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端切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手指末节切割离断,原位缝合,随意血管束贯穿植入
端切割论文文献综述
徐开明,张建,王一民,李震[1](2016)在《急诊手指末节远端切割离断伤两种治疗方法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手指末节切割离断伤再植两种治疗方法(原位缝合法和随意血管束贯穿植入加原位缝合法)的预后情况。方法:对两种治疗方法处理的手指末节切割离断伤72例81指进行总结分析,比较分析患指存活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随意血管束贯穿植入加原位缝合法治疗患指存活率略高于原位缝合法,但其术后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原位缝合法。结论:随意血管束贯穿植入加原位缝合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效果优于原位缝合法。(本文来源于《岭南急诊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任清川,徐雷,黄世游,叶珍珍[2](2013)在《通用典型桁架结构管端切割数学模型及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桁架结构同类型部分切割的效率,以工程管桁结构为对象,整理出典型多体相贯结构进行参数化,在两管相贯相贯线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详细推导出空间K形接头的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通用的典型多体相贯结构建模方法和步骤.该数学模型给出了实现各种典型多体相贯结构精确建模的方法,解决了传统模型处理贯通情况适应性差问题.通过实例仿真表明,模型计算精度高、通用性强、编程实现难度小,可用于桁架结构中多种典型多体相贯结构的建模.(本文来源于《焊接学报》期刊2013年12期)
韩磊[3](2011)在《基于PLC的管端切割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自动化领域主要的控制方式有继电器控制,微型机控制和PLC控制。由于可编程控制器(PLC)在近几年快迅速发展,其应用的领域覆盖面广,用微处理器作为控制核心,与继电器控制系统和微型机控制系统相比,具有设计、安装、接线、调试工作量小,研制周期短,可靠性高,使用方便,维护容易,尤其在工厂生产环境恶劣的条件下体现出较高的抗干扰能力。PLC已经成为工业控制领域的首选,它将是提高未来工业生产效率强有力的工具。本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针对船舶建造工业中常遇到的空间曲线切割问题,设计切割机器人的主控制系统。首先提出了基于PLC的数字控制系统,结合一般数控系统特点并结合实际应用设计开发适合管端切割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根据系统的整体要求完成了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确定了系统的通讯方案、对系统的软硬件功能进行了模块化的处理。控制系统采用PC计算机作为系统的上位机,以OMRON公司的CP1H PLC作为下位机,以RS232为通信接口采用上位机到下位机的数据传输方式控制,通过PLC输出端口脉冲发送控制步进电机驱动器进而实现了对步进电机的控制。工作主要内容:研究了控制系统下位机(PLC)控制程序开发设计以及上下位机的通信方法,重点研究控制系统工作原理,硬件部分,熟悉了CP1H指令系统、程序开发语言和PLC控制程序设计步骤,还包括PC与PLC上下位机的数据传输原理及其实现。分析了CXP编程语言和编程思想,并利用OMRON PLC专用开发软件CXP来编写下位机的用户程序用以控制多轴联合运动进行管端切割。在上位机部分,利用VC++开发平台编写人机界面,主要功能是对用户的切割参数的输入通过算法转换为各轴的运动参数,其中包括脉冲量和分频数,并利用MSComm控件,编写数据传输程序块所得参数下载到PLC的数据存储器中。PLC执行运动程序时,运动轴存储器区提取运动参数,使各轴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联合运动,走出相贯线空间轨迹。本控制系统体积小、性能稳定可靠、操作维护方便;编程界面友好,工作良好。专为应用于圆柱管端切割作业而研究设计。(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1-12-21)
苗东旭[4](2011)在《基于DSP的管端切割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快进步,各行各业对于工业设备的加工精度和制造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工业机器人凭借其精度高、速度快的特点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圆管搭接结构是工程中常见的结构,广泛地应用在船舶工程、机械制造、网架结构以及桥梁、体育场馆建设等行业中。管搭接结构需要首先将圆形钢管的管端切成一定规格的相贯线形状和坡口角度,然后按照工程结构需要搭接并焊接在一起。以往的管端切割往往是手工操作,不仅精度低下而且效率不高。所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控技术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专业的自动切割装备对此类器件进行高效率、高质量切割和加工。本文针对这一现状,介绍了一种主要应用于圆管管端切割的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机器人在总体上采取控制部分与机械部分相分离的结构,控制部分负责对运动的控制和协调,机械部分能够完全实现切割所需的空间运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系统采用的是嵌入式集中控制系统,各自由度分别采用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完成运动实现。根据以往类似产品的实际经验,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采用的是开环控制和示教再现相结合的工作模式。论文确定了以快速开发、成本低廉、维护方便等为目的的嵌入式管端切割运动控制系统和软、硬件结构。该系统选用了TI公司型号为TMS320F2812的DSP作为运动控制系统的核心,采用圆柱坐标,多轴联动完成切割运动轨迹。在具体电路实现上,将硬件电路分成了控制核心板和控制功能板两大部分,控制核心板包含DSP最小系统以及外扩存储器等器件,而控制功能板包含脉冲发生部分、信息显示部分、键盘控制部分等其它功能电路和外部接口,核心板和功能板通过标准尺寸的插针和插槽直接相连。这种设计对控制系统的经济性、稳定性、扩展性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且可以通过各种电气检测,是一种可靠的硬件电路设计方式。在软件设计中,采用了模块化的软件结构,各子程序相对独立,方便子程序的移植和扩展,并根据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对编程代码进行了优化。系统整体上可以独立完成与切割相关的人机交互、运动数据计算、切割实时运动控制等功能。本系统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稳定性高特点,基本实现了控制系统所需的功能,设备运转稳定,信息显示清楚,操控简便,并在实际测试中达到了精度和效率的要求,可应用于多种管端管型的切割作业。(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1-12-01)
易建坤,吴腾芳,夏卫国[5](2005)在《线性切割器起爆端切割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端部点起爆产生的爆轰波波型变化过程、起爆端自由面影响和起爆雷管的爆炸破坏作用3个方面,分析了端部点起爆的线性成型装药在端部附近对目标切割效果不佳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工程上的应对措施。(本文来源于《火工品》期刊2005年03期)
端切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高桁架结构同类型部分切割的效率,以工程管桁结构为对象,整理出典型多体相贯结构进行参数化,在两管相贯相贯线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详细推导出空间K形接头的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通用的典型多体相贯结构建模方法和步骤.该数学模型给出了实现各种典型多体相贯结构精确建模的方法,解决了传统模型处理贯通情况适应性差问题.通过实例仿真表明,模型计算精度高、通用性强、编程实现难度小,可用于桁架结构中多种典型多体相贯结构的建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端切割论文参考文献
[1].徐开明,张建,王一民,李震.急诊手指末节远端切割离断伤两种治疗方法的比较[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6
[2].任清川,徐雷,黄世游,叶珍珍.通用典型桁架结构管端切割数学模型及仿真[J].焊接学报.2013
[3].韩磊.基于PLC的管端切割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4].苗东旭.基于DSP的管端切割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5].易建坤,吴腾芳,夏卫国.线性切割器起爆端切割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J].火工品.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