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211102
摘要:本文将对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的意义、现行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现状以及传统文化在教学中得以有效应用的路径进行探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路径
语文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完成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可选择的途径多种多样。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逐渐形成高尚的品质及情操;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作品的鉴赏能力及鉴赏水平,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以下主要从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扩展两个方面对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入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分析。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作用及意义
1.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提升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十分有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而言,其主要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故事及优美的诗句等形式得以体现的。与枯燥的口号教育相比较,学生更容易接受,可使学生更愿意学习传统文化,使其学习兴趣能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使传统文化能够得以更好地传播与继承。
2.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缓解多元化文化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文化也越来越表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而这些多元化文化中有一些消极因素存在,高中阶段的学生很容易被这些不良因素影响,导致其形成不良的价值观念。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使学生较好地了解并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使其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多元化文化对其产生的消极影响。
3.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及丰富内涵,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这对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途径
1.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要完成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可选的教学途径主要有两种:
(1)通过对教材的深入挖掘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语文教材是经过严格选择和精心编排而形成的材料组合,其中每一篇文章都是传统文化的结晶,是文质兼美的传颂经典。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地挖掘文章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因子,将授课的重点转移到文化观念、文学底蕴和文化教育上,在思想道德、文化传统、民族心理、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寻求深层的文化审视点,进而将文章中的文化特质表现出来。
(2)通过对课堂文化氛围的营造加强人文熏陶。语文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水平的一种外在表现,因而传统文化也应该渗透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营造文化氛围的方式,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
2.课外拓展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途径。
(1)经典诗词、美文背诵与赏析。经典诗词、美文的背诵与赏析主要是指教师所采取的一种课前活动,每堂语文课的课前五分钟,安排学生将自己喜欢的经典诗词或者是美文通过背诵和赏析的方式介绍给大家,让学生在自己搜索、理解及表述的过程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感知。持续下去,那么学生就可以在长期的积累中形成较为丰厚的文学底蕴。
(2)博览国学经典,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博览国学经典可以说是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成长的途径。语文教师可以在每一个学期当中安排学生自主阅读一到两部经典的名著,当然,这些经典名著尽量与教材中的作品进行配套进行,使学生在对整部作品的阅读、体味与思考中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教学中渗透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最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让中国传统文化得以源远流长。因此,把传统文化的传承途径只放在教学上是片面的。对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开展传统文化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活动。一到节假日,特别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很多地方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活动。这时作为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去参加者类型的活动。比如说端午节。对于端午节,学生了解最多的便是为了纪念屈原,但是对于端午节的传统活动项目未有深入了解,吃粽子、划龙舟等等。教师便可以带着学生去学习粽子怎样包成的,观看划龙舟竞赛感受到节日的欢乐氛围,或者带着学生去观看讲座,让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产生深入地了解,使传统文化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要让中国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就应该从青少年开始。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上渗透进中国传统文化是很重要的。笔者对此阐述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也许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笔者会不断地学习、完善。
参考文献
[1]胡凌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2015,(01):59-60。
[2]王珊珊论如何推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剑南文学,2011,(10):68-70。
[3]廖海兰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刍议[J].课外语文,2013,(10):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