质角度为隧洞施工提供了基础,为同类黄土地区新建隧洞工程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9年04期)

高登辉[7](2019)在《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增湿变形特性及桩基负摩阻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桩基础是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常用的地基处理方式,伴随着增湿变形的产生,会引发桩侧负摩阻力,这是黄土地区桩基设计的重要关注点之一。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层完全增湿至饱和的极端工况相对较少,按照此假定将会过高估计土层的增湿变形量和负摩阻力,增大工程的造价和施工难度。考虑沿深度范围内不同程度的增湿,更符合黄土地区的实际情况。为更好的计算黄土的增湿变形量,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黄土的增湿变形特性,给出了黄土增湿变形的计算方法;通过研究桩-土接触特性,给出了考虑桩土相对位移的黄土桩基负摩阻力计算方法,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1)采用K0固结仪,通过原状黄土的增湿试验,研究了增湿过程中增湿变形及静止土压力系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增湿变形系数与增湿水平呈幂函数关系,增湿变形占总变形的比例与竖向荷载呈抛物线关系,当竖向荷载等于上覆自重荷载时,所占比例最大;增湿过程中,静止土压力系数随增湿水平呈线性增长,当竖向荷载接近上覆自重荷载时,静止土压力系数增长最多,高达0.22。提出了用增湿变形模量进行黄土增湿变形的计算,该增湿变形模量由压缩模量、静止土压力系数和增湿变形系数求得,综合考虑了不同增湿程度下增湿变形系数和静止土压力系数的差异。利用该增湿变形模量计算的结果与新疆、宁夏两个饱水增湿的现场实测值较为接近。(2)从两个方面给出了增湿变形的计算方法。一方面采用双线法,以应力作为变量,含水率作为参变量,通过改进修正剑桥模型,使其适用于原状黄土,并根据模型参数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将含水率引入模型,使其能够描述不同含水率下原状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另一方面以增湿水平作为变量,应力作为参变量,根据试验点在应力比-增湿水平坐标上的分布形状,采用线性增湿屈服面,分别通过沿增湿破坏线和增湿水平坐标轴的硬化规律来确定混合硬化规律,根据相关联流动法则的假定和增湿过程中增湿体应变与增湿剪应变的对应关系,推得增湿体应变和增湿剪应变的增量表达式,建立了原状黄土的增湿变形本构模型。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均能和试验数据相吻合。(3)通过黄土-混凝土接触面直剪试验,定量的分析了剪切过程中含水率、粗糙度、干密度和结构性对接触面力学特性的影响;根据试验规律,在接触面双曲线模型的基础上,简化了初始剪切模量和极限抗剪强度的表达式,并将含水率引入到模型中,建立了非饱和黄土-混凝土接触面修正双曲线模型,可以描述不同含水率下桩-土荷载传递特性。(4)设计了一套桩基负摩阻力测试设备,该设备采用柔性加载,能实现桩周土体自由变形且受荷均匀;通过对试样刻槽绕管的滴湿方法,来实现不同程度的增湿。利用该设备研究了增湿过程中负摩阻力值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负摩阻力随增湿水平的增大而增大,在较低增湿水平(小于0.3)下,负摩阻力值增速缓慢且一直处于较小值,随着含水率的不断提高,负摩阻力值增速迅速加大并保持较高水平,在接近饱和阶段(0.8-1),负摩阻力增速逐步减缓并趋于零。(5)提出了考虑边界影响下,增湿变形计算深度的表达式和不同影响区域土层上覆自重荷载的折减方法;并给出考虑边界影响下,黄土增湿变形引起桩土相对位移的计算方法,以及利用桩土相对位移和荷载传递函数,采用变形协调法计算黄土桩基负摩阻力的具体思路。(6)基于剪切位移法,在假定桩周土体离桩轴线的距离和该处的竖向变形之间呈双曲线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荷载传递函数。该荷载传递函数综合考虑了桩周土体的抗剪强度和土体剪切模量随剪应变而变化的情况,能较好的反映桩-土荷载传递的非线性。通过与现场桩基浸水试验实测值进行比较,证明了本文计算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期刊2019-06-04)

李博鹏[8](2019)在《浸水过程中自重湿陷性黄土渗透和变形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经济的发展,兰州地区开展了一系列“削山造城”的工程建设,这些工程涉及到重塑黄土填方。很多学者对重塑黄土的渗透和变形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证明重塑黄土仍然具有自重湿陷性,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了自重湿陷性重塑黄土的渗透和变形特性问题。本文以兰州自重湿陷性重塑黄土为研究对象,测试了黄土土样的持水曲线,开展了室内一维土柱积水入渗试验,并应用改进浸润锋前进法获取了非饱和渗透系数,比较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度。开展了无上覆自重应力下室内试坑浸水模型试验,得到试坑浸水过程中水分场分布并建立数值模型进行模拟。开展了上覆自重应力下室内试坑浸水模型试验,观测了浸水过程中土样的湿陷变形规律,为研究湿陷变形对渗透系数的影响,测试了土样各级压力固结后的饱和渗透系数。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1.根据一维土柱积水入渗试验,基于改进浸润锋前进法获得的非饱和渗透系数函数较间接法获得的非饱和渗透系数函数精度更高,与应用Hydrus反演更具有试验基础,为数值模拟参数选取提供了参考。2.比较了Green-Ampt修正模型和王文焰等提出的模型以及基于Richard方程的数值方法在模拟积水入渗情况非饱和重塑黄土土柱水分迁移过程的准确度,Green-Ampt修正模型过慢地预测了浸润锋速率,王文焰等提出的模型预测的浸润锋速率较快,而采用相同参数情况下利用基于求解一维Richard方程的方法相较于其他方法更为接近实测值,为模拟方法的选取提供了参考。3.本文建立模型所得数值模拟结果能较好地预测无上覆自重应力下室内试坑浸水试验中的浸润锋,说明应用一维土柱获得的非饱和渗透系数函数以及求解Richard方程数值方法的可靠性。4.分析一维土柱积水入渗与二维试坑浸水入渗的差异,发现随着试坑直径的增加,试坑中心线下,浸润锋迁移规律趋向于一维入渗,且浸润锋入渗深度较小时更符合一维入渗。5.获取上覆自重应力下试坑浸水过程中土层的竖向和水平湿陷变形规律,发现竖向变形较水平湿陷变形要大,得到不同深度处的湿陷变形量,并结合侧向压力的变化利用应力重分布揭示了湿陷变形过程中侧向变形机理,距离试坑中心线下较近区域含水率率先增加,导致此区域K_0系数增大侧向土压力相应增大,而距离试坑中心线下较远区域含水率未发生变化,使得该区域K_0系数以及侧向应力均小于距离试坑中心线下较近区域,由于存在应力差,导致土体内发生应力重分布,较近区域土体将较远区域土体挤出产生侧向变形。(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席亚彬[9](2019)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挤扩支盘桩的承载特性及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新型桩,挤扩支盘桩正处于不断的探索和发展阶段,其工程应用已经显示出其优良的承载性能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针对目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效果难以得到保证,挤扩支盘桩在诸多非湿陷性黄土地区得到广泛应用而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却应用较少的现状,本文在已有工程经验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种桩结构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适用性做了详细探讨,并对其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承载性能、荷载传递特性、桩土体系中的应力分布以及沉降变形情况等进行了详细研究,最后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一些建议:(1)通过对挤扩支盘桩的工作机理进行详细分析,得出挤扩设备挤扩成盘过程包括挤扩设备的挤压和桩周土体的固结两个阶段;挤扩支盘桩的破坏形式可以分为两种:支盘自身强度不够导致的支盘抗剪强度破坏以及因支盘周围土体强度过小而引起的土体抗剪强度破坏。(2)通过对挤扩支盘桩的沉降变形进行分析,得出该桩结构的沉降量包括主桩的压缩量、支盘的压缩位移以及桩端下土体的沉降这叁部分;而主桩的压缩量可以分为顶盘以上主桩部分的压缩量、承力盘间主桩部分的压缩量以及末盘以下主桩部分的压缩量;基于“力水等效”原理,对挤扩支盘桩的沉降量进行理论分析并得到其沉降量计算公式,利用该公式对相同工况下普通等截面桩和挤扩支盘桩的沉降量进行计算,得到同等条件下,挤扩支盘桩的最终沉降量较普通等截面桩减少了约50%;通过对这两种桩型进行数值模拟,发现两种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理论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和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影响挤扩支盘桩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桩周土层性质、施工工艺、支盘的形状以及支盘间距等。(3)通过对挤扩支盘桩的荷载传递特性进行分析,得出该桩结构的荷载传递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受荷初期,承力支盘以上桩段的侧摩阻力可以充分发挥,而在受荷后期,侧摩阻力在支盘处完成荷载的分配和向下传递,此时支盘产生略滞后于侧摩阻力的端承力;通过已有理论方法对其承载力进行计算,得出相同土层条件下,桩径和桩长均相同的挤扩支盘桩,其理论计算承载力值比普通灌注等截面桩提高了1倍多;通过对相同工况下的这两种桩型进行承载力数值模拟,发现得到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即验证了理论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和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也进一步证明了挤扩支盘桩在承载力上的巨大潜能。(4)通过建立挤扩支盘桩和普通等截面桩的有限元模型,提取出两者的单桩P-S曲线,验证了上述承载力和沉降量计算方法和模拟方法的合理性,从P-S曲线可以反映出:普通等截面桩的单桩P-S曲线上有明显的转折点和骤降段,说明其破坏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料性,而挤扩支盘桩的单桩P-S曲线变形较为平缓,说明其在破坏过程较为缓和,实际工程中有一定缓冲阶段;通过提取该桩结构轴力随深度的分部曲线,得到轴力在承力盘下端发生骤减,减少部分即为承力盘所承担的荷载;承力盘主要起到传递荷载、分配荷载、分散荷载和承担荷载的作用,各承力盘发挥作用时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时间性,其受力机制是非常科学的。(5)通过对挤扩支盘桩的位移场和应力场进行分析,得到在工作荷载作用下,承力盘与其上部土体之间会形成“拉张裂缝区”,此时承力盘与土体之间不会发生实际的相互接触,因而承力盘设置段的侧摩阻力将大大降低,但承力盘会产生略滞后于侧摩阻力的端承力;在各承力盘与主桩的相连位置、承力盘顶角处以及桩端处均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这也是承力盘易发生冲切破坏的重要原因;在设置承力盘时,合适的盘间距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盘间距太近,则盘间距之间的土体可能被剪裂,甚至塌落至下边承力盘的临空面缝隙中,从而影响了这一段桩土之间摩阻力的发挥,同时土盘产生的“应力泡”也将影响到下盘的应力分布,造成应力迭加,产生附加应力,因此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承力盘之间的距离应大于临界间距值,同时应尽量将承力盘设置在土体性质稳定的土层中,使土体承载力充分发挥的同时,各承力盘可以独立工作,承载作用得到最大程度得发挥。(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5-01)

刘春龙,张志强,刘奉银,刘乃飞,孙宏超[10](2019)在《巴基斯坦某黄土场地湿陷特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巴基斯坦某地区的黄土为第四纪全新统冲洪积层,对该地区的研究和现有地质资料都比较少,需要做专门的研究。为了确定该区域的黄土地层分布情况及湿陷特性,根据工程场地建筑分布,分别选取典型位置的钻孔,取土样进行土工室内试验研究。利用构度指标定量描述黄土的结构特征,确定黄土的自重湿陷系数和湿陷系数,计算场地自重湿陷量和总湿陷量,并与规范方法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区域场地黄土的干密度和湿陷系数(上覆压力200 kPa)随深度几乎不变,天然含水率随深度整体呈增加的趋势。黄土的构度随综合物理特征量的增加而呈指数形式减小,压缩屈服应力psc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并且与构度呈线性关系。判定该区域黄土的场地为自重湿陷性场地,修正系数建议取小于1,地基湿陷等级为Ⅲ级严重。(本文来源于《煤田地质与勘探》期刊2019年02期)

黄土湿陷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土作为特殊土分类,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质,会对工程造成负面的影响,本文就湿陷性黄土的特性、沉降机理及现阶段的一些处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施工过程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土湿陷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褚峰,张宏刚,邵生俊.结构性黄土湿压屈服损伤特性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9

[2].李恩泽,邢渊浩.浅谈湿陷性黄土路基特性及处理方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

[3].王莹莹.湿陷性黄土地区水泥土挤密桩改扩建路基沉降特性研究[J].山东交通科技.2019

[4].穆青翼,党影杰,董琪,廖红建,董欢.原状和压实黄土持水特性及湿陷性对比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9

[5].杨惠.黄土湿陷特性的微观研究进展及方法[J].科学技术创新.2019

[6].苏丽娜.甘肃引洮二期隧洞工程中湿陷性黄土特性研究[J].地下水.2019

[7].高登辉.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增湿变形特性及桩基负摩阻力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9

[8].李博鹏.浸水过程中自重湿陷性黄土渗透和变形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9].席亚彬.湿陷性黄土地区挤扩支盘桩的承载特性及数值模拟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9

[10].刘春龙,张志强,刘奉银,刘乃飞,孙宏超.巴基斯坦某黄土场地湿陷特性试验[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9

标签:;  ;  ;  ;  

黄土湿陷特性论文-褚峰,张宏刚,邵生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