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流域蒸散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节水措施,流域蒸散发,相关分析
流域蒸散发论文文献综述
王翠[1](2019)在《节水措施对玛纳斯河流域蒸散发变化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旱区大面积节水措施应用,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选取中国膜下滴灌技术研发地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RS和GIS技术对不同节水程度水平MOD16蒸散发产品数据进行处理,获得蒸散发时空分布图,揭示干旱区绿洲节水措施对水文要素蒸散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节水措施对蒸散发作用显着。由蒸散发时空变化规律可知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耕地越来越湿润,而其他区域越来越干旱趋势,流域人工绿洲化和荒漠化同时加剧。研究成果对于认识干旱区绿洲生态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来源于《陕西水利》期刊2019年07期)
张静[2](2019)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基于Budyko假设的松花江流域蒸散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改变了全球的水文循环过程,导致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重新分配,进而影响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蒸散发在联络大气过程和陆面过程的水文循环中起关键作用。由于蒸散发最直接受到复杂下垫面条件和气候变化综合影响,难以精确估算,因此实际蒸散发(ET_a)的研究是一个热点更是一个难点。Budyko理论框架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明确的物理含义,是水文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论文以位于中高纬度地区的松花江流域为研究区,以Budyko水热耦合平衡假设为主要理论基础。首先分析了1959-2014年松花江流域水热条件的时空变化;然后基于Budyko假设模拟了松花江流域长序列ET_a;最后重点基于傅抱璞框架综合土壤水蓄变量因子((35)S),改进了年尺度和月尺度的水热耦合方程。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松花江流域水热条件时空演化:分析了降水(P)和径流(R)的时空变化及两者的空间趋势一致性;探讨了研究区ET_0和各气象要素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分布一致性;采用敏感系数和贡献量方法剖析了影响ET_0(生长季5-9月)主导因素的时空分异特征;分析了年际尺度水量收支状况。结果表明:ET_0从西南向东北递减的主导因子是逐渐下降的日照时数、逐渐增加的相对湿度以及逐渐减少的平均气温。P、ET_0、R均呈现下降趋势,说明该区的水文循环进程在减弱。(2)基于Budyko假设对松花江流域长序列ET_a的模拟:探讨了傅抱璞方程在研究区的适用性,下垫面参数(w)的年际变异特征;估算和分析了ET_a的时空变化;辨析了研究区径流变化的归因;探讨了不同ET_0的计算公式对傅抱璞框架应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傅抱璞方程估计的ET_a具有较高精度,年际尺度上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影响w值。ET_a以-0.8mm/10a的速率减少,且呈现出降-升-降-升的阶段特征和“东多西少”的空间分布格局。下垫面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为73%,Penman-Monteith(P-M)与Hargreaves(Har)法在模拟效果和敏感性分析结果方面相差不大。(3)傅抱璞公式的改进:综合土壤水蓄变量因子((35)S),改进了年尺度和月尺度的水热耦合方程,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ET_a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初探了MOD16遥感ET_a对不同Budyko框架在松花江流域适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中增加(35)S后,年尺度和月尺度(哈尔滨汇水区)模型精度均有所提高。干燥度(ET_0/P)越大的区域,方程适用性越好。年尺度上P对ET_a的贡献量空间分布与ET_0、P、(35)S对ET_a总贡献量空间变化一致,表明该流域属于水分控制区,(35)S对ET_a有影响,但是影响不显着。月尺度上除7月ET_0对ET_a的敏感系数最大外,其他月份ET_a对各因子的敏感性表现为P>ET_0>(35)S。年尺度上以水量平衡法计算的ET_a作为实测值的模型精度高于以MOD16遥感数据作为实测值的模型精度;傅抱璞公式和M-Choudhury-Yang公式的模拟效果相差不大。研究结果将给中高纬度地区构建不同时间尺度的水热耦合方程提供理论基础,对研究气候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在水资源规划利用、干旱监测方面等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汤寅飞[3](2019)在《基于月值气象数据和Penman-Monteith公式的流域蒸散发量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Penman-Monteith方程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使用的计算蒸散发量的公式,应用广泛,而利用月值气象数据计算蒸发量与日值数据计算有很大不同。以汾河流域为例,基于月值气象数据和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汾河流域的蒸发量。结果表明,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的汾河流域蒸发量是比较准确的,可为以后蒸发量计算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陕西水利》期刊2019年04期)
尹剑,欧照凡[4](2019)在《基于地表能量平衡的大尺度流域蒸散发遥感估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蒸散发是地表能量平衡的关键环节,准确估计流域蒸散发对水资源管理、作物估产、以及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合中国中高纬度区域气候特征、土地利用类型以及植被动态特征,改进了基于地表能量平衡系统(Surface Energy Balance System,SEBS)的蒸散发估算模型。以松花江流域为例,进行大尺度流域的多年蒸散发反演。通过多年流域水量平衡、流域内生态观测实验以及全球通量观测网络评价数据验证模型估算精度,同时借助陆面过程模型和NASA的MOD16蒸散发产品进行交叉验证,评估模型模拟精度。结果表明,改进的SEBS模型在全国范围内精度并不统一,但在松花江、辽河流域估算精度较高,因此基于地表能量平衡的蒸散发估算模型是一种估算我国中高纬度区域蒸散发的可行方法。松花江流域时空变化研究发现,流域多年蒸散发总值变化不大,但存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本文来源于《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赵勇,何国华,李海红,王庆明,刘寒青[5](2019)在《基于Choudhury-Yang公式的泾河流域蒸散发归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99年以来黄土高原实施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工程,但该工程是否加剧了区域水资源压力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为科学解析黄土高原水循环演变过程,基于Choudhury-Yang公式计算了黄土高原泾河流域2000-2014年蒸散发变化,并定量区分了气候因子和下垫面因子对流域蒸散发变化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泾河流域实际蒸散发呈下降趋势,年均降幅为-2.28mm;降水是该流域蒸散发变化的主导因子,其平均贡献率达到76.8%,远大于潜在蒸散发(40.8%)和下垫面变化(-17.5%)的影响。基于Choudhury-Yang公式的蒸散发归因识别方法,对定量区分气候和下垫面变化对流域蒸散发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来源于《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张特,刘冀,董晓华,王海军,孙周亮[6](2018)在《基于MOD16的澴河流域蒸散发时空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流域尺度上的蒸散发分布规律,为流域水资源评价和农业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00―2013年的MOD16蒸散发数据集,选取澴河花园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对年际、年内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流域实际蒸散发(ET)和潜在蒸散发(PET)进行了研究。【结果】针对本流域ET与PET计算,MOD16数据集的精度总体上符合要求,可用于蒸散发研究;2000―2013年,研究区多年平均ET为635 mm,总体上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趋势。多年平均PET为1 536 mm,总体上北部丘陵地区最低,山区最高,其他区域分布较为均衡;ET呈逐年下降趋势,年际变化率5.53 mm/a,显着下降区域分布在平原地区。PET呈上升趋势,年际变化率16.13 mm/a,显着上升区域集中于丘陵地区;以ET和PET差值D反映流域的干旱程度,流域干旱情况呈现上升趋势,在3―6月和9―10月更易出现干旱现象,易旱区域主要为平原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ET在3―11月表现出差异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林地>草地>农田>城镇。PET从大到小依次为城镇>农田>草地>林地,林地PET峰值出现在6月,其他均出现在5月。【结论】由于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000―2013年,澴河流域内ET有所下降,而PET有所上升,平原地区缺水情况最为明显。(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张晓玉[7](2018)在《基于SEBS模型的艾比湖流域蒸散发估算及时空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然界水分传输进程中,水的蒸散发环节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由蒸发和蒸腾两部分组成。蒸散是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换,是地表与大气之间、大气之中能量转化与传输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大气中云、雾、降水以及其他天气现象的产生都有重要作用,甚至影响到区域乃至全球气候的变化。水分在地面的实际蒸发、蒸腾总量的研究对许多领域都意义非凡,如气候学、水文学、生态学等,尤其是在自然条件较差、水分缺乏的干旱与半干旱区域,蒸散发准确定量的估算,可以明确干旱、半干旱区域的水资源消耗量、农作物与维持生态环境所需要的生态需水量。艾比湖处于欧亚大陆内陆,气候干旱,降雨量较小且蒸发量巨大,多风,日照时数长,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艾比湖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水资源的损耗。从上世纪50~80年代,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经济繁荣,流域内的人数呈现爆炸式增加,农田面积增大,农田的增加导致灌溉水量的总量剧增,河流与地下水的消耗使湖泊的水量减少,由此导致了湖面积减小,艾比湖湖水总量的变化与湖面的缩小导致的后果主要是自然条件和生态系统的退化,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如湖区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盐尘、沙尘暴发生次数增加,土壤退化、沙化等。艾比湖地区生态危机与环境问题的缓解和规划的关键之处在于使水的使用率提升,合理地分配有限的水资源,而流域蒸散发量的估算可以为此提供重要参考。区域的蒸散发估算,传统的监测方法难以实现,但近年来遥感技术的发展为此提供了契机,遥感方法主要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目标区域的遥感影像,再通过各种模型的方法计算得到目标区域的蒸散值。本论文运用基于地表能量均衡理论创立的SEBS模型,以MODIS遥感影像产品为基础,联合分析研究区的气象因子,利用ILWIS、ENVI、ARCGIS等软件对MODIS数据进行反演计算,最后得到艾比湖流域2007年~2016年共120景日均蒸散量空间分布图,并分析了流域蒸散量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各地表参数和气象因子与蒸散量的相关性以及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蒸散发特征,最后使用涡度相关仪的实地测量资料与SEBS模型估算结果比较分析,检验模型的适用性。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艾比湖研究区的蒸散发在时间序列上变化为,从2007年~2016年,以一年为周期,各周期内的日均蒸散量在全年呈单峰型分布,即从1月份开始逐渐升高,到7月中旬达到最大值;从7月中旬到12月底逐渐降低,蒸散量在年内的变化趋势随时间呈正态分布。蒸散量的多年变化特征在各周期的蒸散量具有较为明显的整体性差异,2007~2009年、2010~2014年、2015~2016年都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同月份的蒸散发对比中,7月和10月在多年的变化中呈现升高的趋势,其余月份在每年的变化中呈现不变或减少趋势。艾比湖流域的蒸散量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与同时间序列的气象要素之间的变化密切相关,相关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气度、大气压强、日照时间、风速,其中除大气压强是负相关外,气温、日照时间和风速皆与蒸散发呈现出正相关。(2)在空间分布上,1月~3月,流域范围的蒸散基本都发生在边界的山脊处,3月份蒸散量最高值仅1.75 mm·d~(-1),流域平均值为0.54 mm·d~(-1);4月~9月份,全流域平均蒸散量分别为2.62 mm·d~(-1)、2.33 mm·d~(-1)、2.68 mm·d~(-1)、5.29mm·d~(-1)、3.7 mm·d~(-1)、1.26 mm·d~(-1),蒸散强烈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北叁面的山脊、山坡和艾比湖湖区;6月~9月份,农田的蒸散量普遍较高,山区以及山前的草地、河流沿岸附近的蒸散量也保持在较高状态,蒸散发最低的地区大致遍布在平原草地和荒漠地区;10月~12月份,全流域平均蒸散量分别为0.65mm·d~(-1)、0.46 mm·d~(-1)、0.32 mm·d~(-1),全流域的蒸散量极小,主要分布在边界的山脊处。(3)艾比湖流域内的土地覆盖种类可分为乔木林、灌木丛、草地、耕地、水域和“其他”六大类型,蒸散量的高低分布与流域内的土地覆被类型之间存在较高的统一性,在5月~9月,除农田区、山前草地、河流附近的蒸散量较高外,其它区域的蒸散量均较低。六种植被覆盖的日均蒸散量大小依次为:水域>耕地>草地>乔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不同土地覆被下的蒸散特征不同,乔木林的峰值分别出现在1.20 mm·d~(-1)和6.80 mm·d~(-1)左右,灌木林的峰值分别出现在3.5 mm·d~(-1)和6.00 mm·d~(-1)左右,牧草地分别出现在4.00 mm·d~(-1)和6.80 mm·d~(-1)左右;耕地、水域的峰值分别在6.60 mm·d~(-1)、7.20 mm·d~(-1)左右。(4)利用涡动相关法验证SEBS模型反演结果,SEBS模型的估算值与涡度相关系统的观测值之间的标准误差小于10%,均方根误差为0.46,误差在允许范围之间,SEBS模型在干旱区流域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8-05-24)
张晓玉,范亚云,热孜宛古丽·麦麦提依明,何学敏,陈丽华[8](2018)在《基于SEBS模型的干旱区流域蒸散发估算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资源在干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利用的水资源通过蒸散发进入大气,定量估算区域的蒸散发对区域的水资源分配管理、旱情监测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应用SEBS模型估算了2015年5~9月艾比湖流域的蒸散发,按照流域的分水岭划分研究区范围,根据土地覆被类型将研究区划分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牧草地、耕地、水域及其他6大类,分析了流域内蒸散发的时间与空间变化以及不同土地覆被的蒸散发情况。结果表明:(1)整体而言,流域范围内日均蒸散量在生长季内呈单峰型分布,7月中旬达到顶峰,平均值为4.35 mm·d-1,最大值为5.63 mm·d-1,对气温的变化最敏感。(2)研究区蒸散发的高低分布与土地覆被类型分布存在高度一致性,日均蒸散量大小依次为:水域>耕地>牧草地>乔木林>其他>灌木林。(3)蒸散发在不同土地覆被具有不同的峰值分布,乔木林的峰值分别出现在1.20 mm和6.80 mm左右,灌木林的峰值分别出现在3.5 mm和6.00 mm左右,牧草地分别出现在4.00 mm和6.80 mm左右。耕地、水域的峰值分别在6.60 mm、7.20 mm左右。(4)SEBS模型在干旱区流域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干旱区地理》期刊2018年03期)
段昊书[9](2018)在《气候变化将致塔里木河流域蒸散发显着增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段昊书报道3月7日从国家气候中心了解到,由该中心联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和地理研究所开展的一项研究取得新进展。研究结果显示,在气候变化导致全球升温的背景下,新疆塔里木河流域东北部和西南部实际蒸散发将显着增加。该研究成果对于“(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报》期刊2018-03-12)
周正模,杜付然,江海涛,李琼芳[10](2018)在《淮河上游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蒸散发能力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利用变化对蒸散发的影响是水文等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选取淮河上游息县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1995年和2000年土地利用资料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应用分布式双源蒸散发模型计算基于网格的蒸散发能力,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不同典型年不同时间尺度蒸散发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从1995年到2000年,30%流域面积的土地利用发生了变化,其中水田转变为旱地占比最大;发生蒸散发能力变化的大部分网格的季尺度蒸散发能力在不同典型年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小,且夏季最为显着;发生蒸散发能力变化的大部分网格的年尺度蒸散发能力在不同典型年也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小,且减小幅度依枯水年、平水年、丰水年递减。研究成果可为变化环境下水循环演变研究提供支撑,对水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8年01期)
流域蒸散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改变了全球的水文循环过程,导致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重新分配,进而影响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蒸散发在联络大气过程和陆面过程的水文循环中起关键作用。由于蒸散发最直接受到复杂下垫面条件和气候变化综合影响,难以精确估算,因此实际蒸散发(ET_a)的研究是一个热点更是一个难点。Budyko理论框架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明确的物理含义,是水文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论文以位于中高纬度地区的松花江流域为研究区,以Budyko水热耦合平衡假设为主要理论基础。首先分析了1959-2014年松花江流域水热条件的时空变化;然后基于Budyko假设模拟了松花江流域长序列ET_a;最后重点基于傅抱璞框架综合土壤水蓄变量因子((35)S),改进了年尺度和月尺度的水热耦合方程。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松花江流域水热条件时空演化:分析了降水(P)和径流(R)的时空变化及两者的空间趋势一致性;探讨了研究区ET_0和各气象要素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分布一致性;采用敏感系数和贡献量方法剖析了影响ET_0(生长季5-9月)主导因素的时空分异特征;分析了年际尺度水量收支状况。结果表明:ET_0从西南向东北递减的主导因子是逐渐下降的日照时数、逐渐增加的相对湿度以及逐渐减少的平均气温。P、ET_0、R均呈现下降趋势,说明该区的水文循环进程在减弱。(2)基于Budyko假设对松花江流域长序列ET_a的模拟:探讨了傅抱璞方程在研究区的适用性,下垫面参数(w)的年际变异特征;估算和分析了ET_a的时空变化;辨析了研究区径流变化的归因;探讨了不同ET_0的计算公式对傅抱璞框架应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傅抱璞方程估计的ET_a具有较高精度,年际尺度上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影响w值。ET_a以-0.8mm/10a的速率减少,且呈现出降-升-降-升的阶段特征和“东多西少”的空间分布格局。下垫面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为73%,Penman-Monteith(P-M)与Hargreaves(Har)法在模拟效果和敏感性分析结果方面相差不大。(3)傅抱璞公式的改进:综合土壤水蓄变量因子((35)S),改进了年尺度和月尺度的水热耦合方程,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ET_a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初探了MOD16遥感ET_a对不同Budyko框架在松花江流域适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中增加(35)S后,年尺度和月尺度(哈尔滨汇水区)模型精度均有所提高。干燥度(ET_0/P)越大的区域,方程适用性越好。年尺度上P对ET_a的贡献量空间分布与ET_0、P、(35)S对ET_a总贡献量空间变化一致,表明该流域属于水分控制区,(35)S对ET_a有影响,但是影响不显着。月尺度上除7月ET_0对ET_a的敏感系数最大外,其他月份ET_a对各因子的敏感性表现为P>ET_0>(35)S。年尺度上以水量平衡法计算的ET_a作为实测值的模型精度高于以MOD16遥感数据作为实测值的模型精度;傅抱璞公式和M-Choudhury-Yang公式的模拟效果相差不大。研究结果将给中高纬度地区构建不同时间尺度的水热耦合方程提供理论基础,对研究气候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在水资源规划利用、干旱监测方面等具有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域蒸散发论文参考文献
[1].王翠.节水措施对玛纳斯河流域蒸散发变化相关分析[J].陕西水利.2019
[2].张静.气候变化背景下基于Budyko假设的松花江流域蒸散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3].汤寅飞.基于月值气象数据和Penman-Monteith公式的流域蒸散发量计算[J].陕西水利.2019
[4].尹剑,欧照凡.基于地表能量平衡的大尺度流域蒸散发遥感估算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9
[5].赵勇,何国华,李海红,王庆明,刘寒青.基于Choudhury-Yang公式的泾河流域蒸散发归因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9
[6].张特,刘冀,董晓华,王海军,孙周亮.基于MOD16的澴河流域蒸散发时空分布特征[J].灌溉排水学报.2018
[7].张晓玉.基于SEBS模型的艾比湖流域蒸散发估算及时空变化研究[D].新疆大学.2018
[8].张晓玉,范亚云,热孜宛古丽·麦麦提依明,何学敏,陈丽华.基于SEBS模型的干旱区流域蒸散发估算探究[J].干旱区地理.2018
[9].段昊书.气候变化将致塔里木河流域蒸散发显着增加[N].中国气象报.2018
[10].周正模,杜付然,江海涛,李琼芳.淮河上游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蒸散发能力影响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