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帕斯卡概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帕斯卡概率,非完全性,归纳支持,相关变量
非帕斯卡概率论文文献综述
沈振东[1](2012)在《对柯恩的非帕斯卡归纳概率的评价与辩护》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帕斯卡概率是乔纳森·柯恩根据科学家在科学探究的实际过程中的背景知识的非完全性的假定而创立的现代概率逻辑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该种概率系统是基于背景知识的不完全性,因而其不满足经典数学概率的否定互补原理与乘法原理,而是具有乘法不减以及非互补性性质。也正因为该概率系统具有这种非直观的性质,因而其合理性遭到许多学者的质疑。本文试图对学者们的质疑进行归类性地梳理并对这些质疑再评价,旨在为柯恩的非帕斯卡概率系统的合理性进行辩护。(本文来源于《学海》期刊2012年05期)
李旭燕[2](2011)在《帕斯卡概率解释之系列:从主观到客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吉利斯通过荷兰赌论证把主观解释从个体扩展到社会群体中而使主体交互解释向更为客观的方向发展。同时他把客观解释划分为完全客观的解释和包含某些主观(或人类的)成分的解释。通过这种划分,吉利斯构造了一个从完全主观向完全客观延伸的系列。(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辑刊》期刊2011年01期)
李旭燕[3](2010)在《帕斯卡概率解释的恰当性与可应用性——现代归纳逻辑的哲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帕斯卡概率解释主要有逻辑解释、主观解释、频率解释、性向解释以及主体交互解释五种。与逻辑解释相比较而言,主观解释和它的衍生物主体交互解释是更为有效的认识论解释;而与频率解释相比较而言,性向解释是当前可利用的更为有效的客观解释。由于在自然科学中要找到一系列独立的可重复条件是可能的,因而一般说来客观解释适用于自然科学;而在社会科学中任何事件的独立重复都是不可能的,因而认识论解释适用于社会科学。(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0年01期)
李旭燕[4](2009)在《论帕斯卡概率解释的恰当性——现代归纳逻辑的哲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帕斯卡概率解释发展的回顾,重点探讨帕斯卡概率各种解释的恰当性。其中,主观解释和它的衍生物主体交互解释与逻辑解释相比较而言是更为有效的认识论解释,而性向解释与频率解释相比较而言是当前可利用的更为有效的客观解释。最后论证认识论解释适用于社会科学,而客观解释适用于自然科学。(本文来源于《改革开放以来逻辑的历程——中国逻辑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文集(上卷)》期刊2009-10-26)
李旭燕[5](2009)在《关于帕斯卡概率解释的若干哲学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哲学角度对帕斯卡概率进行研究涉及以下一些问题:一元论与多元论、认识论解释与客观解释、概率与因果关系的联系、休谟问题及概率解释的恰当性等。这些问题贯穿于帕斯卡概率五种解释的论述过程中,但我们不是对每一种解释都讨论这些问题,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文来源于《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1期)
李旭燕[6](2008)在《帕斯卡概率解释的演变与发展探赜》一文中研究指出帕斯卡概率逻辑自凯恩斯建立第一个现代类型的系统理论以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就概率解释的演变与发展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其中,主观解释与主体交互解释是迄今为止可利用的比较有效的认识论解释,并且它们在社会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而性向解释已经替代了频率解释成为当前可利用的有效的客观解释,并且它适用于自然科学中。(本文来源于《心智与计算》期刊2008年02期)
李旭燕[7](2007)在《对帕斯卡概率逻辑的批判性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帕斯卡概率逻辑的哲学探讨存在的局限性,文章试图从语形方面对经典概率演算系统进行修改或否定来研究概率逻辑。一些学者认为初始概率可以不满足概率演算,从而催生了一些非科尔莫哥洛夫概率理论。实际上,非科尔莫哥洛夫概率理论是帕斯卡概率逻辑的变异,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非科尔莫哥洛夫概率理论是帕斯卡概率逻辑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学术论坛》期刊2007年09期)
任晓明[8](2002)在《略论非帕斯卡概率逻辑的知识创新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帕斯卡概率逻辑的知识创新意义在于 :( 1 )借助这种逻辑 ,我们更有可能在科学理论创新过程中探索出更为有效的解决科学实际问题的方式 ;( 2 )这种逻辑就是一种知识增长的逻辑 ;( 3)它揭示的不断逼近的过程就是科学理论创新的过程(本文来源于《攀枝花大学学报》期刊2002年01期)
非帕斯卡概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吉利斯通过荷兰赌论证把主观解释从个体扩展到社会群体中而使主体交互解释向更为客观的方向发展。同时他把客观解释划分为完全客观的解释和包含某些主观(或人类的)成分的解释。通过这种划分,吉利斯构造了一个从完全主观向完全客观延伸的系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帕斯卡概率论文参考文献
[1].沈振东.对柯恩的非帕斯卡归纳概率的评价与辩护[J].学海.2012
[2].李旭燕.帕斯卡概率解释之系列:从主观到客观[J].社会科学辑刊.2011
[3].李旭燕.帕斯卡概率解释的恰当性与可应用性——现代归纳逻辑的哲学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2010
[4].李旭燕.论帕斯卡概率解释的恰当性——现代归纳逻辑的哲学探讨[C].改革开放以来逻辑的历程——中国逻辑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文集(上卷).2009
[5].李旭燕.关于帕斯卡概率解释的若干哲学问题[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6].李旭燕.帕斯卡概率解释的演变与发展探赜[J].心智与计算.2008
[7].李旭燕.对帕斯卡概率逻辑的批判性反思[J].学术论坛.2007
[8].任晓明.略论非帕斯卡概率逻辑的知识创新意义[J].攀枝花大学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