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收益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资产收益扶贫,产业组织,信任困境,合作机制
收益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张延龙[1](2019)在《信任困境、合作机制与“资产收益扶贫”产业组织发展——一个农业龙头企业垂直解体过程中的策略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内容,"资产收益扶贫"模式被广泛试点。但是,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缺乏稳定的合作机制,成为困扰该模式发展的主要瓶颈。"玖兴模式资产收益扶贫"利用了叁级"链式"合作机制,通过"混合"治理方式实现对产业链上机会主义的纵向治理,取得显着效果。本文以"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下的产业组织垂直解体过程为着眼点,结合信任困境的博弈分析,构建"公司+合作社+贫困户"产业组织模式下的合作机制及条件。玖兴案例的分析结果显示,"第叁方参与+公司监督权"(显性契约机制)、"重复博弈+分配剩余控制权"(关系契约机制)和"经济行为嵌入社会网络+声誉"(隐性社会契约机制)是减少公司信任困境的合作机制,可以促进"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下公司与合作社的合作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经济》期刊2019年10期)
乔仁俊,郭挺,李飞雨,裴宇轩,杨雨真[2](2019)在《Markov过程在理财产品收益预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Markov过程是一类重要的随机过程,具有丰富的理论性质和应用价值.本文假设股票沪深300指数每天的交易价格是转移概率已知的Markov链,利用Markov过程的转移概率,讨论百度钱包中挂钩沪深指数的二元看跌(涨)理财产品的收益问题,并比较二元看跌(涨)与其他定活期理财产品的收益大小,帮助投资者制订最优投资决策.(本文来源于《数学学习与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李升发,李秀彬[3](2019)在《中国山区耕地利用边际化过程机理——基于成本和收益变化的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Farmland marginaliz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trend of land-use change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of China. Using annual survey data of maj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sts and earnings at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levels in China,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and mechanism behind farmland marginalization in mountainous areas. We find that farmers on plains are able to reduce their per mu labor input effectively through intensive us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which has minimized the impact of the increase in labor price. However, it is extremely challenging for farmers in mountainous areas to use the same method owing to the rough terrain. Thus, per laborer farming area in these areas has increased relatively slowly, causing a widening gap in agricultural labor productivity between the two regions. With the rapid rise in labor costs since 2003, the marginaliz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n mountainous areas is evident. In 2013, the net profi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mountainous China fell below zero. Since 2000, the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in these areas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duction of farmland area, reforestation, and the enhancement of the NDVI value. The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DVI change rate and the ratio of change in farmland(r = –0.70) and forest(r = 0.91) in mountainous areas at provincial level further attests to the trend of farmland marginalization there. Finally, we summarize the mechanism of such marginalization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rapid increase in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farming and the rapid fall of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s in mountainous areas.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farmland marginalization and abandonment as well as forest transition in Chinese mountainous areas.(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期刊2019年04期)
王建华,邓远远,朱湄[4](2018)在《感知风险、预期收益与生猪养殖过程中的兽药使用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猪养殖过程中的兽药使用行为对生猪的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生猪的质量和产量提升有赖于规范使用兽药行为。本文探讨了感知风险、预期收益对规范使用兽药行为的影响,揭示了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重要调节作用,并利用来自全国四个省区的397个生猪养殖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分层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了感知风险、预期收益对规范使用兽药行为的影响,以及自我效能感在其中所起的调节作用。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预期收益、自我效能感对规范使用兽药行为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而感知风险则对规范使用兽药行为影响不显着;自我效能感正向调节预期收益对规范使用兽药行为的影响,负向调节感知风险对规范使用兽药行为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安全治理评论》期刊2018年01期)
陈莹,杨芳玲[5](2018)在《农用地征收过程中的增值收益分配研究——以湖北省17个地市(州)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湖北省为例,基于农民集体和政府对土地增值的贡献和所应承担的风险,对农用地征收过程中产生的增值收益分配进行理论探讨,并将其与实际分配进行比较。研究表明,理论上,湖北省17个地市(州)在农用地征收过程中农民集体获得增值收益分配额应为301.90~1438.41万元/hm2,分配比例为19.18%~69.45%。通过与现实分配对比,发现农民集体实际获得的收益远远低于理论分配额度,当前的分配模式极大地损害了农民集体的经济权益,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农民集体实际获得的收益与理论分配收益之间的差距越大,而实际分配比例与理论分配比例越接近。因此,建议决策层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适度提高补偿额度;推行多元化的安置措施,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加强政府财政监督,促进收益合理配置;引入竞争机制,完善土地交易市场。(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张雄,张紫芬[6](2018)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的成本收益及效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现行的农地非农化补偿仅仅对农用地经济价值进行补偿,忽视了对农用地其他价值进行补偿,导致农地非农化效率不高,针对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承担的成本与获得的收益的研究已成为保护农民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课题。从农用地综合价值的角度出发,以耕地为例,基于农民利益视角,综合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探究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群体成本收益的构成并对农地非农化效率进行估算,立足实际提出提高农地非农化效率的可行性建议,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农民的农地非农化效率分别是:陕西卢县为0.26、贵州盘县为0.26、广西兴业县为0.35、湖北咸宁为0.35、湖南吉首为0.51。以上五个地区的农地非农化效率均小于1,且各地区农地非农化效率存在差异。估算结果说明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负担的成本远大于农民获得的收益,农民切身利益得不到维护。(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科技管理》期刊2018年05期)
吴君[7](2018)在《乐瑞资产投研总监王笑冬:投资是不断评价风险收益比的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注重对潜在风险的审慎评估,在风险收益比不好时保持谨慎,好的时候积极参与。城投债最后违约的家数可能会很少,经历一波冲击后,等到下半年某些时候机会将显现出来。“投资的核心是持续评估资产在一定时间尺度内的风险收益比。我们注重对潜在风险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基金报》期刊2018-06-11)
闫超[8](2018)在《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时空格局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以及土地用途的转变,城市及其周边土地不断增值,增值幅度、趋势与增值形成机理也在发生变化。针对现阶段土地增值收益形势的新变化,本研究以济南市为例,借助GIS工具,利用空间分析方法探究城市土地增值收益的时空格局,进而分析城市土地增值收益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新形势下城市土地市场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在土地增值收益问题的研究中,过往的研究大多只关注土地增值收益的产生机理及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政策和制度的讨论。本文以济南市为例,利用济南市建成区范围内2011-2015年的土地出让、土地征收、城市规划建设等相关数据资料,建立土地交易信息空间分布图层。按照出让价格扣除土地取得成本来界定土地增值收益,测算出每一宗出让土地的增值收益幅度。利用ArcGIS进行空间插值,形成各年份、每一地类的土地增值收益分布图,进而分析总结济南市土地增值收益的时空分异规律。随着城市化的推进,2011-2015年济南市一级土地市场土地增值收益水平长期维持在高位,土地增值收益占土地出让金比值有所起伏,但所占比例均超过70%。在时间上,单位面积的土地增值收益呈波动上升趋势。空间上,叁类用地的土地增值收益在空间上都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住宅用地与商业用地形成了较为明显的高值区域和低值洼地,规律性较为明显,而工业用地在空间分布上分布则较为均匀。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梳理影响土地增值收益的因素,使用GWR方法进行模型构建和计算,结果显示:2011年济南市建成区土地增值收益主要影响因素为公交枢纽、商业网点、中小学和主干道。其中,离中小学和公交枢纽的距离越近,土地增值收益幅度越高,其他因素均表现为土地增值收益随距离增加而上升。从影响程度来看,中小学对土地增值收益的影响最大。2015年济南市建成区主要影响因素为中小学、公交枢纽、主干道、公园。其中,离主干道与公交枢纽越近,土地增值收益程度越高,而离中小学与公园距离越远,土地增值收益越高,主干道对土地增值收益的影响程度最大。通过对2011年和2015年土地增值收益各因素影响系数的变化对比可见,在济南市城市化扩张的过程中,交通条件对土地增值收益增长的贡献度不断加大,而商业网点、中小学、公园等影响因素对济南市土地增值收益的增长贡献度有所减弱,政府机关对济南市土地增值收益的影响程度较小且变化不大。(本文来源于《山东财经大学》期刊2018-05-01)
杨鞭泽[9](2018)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公平性判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农地城市流转现象频发。一方面,农地非农化促进了资源有效配置;另一方面,农地用途的转变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社会和生态问题。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集体获得的土地增值收益只是对农用地价格的补偿,土地价值变动不大,而开发商获得巨额土地增值收益,相关利益主体间的分配存在巨大差距,因此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现行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也逐渐从土地征收向如何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转换。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全国31个直辖市、省会城市为例,通过一定的测算方法考察目前我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现状并度量分配的公平性,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体系改革提供依据。本研究梳理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明确了相关利益主体,测算出土地增值收益在农民集体、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之间的分配比例;运用经济学中基尼系数、阿特金森指数和社会福利函数来度量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不平等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开发商获得的土地增值收益最多,政府次之,农民集体获得的土地增值收益最少;第二,东部地区的土地增值收益最大,中部地区处于中间水平,西部地区最少;第叁,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发展,土地增值收益增大,社会福利状况改善,但是利益主体间分配的差距增大,不利于社会公平。针对研究结果,本文从法律制度不完善、利益主体地位不平等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建议提供多种方式补偿农民,保障失地农民基本权利;完善法律法规,建立服务型政府;改革房地产开发模式,通过税收手段反地产暴利;通过落实区域协调发展等方式提高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平性,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杨芳玲[10](2018)在《农用地征收转用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征地过程中,农用地伴随着权属和价值形态的转换,其增值收益在多个利益主体间将实现再次分配。但各利益主体的社会经济地位有着显着差异,因此相应的收益分配也不尽合理。农民集体作为交易主体之一,在农用地征收和转用时处于弱势地位,遭到了极大的利益损失。征地问题与农村社会稳定及农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土地征收转用所产生的增值收益的分配应得到充分重视。本文以湖北省为例,基于农民集体和政府对土地增值的贡献和所应承担的风险,对农用地征收转用过程中产生的增值收益进行度量和分配,得出其理论分配结果。同时,将当前征地政策下农用地增值收益的实际分配结果与之作对比,探讨农民集体和政府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的空间分异特征及现实改进方向。研究表明,土地增值方面,湖北省农用地征收转用过程中农民集体和政府对土地增值的平均贡献比例分别为27.31%、72.69%,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市农民集体贡献比例越低,大致在10%-18%之间,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地市农民集体贡献比例越高,约为35%-50%左右;征地风险方面,湖北省农用地征收转用过程中农民集体与政府平均需要承担的风险比例分别为67.67%、32.33%,各地市(州)农民集体需要承担的风险比例大致为60%-80%之间,风险分配比例的地区分异较小;由理论分配结果可知,在农用地征收转用过程中农民集体获得增值收益分配额为299.79-1412.83万元/公顷,分配比例为17.8%-66.13%,整体而言,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农民集体获得增值收益的分配额度越高,但分配比例越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对比发现,当前的分配模式极大地损害了农民集体的经济权益。最后,本文从征地补偿标准、安置措施、地方财政和土地市场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收益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Markov过程是一类重要的随机过程,具有丰富的理论性质和应用价值.本文假设股票沪深300指数每天的交易价格是转移概率已知的Markov链,利用Markov过程的转移概率,讨论百度钱包中挂钩沪深指数的二元看跌(涨)理财产品的收益问题,并比较二元看跌(涨)与其他定活期理财产品的收益大小,帮助投资者制订最优投资决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收益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张延龙.信任困境、合作机制与“资产收益扶贫”产业组织发展——一个农业龙头企业垂直解体过程中的策略与实践[J].中国农村经济.2019
[2].乔仁俊,郭挺,李飞雨,裴宇轩,杨雨真.Markov过程在理财产品收益预测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
[3].李升发,李秀彬.中国山区耕地利用边际化过程机理——基于成本和收益变化的分析(英文)[J].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2019
[4].王建华,邓远远,朱湄.感知风险、预期收益与生猪养殖过程中的兽药使用行为研究[J].中国食品安全治理评论.2018
[5].陈莹,杨芳玲.农用地征收过程中的增值收益分配研究——以湖北省17个地市(州)为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6].张雄,张紫芬.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的成本收益及效率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8
[7].吴君.乐瑞资产投研总监王笑冬:投资是不断评价风险收益比的过程[N].中国基金报.2018
[8].闫超.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时空格局演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8
[9].杨鞭泽.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公平性判断[D].华中科技大学.2018
[10].杨芳玲.农用地征收转用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