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理论论文-付登舟

白话文理论论文-付登舟

导读:本文包含了白话文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晚清,革命报刊,白话文理论

白话文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付登舟[1](2015)在《论晚清革命报刊的白话文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白话文运动得益于维新报刊和革命报刊对白话文的理论倡导,尽管二者倡导的目的不同,一为启蒙维新,一为启蒙革命,但二者对白话文在晚清社会中的应用与推广起着相同的作用。革命报刊基于对民众革命启蒙的政治诉求,从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功能的角度,剖析文言之弊,褒扬白话文之益,主张"言文合一",为白话报刊的创办、白话文的普及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周圣弘,赵黎明[2](2011)在《工具革命:“活”与“死”的实用辩证法——论胡适白话文理论的命意基点及内在理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胡适为代表的"五四"文学革命派认为,文学革命的实质就是文学工具的革命,文学革命的历史就是文学工具革命的历史。从实用主义理论出发,他们认为死文字不能产生活文学,要想有活的文学,必须有活的工具。他们还用"历史的文学观念"和进化的文学理论,对文学工具的"死"与"活"进行了辩证分析,从具体的比较之中,得出白话文一定会战胜文言文取得最后胜利的结论。(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6期)

凌世华,赵黎明[3](2011)在《工具革命:“活”与“死”的实用辩证法——论“五四”白话文理论的命意基点及内在理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胡适为代表的五四文学革命派认为,文学革命的实质就是文学工具的革命,文学革命的历史就是文学工具革命的历史。从实用主义理论出发,他们认为死文字不能产生活文学,要想有活的文学,必须有活的工具。他们还用历史的文学观念和进化的文学理论,对文学工具的"死"与"活"进行了辩证分析,从具体的比较之中,他们得出白话文一定会战胜文言文取得最后胜利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学术论坛》期刊2011年09期)

周雪[4](2009)在《论胡适白话文理论及其现代性》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初,中国社会处于转型和变革的关键时期,国家如何走向现代,民众如何启蒙,文化如何进行,成为当时中国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及保守主义知识分子共同关注的问题。虽然他们所开出的药方各不相同,而且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当时中国及中国人的困难,但他们的可贵探索却给我们留下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胡适是五四时期自由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在文论、哲学、历史学、诗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胡适研究也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成为了一门“显学”。本文通过对胡适白话文理论的阐释及其现代性的分析,借以说明胡适的白话文理论对中国文论及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和作用,以期在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其白话文理论的价值及意义。本文第一章对胡适白话文理论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了描述和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化论的传入对当时的中国思想文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胡适的文学改良主张就是以进化论为其内在的精神指向的。在此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文学也开始发生现代转型,无论其内容还是形式都开始与传统疏离,在这个过程中,胡适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既学习了前辈,又超越了前辈,他的社会进化思想、语言革新主张和文学改良理论都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文化的主要走向,是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和阶段性的成果。本文第二章就胡适白话文理论的基本内容展开论述。首先对“白话”的概念进行了梳理,真正的“白话”应该从古代白话与现代白话、文言与白话的区别之中加以把握和定位。胡适白话文理论包括文字工具的革新、白话文学的审美理想和历史进化的文学观等,对当时文学新观念的形成和现代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第叁章分析和反思胡适白话文理论的现代性,胡适的白话文理论固然体现出平民色彩、人文内涵,可是他的理论仍有着由于自身和时代的无法超越性而具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和遗憾。(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09-05-01)

毕耕[5](2008)在《近代白话文理论的产生及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清末至五四之际,在中国文坛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白话文运动。以黄遵宪、梁启超和裘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从开通民智、普及教育和富国强民的目的出发,积极鼓吹和倡导白话文,大力主张言文合一和国语统一,并开启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先声。重新认识和评价这场白话文运动的历史成就与局限,对于当代文学的建设与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理论界》期刊2008年04期)

曹而云[6](2005)在《白话文学理论的发生与实践——以胡适的白话文理论为个案》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语言论认为,语言与思想相互渗透,决不是割裂的两个部分,语言即思想,语言即文化的存在。"五四"关键词"白话"不仅在工具论层面上产生影响,同时还在文体层面、思想层面、意识形态等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革命初期对白话的工具功能的强调是情有可原的,这实际上类似于"文学艺术在非常态下的功能的被借用",但决不意味着语言仅仅具有工具层面上的意义。因此,"五四"白话文运动并不是单纯语言工具的革命,它更是一场社会结构与价值系统变革的革命。白话参与到现代文学的创作实践中,理论的指导固然重要,实践的作用也不可忽略。从白话文运动取得的实践成绩来看,现代文学在创作实践上所取得的成绩远(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期刊2005年01期)

曹尔云[7](2005)在《创作实践对理论的提升——以胡适的白话文理论为个案》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胡适的白话文理论为个案来考察现代白话文理论与实践之间互补相生的关系。尽管胡适的语言观徘徊于语言工具论与现代语言论之间,其白话文理论水准并未达到现代语言论的高度,但语言工具论的种种局限性之所以对现代文学的发展并没有构成大的威胁,是因为创作实践走到理论前头。新文学所创造的白话新文体弥补了胡适理论的不足,这在相当程度上有助于理论话语的成熟与完善,从而将胡适的理论话语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中。(本文来源于《东疆学刊》期刊2005年01期)

曹而云[8](2005)在《论胡适的白话文理论与语言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语言论的角度考察了胡适的白话文理论 ,并将之放在“五四”历史语境中进行分析。胡适的语言观一直徘徊于语言工具论与现代语言论之间。一方面 ,他将语言视为“形式”和“文体” ,试图从人类文化的变迁历史出发来重新定位白话 ,这体现了其超越语言工具论的新的语言理性。另一方面 ,他仅从工具的意义上来理解语言 ,对于语言文体的意义把握还不够到位。而周作人、傅斯年等人以更为现代的语言观念对其进行补充深化 ,同时 ,胡适的语言观在实际运作中 ,也已自觉不自觉地靠近语言即思想的现代语言论。因此 ,“五四”白话文运动不仅是语言工具的变革 ,而且更是深刻的思想变革以及文化形态的变革。(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05年02期)

曹而云[9](2004)在《胡适白话文理论的现代性维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白话所代表的现代观念是传统中国迈向现代社会的重要指标,胡适在不同思想脉络缠绕的"五四"时期,以白话文理论构建了现代文学的理论话语,其理论恰好契合了"五四"时代对历史现代性的要求,不仅使得中国文学突破传统的窠臼,进入到现代语境中,并且参与了精神文化的现代化,促成了中国现代文化形态与古代文化形态的分野。因此,胡适的白话文理论在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2期)

高玉[10](2001)在《胡适白话文理论新评——从胡适与“学衡派”的分野入手》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胡适与学衡派分野的开始 ,也是其分歧的基础 ,他们在理论主张和文化实践上的歧异都可以从这里找寻根源。梅光迪坚守文言与胡适选择白话都基于对语言的某种误解 ,他们都是在语言工具论的层面上讨论五四白话文的 ,而五四白话本质上是一种新的语言体系 ,也是一种新的思想体系。(本文来源于《学术研究》期刊2001年10期)

白话文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胡适为代表的"五四"文学革命派认为,文学革命的实质就是文学工具的革命,文学革命的历史就是文学工具革命的历史。从实用主义理论出发,他们认为死文字不能产生活文学,要想有活的文学,必须有活的工具。他们还用"历史的文学观念"和进化的文学理论,对文学工具的"死"与"活"进行了辩证分析,从具体的比较之中,得出白话文一定会战胜文言文取得最后胜利的结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白话文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付登舟.论晚清革命报刊的白话文理论[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2].周圣弘,赵黎明.工具革命:“活”与“死”的实用辩证法——论胡适白话文理论的命意基点及内在理路[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3].凌世华,赵黎明.工具革命:“活”与“死”的实用辩证法——论“五四”白话文理论的命意基点及内在理路[J].学术论坛.2011

[4].周雪.论胡适白话文理论及其现代性[D].扬州大学.2009

[5].毕耕.近代白话文理论的产生及流变[J].理论界.2008

[6].曹而云.白话文学理论的发生与实践——以胡适的白话文理论为个案[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05

[7].曹尔云.创作实践对理论的提升——以胡适的白话文理论为个案[J].东疆学刊.2005

[8].曹而云.论胡适的白话文理论与语言问题[J].广西社会科学.2005

[9].曹而云.胡适白话文理论的现代性维度[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10].高玉.胡适白话文理论新评——从胡适与“学衡派”的分野入手[J].学术研究.2001

标签:;  ;  ;  

白话文理论论文-付登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