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模介质滤波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TM模介质滤波器,低气压放电,功率阈值
双模介质滤波器论文文献综述
徐贺,李亚峰,崔宗涛[1](2018)在《TM模介质滤波器低气压放电阈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TM模介质滤波器具有较高的低气压放电阈值,常用在具有低气压工况的星载系统上。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低气压放电的原理,然后针对TM模介质滤波器不同的调试方法,仿真分析了各种调试方法下的低气压放电阈值以及频率调谐范围,最后结合仿真分析结果给出了较好的调试方案。(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18-05-06)
李程炎[2](2017)在《多模介质滤波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高速发展,时刻可见信息在我们的身边进行传递,无线通信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微波滤波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无线通信的过程中对进行通信的频率起着选择作用,对整个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有直接的影响。另外,由于实际工程应用的需要,微波滤波器的生产设计周期变得越来越短,如何迅速而又精确地设计体积小、重量轻和性能佳的微波滤波器将变得至关重要,其中多模介质滤波器是较为理想的解决途径。本研究课题致力于多模介质滤波器的研究,展开了如下研究工作:首先,对射频微波通信领域的发展背景进行介绍,然后对国内外多模介质滤波器的研究现状做了概述,并对多种多模介质滤波器结构的实现原理进行分析。其次,介绍了滤波器理论基础和设计方法,为后续的滤波器设计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指导。再者,对双模介质滤波器展开研究。首先通过选取合适的介质谐振器结构和简并谐振模式,然后对双模介质滤波器的频率控制结构和耦合控制结构进行研究,提取出频率控制曲线和耦合控制曲线,设计出了基于金属贴片结构和基于金属贴片开槽结构两款双模介质滤波器,并利用耦合矩阵和拓扑结构分析,设计出了多腔高阶双模介质滤波器,从而提高了滤波器的性能。再者,对叁模介质滤波器展开研究。通过控制介质基板半径和腔体高度实现了叁个模式频率的靠近,采用介质基板开槽结构、螺钉和金属环结构实现了频率和耦合控制,并提取出相关的曲线。在此基础上通过耦合矩阵以及拓扑结构分析,并引入源负载耦合结构,在通带外产生两个传输零点,设计出了具有源负载耦合的双腔叁模介质滤波器,提高了滤波器的带外特性。最后,对四模介质滤波器进行研究。首先是对介质谐振腔进行分析和研究实现了四个模式频率的靠近,并采用螺钉和切角结构实现了频率和耦合控制设计出了四模介质滤波器,由于采用介质腔进行设计,可以有效减小滤波器体积。此外,利用在一个金属腔体中放置四个介质谐振器产生的四个谐振模式,并通过采用金属环和短接同轴探针实现耦合和激励,设计出基于单腔四介质谐振器的四模介质滤波器,性能良好。文中所有的滤波器利用CST和HFSS软件仿真设计,由于介质谐振器的购买和时间关系,部分滤波器结构完成加工测试,测试结果和仿真结果比较吻合。(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7-04-14)
郭辉平[3](2012)在《双模介质滤波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系统装备的尺寸也越来越小,因此对通信元器件如滤波器等要求也日益提高。通信元器件不仅要具有良好可靠的性能、较低的插入损耗,还要求具有足够小的体积以及很高的频率选择性。在微波方面,振荡器和微波滤波器的小型化还存在不足,尤其是如微波滤波器无源电路的小型化问题已经成为微波电路小型化的瓶颈。所以,研究小型化、高性能的滤波器是当前微波领域非常受关注的课题。本文首先阐述了滤波器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性能指标,根据耦合矩阵的综合理论,通过耦合矩阵旋转消零得到可以实现的耦合系数矩阵;接着,描述介质滤波器的基本特点,研究了耦合参数的提取过程。利用仿真软件CST对圆柱谐振器和方形介质谐振器进行仿真,重点分析耦合螺钉和开槽两种腔内扰动下,简并模的分离情况,并利用该特性实现二阶双模介质滤波器。最后提出一种新型耦合结构的四阶介质滤波器,重点分析腔体之间的耦合设计,并对所设计的滤波器进行仿真分析,验证推导理论和设计技术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2-02-27)
张翼飞,陈晓光,崔立成[4](2009)在《四阶双模介质滤波器的设计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论分析了屏蔽腔中矩形介质的谐振频率,同时使用Ansoft HFSS对所设计的滤波器进行仿真分析。根据以往的双模结构,使用了利用切角进行双模耦合的新结构,对相邻腔体间的耦合采用耦合窗口和耦合杆相结合的方法。要求的滤波器参数指标为:中心频率f0=2 140 MHz,带宽BW=50 MHz,插入损耗IL<0.1 dB,回波损耗RL>22 dB。仿真结果表明该结构可以更加有效地减小插入损耗,且体积比传统滤波器减小了很多,有利于器件小型化。(本文来源于《信息与电子工程》期刊2009年03期)
张翼飞[5](2009)在《同轴波导与双模介质滤波器的设计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微波器件中滤波器的重要性,本文设计分析了同轴,波导和双模介质这叁种不同类型的滤波器,应用在不同的场合。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研究了与之相关的理论和技术。首先,从传输线理论出发,提出了一种精确设计同轴高低阻抗滤波器的实用方法。将以往设计中容易被忽略的串联等效电感,并联等效电容和边缘电容都放入到模型的理论设计计算中,结合了边缘电容和迭代计算公式,有效提高了设计的精度。理论计算参数的仿真结果与设计要求吻合很好,验证了模型的精确性。然后,以耦合矩阵理论为基础,设计分析了一款带传输零点的矩形波导滤波器。在考虑权衡了本征模的频率和谐振腔Q值与腔体尺寸的关系后,满足了伪通带的隔离和大功率的设计要求。根据加入传输零点设计后计算出的耦合矩阵交叉项的耦合系数,在四腔的结构中引入了交叉耦合。仿真结果表明这是一种有效实现传输零点的波导滤波器设计方法,充分抑制了相邻频带。最后,研究对于双模介质滤波器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使用模匹配法理论分析了屏蔽腔中矩形介质的谐振频率,给出了迭代计算方程,同时使用Ansoft HFSS对所设计的滤波器进行了仿真分析。根据以往的双模结构,使用了利用切角进行双模耦合的新结构,在四阶的设计中对相邻腔体间的耦合采用耦合窗口和耦合杆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通带带宽。要求的滤波器参数指标为:中心频率f_0=2140MHz,带宽BW=50MHz,插入损耗IL<0.1dB,回波损耗RL>22dB。仿真结果表明该结构可以更加有效地减小插入损耗,且体积比传统滤波器减小了很多,有利于器件小型化。(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9-05-12)
姚廷明[6](2008)在《双模介质滤波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随着商用无线通信的迅猛发展,电子设备小型化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差不多所有较低频段的中频和基带电路,包括滤波器都能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这些电路的微型化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而进步。在微波方面,虽然随着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发展,微波有源电路如放大器,调制解调器等越来越微型化,但对于微波滤波器和振荡器的小型化还存在不足,特别是如微波滤波器无源电路的小型化问题成为微波电路小型化的瓶颈。因此,发展高性能,研究小型化的微波滤波器是当前非常受关注的课题。本文主要研究了双模介质滤波器的原理和应用。首先,介绍了微波滤波器的基本理论和矩形、圆柱介质谐振器的工作原理,并利用开波导法分析了介质谐振器的场分布、谐振频率和品质因数,本文同时介绍了用于介质谐振器的常用的微波材料及其性能,其次利用双谐振等效电路分析了简并模的分裂和耦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HFSS软件研究了矩形介质谐振器的模式分裂与耦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新的耦合结构,仿真结果证明其有较好的效果。最后研究了加载金属腔的圆柱介质谐振器中的模式,设计了两个双模滤波器,在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耦合叁个混合模式的结构,并设计了一个一腔叁模滤波器。(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8-06-01)
陈彩云,徐立勤,包建烨[7](2007)在《一种高Q值的TE_(01)模介质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介质谐振腔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提出了一种用于小灵通无线基站的新型高Q值TE01模微波带通滤波器结构,并对其进行了仿真优化分析,最后制造出了六级式滤波器。通过对该滤波器的测量表明,这种滤波器性能良好,完全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子元器件应用》期刊2007年03期)
钱建中,周军,王蔷[8](1997)在《微波线性相位双模介质滤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了用双模介质加载谐振腔实现的微波线性相位滤波器结构,在非级联耦合的诸振腔之间引入一个交叉耦合,以改善通带内的时延平坦特性,给出了用模匹配法计算介质加载谐振腔的谐振频率和谐振腔之间耦合系数的方法。介绍了采用这种方法构成的滤波器的实际设计方法。最后制作了用这种方法设计出的滤波器,给出的实测结果表明它不仅可满足幅频特性的滤波要求,而且具有良好的通带时延特性。(本文来源于《微波学报》期刊1997年04期)
双模介质滤波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高速发展,时刻可见信息在我们的身边进行传递,无线通信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微波滤波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无线通信的过程中对进行通信的频率起着选择作用,对整个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有直接的影响。另外,由于实际工程应用的需要,微波滤波器的生产设计周期变得越来越短,如何迅速而又精确地设计体积小、重量轻和性能佳的微波滤波器将变得至关重要,其中多模介质滤波器是较为理想的解决途径。本研究课题致力于多模介质滤波器的研究,展开了如下研究工作:首先,对射频微波通信领域的发展背景进行介绍,然后对国内外多模介质滤波器的研究现状做了概述,并对多种多模介质滤波器结构的实现原理进行分析。其次,介绍了滤波器理论基础和设计方法,为后续的滤波器设计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指导。再者,对双模介质滤波器展开研究。首先通过选取合适的介质谐振器结构和简并谐振模式,然后对双模介质滤波器的频率控制结构和耦合控制结构进行研究,提取出频率控制曲线和耦合控制曲线,设计出了基于金属贴片结构和基于金属贴片开槽结构两款双模介质滤波器,并利用耦合矩阵和拓扑结构分析,设计出了多腔高阶双模介质滤波器,从而提高了滤波器的性能。再者,对叁模介质滤波器展开研究。通过控制介质基板半径和腔体高度实现了叁个模式频率的靠近,采用介质基板开槽结构、螺钉和金属环结构实现了频率和耦合控制,并提取出相关的曲线。在此基础上通过耦合矩阵以及拓扑结构分析,并引入源负载耦合结构,在通带外产生两个传输零点,设计出了具有源负载耦合的双腔叁模介质滤波器,提高了滤波器的带外特性。最后,对四模介质滤波器进行研究。首先是对介质谐振腔进行分析和研究实现了四个模式频率的靠近,并采用螺钉和切角结构实现了频率和耦合控制设计出了四模介质滤波器,由于采用介质腔进行设计,可以有效减小滤波器体积。此外,利用在一个金属腔体中放置四个介质谐振器产生的四个谐振模式,并通过采用金属环和短接同轴探针实现耦合和激励,设计出基于单腔四介质谐振器的四模介质滤波器,性能良好。文中所有的滤波器利用CST和HFSS软件仿真设计,由于介质谐振器的购买和时间关系,部分滤波器结构完成加工测试,测试结果和仿真结果比较吻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模介质滤波器论文参考文献
[1].徐贺,李亚峰,崔宗涛.TM模介质滤波器低气压放电阈值分析[C].2018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2018
[2].李程炎.多模介质滤波器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3].郭辉平.双模介质滤波器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
[4].张翼飞,陈晓光,崔立成.四阶双模介质滤波器的设计和分析[J].信息与电子工程.2009
[5].张翼飞.同轴波导与双模介质滤波器的设计和分析[D].复旦大学.2009
[6].姚廷明.双模介质滤波器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
[7].陈彩云,徐立勤,包建烨.一种高Q值的TE_(01)模介质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元器件应用.2007
[8].钱建中,周军,王蔷.微波线性相位双模介质滤波器[J].微波学报.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