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外置式换热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斯特林制冷机,狭缝换热器,优化设计,SAGE
外置式换热器论文文献综述
陈曦,张利锦,朋文涛,霍晴舟,杨文量[1](2019)在《气动分置式斯特林制冷机冷热端狭缝换热器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冷热端换热器的优化对于提高气动分置式斯特林制冷机的性能至关重要。本文利用SAGE软件对斯特林制冷机进行优化设计,研究了冷热端狭缝式换热器的狭缝宽度、狭缝数量和翅片厚度对制冷机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适当减小热端换热器的狭缝宽度和数量,可以有效提高斯特林制冷机的性能,冷热端换热器都存在最优的狭缝宽度和数量,同时,冷端换热器没有热端换热器的优化潜力大。(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19年05期)
聂立,巩李明,薛大勇,鲁佳易[2](2019)在《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外置换热器壁温偏差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小高效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外置换热器受热面热偏差,通过60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实炉试验,分析了外置换热器的热偏差特性。结果表明:外置换热器内存在热偏差,靠外置换热器边壁区域温度较低,中间区域温度较高,温差可达50℃。根据实炉数据,通过数值计算,复现了外置换热器偏差特性,并提出通过工质侧结构调整分配流量来解决此偏差问题的方案,可使热偏差显着降低,确保660 MW高效超超临界CFB锅炉末级再热器壁温控制在现有材料允许壁温范围内,且有一定裕量,安全可靠。(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刘光奎,梁奎,郑景河,陶磊[3](2017)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外置式换热器典型结构及定期检验重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不同技术流派循环流化床锅炉外置式换热器的典型结构和技术特点,归纳了在役锅炉外置式换热器的常见问题,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并给出处理建议。根据《锅炉定期检验规则》,结合外置式换热器检验的经验,明确了外置式换热器定期检验过程中的检验重点和常见缺陷。(本文来源于《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期刊2017年11期)
郑兴胜,徐鹏,胡修奎,杨晓林,周棋[4](2016)在《600MW超临界CFB锅炉高再外置换热器运行调整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600 MW超临界CFB锅炉外置床高温再热器的运行特性进行了研究,掌握了外置换热器受热面壁温分布和热偏差特性,测试结果为超(超)临界CFB锅炉技术改进和优化设计提供重要的试验数据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东方电气评论》期刊2016年02期)
宋亚雷,欧阳峥嵘,解钰,石磊[5](2015)在《小型外置式氦低温纯化器的换热器设计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整个氦制冷循环系统中,用来净化低温氦气中杂质的外置式纯化器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在整个纯化器的设计中,换热器的设计显得极为重要。该设计选择套管换热器,首先确定套管换热器的内外管径以及壁厚;其次根据经验公式通过低温氦气的工况得出换热管的总换热系数,对换热器盘绕直径进行优化后确定换热器尺寸;然后通过对研制出的纯化器进行实验分析,验证换热器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5年04期)
刘杉杉[6](2014)在《非机械阀控制外置式换热器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外置式类型的换热器在我国很多领域都应用的十分广泛,目前,一些国外的厂家都是采用控制进入外置式换热器的物料来达到对机械进行控制的目的,但是也同时产生了机械阀磨损严重以及维护费用高等问题。本篇文章就这一理念提出了采用非机械阀控制进料量的形式来对外置换热器进行控制的手段,从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试验研究方案。(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4年29期)
王智微,王一丰,蔡爱民,陈昕灿[7](2014)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外置换热器换热系数计算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实际运行的210MW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外置换热器(EHE)的换热系数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EHE内受热面换热系数的实际值。通过将实际换热系数与采用文献中的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证明可以用已有的传热计算模型较为准确地计算EHE内受热面的换热系数,计算精度满足工业应用,为大型CFB锅炉的EHE工程设计提供了实际应用数据和具体通用的换热系数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热力发电》期刊2014年05期)
罗雷[8](2013)在《富氧燃烧循环流化床外置式换热器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循环流化床大型化受制于受热面布置,外置式换热器作为解决大型化的重要途径,对其研究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富氧燃烧流化床燃烧技术在控制温室气体CO2排放方面具有显着优势,但燃烧气氛改变,对受热面布置问题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外置式换热器的开发成为富氧燃烧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一项重要研究工作。本文通过对现有外置式换热器研究,自行设计并搭建了富氧燃烧循环流化床外置式换热器试验台,在结构上进行了改进,整个试验台兼具有分流回灰的功能。论文详细介绍了试验台的结构、功能和各部件的参数等。试验研究不同参变量对整个试验台换热系数的影响。通过冷态试验过程确定试验台正常运行的参数值,并选择了优化后参数值进行热态实验,并将试验结果跟理论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实验可知:由于乳化相的加入,气固两相的换热能力要高于单一气相的换热能力,所以加入灰料时的换热系数要远大于未加入灰料时高温气体单一加热的换热系数;在不改变外置式换热器(EHE)中流化风量以及流化风温的前提条件下,随着灰预热器中风量的增大,EHE中换热系数随之降低;由于EHE内部结构的变化以及蛇形管的排布方式的不同使得灰料在EHE当中的运动轨迹发生变化、停留时间发生变化,导致不同蛇形管受热面间换热系数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探讨了外置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方法,比较了相关模型的计算精度,为开发富氧燃烧流化床外置式换热器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3-07-01)
牟晓哲,宋国良,孙运凯,吕清刚[9](2012)在《循环流化床外置换热器冷态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种带新型滑板式灰控阀的外置换热器冷态实验台上,结合电容层析成像(ECT)颗粒浓度最新测量技术,对灰控阀的分流调节特性及外置换热器内的物料流动特性进行了冷态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埋管床风量从320 m3/h上升至480 m3/h时,埋管床侧平均压降下降0.16 kPa,导管处截面颗粒平均浓度增加1.03倍,促进了埋管床物料向提升管内的输送;空床风量从70 m3/h上升至140 m3/h时,空床平均压降下降0.83 kPa,埋管床侧平均压降增加0.13kPa,返料管截面颗粒平均浓度降低3.8%,促进了空床内物料向埋管床内的输送;滑板阀开度从10%增加到40%时,外置换热器床内平均压降升高0.32 kPa,促进了物料向外置换热器的分流。(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2年05期)
牛树赟[10](2012)在《1025t/h循环流化床锅炉外置式换热器的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厂1 025t/h循环流化床锅炉外置式换热器中温过热器Ⅱ存在的磨损、爆管问题,分析了其结构上存在的不足和由振动碰摩而造成爆管的原因,并从防磨角防振方面提出改造措施。实践证明改造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发电设备》期刊2012年04期)
外置式换热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减小高效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外置换热器受热面热偏差,通过60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实炉试验,分析了外置换热器的热偏差特性。结果表明:外置换热器内存在热偏差,靠外置换热器边壁区域温度较低,中间区域温度较高,温差可达50℃。根据实炉数据,通过数值计算,复现了外置换热器偏差特性,并提出通过工质侧结构调整分配流量来解决此偏差问题的方案,可使热偏差显着降低,确保660 MW高效超超临界CFB锅炉末级再热器壁温控制在现有材料允许壁温范围内,且有一定裕量,安全可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置式换热器论文参考文献
[1].陈曦,张利锦,朋文涛,霍晴舟,杨文量.气动分置式斯特林制冷机冷热端狭缝换热器的优化设计[J].流体机械.2019
[2].聂立,巩李明,薛大勇,鲁佳易.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外置换热器壁温偏差特性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19
[3].刘光奎,梁奎,郑景河,陶磊.循环流化床锅炉外置式换热器典型结构及定期检验重点[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7
[4].郑兴胜,徐鹏,胡修奎,杨晓林,周棋.600MW超临界CFB锅炉高再外置换热器运行调整试验研究[J].东方电气评论.2016
[5].宋亚雷,欧阳峥嵘,解钰,石磊.小型外置式氦低温纯化器的换热器设计与优化[J].低温与超导.2015
[6].刘杉杉.非机械阀控制外置式换热器的试验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
[7].王智微,王一丰,蔡爱民,陈昕灿.循环流化床锅炉外置换热器换热系数计算与分析[J].热力发电.2014
[8].罗雷.富氧燃烧循环流化床外置式换热器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9].牟晓哲,宋国良,孙运凯,吕清刚.循环流化床外置换热器冷态实验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12
[10].牛树赟.1025t/h循环流化床锅炉外置式换热器的改造[J].发电设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