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动力系统论文-曹海岐,林慕义,陈勇

复合动力系统论文-曹海岐,林慕义,陈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动力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协同优化,混合动力,仿真,硬件在环

复合动力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曹海岐,林慕义,陈勇[1](2019)在《复合储能式装载机混合动力系统协同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储能混合动力系统实现了能量高效回收再利用,但整车经济性能并未达到最优效果。因此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整车后向仿真模型,在对复合储能混合动力系统3个子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定相应的目标函数,并利用Isight软件对多系统进行协同优化。利用整车仿真模型对获得的关键参数优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车经济性能明显提升。利用硬件在环仿真试验平台进行验证,仿真与试验所得结果基本吻合,证明协同优化算法对装载机复合储能混合动力系统的优化切实有效,为该系统的设计应用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19期)

邓涛,余浩源,徐彬[2](2019)在《基于DP算法的复合电源混合动力系统控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复合电源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的复杂多样性,以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的荷电状态为状态变量,以发动机、电机的转矩分配比和蓄电池、超级电容的功率分配比为控制变量,将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作为目标函数,提出基于动态规划算法(Dynamic Programming)的复合电源混合动力系统控制策略,从结果中提取发动机、电机、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工作规律,对发动机、电机的规则控制和蓄电池、超级电容的模糊控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通过DP算法优化后的系统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比原系统分别提高了13%和27.74%,说明优化后的控制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余彬,邓浩,马琪,贺翔[3](2019)在《基于新能源复合能源动力系统的小型无人机总体仿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能源无人机技术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结合新能源复合能源动力系统安装使用方式,开展小型无人机总体方案设计,规划布局型式,计算气动性能,结果表明总体设计方案能够满足无人机总体指标要求,研究方法可为基于新能源复合能源动力系统的小型无人机研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装备制造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尚磊,凡广生[4](2019)在《微动力固定床复合生物反应系统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新型微动力固定床复合生物反应系统的研发及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功效的对比试验,研究了新型微动力固定床复合生物反应系统处理城市污水的特性,探讨了反应系统中微生物比耗氧速率与出水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对同时硝化反硝化的现象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表明,新型微动力固定床复合生物反应系统用于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出水水质可以保证在COD≤60 mg/L,BOD≤20 mg/L,SS≤20 mg/L,TP≤2.0 mg/L,其出水经消毒处理后可满足城镇杂用水水质要求。(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4期)

乔建永,马念杰,马骥,赵志强,郭晓菲[5](2019)在《基于动力系统结构稳定性的共轭剪切破裂-地震复合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壳中岩体破坏、断层形成与地震诱发具有成因联系,其中"X"型共轭剪切破裂与地震发生关系密切。为此,基于动力系统结构稳定性理论和孔洞岩体蝶形破坏理论,构建了"X"型共轭剪切破裂-地震复合模型,推导了破裂尺寸计算公式,给出了地震释放能量的计算方法。用动力系统理论解释了破裂扩展尺寸与地震能量释放存在的定量对应关系,从理论上完整阐述"X"型、"V"型和"Y"型共轭破裂特征的生成及演化力学机理,推演出共轭剪切破裂扩展和伴随地震发生的重要物理力学现象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偏差应力场作用下的地下软弱异性体周围岩体满足摩尔-库仑剪切破坏条件发生破坏,形成蝶形破坏区,即花瓣形破坏区,随着蝶形破坏区的扩展,会形成以软弱异性体为中心的显性或隐性X型共轭剪切破裂;软弱异性体周围岩体强度特征变化,使得共轭破裂表现出"X","V","Y"型共轭特征;在一定地应力和围岩环境中,地壳软弱异性体及其周围岩体构成的非线性动力系统,对于地应力和地层强度的变化具有敏感依赖性,即共轭剪切破裂的扩展尺寸和地震释放的能量具有相互伴生的指数型变化特征,相同的应力扰动在不同的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引发共轭剪切破裂一次性扩展的尺度不同,会引发不同级别的地震,存在着非敏感依赖区域向敏感依赖区转化的特征拐点。(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董添,赵长见,宋志国[6](2019)在《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飞行器的姿态控制系统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直接力、气动力协同工作方法,分析了直接力、气动力子系统控制律设计方法的特点,详细介绍了直接力子系统中的侧喷发动机点火方式及点火算法,阐述了复合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的现有方法,对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复合控制系统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张广明[7](2019)在《轮毂电机驱动汽车电液复合制动系统制动力协调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电动汽车所占比例不断增加,制动能量回收作为提高电动汽车续航能力的重要手段,研究制动能量回收对于发展电动汽车意义重大。由于电机制动力的加入,将会对传统液压制动系统以及制动防抱死系统(ABS)产生影响,因此如何更好地协调电机制动力和液压制动力对于制动能量回收以及提高汽车主动安全性具有重大意义。目前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混合动力汽车以及集中式驱动电动汽车,对于轮毂电机驱动汽车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将针对轮毂电机驱动汽车展开研究。本文基于改造的新型液压控制单元设计了电液复合制动系统制动力分配策略以及基于纯电机力矩调节的ABS控制策略,另外本文还研究了基于电机制动力矩与液压制动力矩协同调节的ABS控制策略,并通过搭建仿真平台对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验证,最后进行了液压控制单元测试以及轮毂电机再生制动实车试验。具体研究内容包含:首先通过分析电液复合制动系统性能要求以及制动能量回收影响因素,确定了电液复合制动系统整体布置方案以及新型液压控制单元结构。然后确定了纯电机再生制动模式和电液复合制动模式下的前后轴制动力分配策略以及电机-液压制动力分配策略。提出了基于纯电机力矩调节的ABS控制策略,另外采用逻辑门限值方法实现了基于电机制动力矩与液压制动力矩协同调节的ABS。然后基于AMESim建立了液压控制系统模型和电机再生制动系统模型,结合CarSim与Simulink搭建了仿真测试平台。通过设置相应仿真工况以及评价指标,利用仿真测试平台在不同制动强度以及不同制动初速度下进行了常规制动仿真测试,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制动力分配策略不仅可以实现驾驶员的目标制动强度并且具有较高的制动能量回收能力,另外分别在单一附着系数路面以及变附着系数路面上进行了防抱死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基于纯电机力矩调节的ABS控制策略在多种工况下均可以将车轮滑移率调节到理想滑移率附近。相比电机制动力矩与液压制动力矩协同调节的ABS方案,本文采用的基于纯电机力矩调节的ABS可以更加准确快速地调节车轮状态。最后进行了液压控制单元测试以及轮毂电机再生制动实车试验,本文以ESC液压控制单元为原型,通过控制增压阀实现对新型液压控制单元近似等效,测试结果表明,新型液压控制单元可以实现对液压制动力矩较为精确地控制。另外搭建了轮毂电机驱动汽车实车试验平台,利用该平台进行了轮毂电机再生制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高速状态下,轮毂电机可以较好地回馈电流,在低于10 km/h以下时,轮毂电机基本不能回馈电流。两个试验为后期电液复合制动系统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黄思源[8](2019)在《拖拉机机电复合动力传动系统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用车辆保有量巨大。传统有级换挡拖拉机能源浪费与尾气排放严重。装备无级变速器的拖拉机可改善牵引特性,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机电复合无级变速器具有设计柔性高、传动效率高的优势,应用前景广泛。因此研究把混合动力技术应用于拖拉机具有很大的工程应用价值。在分析混合动力系统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工作模式及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拖拉机实际作业工况,以实现无级变速为目标,提出了一种机电复合传动方案。分析了传动方案的工作模式。在设计传动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拖拉机各种工况对运行速度和牵引力的要求,对发动机、电动/发电机、蓄电池进行了选型和参数设计,并运用遗传算法优化了无级变速系统的参数。分析了传动方案的传动原理,从理论上计算了速比特性、转矩特性、功率分流比特性、效率特性。使用Matlab软件绘制各无级变速段速比、转矩、电功率分流比及效率特性的关系曲线。将机电复合无级变速器的效率与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本文设计的传动方案变速范围宽。不同混动模式下变速器效率均高于80%,最高效率可达95%。与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相比,变速器效率有所提升,效率提升大于10%。各无级变速段换段前后效率差异小,在解决拖拉机换段平稳性方面上更具优势。分析了发动机及电动/发电机特性,建立了发动机调速特性,燃油消耗率特性,有效功率特性模型。根据上述模型绘制了发动机万有特性曲线。建立了电动/发电机外特性及效率模型,并绘制了电动/发电机效率map图。根据设计的混合动力系统的不同混动模式,研究了发动机、电动/发电机和传动系统的匹配,提出了匹配实现的方式。比较了传统有级换挡拖拉机和装备机电复合无级变速器拖拉机的牵引力特性。比较表明无级变速拖拉机动力性能优于传统有级换挡拖拉机,可以实现发动机、电动/发电机和传动系统间的良好匹配。(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于海芳[9](2019)在《一种基于EMR的混合动力汽车复合储能系统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采用能量宏观表达法建立了由电池-超级电容构成的HEV复合储能系统模型,提出了非线性比例因子分配控制策略,采用反转规则给出了其控制结构。给出了基于EMR的复合储能系统控制方案,搭建了实验平台。最后对由蓄电池组、超级电容组和DC/DC变换器构成的复合储能系统在特定工况下进行了实验研究,验证了本文所建仿真模型以及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微电机》期刊2019年03期)

曹海岐,林慕义,陈勇[10](2018)在《混合动力装载机复合储能系统模糊控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模糊控制策略因其内部各输入、输出参数自主设定,存在主观盲目性,导致其存在难以达到最优控制效果的问题,采用遗传算法对装载机复合储能系统模糊控制策略的隶属度函数进行优化,使得参数设定更具目标性,并将优化后的参数通过装载机整车仿真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车经济性能得到明显提升。利用dSPACE进行硬件在环试验,试验与仿真所得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优化切实有效,为整车控制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8年22期)

复合动力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复合电源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的复杂多样性,以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的荷电状态为状态变量,以发动机、电机的转矩分配比和蓄电池、超级电容的功率分配比为控制变量,将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作为目标函数,提出基于动态规划算法(Dynamic Programming)的复合电源混合动力系统控制策略,从结果中提取发动机、电机、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工作规律,对发动机、电机的规则控制和蓄电池、超级电容的模糊控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通过DP算法优化后的系统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比原系统分别提高了13%和27.74%,说明优化后的控制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动力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曹海岐,林慕义,陈勇.复合储能式装载机混合动力系统协同优化[J].机床与液压.2019

[2].邓涛,余浩源,徐彬.基于DP算法的复合电源混合动力系统控制优化[J].系统仿真学报.2019

[3].余彬,邓浩,马琪,贺翔.基于新能源复合能源动力系统的小型无人机总体仿真设计[J].装备制造技术.2019

[4].尚磊,凡广生.微动力固定床复合生物反应系统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9

[5].乔建永,马念杰,马骥,赵志强,郭晓菲.基于动力系统结构稳定性的共轭剪切破裂-地震复合模型[J].煤炭学报.2019

[6].董添,赵长见,宋志国.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9

[7].张广明.轮毂电机驱动汽车电液复合制动系统制动力协调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9

[8].黄思源.拖拉机机电复合动力传动系统特性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9

[9].于海芳.一种基于EMR的混合动力汽车复合储能系统控制策略[J].微电机.2019

[10].曹海岐,林慕义,陈勇.混合动力装载机复合储能系统模糊控制的优化[J].中国科技论文.2018

标签:;  ;  ;  ;  

复合动力系统论文-曹海岐,林慕义,陈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