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价值观变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40年,青年价值观,变迁,特征
价值观变迁论文文献综述
黄英[1](2019)在《改革开放40年青年价值观变迁轨迹及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青年一代的价值观在时代大潮中发生了嬗变,无论从社会舆论环境还是从个体心理需求,都影响着青年人的社会关注、人生追求和价值判断,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履。本文将改革开放40年青年价值观的变迁轨迹分为四个阶段,即1978—1986年、1987—1991年、1992—2006年、2007—2018年,探寻青年价值观从"有"到"无"的变迁过程,分析多层次原因,为新时代引导青年建构并践行科学正确的价值观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刘伟[2](2019)在《从歌词偏好看我国大众文化价值观的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意识形态也相应地发生转变,大众主流的文化价值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产生深刻的演变。歌曲作为文化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既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又给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是大众文化价值观最重要的载体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之一。在歌曲创作中,歌词能直接把价值观体现于实际,从这个角度看,歌词偏好的变化也印证了大众文化价值观变迁的轨迹。本文通过对1978-2018年中国最流行歌曲的歌词进行分析,探究时代变迁下大众价值观的变迁之路。(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中旬刊)》期刊2019年11期)
周亚辉,郭永波[3](2019)在《改革开放40年我国运动员价值观变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年我国运动员价值观的演变历程,加强对价值观时代特征的认识和反思,对于确保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再创辉煌,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从历史视角出发,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运动员的价值观的变迁做出研究。研究表明,自1978年至今,我国运动员经历了从一元价值观向多元价值观、从集体价值观向个体价值观、从理想价值观向务实价值观、从精神价值观向物质价值观的演变。1978年至20世纪80年代初:一元价值观主导时期。文化大革命后,使得人们原有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被打碎,经历了风雨飘摇"十年动乱"的我国体育事业,迎来了较快的复苏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制满足了当时社会成员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要,给人们带来了成就感和荣誉感。在公有制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八十年代初期,国内媒体仅有广播、报纸和杂志等,电视尚未普及,人们获取外界信息形式较为单一。单纯的封闭式训练环境,使运动员能够全身心的训练和备赛。在邓小平"提高水平、为国争光"的感召下,我国各地各级运动员们努力克服物质保障不足、训练设施有限的困难,在训练和比赛中强调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以团结一致和同心同德为准则,从而形成了与时代相符合的价值观体系。虽然现在看来,高度集中的封闭式训练模式和极端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价值观过于偏激,并忽视了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历史局限。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价值观裂变,自我与社会价值观冲突时期。1984年,中共十二届叁中全会上做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商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拿手术刀的不如拿杀猪刀的,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过度崇尚个人主义和存在主义,使得社会价值取向发生了偏移。这种社会大环境下,我国运动员的思想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一定的冲击。封闭的生活训练环境、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与思想的不断解放和主体意识的觉醒产生了矛盾,运动员的思想受社会思潮影响而冲破了传统桎梏,进入了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冲突时期,主体意识的增强逐渐瓦解了"一元价值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多元化、务实化价值观时期。随着改革开放在人们思想领域内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对自身利益产生极大关注,自我意识和本位思想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市场。众多运动项目都开始进行职业化的尝试。运动员职业化摆脱了过去计划体制性延续了二十多年的以行政单位组队的联赛制,彻底改为俱乐部制,使项目走向了市场,市场的介入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也导致了传统的道德和价值观念不断接受着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挑战,运动员的价值观也发生较大转向:"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思想日益浮现,世俗化、功利化倾向明显增强,理想主义和精神价值悄然隐退。但与80年代末单纯对物质和金钱的追求不同,此时期运动员的追求更加多元化、务实化和功利化,他们渴望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更强调社会对个体的尊重,强调自我独立。新世纪以来:在冲突、分化中逐步走向整合。新世纪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不断加速。这个时期的运动员感受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物质生活的富足和现代科技的快捷便利。他们突破"体育"的界限成为了明星,拓展了自我发展的空间,并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他们淡化集体主义,讲求实用、务实,力求主动参与利益的分配;他们更加追求物欲和自由,但关键时刻却能将爱国主义记在心间;他们受着多种文化和思潮的影响,有着多元化的价值观;他们强调个性,张扬自我,是符合时代发展新一代的运动员。尽管当今我国运动员的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提高水平,为国争光"目标和信念却始终未改,其价值观的演变更没有显示出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绝对对立的倾向,也没有超前于整个社会发展水平。这种渐变式的演进步伐有利于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稳定发展,有利于我国竞技体育成绩的国际领先,有利于运动员竞技能力和竞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郑华良[4](2019)在《经济绩效、传统价值观与中国地方政府信任变迁——基于2002—2016年四波全国调查样本的交互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中国高政治信任的谜题,需要从政治信任的结构及其变迁做出更为具体的分析。该论域已有研究中存在概念化、数据选择及模型设定上的不足,利用2002—2016年四波全国调查样本,分析处于政治信任"保护带"结构层面的地方政府信任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近年来中国公众的地方政府信任呈现出波动的状态,理性选择解释路径下的经济绩效及社会文化解释路径下的传统价值观虽然对于提升地方政府信任有显着的正面作用。但是,各解释变量与时间虚拟变量的交互效应表明,经济绩效的提升作用有所减弱并随着时间产生波动,而传统价值观的提升作用则稳定而持续。因此,随着传统价值观的式微,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将随着经济绩效的波动产生更为剧烈的变迁。(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彭志强[5](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青年价值观的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归根结底为现实的社会存在所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重大的社会转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应地也促进了青年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迁。青年价值观经历了追求理想、价值反思、主体觉醒;多元价值趋向的形成发展;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并存;多元趋向整合并向传统回归四个阶段的变迁。呈现出由一元走向多元、由轻理想到重现实、由社会本位到个人本位转化等特征。新时代背景下,需正确审视青年价值观的变迁和发展,这对更好地引导青年,帮助青年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赵小波[6](2019)在《论动画作品价值观输出的时代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动画作品的价值观输出呈现出一定的时代性,创作者在动画角色的塑造以及整体叙事风格上都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受众对作品及价值观的解读从被动接受走向了主动生产并深受时代影响,开放式的价值观呈现随之诞生。(本文来源于《当代动画》期刊2019年04期)
苏潇,林希玲[7](2019)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及其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发展历程中,价值观的变化占据主导地位。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见证者和经历者,大学生的价值观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生开始不断审视自己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判断,做出不同的价值选择,社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物质化、现实化、开放化、自主化的变迁特征。面对新时代的新发展,大学生更需要审时度势,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教育,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知情意行"相统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张凌霄[8](2019)在《新媒体在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中的功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经历了由统一向多元的演变过程,作为社会信息交流环境的媒介生态所产生的变革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后,新媒体借自身技术优势为动因,改变了社会利益关系,重构了信息流通方式,建构了新的社会层级,增进了大众文化的外在开放性及内部差异性,进而使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从道德政治中心观向经济中心观、从传统向现代、从稳定向冲突、从一元向多元转变。(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张丽丝,邱吉[9](2019)在《从“央视春晚”看改革开放以来主导价值观与社会思潮的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观念也随之变迁,这其中就包括主导价值观与社会思潮的变迁。37届"央视春晚"是呈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导价值观与社会思潮变迁的典型文艺形态,其主题反映了倡导幸福美好生活与提升国家认同的主旋律,而受欢迎节目则反映了从20世纪80年代人道主义的核心议题到20世纪90年代功利主义的膨胀,再到21世纪以来多元化的社会思潮的变迁轨迹。"央视春晚"主题与受欢迎节目也呈现了主导价值观与社会思潮关系变迁的历程,即20世纪80年代的冲突状态、20世纪90年代的张力关系、21世纪初的整合尝试与新时代的引领趋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共识的重要举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与引领多元社会思潮,就需要创造更加旗帜鲜明的传播内容、多元的传播主体与媒介、日常化的传播方式,并运用传播规律来提升主导价值观的宣传效果。(本文来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吕若楠[10](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历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的价值观也随之有一系列变迁。其变迁轨迹按时间发展分为自我价值的觉醒与强化、价值观的多元与混乱、价值观的整合与重建、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践行几个阶段。价值观变迁的原因是: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直接因素,政治制度的民主化是催化因素,全球文化的开放与碰撞是外部因素,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是内在因素。(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9年20期)
价值观变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意识形态也相应地发生转变,大众主流的文化价值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产生深刻的演变。歌曲作为文化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既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又给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是大众文化价值观最重要的载体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之一。在歌曲创作中,歌词能直接把价值观体现于实际,从这个角度看,歌词偏好的变化也印证了大众文化价值观变迁的轨迹。本文通过对1978-2018年中国最流行歌曲的歌词进行分析,探究时代变迁下大众价值观的变迁之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价值观变迁论文参考文献
[1].黄英.改革开放40年青年价值观变迁轨迹及特征[J].中国青年研究.2019
[2].刘伟.从歌词偏好看我国大众文化价值观的变迁[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
[3].周亚辉,郭永波.改革开放40年我国运动员价值观变迁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4].郑华良.经济绩效、传统价值观与中国地方政府信任变迁——基于2002—2016年四波全国调查样本的交互效应分析[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彭志强.改革开放以来青年价值观的变迁[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9
[6].赵小波.论动画作品价值观输出的时代变迁[J].当代动画.2019
[7].苏潇,林希玲.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及其特征[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8].张凌霄.新媒体在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中的功用[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9].张丽丝,邱吉.从“央视春晚”看改革开放以来主导价值观与社会思潮的变迁[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9
[10].吕若楠.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历史分析[J].新西部.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