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体成分论文-孙金龙,师希雄,岳建伟,韩玲,朱琪

鱼体成分论文-孙金龙,师希雄,岳建伟,韩玲,朱琪

导读:本文包含了鱼体成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鳟鱼,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挥发性成分

鱼体成分论文文献综述

孙金龙,师希雄,岳建伟,韩玲,朱琪[1](2018)在《金鳟鱼鱼体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PM)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chromat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技术分析检测金鳟鱼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结果显示,从金鳟鱼腹部肉、背部肉、尾部肉中共检出80余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醛类、醇类、烃类物质含量较高,且各类挥发性物质在金鳟鱼不同部位含量不同。醛类物质在腹部中含量最高,背部含量最低;烃类物质在尾部含量最高,背部和腹部含量较低;醇类物质在腹部的含量最高,是尾部的2倍多,背部含量最低。(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杨志强,李潇轩,许郑超[2](2018)在《不同投饲率对锦鲤幼鱼生长及鱼体生化成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同一种饲料,选取同批次的锦鲤幼鱼(17.50±1.04)g,研究投饲率对锦鲤幼鱼生长及鱼体生化成分的影响,分别设置5个投喂水平(鱼体质量1.0%、2.0%、3.0%、4.0%、5.0%),在水温为(27.0±1.0)℃的条件下4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投饲率的增加,特定生长率和相对增重率呈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饲料利用率呈先下降后平稳再下降趋势;随着投饲率的增加,鱼体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逐渐上升,而水分含量逐渐降低。根据相对增重率和饲料利用率综合分析,确定锦鲤幼鱼适宜投饲率在水温(27.0±1.0)℃时为4.0%。(本文来源于《水产养殖》期刊2018年04期)

巫丽云,杨严鸥,黄亮[3](2017)在《饲料中茶叶种类及添加量对草鱼和斑点叉尾鮰鱼体生化成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2种发酵茶叶(祁门红茶和普洱茶)和4种非发酵茶叶(屏山炒青、霍山黄芽、黄山毛峰和龙井茶),以0.7%和1.4% 2种剂量分别添加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饲料中、以1.0%和2.0% 2种剂量分别添加在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饲料中,探讨了茶叶种类及添加量对2种鱼类鱼体主要生化成分影响。结果显示,对草鱼而言,各种茶叶基本都能显着提高鱼体干重率及鱼体蛋白含量,同时不同程度降低鱼体脂肪含量,但对鱼体灰分含量无显着影响,这些作用基本不受添加剂量的影响;对斑点叉尾鮰而言,霍山黄芽、黄山毛峰与祁门红茶能显着提高鱼体干物质含量,屏山炒青、龙井与祁门红茶能显着降低鱼体蛋白质含量,这些作用受到添加量的显着影响,同时各茶叶对脂肪与灰分含量无显着影响。结果表明,草鱼鱼体生化成分更容易受茶叶影响。(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期刊2017年14期)

单金峰,吴春,丁辰龙[4](2016)在《不同开口饵料对大鳞鲃仔鱼生长性能和鱼体成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大鳞鲃Barbus capito仔鱼的最佳开口饵料,采用豆浆、蛋黄、丰年虫和轮虫投喂仔鱼,并对仔鱼的生长性能和鱼体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4日龄后,各试验鱼体质量和体长迅速增加;轮虫组大鳞鲃仔鱼生长情况最佳,14、19、24日龄时,其体质量、全长和成活率均显着高于其他3组,蛋白质含量为16.45%,脂肪含量为8.79%;其次是丰年虫组,24日龄时仔鱼体质量、全长和成活率分别为1545.2mg、22.509 mm和88.7%,显着高于蛋黄组和豆浆组(P<0.05);蛋黄组仔鱼14日龄之前全长和体质量增长较快,后期增长不明显;豆浆组仔鱼生长速率和成活率最低。研究表明,14日龄可能是大鳞鲃仔鱼开口的关键点,用小球藻培育的轮虫最适合作为大鳞鲃仔鱼的开口饵料,前期可配合使用蛋黄等人工饲料。(本文来源于《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陈东星,王立改,楼宝,詹炜,陈睿毅[5](2016)在《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对黄姑鱼体组成成分和组织中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鱼粉、豆粕、玉米蛋白粉为蛋白源,鱼油、豆油、大豆卵磷脂为脂肪源,配制成6种维生素C水平分别为2.1、45.3、89.6、132.4、178.6和547.1 mg/kg的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对初始体重为(33.26±0.05)g的黄姑鱼进行为期9周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饲喂132.4和547.1 mg/kg组的黄姑鱼全鱼和肌肉脂肪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2.1 mg/kg);肝脏中T-SOD和CAT活力在547.1 mg/kg组最高;血清中T-SOD随VC添加水平的升高而波动下降,但GSH-PX随VC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升高;饲料中添加89.6 mg/kg以上VC能使肝脏和血清中的MDA处于较低水平。综合得出,饲料中添加132.4 mg/kg的VC能满足黄姑鱼基本需求,但VC添加量提高到547.1 mg/kg时,能获得更好的抗氧化性能。(本文来源于《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李燕,史建华,李永强,施顺昌[6](2015)在《翘嘴鳜、斑鳜和杂交鳜鱼体营养成分和氨基酸、脂肪酸组成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好地了解杂交鳜及其亲本的鱼体营养状况,比较了翘嘴鳜、斑鳜和杂交鳜的鱼体营养成分及氨基酸、脂肪酸组成。试验结果:杂交鳜的干物质质量分数最高,为31.8%,灰分质量分数最低,为13.5%;斑鳜全鱼的蛋白质质量分数最高,为60.8%;翘嘴鳜的干物质和脂肪质量分数最低,分别为29.4%、10.8%。翘嘴鳜和杂交鳜肌肉中的饱和脂肪酸(S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以及n-3、n-6系列PUFA质量分数相近,分别约为30%、29%、10%和19%,且均高于斑鳜。斑鳜肝脏中PUFA及n-3、n-6系列的PUFA则高于翘嘴鳜和杂交鳜。斑鳜肌肉中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和非必需氨基酸(NEAA)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80.03%、39.26%、40.77%。杂交鳜肝脏中TAA、EAA和NEAA含量高于翘嘴鳜而低于斑鳜。3种鳜鱼肌肉中呈味氨基酸的含量相近。试验结果表明,杂交鳜总的营养价值较高,属于高经济价值的鱼类。(本文来源于《水产科技情报》期刊2015年05期)

郝甜甜,张利民,李宝山,张德瑞,宋志东[7](2015)在《饲料中添加糖萜素对大菱鲆幼鱼体成分、消化酶活力、血脂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饲料中添加糖萜素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体成分、消化酶活力、血脂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在6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D0)、25(D25)、50(D50)、75(D75)、100(D100)和200(D200)mg/kg糖萜素,实验期64 d。结果显示:各组间全鱼与背肌水分和粗蛋白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D100和D200组全鱼粗脂肪显着低于D0组(P<0.05),D75组背肌粗脂肪显着高于D0组(P<0.05),D200组背肌粗脂肪显着低于D0组(P<0.05);D25和D50组全鱼粗灰分含量显着低于其他各组(P<0.05),D200组显着高于D25~D75组(P<0.05)。各组间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不受饲料糖萜素添加水平的影响(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除D75组,其他添加组均显着高于D0组(P<0.05)。D200组甘油叁酯和总胆固醇显着低于D0组(P<0.05);D50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着高于D0组(P<0.05),D75~D200组显着低于D0组(P<0.05);各组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各添加组胰蛋白酶活性显着高于D0组(P<0.05);D25~D75组脂肪酶显着高于D0组(P<0.05);饲料中添加糖萜素对幼鱼肠道淀粉酶活性无显着影响(P>0.05)。在石蜡组织切片中:D50组前肠微绒毛长度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D50组黏膜厚度显着高于D200组(P<0.05);D25~D100组皱襞高度显着高于D0、D200组(P<0.05)。综合以上实验结果,饲料中添加50~75mg/kg糖萜素可提高背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血脂、改善肠道生理环境。(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黄亮[8](2015)在《6种茶叶对草鱼与斑点叉尾鮰幼鱼鱼体生化成分及几项免疫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两种发酵茶叶(祁门红茶和普洱茶)和四种非发酵茶叶(屏山炒青、霍山黄芽、黄山毛峰和龙井茶),分别以0.7%和1.4%两种剂量在草鱼饲料中添加,以1.0%和2.0%两种剂量在斑点叉尾鮰饲料中添加,以研究茶叶对两种鱼类鱼体主要生化体成分以及几项免疫指标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茶叶对草鱼和斑点叉尾鮰幼鱼鱼体生化成分的影响除屏山炒青外的5种茶叶均能显着提高草鱼鱼体干重率,但添加剂量对干重率没有显着影响(龙井除外);多数茶叶显着提高草鱼鱼体蛋白含量(龙井1%组与普洱组除外),添加剂量也不显着影响鱼体蛋白质含量;茶叶有降低鱼体脂肪含量的趋势,其中屏山炒青2个组以及霍山黄芽2%组显着下降,但茶叶添加对鱼体灰分含量无显着影响。茶叶提高了斑点叉尾鮰鱼体的干物质含量,其中1%霍山黄芽、2%黄山毛峰与祁门红茶组获得显着提高;茶叶对斑点叉尾鮰鱼体蛋白质含量基本无显着影响;但1%龙井、2%屏山炒青和祁门红茶组蛋白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茶叶对斑点叉尾鮰鱼脂肪含量无显着影响,但有降低了鱼体灰分含量的趋势,其中1%黄山毛峰与龙井组灰分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2茶叶对草鱼和斑点叉尾鮰幼鱼几项免疫指标的影响0.7%的祁门红茶、龙井茶和0.7%和1.4%的普洱茶、屏山炒青以及1.4%的霍山黄芽、黄山毛峰均可显着增加草鱼幼鱼肝脏溶菌酶含量;拥挤胁迫之前,饲料中添加1.4%黄山毛峰以及两种剂量添加龙井茶和普洱茶显着提高了草鱼幼鱼肝脏白细胞介素1β含量,拥挤胁迫之后,两种剂量添加龙井茶和祁门红茶以及1.4%添加屏山炒青组草鱼幼鱼肝脏白细胞介素1β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无论是胁迫前还是胁迫后,饲料添加6种茶叶对草鱼幼鱼肝脏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均无显着影响。以1.0%和2.0%两种添加剂量往斑点叉尾鮰幼鱼饲料中添加6种不同的茶叶,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剂量、不同种类添加茶叶对斑点叉尾鮰幼鱼肝脏溶菌酶含量并没有显着的影响;饲料中不同剂量、不同种类添加茶叶显着影响了斑点叉尾鮰幼鱼肝脏白细胞介素1β含量;胁迫试验前,两种剂量添加普洱茶和龙井茶组以及2%添加量添加屏山炒青、霍山黄芽和黄山毛峰组斑点叉尾幼鱼肝脏白细胞介素1β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胁迫试验之后,两种剂量添加祁门红茶组、1%添加屏山炒青、霍山黄芽和黄山毛峰组以及2%添加普洱茶组的斑点叉尾鮰幼鱼肝脏白细胞介素1β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胁迫试验前,两种剂量添加普洱茶组、2%添加量添加祁门红茶和屏山炒青组以及1%添加黄山毛峰和龙井茶斑点叉尾幼鱼肝脏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而2%添加黄山毛峰组则显着高于对照组,胁迫试验之后,两种剂量添加普洱茶、黄山毛峰和霍山黄芽组、1%添加祁门红茶、屏山炒青和龙井茶组的斑点叉尾鮰幼鱼肝脏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5-04-01)

李伟东,黄峰,王贵英,陈见,王进[9](2014)在《饲料脂肪水平对黑尾近红鲌生长性能及鱼体成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黑尾近红鲌幼鱼生长和鱼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提高,黑尾近红鲌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饵料系数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回归模型分析表明:黑尾近红鲌达到最优增重率、蛋白质效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时,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7.61%、8.49%、7.57%和8.45%。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提高,鱼体脂肪含量呈上升趋势,当饲料脂肪水平为8.98%时,鱼体脂肪含量较对照组提高显着;饲料脂肪水平升高使鱼体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对照组鱼体蛋白质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各组;饲料脂肪水平对鱼体的干物质和粗灰分的含量无显着影响。以生长性能各项指标综合分析表明,黑尾近红鲌幼鱼饲料中适宜脂肪水平为7.57%~8.49%。(本文来源于《粮食与饲料工业》期刊2014年11期)

李园园,徐育强,蒋骄云,许世杰,王倩[10](2014)在《不同开口饵料对河川沙塘鳢仔鱼生长和鱼体成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开口饵料对河川沙塘鳢的仔鱼生长和鱼体成分的影响,选择4种开口饵料,分别为经小球藻强化培育的轮虫、蛋黄、轮虫+小型枝角类和鱼苗专用开口配合饲料。通过15 d的投喂实验,选出最适口的开口饵料。实验表明,经过15 d的投喂以小球藻强化培育的轮虫作为开口饵料最为适合,其平均体长为8.759 mm,平均体重为0.050 3 g,成活率为94%,蛋白含量21.65%,脂肪含量1.57%。其次为轮虫+小型枝角类组,蛋黄和鱼苗配合饲料不适合作为开口饵料。(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鱼体成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同一种饲料,选取同批次的锦鲤幼鱼(17.50±1.04)g,研究投饲率对锦鲤幼鱼生长及鱼体生化成分的影响,分别设置5个投喂水平(鱼体质量1.0%、2.0%、3.0%、4.0%、5.0%),在水温为(27.0±1.0)℃的条件下4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投饲率的增加,特定生长率和相对增重率呈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饲料利用率呈先下降后平稳再下降趋势;随着投饲率的增加,鱼体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逐渐上升,而水分含量逐渐降低。根据相对增重率和饲料利用率综合分析,确定锦鲤幼鱼适宜投饲率在水温(27.0±1.0)℃时为4.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鱼体成分论文参考文献

[1].孙金龙,师希雄,岳建伟,韩玲,朱琪.金鳟鱼鱼体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的检测[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8

[2].杨志强,李潇轩,许郑超.不同投饲率对锦鲤幼鱼生长及鱼体生化成分的影响[J].水产养殖.2018

[3].巫丽云,杨严鸥,黄亮.饲料中茶叶种类及添加量对草鱼和斑点叉尾鮰鱼体生化成分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7

[4].单金峰,吴春,丁辰龙.不同开口饵料对大鳞鲃仔鱼生长性能和鱼体成分的影响[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6

[5].陈东星,王立改,楼宝,詹炜,陈睿毅.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对黄姑鱼体组成成分和组织中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6].李燕,史建华,李永强,施顺昌.翘嘴鳜、斑鳜和杂交鳜鱼体营养成分和氨基酸、脂肪酸组成的比较分析[J].水产科技情报.2015

[7].郝甜甜,张利民,李宝山,张德瑞,宋志东.饲料中添加糖萜素对大菱鲆幼鱼体成分、消化酶活力、血脂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5

[8].黄亮.6种茶叶对草鱼与斑点叉尾鮰幼鱼鱼体生化成分及几项免疫指标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5

[9].李伟东,黄峰,王贵英,陈见,王进.饲料脂肪水平对黑尾近红鲌生长性能及鱼体成分的影响[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4

[10].李园园,徐育强,蒋骄云,许世杰,王倩.不同开口饵料对河川沙塘鳢仔鱼生长和鱼体成分的影响[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4

标签:;  ;  ;  ;  

鱼体成分论文-孙金龙,师希雄,岳建伟,韩玲,朱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