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管系统论文-吴守银

排气管系统论文-吴守银

导读:本文包含了排气管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汽轮发电机,排气管,漏氢,固定方式

排气管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吴守银[1](2019)在《西屋发电机定冷水系统排气管漏氢分析及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着重介绍西屋公司600 MW汽轮发电机定子线圈冷却水系统排气管漏氢的部位、原因分析及其创新处理方法,供同类机组发生同类故障时参考;同时,也为发电机制造厂提供工艺方面的修正方案,防止同类型新发电机再发生同样的问题,为新增用户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技术保障。(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9年06期)

王智[2](2018)在《基于板载FPGA虚拟仪器的汽车排气管噪声测试系统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汽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尤其是自动驾驶汽车和共享汽车的出现,汽车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降低汽车噪声,提高汽车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特性问题越发变的重要。排气系统噪声是汽车噪声主要来源之一,而准确实时的检测分析诊断出噪声成为关键。本课题利用板载FPGA的虚拟仪器开发了一套功能完善,界面友好的排气噪声测试分析系统,对于提高排气噪声的科学准确测试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排气噪声测试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从噪声测试方法和分析技术入手,介绍了关于FFT分析、功率谱分析、1/3倍频谱分析和阶次分析等针对排气噪声测试的相关理论基础。在系统硬件部署方面,应用NI PXIe-1085虚拟仪器嵌入式控制平台,设计搭建了一个集传感器、噪声采集、硬件信号处理与显示的系统硬件组成。在应用软件开发方面,利用Lab 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设计了主控制程序和FPGA模块程序,实现了采集、处理、显示和排气噪声信号分析。本研究重点研究了基于高速FPGA的并行数据采集及硬件处理算法,实现了多通道噪声实时采集、分析和显示。该系统在某汽车配件制造厂噪声测试半消音室进行了实际测试,并对整车的排气系统噪声进行了汽车怠速状态和汽车加速状态等两种状态下的排气系统噪声测试。实测结果表明,该噪声测试系统能够实现多方位、多节点的并行信号采集和实时分析、显示功能,运行稳定,操作便捷,测试方案科学,噪声异常定位准确,同时减少了测试工程师分批测试噪声的次数,提高了噪声测试分析的效率。(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8-05-01)

蒋光福,杨洋,肖胜华[3](2017)在《商用车排气管支撑方式对排气系统可靠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CAE仿真分析技术和Hyper Works仿真分析软件,分析排气管吊架的约束模态和在综合工况下的米赛斯应力场,诊断了导致产品质量的原因。通过优化排气管吊架结构设计,提升了产品质量,找到了避免失效的设计方案,为产品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重型汽车》期刊2017年06期)

祝能[4](2017)在《柴油机SCR系统排气管中沉积物的生成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全面实施重型柴油机第IV阶段排放法规的背景下,降低柴油机NO_x排放的控制技术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目前,采用尿素作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被普遍认为是降低柴油机NO_x排放最有效的途径。在对SCR系统的进一步研究中发现,携带有SCR系统的柴油机排气管内壁面易生成沉积物。排气管中出现沉积物意味着尿素的利用率下降,参与SCR反应的NH_3浓度减少,导致SCR系统的转化效率降低,严重的沉积现象还会导致排气管部分甚至全部堵塞,排气背压增大,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性能。为了保证SCR系统及柴油机的正常工作,解决排气管中生成沉积物的问题,本文从沉积物的本质出发,建立基于详细机理的沉积物生成量的仿真模型,采用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手段揭示影响沉积物生成的一般规律及关键影响因素,提出避免生成沉积物的措施,消除携带SCR系统柴油机的应用隐患。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整车道路试验中形成的沉积物作为样品,采用色谱分析、光谱分析、波谱分析、质谱分析等多种化学分析方法,研究沉积物的组成成分,提出了一种确定有机物组成成分的分析过程。沉积物主要由尿素及其不完全分解产生的副产物组成。因此,采用热分析质谱联用技术对尿素、缩二脲、叁聚氰酸以及沉积物的热分解过程展开研究,依据失重曲线和质谱结果,确定了沉积物的分解温度及反应路径。同时,分别在9个目标温度下持续加热尿素进行恒温热重试验,详细描述了不同温度下生成沉积物的反应过程。而后,考虑到柴油机排气流场复杂多变,喷入排气管的添蓝流量有所差异,因此对不同取样量和不同升温速率情况下的尿素热分解过程进行了描述。为了探究反应进行的速率,进一步揭示反应机理,采用Ozawa法、Friedman法和Kissinger法叁种经典的热分析动力学方法分别对尿素和叁聚氰酸的热分解反应活化能进行了求解,并进行误差分析,评价各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2)基于沉积物的反应机理,借助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排气管中生成沉积物的仿真模型,由热重试验及柴油机台架试验结果与模型仿真结果对比可知,该模型能够有效定量描述排气管中的沉积物。通过单因素仿真分析掌握了排气温度、空速、排气管材料、排气管厚度、添蓝温度以及添蓝喷射速率对沉积物生成量的影响规律,其中沉积物生成量对排气温度变化的敏感性最强,其次为空速和添蓝喷射速率,其它因素的影响较小。因此,通过台架试验揭示了关键因素对沉积物的影响程度,以正交设计方法确定了关键因素的影响权重系数:添蓝喷射速率(0.39)>空速(0.37)>排气温度(0.24),并提出了避免生成沉积物的措施,可为SCR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消除携带SCR系统柴油机的应用隐患。(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张中洲,柴卫东[5](2016)在《某型发动机喷管-排气管系统建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有限元分析法,研究某型发动机喷管-排气管系统建模方法。喷管的管束组件由多根螺旋管焊接而成,空间结构复杂,建立有限元模型难度大。将喷管沿轴线方向分为4段建模,采用多层各向异性壳单元模拟喷管管壁,通过偏转单元坐标x轴模拟螺旋角度。基于上述模型的模态分析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模型可以用于振动分析。(本文来源于《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祝能,吕林,杨栋[6](2015)在《携带SCR系统的柴油机排气管中生成沉积物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一台排量11.12L的柴油机为平台,研究了排气管中沉积物的生成过程,并对沉积物进行了热重试验。定量分析了排气温度、空速及尿素喷射速率对沉积物生成量的影响,应用正交设计方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在排气温度为330℃、空速为3×10 4h-1的情况下,以2600mL/h的速率持续喷射尿素水溶液5h后,柴油机排气管中形成的沉积物导致排气背压升高了1.4kPa,NOx转化效率降低了3%,且沉积物在700℃高温下才能完全分解。排气温度越低,空速越小,尿素喷射速率越高,越易生成沉积物。各影响因素的权重从大到小依次为:尿素喷射速率(0.39)>空速(0.37)>排气温度(0.24)。针对实车沉积物问题,在满足国-Ⅳ排放法规的前提下,通过二次标定降低经济运行工况的尿素喷射速率,将喷嘴前移2600mm,并用保温材料包裹排气管,运行车辆排气管中再未发现沉积物。(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工程》期刊2015年06期)

张阳,涂小苹,梁祥飞[7](2014)在《吸排气管管径变化对空调系统制冷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系统仿真的方法研究吸排气管管径变化对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吸排气管管径变化直接影响吸排气管饱和温降或压降,且吸气管内制冷剂压降直接降低吸气压力,排气管内制冷剂压降直接增加排气压力。其中,吸气管压降变化主要影响低压侧热力参数、制冷剂质量流量、制冷量和EER,对系统耗功影响较小,而排气管压降变化主要影响高压侧热力参数、系统耗功和EER,对系统制冷量影响较小。对于本文研究的系统,吸气管和排气管饱和温降控制在1 K以内时,系统性能相对吸、排气管路制冷剂压降为零的系统降低幅度在2%以内,可作为吸排气管选型标准。(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期刊2014年10期)

任兆欣,李华雷,石磊,邓康耀,程江华[8](2013)在《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高原适应性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并校核了D6114柴油机的原机性能仿真模型,并通过压气机图谱的高原特性修正和增加调节阀将其改建成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模型,进行了固定海拔、固定转速和变海拔性能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通过开启调节阀可以改善中高转速的动力和经济性能,而对低速工况作用较小;除海拔2 000m以外,其他海拔下发动机转速上升到1 400r/min时需要开启调节阀;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可以使最大扭矩和最低燃油消耗率所对应的转速不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工程》期刊2013年S1期)

王绍明,荣伟华,卢金红,邓康耀,崔毅[9](2011)在《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在船用发动机上的模拟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通过安装在排气管上的可控阀门来实现增压方式的转换,它能够较好的实现船用发动机高低转速工况的兼顾.笔者对自己提出的一种新型的适用于船用8缸机的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进行了模拟试验,并与原机MIXPC增压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设计的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阀门开关的切换点负荷为85%;各个负荷的涡前排温比原机都有明显下降;在负荷25%阀门关闭时燃油消耗率比原机下降18,g/(kW.h),在负荷100%阀门打开时燃油消耗率和原机水平相当.(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王绍明[10](2011)在《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的计算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定压增压系统和脉冲增压系统是涡轮增压系统的两种先期基本型式。定压增压系统在高速工况时,泵气损失较小,涡轮效率较高,性能较优;但是在低速工况时,不能充分利用排气脉冲能量。脉冲增压系统既能避免扫气干扰,又能较好地利用排气脉冲能量,低速工况和瞬态工况性能较优;但是在高速工况时,泵气损失较大。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通过排气管中的可控阀门来实现增压方式的转换,当发动机处于低速工况或加速加载工况时,关闭可控阀门,增压方式转换为脉冲增压;当发动机处于高速工况时,打开可控阀门,增压方式转换为准定压增压。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同时具有定压增压系统和脉冲增压系统的优点,可以较好的改善发动机高低转速工况的协调性,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增压系统,为此本文对该增压系统开展了计算与试验研究。首先以船用Z8170型柴油机原机仿真计算模型为基础,对船用五缸机、六缸机、七缸机、八缸机、九缸机,分别进行了单阀和双阀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的方案计算研究。通过各种方案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找到了各机型较优的设计方案,并提出了通用的单阀和双阀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设计方法。排气管系叁通接头计算模型对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的排气管系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叁通接头计算模型总压损失系数的计算精度,对增压系统排气管系常用的两个斜叁角“T”型叁通接头进行了较高马赫数的冷态吹风试验研究。根据两个叁通接头的试验结果,以及已有的叁通接头总压损失系数理论计算公式,得到了总压损失系数的修正计算公式。修正计算公式考虑了马赫数的影响,提高了叁通接头计算模型总压损失系数的计算精度。为了研究单阀可变几何排气增压系统的综合性能,在利用得到的修正计算公式对排气管系叁通接头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分别对车用六缸机和船用八缸机各自的一种单阀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分析。针对车用六缸机的单阀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确定了其外特性阀门开关切换点。结果表明,在额定工况点阀门打开以后,油耗比原机降低3%。针对额定转速分别为1200r/min和1000r/min的船用八缸机单阀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确定了它们的推进特性阀门开关切换点。和四脉冲增压系统、PC增压系统、MPC增压系统相比较,新设计的船用八缸机单阀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性能较优。在推进特性的瞬态工况,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的阀门关闭以后,能明显改善瞬态性能;其中进气压力上升到90%稳定压力所需要的时间比阀门打开时减少27%,比MIXPC增压系统减少32%。为了进一步验证计算分析的相关结果,对车用六缸机和船用八缸机的单阀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分别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得到了这两种机型以燃油经济性为最优原则的阀门开关切换规律。对于车用六缸机的单阀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在额定工况点,当阀门处于打开状态时,油耗降低4.7g/kW.h。在突加油门的瞬态工况,当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瞬态性能较好,其中增压器转速稳定所需的时间减少30%,进气压力上升到90%稳定压力所需要的时间减少16%,烟度峰值减小15.3%。对于船用八缸机的单阀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它能较好地改善发动机的低负荷性能:在推进特性的25%负荷,当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油耗比原机降低7.5%,涡轮前平均排温比原机降低32%。试验结果证明了计算分析结果的合理性,也表明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性能优于其他常规增压系统。(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1-11-01)

排气管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汽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尤其是自动驾驶汽车和共享汽车的出现,汽车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降低汽车噪声,提高汽车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特性问题越发变的重要。排气系统噪声是汽车噪声主要来源之一,而准确实时的检测分析诊断出噪声成为关键。本课题利用板载FPGA的虚拟仪器开发了一套功能完善,界面友好的排气噪声测试分析系统,对于提高排气噪声的科学准确测试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排气噪声测试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从噪声测试方法和分析技术入手,介绍了关于FFT分析、功率谱分析、1/3倍频谱分析和阶次分析等针对排气噪声测试的相关理论基础。在系统硬件部署方面,应用NI PXIe-1085虚拟仪器嵌入式控制平台,设计搭建了一个集传感器、噪声采集、硬件信号处理与显示的系统硬件组成。在应用软件开发方面,利用Lab 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设计了主控制程序和FPGA模块程序,实现了采集、处理、显示和排气噪声信号分析。本研究重点研究了基于高速FPGA的并行数据采集及硬件处理算法,实现了多通道噪声实时采集、分析和显示。该系统在某汽车配件制造厂噪声测试半消音室进行了实际测试,并对整车的排气系统噪声进行了汽车怠速状态和汽车加速状态等两种状态下的排气系统噪声测试。实测结果表明,该噪声测试系统能够实现多方位、多节点的并行信号采集和实时分析、显示功能,运行稳定,操作便捷,测试方案科学,噪声异常定位准确,同时减少了测试工程师分批测试噪声的次数,提高了噪声测试分析的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排气管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吴守银.西屋发电机定冷水系统排气管漏氢分析及处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

[2].王智.基于板载FPGA虚拟仪器的汽车排气管噪声测试系统开发[D].广东工业大学.2018

[3].蒋光福,杨洋,肖胜华.商用车排气管支撑方式对排气系统可靠性的影响研究[J].重型汽车.2017

[4].祝能.柴油机SCR系统排气管中沉积物的生成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

[5].张中洲,柴卫东.某型发动机喷管-排气管系统建模方法[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6

[6].祝能,吕林,杨栋.携带SCR系统的柴油机排气管中生成沉积物的影响因素研究[J].内燃机工程.2015

[7].张阳,涂小苹,梁祥飞.吸排气管管径变化对空调系统制冷性能的影响[J].制冷与空调.2014

[8].任兆欣,李华雷,石磊,邓康耀,程江华.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高原适应性计算研究[J].内燃机工程.2013

[9].王绍明,荣伟华,卢金红,邓康耀,崔毅.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在船用发动机上的模拟试验研究[J].内燃机学报.2011

[10].王绍明.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的计算与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

标签:;  ;  ;  ;  

排气管系统论文-吴守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