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号的黑水手论文-黄慧丽

水仙号的黑水手论文-黄慧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仙号的黑水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仙号”的黑水手》,人性,命运

水仙号的黑水手论文文献综述

黄慧丽[1](2019)在《对人性与命运的思考——评康拉德的小说《“水仙号”的黑水手》》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仙号"的黑水手》是康拉德的"海洋小说"之一,这部作品树立了康拉德对艺术创作的信心。小说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与命运的思考。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探讨了作家对于人性的思考及其对命运的态度。人性是具有双面性的,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但在面对死亡威胁时,人具有与命运抗争的勇气。(本文来源于《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9期)

林映凡[2](2017)在《《“水仙号”的黑水手》中的替罪羊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先驱,其作品涵盖丛林小说、政治小说和海洋小说多领域。康拉德本人经历也较为传奇,其波兰、俄国、法国、英国等多国语言和文化的生活背景为小说创造提供丰富灵感。《“水仙号”的黑水手》是康拉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小说,它的出版和成功促使康拉德转型为职业作者。这也决定了这部小说的特殊意义和研究价值。本文运用法国哲学家勒内·吉拉尔的替罪羊理论和模仿机制分析《“水仙号”的黑水手》,以期对该小说进行新的解读。《“水仙号”的黑水手》描述一艘名为“水仙号”的货船从孟买到伦敦的航行。期间“水仙号”遭遇强烈风暴,面临翻船困境。所有船员认为只有唯一黑水手惠特死亡了,他们才能度过灾难。而惠特死后,“水仙号”终于遇到顶头风并抵达目的地。本文认为小说中唯一的黑水手惠特的形象与替罪羊十分契合。“水仙号”遭遇并度过灾难的过程实质上是船员对惠特进行替罪羊迫害的过程。本文基于吉拉尔的替罪羊迫害的四个因素:普遍的社会危机,罪行指控,替罪羊的特殊标记以及集体迫害,从四个方面进行文本分析,分别为普遍的社会危机,替罪羊身份认定,集体迫害以及迫害结果。小说中普遍的社会危机即航行中遭遇的风暴以及风暴过后缺乏顶头风。风暴中“水仙号”损失大量物资,并且面临翻船危险,而风暴过后,顶头风迟迟不来,船员面临死于货船长期滞留而引起的缺水缺食物的困境。在危机中,惠特因为是船上唯一的黑人,加上姓名含义不祥、性格不合群、身体孱弱等多方面原因,被选定为替罪羊。在整个航行过程中,惠特受到集体迫害,从船行伊始受到排挤,遭遇风暴时被人遗忘,到等待顶头风时遭到诅咒,最终在众船员的期待和迫害下死亡。而迫害结束、惠特死后,顶头风来临,船得以继续航行,众船员最终安全抵达目的地。黑水手惠特在船上的经历全部符合吉拉尔的替罪羊理论四因素。道德观是康拉德小说的重要主题。在“水仙号”的船员身上不乏值得赞扬的道德品质,如老水手辛格尔敦的勤恳,大副白克的忠诚。然而在船只遇险,船员面临死亡威胁时,包括船长在内的所有人都抛弃了道德束缚,参与替罪羊迫害。本文根据吉拉尔的模仿机制,认为驱使船员抛弃道德束缚、参与替罪羊迫害的机理在于模仿。人们出于共同的模仿欲望,倾向于顺从共同的欲望并排除异己。模仿欲望潜藏在众船员替罪羊迫害下。替罪羊的选择以及对替罪羊的迫害皆为模仿欲望牵制的产物。船员选择惠特,因惠特是最不合群的船员。在众船员认同“杀死惠特,赢来顶头风”这个共同愿望后,他们相互合作,一步步削弱惠特健康。惠特最终在邓肯来船舱偷窃时咽气。船员为惠特举行海葬,赢来顶头风。船员们通过对惠特进行替罪羊迫害,顺利度过危机,完成航行。《“水仙号”的黑水手》通过描写这一替罪羊迫害过程,揭示了道德的脆弱和人性的弱点,让人警醒。吉拉尔认为,只有当参与迫害的人意识到他们正在向受害者转嫁罪恶和责任,危机才能真正解除。而读这部小说并了解其中替罪羊机制的运作,有利于培养我们对此类事件的警觉性。人类本性固有诸多不堪,而识得如此不堪且知不可为而不为才是正确的选择。本文旨在将《“水仙号”的黑水手》置于替罪羊理论下,分析灾难下人们迫害替罪羊的现象,并从模仿机制分析成因,希望能够对其他人在文本、社会、历史等领域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5-01)

李长亭[3](2016)在《试论《“水仙号”上的黑水手》中怀特身体的能指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仙号"上的黑水手》中,黑水手怀特病情的不确定性使他的身体成为崇拜的对象,任何对他身体的确定意义都会剥夺掉它作为崇拜物的功能。身体和声音的含混性使人们对如何产生意义充满困惑。叙事者借助怀特的身体这一空洞的能指,展开了对集体和主体性的探寻。因此,叙事者试图揭示的不是一个自由主体,而是在集体范围内被种族化、象征化去势的身体,并把它作为集体欲望的空洞形式和客体。小说围绕怀特被异化的身体展开叙述,但其关注的不是主体间的团结和统一,而是分裂与死亡。(本文来源于《外语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黄新辉[4](2013)在《陆地与海洋的冲突——评小说《“水仙号”上的黑水手》》一文中研究指出有着丰富航海经验的康拉德擅长海洋小说。在小说《水仙号上的黑水手》中,他赋予陆地的对应物——"大海"以人格化的特征,着力表现肮脏的人类社会与纯洁的大自然、陆地与海洋的对立冲突,展现出他对大自然、人类文明以及人性本质的深刻理解和思考。(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11期)

贾旭辉[5](2013)在《《“水仙号”的黑水手》叙述时间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仙号"的黑水手》是康拉德海洋小说系列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叙述手法。文章以热奈特的叙述时间理论作为研究方法,从顺序、时距和频率叁个方面,尝试探讨《"水仙号"的黑水手》的叙述时间特点。(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3年31期)

彭禹[6](2010)在《《“水仙号”的黑水手》主题的伦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仙"号的黑水手》是英国小说家康拉德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是极富道德内蕴的一部,也是康氏创作理念"道德上的发现应该是每一个故事的目标"的集中体现。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探讨了作品中人物陷入的种种道德困境,以及他们是如何获得道德上的发现,从而走上了复活之旅。(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2期)

彭禹[7](2008)在《《“水仙”号的黑水手》主题的伦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康拉德(1857-1924)被公认为二十世纪初最伟大的英国小说家之一。自从F.R.利维斯博士1948年在《伟大的传统》一书中将康拉德纳入“英国小说伟大传统”之链后,康拉德研究便成为了国内外学术界的热点。这位英籍波兰裔的作家经历了二十多年的航海生涯,创作了许多有关海洋题材的作品,《“水仙”号的黑水手》(以下简称《水仙》)(1897)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近年来文学伦理学得到了国内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社会伦理学不同,它试图对文学进行伦理和道德的客观考察并给予历史的辩证阐释。作为一种批评文学的方法,文学伦理学要求将文学的阅读和理解结合在一起,旨在揭示出文学所具有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等伦理价值。在康拉德的众多作品中,《水仙》是极富道德内蕴的一部,也集中体现了他创作理念“道德上的发现应该是每一个故事的目标”。在这部小说中,故事人物被置身于独特的环境下,他们不断受到来自外界恶劣环境和人内心邪恶力量的威胁。在此背景下,作者塑造了两类不同人物形象——敬业忠诚的辛格尔顿和自怜自恋的维特,并将这两类人物进行了道德意义的对比。通过辛格尔顿等优秀水手形象,作者欲说明的正是,在人与大海的争斗中形成了英国人性格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即英国商船队所象征的“传统,规训与道德理想”。康拉德在描绘大海变幻莫测与神秘凶险之时,也颂扬了水手们在大海的历练下生成的众多优秀品质。小说中勇敢的英国水手经受住了重重考验,跨越了生命的“阴影线”,在苦难的洗礼下实现了道德和心灵的成长,从而走向了复活之旅。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探讨了作品中人物陷入的种种道德困境,以及他们是如何获得道德上的发现,从而走上了重生之旅。全文着重分析了英国商船队传统在人物道德成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探究了其背后深层的社会和政治原因。导论部分介绍了理论背景和课题价值。正文部分首先阐释了水手们在孤寂的大海上受到了内外双重“腐蚀”力量的影响,以及由此陷入的种种道德困境;然后分析了水手们在与暴风雨的搏斗中,逐渐认识到自身所处的困境,并不断获得道德启示;最后则意在探究英国商船队传统在水手们道德和心理层面上产生的深刻影响;结论部分将道德在小说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做了一个简要的概括,并最终得出结论:只有抛弃自恋的心理,承担起社会责任,个人才能实现道德和心灵的平衡。(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08-05-20)

胡强,彭禹[8](2008)在《生命轻舟扬起道德之帆——论康拉德《“水仙”号上的黑水手》的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仙"号上的黑水手》是英国小说家康拉德的代表作之一。与康拉德创作的其他海洋小说一样,这部作品也深受英国商船队传统的影响。通过分析英国商船队传统在《"水仙"号上的黑水手》中的具体体现,来深化对小说中"船"这一核心隐喻的解读,力图揭示出这部作品深刻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对社会的强烈道德关怀。(本文来源于《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王松林[9](2007)在《从《“水仙号”的黑水手》看康拉德的道德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仙号”的黑水手》从叁个方面表现了康拉德的道德观:首先,小说反映了作者眼中的“人”是一种道德存在,而道德的根本在于责任和忠诚;其次,小说反映了作者对道德的情感基础———同情心———导致的自怜和自恋可能带来的危害的担忧;再者,作品表现出作为政治视域之人应该肩负的道德责任的重要性。本文认为,这部作品堪称为一个道德寓言,它揭示了人之为人的“最纯洁”、“最持久”的本质性的东西,奠定了此后康拉德小说主题的基调。(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07年06期)

黄新辉[10](2007)在《康拉德小说《水仙号上的黑水手》的圣经原型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仙号上的黑水手》是康拉德早期的力作,也被公认为是他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英文小说。本文试图从神话圣经角度解读这部作品,运用原型理论探讨蕴含其中的各种圣经原型。通过分析小说的叙事结构、情节、意象与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圣经原型以及这些圣经原型的置换变形,来揭示康拉德对于勇敢、忠诚、责任、正义等传统价值观的认可和肯定。并且,本文试图解构原有批评对康拉德早期作品中的消极的人生态度的定论,利用原型批评模式重塑早期康拉德的形象:一个对人生充满信心的作家,一个流亡他乡的爱国青年。通过小说,他告诉广大读者,如果人类坚守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最终救赎就有希望;正如以色列人当年能够从残暴的法老统治中获得解放一样,他的祖国波兰也能最终战胜沙俄统治者,取得民族自由解放。(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07-04-01)

水仙号的黑水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先驱,其作品涵盖丛林小说、政治小说和海洋小说多领域。康拉德本人经历也较为传奇,其波兰、俄国、法国、英国等多国语言和文化的生活背景为小说创造提供丰富灵感。《“水仙号”的黑水手》是康拉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小说,它的出版和成功促使康拉德转型为职业作者。这也决定了这部小说的特殊意义和研究价值。本文运用法国哲学家勒内·吉拉尔的替罪羊理论和模仿机制分析《“水仙号”的黑水手》,以期对该小说进行新的解读。《“水仙号”的黑水手》描述一艘名为“水仙号”的货船从孟买到伦敦的航行。期间“水仙号”遭遇强烈风暴,面临翻船困境。所有船员认为只有唯一黑水手惠特死亡了,他们才能度过灾难。而惠特死后,“水仙号”终于遇到顶头风并抵达目的地。本文认为小说中唯一的黑水手惠特的形象与替罪羊十分契合。“水仙号”遭遇并度过灾难的过程实质上是船员对惠特进行替罪羊迫害的过程。本文基于吉拉尔的替罪羊迫害的四个因素:普遍的社会危机,罪行指控,替罪羊的特殊标记以及集体迫害,从四个方面进行文本分析,分别为普遍的社会危机,替罪羊身份认定,集体迫害以及迫害结果。小说中普遍的社会危机即航行中遭遇的风暴以及风暴过后缺乏顶头风。风暴中“水仙号”损失大量物资,并且面临翻船危险,而风暴过后,顶头风迟迟不来,船员面临死于货船长期滞留而引起的缺水缺食物的困境。在危机中,惠特因为是船上唯一的黑人,加上姓名含义不祥、性格不合群、身体孱弱等多方面原因,被选定为替罪羊。在整个航行过程中,惠特受到集体迫害,从船行伊始受到排挤,遭遇风暴时被人遗忘,到等待顶头风时遭到诅咒,最终在众船员的期待和迫害下死亡。而迫害结束、惠特死后,顶头风来临,船得以继续航行,众船员最终安全抵达目的地。黑水手惠特在船上的经历全部符合吉拉尔的替罪羊理论四因素。道德观是康拉德小说的重要主题。在“水仙号”的船员身上不乏值得赞扬的道德品质,如老水手辛格尔敦的勤恳,大副白克的忠诚。然而在船只遇险,船员面临死亡威胁时,包括船长在内的所有人都抛弃了道德束缚,参与替罪羊迫害。本文根据吉拉尔的模仿机制,认为驱使船员抛弃道德束缚、参与替罪羊迫害的机理在于模仿。人们出于共同的模仿欲望,倾向于顺从共同的欲望并排除异己。模仿欲望潜藏在众船员替罪羊迫害下。替罪羊的选择以及对替罪羊的迫害皆为模仿欲望牵制的产物。船员选择惠特,因惠特是最不合群的船员。在众船员认同“杀死惠特,赢来顶头风”这个共同愿望后,他们相互合作,一步步削弱惠特健康。惠特最终在邓肯来船舱偷窃时咽气。船员为惠特举行海葬,赢来顶头风。船员们通过对惠特进行替罪羊迫害,顺利度过危机,完成航行。《“水仙号”的黑水手》通过描写这一替罪羊迫害过程,揭示了道德的脆弱和人性的弱点,让人警醒。吉拉尔认为,只有当参与迫害的人意识到他们正在向受害者转嫁罪恶和责任,危机才能真正解除。而读这部小说并了解其中替罪羊机制的运作,有利于培养我们对此类事件的警觉性。人类本性固有诸多不堪,而识得如此不堪且知不可为而不为才是正确的选择。本文旨在将《“水仙号”的黑水手》置于替罪羊理论下,分析灾难下人们迫害替罪羊的现象,并从模仿机制分析成因,希望能够对其他人在文本、社会、历史等领域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仙号的黑水手论文参考文献

[1].黄慧丽.对人性与命运的思考——评康拉德的小说《“水仙号”的黑水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

[2].林映凡.《“水仙号”的黑水手》中的替罪羊解读[D].重庆大学.2017

[3].李长亭.试论《“水仙号”上的黑水手》中怀特身体的能指意义[J].外语研究.2016

[4].黄新辉.陆地与海洋的冲突——评小说《“水仙号”上的黑水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

[5].贾旭辉.《“水仙号”的黑水手》叙述时间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3

[6].彭禹.《“水仙号”的黑水手》主题的伦理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7].彭禹.《“水仙”号的黑水手》主题的伦理分析[D].湘潭大学.2008

[8].胡强,彭禹.生命轻舟扬起道德之帆——论康拉德《“水仙”号上的黑水手》的主题[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9].王松林.从《“水仙号”的黑水手》看康拉德的道德观[J].江西社会科学.2007

[10].黄新辉.康拉德小说《水仙号上的黑水手》的圣经原型解读[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

标签:;  ;  ;  

水仙号的黑水手论文-黄慧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