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注法论文-戴华

预注法论文-戴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预注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不同血管活性药预注法,剖宫产腰麻,低血压,效果

预注法论文文献综述

戴华[1](2018)在《不同血管活性药预注法防治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不同血管活性药预注法防治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7月-2016年6月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待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叁组,A组40例给予麻黄碱,B组40例给予去氧肾上腺素,C组40例给予多巴胺,对产妇的血压、心率进行记录和比较,同时对叁组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气分析比较。结果:叁组产妇给药5 min和10 min后感觉阻滞高度、输液总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血管活性药物总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产妇的术中血管活性药物总量高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叁组血压均明显高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叁组间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发现,麻黄碱A组在部分心率较快的产妇中使用可致心率加快,A组产妇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去氧肾上腺素能够稳定产妇心率加快,更为适合这类产妇,而多巴胺对于心率的影响不明显;叁组产妇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气分析的pH、PaO_2、PaCO_2、BE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血管活性药预注法均能安全有效预防产妇腰麻后低血压的发生,对于心率加快应用麻黄碱治疗效果不佳的产妇可给予纯α受体激动剂去氧肾上腺素。(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8年07期)

王喻平[2](2017)在《不同剂量预注法对缩短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及患者血压、心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预注法对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及患者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年择期手术全麻患者80例,男41例,女39例,年龄18~60岁,随机均分为四组,每组20例。对照组预注3ml生理盐水、静脉预注顺式阿曲库铵15μg/kg(Cl组).、30μg/kg(C2组)及50μg/kg(C3组)。四组患者均在给予顺式阿曲库铵预注剂量1分钟后进行麻醉诱导,顺序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5.0μg/kg、依托咪酯0.3mg/kg,随后依对照组、C1组、C2组、C3组再分别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插管剂量 0.15 mg/kg、0.135 mg/kg、0.12 mg/kg 及 0.10 mg/kg。采用四个成串刺激监测肌松效应并记录静脉注射插管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后T4/T1=0的时间,记录预注顺式阿曲库铵1分钟后患者出现的不适反应、评估插管条件;记录顺式阿曲库铵预注前、顺式阿曲库铵预注1分钟后、插管即刻、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分钟、插管后3分钟的MAP和HR。结果四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ASA分级等一般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3组患者注射插管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后的起效时间(114.2±14.1 秒)明显少于 C2 组(136.3±28.1 秒,P=0.003)、C1 组(164.6±26.9 秒,P<0.001)及对照组(165.9±10.8 秒,P<0.001)。四组的 MAP 及HR组间比较均无显着性意义,且四组患者在给予顺式阿曲库铵插管剂量后均未见呼吸困难、复视、吞咽困难等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中发现与15和30μg/kg相比,顺式阿曲库铵50 μg/kg的预注剂量能明显缩短肌松药起效时间,减少总的诱导时间,同时在麻醉诱导期间不造成患者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17-03-01)

韩丽莹,孙燕[3](2016)在《利多卡因与预注法对顺苯阿曲库铵起效时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预注法及利多卡因静脉注射能否缩短顺苯阿曲库铵起效时间。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C 3组,A组给予生理盐水0.015 m L/kg,B组给予顺苯阿曲库铵0.015 mg/kg,C组给予利多卡因1.5 mg/kg,3 min后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 ug/kg,丙泊酚TCI 4μg/m L,待BIS达到80,开始行肌松校零及监测,同时3组分别给予顺苯阿曲库铵(A组0.15 mg/kg,B组0.135 mg/kg,C组0.15 mg/kg),T 4消失行气管插管,记录TOF基础值,T 4,T 1数值,并行气管插管条件评分。结果 3组患者T 4、T 1比较:与A组比较,B组与C组显着缩短,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气管插管条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预注法及静注小剂量利多卡因可显着缩短顺苯阿曲库铵插管时间,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6年29期)

杨大威,陶海勇,王欢,金孝岠,郭建荣[4](2016)在《预注法对米库氯铵组胺释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全身麻醉应用米库氯铵预注法对其组胺释放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40例,年龄18~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为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4组(A、B、C、D组),每组各10例。咪达唑仑、丙泊酚和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后5 min,对照组(A组)预注生理盐水;B、C和D组分别预注米库氯铵0.014 mg/kg(20%ED95)、0.021 mg/kg(30%ED95)和0.028 mg/kg(40%ED95),预注后2min,给予剩余插管剂量米库氯铵(A组0.21 mg/kg、B组0.196 mg/kg、C组0.189 mg/kg、D组0.182 mg/kg)。在给予米库氯铵前(T_0)、给予米库氯铵后2 min(T_1)和5 min(T_2)叁个时间点分别抽取2 m L静脉血样,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组胺浓度,并记录相应时间点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同时观察患者皮肤不良反应。结果:四组患者T_1时点血浆组胺浓度增高,HR增快,MAP降低;B、C、D叁组在T_1时点的血浆组胺浓度明显低于A组,HR快于A组,MAP低于A组(P<0.05);与B组比较,D组T_1时点血浆组胺浓度显着降低(P<0.05),C和D组皮肤潮红发生例数较少。结论:采用预注法能够有效减少米库氯铵诱发的组胺释放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大预注剂量可以进一步减少组胺释放。(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期刊2016年06期)

马传辉,王响林[5](2016)在《预注法联合限时法对缩短顺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预注法与时限法联合应用在缩短顺阿曲库铵起效时间中的应用。方法将264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预注组、限时组、联合应用组,每组88例,3组患者均应用芬太尼、咪达唑仑以及丙泊酚作麻醉诱导药物,3组患者分别采用预注法、限时法、预注法与限时法联合应用给予肌松药顺阿曲库铵,对比3组患者的姆内收肌神经肌肉传导、诱导前T1百分比、肌肉抽搐抑制90%与100%所需要的时间。结果 3组患者气管插管的优秀率均在72%~7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限时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不存在T1抑制,且预注组T1抑制多于联合应用组(P<0.05);联合应用组患者姆内收肌达90%与100%时所需要的时间与预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于限时组(P<0.05)。结论将预注与限时法联合应用可以缩短顺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本文来源于《中国生化药物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杨大威[6](2016)在《预注法对米库氯铵组胺释放和肌松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全身麻醉下应用米库氯铵预注法对其组胺释放作用和肌松效应的影响,为临床麻醉中米库氯铵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40例,年龄18~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为Ⅰ或Ⅱ级,患者随机分为A、B、C和D组4组,每组各10例。咪达唑仑、丙泊酚和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后5min,对照组(A组)预注生理盐水,B、C和D组分别预注米库氯铵0.014mg/kg(20%ED95)、0.021mg/kg(30%ED95)和0.028mg/kg(40%ED95),预注2min后,给予剩余插管剂量米库氯铵(A组0.21mg/kg、B组0.196mg/kg、C组0.189mg/kg、D组0.182mg/kg)。在给予米库氯铵前(T0)、给予米库氯铵后2min(T1)和5min(T2)叁个时间点分别抽取2ml静脉血样,迅速低温离心取上层血浆低温保存,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组胺浓度,并记录相应时间点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同时观察患者皮肤不良反应。应用TOF-Watch加速仪进行肌松监测,观察肌松起效时间、阻滞维持时间、临床有效作用时间、体内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结果:四组T1时刻血浆组胺浓度增高,HR增加,MAP降低,B、C和D组T1时刻的血浆组胺浓度和HR明显低于A组,MAP高于A组(P<0.05),D组T1时刻血浆组胺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A、B、C和D组皮肤潮红例数依次为3、2、0、1例。与对照组A组比较,B、C和D组米库氯胺起效时间显着缩短[A组(183±48)s、B组(141±18)s、C组(132±30)s、D组(117±21)s](P<0.05);B、C和D组组间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间阻滞维持时间、临床作用时间、体内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预注法能够有效减少米库氯铵诱发的组胺释放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亦能有效缩短米库氯铵肌松起效时间。观察发现虽然增大预注剂量对米库氯铵起效时间的影响不显着,但其可明显减少米库氯铵的组胺释放。(本文来源于《皖南医学院》期刊2016-03-01)

阳文誉[7](2016)在《预注法对顺阿曲库铵与等效罗库溴铵麻醉效果的影响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预注法对顺阿曲库铵与等效罗库溴铵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麻醉科150例择期手术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叁组,每组50例。对照A组常规给予0.15 mg/kg顺式阿曲库铵,对照B组给予0.9 mg/kg罗库溴铵,观察组则采用预注0.015 mg/kg顺阿曲库铵并在5 min后按照0.135 mg/kg给药剂量追加用药。对比叁组肌肉松弛药物起效时间、心率与血压变化及临床麻醉有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肌肉松弛药物起效时间为(79±21)s,显着早于对照A、B组[(179±42)s、(139±29)s](P<0.05)。观察组患者的肌肉松弛药物临床有效时间为(44.1±6.8)min,显着长于对照A组[(34.5±8.2)min](P<0.05);观察组与对照B组患者的肌肉松弛药物临床有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相比于同等强度剂量的罗库溴铵,顺式阿曲库铵药物起效时间相对较慢,而通过预注法给药则有利于缩短药物起效时间,且具有更为优越的可控性,为临床麻醉中肌肉松弛药物的使用提供了更多选择,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6年03期)

李霄兵,马亚普[8](2015)在《罗库溴铵预注法在老年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中应用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中罗库溴铵预注法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全麻下诱导插管的老年患者共6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非预注罗库溴铵。给予观察组预注罗库溴铵。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起效时间为(111.23±15.15)s,声门暴露I级占90.6%,II级占9.4%,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中应用罗库溴铵预注法能够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5年24期)

胡海燕,邵涛[9](2014)在《预注法联合限时法缩短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起效时间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预注法联合限时法缩短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起效时间的效果。方法:成年择期手术全麻患者112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甲乙丙3组,3组患者均使用芬太尼4μg·kg-1和丙泊酚2 mg·kg-1作为诱导药。甲组采用预注法联合限时法,患者先静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20μg·kg-1,3 min后再先后注射诱导药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80μg·kg-1;乙组采用预注法,患者先静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100μg·kg-1,1.5 min后注入诱导药;丙组采用限时法,患者先后注入诱导药与顺苯磺酸阿曲库铵l00μg·kg-1。观察比较各组诱导前T1百分比,肌肉颤搐抑制90%和100%的时间、气管插管评级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气管插管优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乙组比较,丙组诱导前不存在T1抑制,乙组(9.8±2.6)多于甲组(3.2±1.5)(P<0.01);达肌肉颤搐抑制90%与100%时间,丙组明显长于甲、乙两组(P<0.01)。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甲、乙两组(P<0.05)。结论:应用预注法以及限时法,均可有效缩短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效果显着,且安全性高。(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4年11期)

陈鸿,周京利[10](2013)在《罗库溴铵预注法用于老年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预注法和非预注法罗库溴铵用于老年人全麻诱导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60例全麻择期手术ASAⅠ~Ⅱ级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罗库溴铵预注组(A组)、非预注组(B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用咪达唑仑、依托咪酯和芬太尼。加速度仪监测神经肌肉功能。采用4个成串刺激(TOF)方式,以麻醉前T1颤搐值(%)作为判断指标,待T1稳定(100%)后10 s内快速静脉注射肌松药。同时予纯氧面罩吸入2 min后行气管插管。记录患者插管条件、能否顺利进行气管插管、首次剂量后自行恢复时间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B组最大阻滞分别是(99.3±2.0)%、(99.1±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效时间分别为(1.9±1.1)、(2.6±2.1)min,A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临床作用时间分别(33.5±11)、(35±13)min,A组临床作用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声门暴露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插管一次成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库溴铵预注法用于老年人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在起效时间、声门暴露效果方面均优于非预注组,能够提供更好的插管条件。(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3年20期)

预注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预注法对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及患者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年择期手术全麻患者80例,男41例,女39例,年龄18~60岁,随机均分为四组,每组20例。对照组预注3ml生理盐水、静脉预注顺式阿曲库铵15μg/kg(Cl组).、30μg/kg(C2组)及50μg/kg(C3组)。四组患者均在给予顺式阿曲库铵预注剂量1分钟后进行麻醉诱导,顺序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5.0μg/kg、依托咪酯0.3mg/kg,随后依对照组、C1组、C2组、C3组再分别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插管剂量 0.15 mg/kg、0.135 mg/kg、0.12 mg/kg 及 0.10 mg/kg。采用四个成串刺激监测肌松效应并记录静脉注射插管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后T4/T1=0的时间,记录预注顺式阿曲库铵1分钟后患者出现的不适反应、评估插管条件;记录顺式阿曲库铵预注前、顺式阿曲库铵预注1分钟后、插管即刻、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分钟、插管后3分钟的MAP和HR。结果四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ASA分级等一般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3组患者注射插管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后的起效时间(114.2±14.1 秒)明显少于 C2 组(136.3±28.1 秒,P=0.003)、C1 组(164.6±26.9 秒,P<0.001)及对照组(165.9±10.8 秒,P<0.001)。四组的 MAP 及HR组间比较均无显着性意义,且四组患者在给予顺式阿曲库铵插管剂量后均未见呼吸困难、复视、吞咽困难等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中发现与15和30μg/kg相比,顺式阿曲库铵50 μg/kg的预注剂量能明显缩短肌松药起效时间,减少总的诱导时间,同时在麻醉诱导期间不造成患者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注法论文参考文献

[1].戴华.不同血管活性药预注法防治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8

[2].王喻平.不同剂量预注法对缩短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及患者血压、心率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17

[3].韩丽莹,孙燕.利多卡因与预注法对顺苯阿曲库铵起效时间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6

[4].杨大威,陶海勇,王欢,金孝岠,郭建荣.预注法对米库氯铵组胺释放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6

[5].马传辉,王响林.预注法联合限时法对缩短顺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

[6].杨大威.预注法对米库氯铵组胺释放和肌松效应的影响[D].皖南医学院.2016

[7].阳文誉.预注法对顺阿曲库铵与等效罗库溴铵麻醉效果的影响比较[J].医学综述.2016

[8].李霄兵,马亚普.罗库溴铵预注法在老年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中应用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

[9].胡海燕,邵涛.预注法联合限时法缩短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起效时间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14

[10].陈鸿,周京利.罗库溴铵预注法用于老年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13

标签:;  ;  ;  ;  

预注法论文-戴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