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人论文-曾念长

朦胧诗人论文-曾念长

导读:本文包含了朦胧诗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致橡树,蔡其矫

朦胧诗人论文文献综述

曾念长[1](2019)在《共鸣与变奏——诗人通信与朦胧诗的发生》一文中研究指出1977年,北岛与舒婷第一次通信,随寄诗作五首,其中一首叫《一切》。舒婷回信,随寄即兴创作的《这也是一切》。在当代诗史上,这是有案可稽的一次通信。随信唱和的两首诗,也成了名作,时时被相提并论。多年以后,我们以旁观者视角回顾这些历史细节,依然颇有所获——在新诗潮尚未公开之前,年轻诗人如何通过书信交流,让唱和隔空发生,让抒情南北呼应,最后全成了一种重要的文学事实。参照文学社会学家埃斯卡皮的说法,一个完(本文来源于《创作评谭》期刊2019年03期)

毛江凡[2](2019)在《诗歌是生命经验和文化经验的集合》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中国当代着名诗人、朦胧诗派代表人物之一林莽,受南昌市文联、南昌县文联之邀莅临南昌,举办了一场“中国新诗百年与现代新诗写作”的学术讲座。本报就中国新诗的历史与现状等话题,与诗人林莽进行了一番对话。现代诗歌有两个翅膀:中国新(本文来源于《江西日报》期刊2019-04-30)

胡王骏雄[3](2018)在《“朦胧诗人”的“后朦胧”诗语——论杨炼海外诗歌的语言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当代诗歌迎来语言的审美转向,"拒绝隐喻"的诗歌语言风暴甚嚣尘上。作为"朦胧诗人"之一的杨炼,在其出国后仍旧醉心创作,并一以贯之地坚持将笔触最大程度地深入人类处境的诗歌艺术追求。杨炼的海外诗歌充分呈现了语言的内在张力所创建的韵致深远的诗意空间,诗人精于运用隐喻并融入个体经验的生命体验,创造了不同于国内诗坛倾向平面化叙事性风格诗歌语言的"后朦胧"诗语,取得了独有的艺术成就。(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阿丽耶·如苏力[4](2018)在《特殊时代孕育的维吾尔朦胧诗——以诗人阿迪力·吐尼亚孜的《在喀什的地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维吾尔族的诗歌领域在内地汉族文学以及周边地区文学的影响下不断吸收新因素,朦胧诗的出现及其发展是最为典型的表现。本文利用丹纳提出的文学决定叁因素理论评析维吾尔朦胧诗的代表人物阿迪力·吐尼亚孜的《在喀什的地球》一首诗,以便解释特殊时代对维吾尔朦胧诗演变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09期)

瓦当[5](2017)在《异作家系列(叁) 从“朦胧诗”代表人物到地洞思想家——记朦胧派代表诗人梁小斌》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多年前的一个午后,在北京王府井的一间写字楼,我第一次读到梁小斌的《地洞笔记》,立即被这部着作所震惊。这是面对伟大事物的自然反应。我意识到它与通常意义上的散文、随笔无关,而是一部当代罕见的寓言和诗。当时,它的作者就坐在我面前。他似乎对我的理解能力缺乏信任,口齿略带笨拙地跟我解释起自己写作其中一些篇什的(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期刊2017年05期)

李胜勇[6](2017)在《朦胧诗人与地下沙龙、归来诗人和现代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朦胧诗的产生是合力的结果。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贵州诗人黄翔的成长经历与北岛的写作经历都有很强的代表性;地下沙龙是哺育朦胧诗人成长的文化思想来源之所,相互间的鼓励是他们度过难关的动力,也助力他们诗艺的成长。虽然归来诗人的人生经历与朦胧诗人有一定程度的重合,但又完全不同。对朦胧诗人而言,倾心现代主义不仅仅是一种策略和技巧的选择,而是生存镜像的潜在要求。朦胧诗人以他们深邃而多样的写作,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构成,给后来的文学以深远的影响,并在持续的影响中奠定了他们不可动摇的地位。(本文来源于《长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王俊虎[7](2017)在《朦胧诗代表人物与老一代诗人关系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朦胧诗从地下走上诗坛后,面对老一代诗人艾青、臧克家等人的批评时,其代表人物并未进行反驳和论争,而是选择躲避与沉默的方式回应他们的质疑与批评。这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其中尤以代际文化、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最为突出。这种躲避与沉默也隐含着他们对诗歌的革新或反叛并不彻底。朦胧诗是他们个人情感的宣泄方式,他们借助于西方的艺术创作手法,然后融合进自己的苦闷、彷徨等情感,去表达内心的伤痛,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他们对自己诗歌理念的不自信。(本文来源于《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向卫国[8](2016)在《见证 亲历 介入与评判——“朦胧诗/人”徐敬亚的时代荣光》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中国"朦胧诗"和"第叁代"诗歌时期的重要批评家徐敬亚,同时也是一位坚持诗歌创作已达四十年之久的诗人,其"诗人"身份一直被"批评家"身份所遮蔽,有必要重新加以认证。徐敬亚的诗具有典型的"朦胧诗"特征,虽然其诗歌美学风格在不同时期有着明显的变化,但其"朦胧诗"的底色不变,具体表现在叁个方面:鲜明的政治美学追求;理想主义的坚守;现实主义的底蕴。具有诗人和批评家双重身份的"徐敬亚",作为一个当代诗歌符号,其内涵远丰富于单纯的"朦胧诗人"标签,完全可以升级为"朦胧诗/人"而被视为一个特定时代的汉语诗歌文化在总体性上的最佳象征性人物。(本文来源于《岭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余玮[9](2016)在《舒婷:朦胧诗人不朦胧的柔情》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致橡树》一诗让舒婷名满天下。对舒婷的认识,大部分读者也都来自于这首诗。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写于1977年,随着这首诗的发表和流传,舒婷顿时名声大噪。舒婷说,从创作的初衷上看,《致橡树》并不是一首爱情诗。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青年人以(本文来源于《思维与智慧》期刊2016年08期)

冯思佳[10](2015)在《让古文化焕发创造性力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杨炼的名字,喜欢当代诗歌的读者,一定不会陌生。 1988年,杨炼应澳大利亚文学艺术委员会邀请,前往澳洲访问一年,其后开始了世界性写作生涯。值得钦佩的是,在国外生活的几十年,杨炼一直坚持用汉语写诗。 昨日,在“闽派诗歌”(本文来源于《闽南日报》期刊2015-11-22)

朦胧诗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日,中国当代着名诗人、朦胧诗派代表人物之一林莽,受南昌市文联、南昌县文联之邀莅临南昌,举办了一场“中国新诗百年与现代新诗写作”的学术讲座。本报就中国新诗的历史与现状等话题,与诗人林莽进行了一番对话。现代诗歌有两个翅膀:中国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朦胧诗人论文参考文献

[1].曾念长.共鸣与变奏——诗人通信与朦胧诗的发生[J].创作评谭.2019

[2].毛江凡.诗歌是生命经验和文化经验的集合[N].江西日报.2019

[3].胡王骏雄.“朦胧诗人”的“后朦胧”诗语——论杨炼海外诗歌的语言风格[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阿丽耶·如苏力.特殊时代孕育的维吾尔朦胧诗——以诗人阿迪力·吐尼亚孜的《在喀什的地球》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8

[5].瓦当.异作家系列(叁)从“朦胧诗”代表人物到地洞思想家——记朦胧派代表诗人梁小斌[J].青年文学.2017

[6].李胜勇.朦胧诗人与地下沙龙、归来诗人和现代主义[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

[7].王俊虎.朦胧诗代表人物与老一代诗人关系探微[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8].向卫国.见证亲历介入与评判——“朦胧诗/人”徐敬亚的时代荣光[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

[9].余玮.舒婷:朦胧诗人不朦胧的柔情[J].思维与智慧.2016

[10].冯思佳.让古文化焕发创造性力量[N].闽南日报.2015

标签:;  ;  

朦胧诗人论文-曾念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