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主体客体相互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集诱导发光,大环主体,四苯乙烯,主客体化学
主体客体相互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雯,敖宛彤,金慧琳,曹利平[1](2019)在《四苯乙烯衍生物与大环主体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下的聚集诱导发光》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化合物的发展不仅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有机分子发色团在高浓度、固态或者薄膜等形式的聚集状态下荧光猝灭的问题,而且扩展了有机发色团在荧光探针、传感器以及细胞成像等方面的应用。其中,四苯乙烯及其衍生物作为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典型化合物已被广泛应用在材料化学、生物化学等相关研究领域。受此启发,超分子化学家也将这类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四苯乙烯及其衍生物作为研究对象引入到超分子化学的领域,特别是利用大环主体与四苯乙烯客体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有效地限制了荧光客体分子的分子内转动或运动,增强了这类超分子体系的发光强度,并为其在刺激响应性传感器、智能探针等方面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涉及四苯乙烯衍生物与大环主体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形成聚集诱导发光超分子体系的发展,并按照大环主体进行分类简要介绍其应用。(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9年01期)
孙江,周欣,雷圣宾[2](2016)在《表面共价有机网格为主体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维多孔网格结构由于其孔径在纳米级别,所以可以在其中填充有机功能客体分子,为研究表面主客体相互作用提供了模板~([1])。而通常制备的表面二维多孔网格,其单体之间多是由非共价键连接~([2])。在与客体分子相互作用时,这些二维多孔网格可以根据客体分子的大小及形状来调整自身的结构~[3],这种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主体网格对客体分子的特异性识别。而单体之间通过共价键连接的刚性更强的二维共价有机网格(2D COF)则可以对特定客体分子选择性固定。本文即以1,3,5-均苯叁甲醛和对苯二胺为单体,通过表面希夫碱反应制备二维共价有机网格,然后以其为主体网格研究了其与叁种客体分子的表面主客体相互作用,揭示了主客体之间作用力的不同对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一分会:表面物理化学》期刊2016-07-01)
侯素青,曹端林,张文艳,刘胜楠[3](2008)在《氮杂杯[4]芳烃主体与RDX客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密度泛函B3LYP/6-31G(d)方法,研究了4种氮杂杯[4]芳烃类1~4与RDX形成的复合体的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能由基组迭加误差(BSSE)和零点能(ZPE)校正进行计算,并对4种复合体的相互作用能进行比较。复合体的相互作用能主要由氢键所贡献;用自然键轨道分析揭示了相互作用的本质。由相互作用能的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四氮杂杯[2]-m-二氨基芳烃[2]-2-氨基-1,3,5-叁嗪来去除炸药废水中的RDX较为合适。(本文来源于《火炸药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陈钿[4](2006)在《双主体双客体超分子构造子的合成及其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超分子化学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区别于传统“分子化学”的“分子以上层次的化学”。Lehn将超分子化学定义为分子组装和分子间“键合”的化学。其主要特点是构造子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自组装。伴随着这一过程的进行,体系的流变学行为通常会发生变化。若选择合适的构造子并将其作恰当修饰,则有可能通过调节构造子间的超分子作用来调控体系的流变学行为。据此,可以设计制备一系列刺激响应型流体材料和凝胶材料。 在利用超分子作用调节体系的流变学行为研究中,涉及的主要是主客体相互作用。在此过程中,主体分子和客体分子通过形成主客体包结物构筑超分子一维、二维、或者叁维网络结构,因此,体系的流变学行为会随之发生变化,甚至产生相变。 环糊精作为主体化合物能与多种有机、无机以及生物分子形成主客体包结物。这种主客体相互作用不仅受客体尺寸、极性和电性等自身因素的影响,而且受体系的温度、pH值、介质极性以及场效应等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可通过选择客体或调整环境条件等方式来调节这种相互作用。 基于上述思想,本论文设计合成了双主体双客体超分子构造子,并研究了双客体试剂与双主体之间的主客体相互作用,为制备新颖的超分子结构和软物质材料奠定基础。本论文的实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叁方面的内容: (1)首先合成了四苯酐桥联β-CD。此外,以二茂铁和乙二胺等为原料合成了二茂铁甲醛和双二茂铁甲醛缩乙二胺,经还原后制得了N,N'-双(二茂铁亚甲基)乙二胺。通过红外光谱、~1HNMR谱和元素分析等手段确证了合成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循环伏安、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了桥联β-CD与N,N'-双(二茂铁亚甲基)乙二胺在水溶液中和固态时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桥联β-CD可与带有两个识别基团的有机分子形成具有线性纳米结构的聚集体或纳米管道。 (2)在第一部分工作中,发现N,N'—双(二茂铁亚甲基)乙二胺在水中的溶解性很差。为了提高这类双客体交联剂在水中的溶解性,以二茂铁为原料合成了二茂铁甲醛,利用二茂铁甲醛与丁二胺的缩合反应以及氢化铝锂对缩合产物的还原作用,合成了双客体物理交联剂,再对其进行甲基化得到(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6-05-01)
王海燕,任生[5](2005)在《营销机制中主体与客体的特性及其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营销机制是企业在营销过程中为实现营销目的,与客户之间形成的一种特定的双向作用关系。作为营销主体的企业具有目的性、主动性与创新性的特性;而作为营销客体的客户相对于营销主体则具有效用性、可塑性、易变性及外在性的特性。在营销过程中,营销主体与营销客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05年01期)
孙得志,郑小明,陆维敏,陈键[6](2002)在《主体化合物固定相与客体物质相互作用热力学的气相色谱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一些有机化学物质在 β_环糊精 (β_CD)固体表面上的吸附和在二苯并十八冠醚六 (DB18C6)及聚乙二醇 (PEG)液膜中的溶解热力学函数变量 ;实验结果表明 :气相中的有机组分在 β_CD表面上的吸附或在DB18C6液膜中的溶解过程之焓、熵互补现象不仅仅是已见诸报道了的TΔS°和ΔH°间的经验近似线性关系 ,当刚性的主体 (β_CD或DB18C6)分子和众多客体 (吸附质或溶质 )分子相互作用时 ,软、硬骨架的客体物质大致分属于两条TΔS°-ΔH°直线。(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02年01期)
龙英才,姜慧文,曾虹[7](1996)在《用TG/DTG/DTA研究硅沸石与有机分子的主体/客体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用TG/DTG/DTA法研究无阳离子与Si—OH缺陷、结构完美的硅沸石上烃类、烷基醇、烷基胺的热脱附行为.有机分子从硅沸石上脱附的温度低于300℃其亲和性值A_T=T_d-T_b,式中T_d为有机分子在DTG上的失重峰温,T_b为该有机物在标准压力下的沸点.饱和烷烃的A_T值为60~90,而苯、甲苯、对二甲苯等的A_T值为6~13.电负性较强的羟基使烷基醇与硅沸石的亲和性明显下降.多羟基醇的A_T值为负值.对二甲苯、烷基醇、烷基胺在脱附时有明显吸热效应.A_T值及脱附热效应的不同是硅沸石骨架0~(2-)微孔表面与有机分子C—H基因,其它极性基因之间相互作用不同,以及受到硅沸石骨架空间限制的被吸附分子间缔合情况不同所致,反应了不同类型的主体/客体超分子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1996年06期)
龙英才,姜慧文,曾虹[8](1994)在《用TG/DTG/DTA研究硅沸石Silicalite—1的亲和性及主体/客体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热分析法研究硅沸石silicalite—1的主体/客体相互作用.被吸附的客体分子在程序升温下脱附.作为一种新概念,本文定义硅沸石骨架对客体分子亲和性AT为Td与Tb之差值,其中Td是微分失重(DTG)曲线上客体分子的失重峰温,而Tb是其沸点.本文比较了29种不同客体物质的亲和性次序.硅沸石Silicalite—1对某些强极性的有机分子,如甲胺、乙胺及乙醛显示很高的亲和性.(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4年01期)
高齐云[9](1990)在《马克思论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马克思新哲学体系探讨之六》一文中研究指出主体和客体是相互关联的范畴,它们在实际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存在、演变。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新哲学及其体系时,不仅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考察、阐述客体和主体,同时还考察、阐述主体和客体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综观他们关于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的论述,可以概括为相互作用的表现、相互作用的方式、相互作用的规律等主要内容。第一、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表现。马克思认为主体和客体不仅相互联系而存在,更重要的是它们还通过相互作用而演变。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先是主体和客体之间进行着双向的运动。就是说,在主体和客体的(本文来源于《学术研究》期刊1990年01期)
郭建宁[10](1986)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什么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既包括改造客观世界,也包括改造主观世界呢?这是因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总是相互渗透的,主体与客体总是相互作用的。具体表现在:第一,认识的双向性。人的认识总是包括既向外“格物”,思考外物,又向内“反思”,反省自身这两个方面。因此,人的认识总是既反映了对客观外界的认识程度,也反映了自身认识的水平;第二,实践的二重性。实践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表现为实践目的与实践对象和实践手段的统一,目的的主观形态与(本文来源于《毛泽东思想研究》期刊1986年02期)
主体客体相互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二维多孔网格结构由于其孔径在纳米级别,所以可以在其中填充有机功能客体分子,为研究表面主客体相互作用提供了模板~([1])。而通常制备的表面二维多孔网格,其单体之间多是由非共价键连接~([2])。在与客体分子相互作用时,这些二维多孔网格可以根据客体分子的大小及形状来调整自身的结构~[3],这种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主体网格对客体分子的特异性识别。而单体之间通过共价键连接的刚性更强的二维共价有机网格(2D COF)则可以对特定客体分子选择性固定。本文即以1,3,5-均苯叁甲醛和对苯二胺为单体,通过表面希夫碱反应制备二维共价有机网格,然后以其为主体网格研究了其与叁种客体分子的表面主客体相互作用,揭示了主客体之间作用力的不同对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主体客体相互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李亚雯,敖宛彤,金慧琳,曹利平.四苯乙烯衍生物与大环主体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下的聚集诱导发光[J].化学进展.2019
[2].孙江,周欣,雷圣宾.表面共价有机网格为主体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一分会:表面物理化学.2016
[3].侯素青,曹端林,张文艳,刘胜楠.氮杂杯[4]芳烃主体与RDX客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J].火炸药学报.2008
[4].陈钿.双主体双客体超分子构造子的合成及其相互作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
[5].王海燕,任生.营销机制中主体与客体的特性及其相互作用[J].学术交流.2005
[6].孙得志,郑小明,陆维敏,陈键.主体化合物固定相与客体物质相互作用热力学的气相色谱法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02
[7].龙英才,姜慧文,曾虹.用TG/DTG/DTA研究硅沸石与有机分子的主体/客体相互作用[J].化学学报.1996
[8].龙英才,姜慧文,曾虹.用TG/DTG/DTA研究硅沸石Silicalite—1的亲和性及主体/客体相互作用[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
[9].高齐云.马克思论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马克思新哲学体系探讨之六[J].学术研究.1990
[10].郭建宁.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J].毛泽东思想研究.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